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育種 | 雪川開啟馬鈴薯育種新篇章

2020-09-04 察北融媒播報

2020年5月29日,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開艙及搭載物交接儀式在北京航天城舉行。75個搭載實驗項目