編者按:在之前的文章中,很多朋友留言到關於軍馬選擇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聊聊軍馬選育中考量的幾個因素。各國由於政治體制和軍事制度的不同,其軍馬的來源也各不相同,總的概括來說,主要包括士兵自帶以及國家或大型馬場培育兩條途徑,本文討論的主要為後者的選育考量方面,但其概念對士兵自帶的軍馬考核也具有參考性。需要說明的是,軍馬選育是一個綜合考量的問題,涉及了很多畜牧學方面的概念,在這裡無法一一展開,本文重點介紹馬匹工作類型、馬匹體質以及馬匹氣質三個概念。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不存在十全十美的馬,我們不可能要求一匹馬既要速度極快爆發力極強又有極好的耐力,同時又要強壯善於負重,還要耐粗飼,適應各種惡劣環境,這樣的馬,從個體上或許可以找到,但是作為一個品種選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馬匹選育可以理解為是根據其工作需求來就其側重的工作能力進行強化培育的一個過程,所以軍馬的選育,我們可以理解為各國根據本國具體的軍事目的,就馬匹速度、耐力、負重、飼養等方面進行篩選排序,以求得最優解的過程。馬匹根據其工作能力,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分為乘用型馬、挽用型馬、馱用型馬、兼用型馬,此外還有肉用型和乳用型,由於與軍馬選育關係較小便不再贅述。
騎兵用馬中,最常見的是乘用型馬。乘用型馬體型屬於輕型,但自身內部又有輕重之分。輕型的乘用馬包括競技型馬如英純血馬,以及一般的騎乘型馬如阿拉伯馬等;另一類為重乘型,其體型較重,如英國的獵馬、美國的牧牛馬,此類馬為優秀的騎兵用馬類型。但總的說來,它們都具有乘用型馬的一般外貌。對於乘用型馬的要求是輕快,體質應乾燥、細緻、結實。神經活動機敏,有悍威。體格的長高略近方形,肢長大於胸深,前、中、後軀三部分大致相等。頭輕,頸細長,譬甲高長且適當厚,背腰短而直廣,正尻形。胸部較深長,但較狹。肩長斜,股部肌肉堅實,脛長。四肢關節於燥強大。系長斜,筋鍵明顯,步樣正直、輕快而伸暢。在軍事上此類馬主要用於執行短距離的衝鋒、突擊任務。
▲布瓊尼馬被譽為最優秀的軍馬,屬於兼用馬,其中輕型馬可劃分為重乘用型,為理想的騎兵乘用馬
挽用型馬在軍事用途中主要用於挽曳火炮或後勤運輸。挽用型馬分為重挽馬和農挽馬,在軍事中更多使用重挽馬。重挽型馬,頭較重,頸短而寬厚。髻甲低長而厚實,肩長斜,背腰短廣,尻寬長較斜,肌肉發達。前胸豐滿而寬廣。四肢短粗,關節強大堅實,系短粗,蹄大。體格的高長近長方形。胸深與肢長約相等。挽力強大,步樣確實。貝爾修倫馬(Percheron)和比利時挽馬(Belgian )都可作為典型的代表。
▲大型重挽馬克萊德斯戴爾馬,戰時多用於挽曳重炮
馱用型馬是山區馱運的重要役畜,軍事上主要用於後勤馱運物資。我國西南地區產的馬,大都屬此型。其體格不大,體型呈方形,體質乾燥結實或粗糙結實。頭稍重,頸長適中,髻甲稍高而厚實,身區幹粗實,背腰短廣,尻較斜,胸部較深。肢長中等,後肢多有刀狀肢勢。關節強大,系部較短,蹄質堅硬,運步敏捷,善走山路。
▲軍隊後勤馱運工作除了使用馬以外,還使用大量的驢、騾
兼用型馬按其體型輕重和主要用途,分為乘挽兼用型和挽乘兼用型。乘挽兼用型馬為兼用型馬中的輕型。其體質乾燥,悍威強,性情靈敏。頭中等大,頸較長,鬐甲不高,較厚實。體長略大於體高。肩長斜,背腰平直,尻長而形正。四肢長,較乾燥。運步輕快,力速兼備,例如我國的三河馬,以及外國的一些輕挽馬如奧爾洛夫馬的輕型品系和美國快步馬等都屬此類。挽乘兼用型馬為兼用馬中的重型。其體質較粗重結實,氣質較安靜。外貌表現:頭較重,頸長而略厚,體軀稍長而寬,肢長中等,骨量充實。特點是體型較上一類乘挽兼用型馬略垂,體力強,而速度稍差。如奧爾洛夫馬中重大型個體,和英國哈克尼馬、法國的盎格魯諾爾曼馬,我國的黑龍江馬、吉林馬中的輕型個體。為了達到經濟實用的目的,很多國家的軍馬選育會選擇培育兼用型馬,以實現一馬多用的目的,如我國著名的軍馬品種山丹馬就是以馱為主的乘挽馱兼用馬。
▲今天活躍在馬術賽場上的溫血馬即為兼用馬,其血統輕重決定了其不同的工作特點
馬匹的工作類型主要以體型作為其劃分的主要依據。體型主要決定於體長、胸圍、管圍對體高的比例關係。各類型的馬有其一定的體尺指數範圍。因此,不同的指數標誌著不同的體型。按照體型可以判定其工作類型。常用的指數有以下幾種:體長率(體長/體高*100)是鑑定馬的體長與體高的對比關係。乘用馬體長率小,一般在102%以下。所以體格外形近似方形。這樣的體型,重心高,支持面小,有利於重心轉移,便於發揮速力。重挽馬體長率在106 %以上,體型呈長方形,重心低,支持面大,有利於發揮挽力。兼用型馬,要求力速兼備,體長率在103~105 %之間。
胸圍率(胸圍/體高*100)是鑑定馬體的相對寬度和深度的指標。挽馬胸圍率最大,一般122 %以上,乘用馬一般在116%以下,兼用馬介於兩者之間。管圍率(管圍/體高*100)是鑑定馬骨骼發育的指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說明體質的堅實性。一般重型馬的管圍率最大,可達14%以上;乘型馬一般低於13%。兼用型馬介於兩者之性間。體重率(體重/體高*100)是顯示馬的相對體重。乘用型馬體重率一般都低於300,挽馬在350以上,兼用型馬在310~340之間。但應指出,指數並不能完全說明馬的體質和生產能力。同一品種的馬,生活在不同的條件下,身體的發育不同,會使某些體尺指數發生變化。不同類型的馬匹,各具特有的外貌,以及與其相適應的內部結構,而且在用途上也有所不同。例如乘用型馬和挽用型馬的外貌、體質以及個別器官的構造上,都有明顯的差異。
▲馬匹體尺測量示意圖接下來我們介紹下馬匹的體質與其軍事選擇的關係。體質在馬的外貌上體現身體組織的強壯性,亦即其結實程度。它反映了馬的外部形態與內部機能的、關係,是馬匹外貌鑑定上一項重要內容。根據外貌選擇馬匹時,必須把外形和體質結合起來考慮。只有選擇那些體質結實、全身各部發育正常、勻稱協調的馬,才能獲得高的生產力。
▲細緻乾燥的阿拉伯馬,與其生長的沙漠環境密切相關馬的體質有各種的類型。我國古代相馬,對於體質鑑定提到:「望之大,就之小,筋馬也;望之小,就之大,肉馬也」。即指出了馬匹體質類型的不同。各國學者對馬的體質提出不同的分類法,現在比較通用的,是把馬的體質分為以下幾種:溼潤型:溼潤型的馬皮下結締組織發達,肌腱、關節不明顯,肌肉比較鬆弛。這類馬的性情多較遲鈍,不夠靈活。挽馬中較為多見。
▲典型的溼潤型馬乾燥型:乾燥型的馬與溼潤型相反。皮下結締組織不發達,關節、肌腱的輪廓明顯,皮膚較薄,被毛短細。性情活潑,動作敏捷。多見於輕型馬。
細緻型:細緻型的馬頭小而清秀,骨量較輕,皮薄毛細,性情靈敏。
粗糙型:粗糙型的馬頭重,骨粗,皮厚,毛粗長,肌肉厚實,軀幹粗壯。即使膘度較好時,肌腱、關節的輪廓仍較明顯。多見於草原品種馬。
▲蒙古馬作為典型草原馬大部分具有粗糙型特徵
結實型:結實型的馬頭頸與軀幹的結合勻稱協調,軀幹粗實,四肢骨量充分,全身結構緊湊,腱、韌帶發育良好,關節明顯,被毛光澤。
▲美國夸特馬作為結實型的代表品種,其強大的肌肉可以滿足急停急轉的西部馬術需要馬匹的體質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很少見單一體質類型的馬,一般都是以某種類型為主的混合型,如溼潤粗糙型、溼潤細緻型等等。各國軍馬的選育中,一定是適合本國自然環境的馬匹,比如地處沙漠中的阿拉伯國家,其培育的阿拉伯馬主要為細緻乾燥型,而我國群牧管理的蒙古馬、哈薩克馬多屬於粗糙結實型。伊犁馬和三河馬則多屬於乾燥結實型。當馬匹在生長環境以外的自然環境中作戰,其性能有可能受到影響,前些年便發生過汗血馬在內蒙古進行耐力賽時誤踩鼠洞致使馬腿折斷的事件,也從一定層面反映了這個問題。最後我們簡單介紹下馬匹的氣質。氣質是馬對其周圍外界事物敏感性反應到它的精神上的一種表現,在養馬學上也稱為馬的悍威。馬的悍威和它表現出的風採、品位有很大關係,而且與工作能力及飼養管理亦有密切聯繫。由於馬的神經活動類型不同,所以悍威的表現也不同。通常分為以下幾種:烈悍:神經活動屬強而不平衡型。對外界刺激反應強烈,易興奮暴躁,不易控制和管理。往往因性急而無益地消耗精力和能量,持久力差。對條件反射容易建立,也容易消失。這種馬多見於輕型馬中的公馬。
▲烈悍的馬不一定適合工作使用上悍:神經活動強而靈活,對外界反應敏感,但興奮與抑制趨於平衡。這種馬聽指揮,能力強,行動敏捷,工作持久,容易飼養管理。
▲上悍的馬膽大且具有服從性,是理想的軍馬類型中悍:神經活動稍遲鈍,對外界刺激不甚敏感,易調教,飼料利用率高,工作性能好。較好的役馬多為中悍。
▲炮兵用馬相對騎兵而言悍威較弱,較易役使
下悍:神經活動是以抑制為主,對外界刺激不敏感,性遲鈍,動作不靈活,工作效率低。使役較重的地方品種和部分重挽馬多有此表現。
軍馬由於要適應複雜多變的戰場環境,因此並非是越快、越烈的馬越好。各國為騎兵選擇的騎乘型軍馬多為專門化乘用型良種馬,其主要表現為外貌俊美,體質乾燥結實,有上悍的表現的高品位馬,而炮兵挽用馬和後勤役用馬則多以中悍、下悍為主。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吳俁,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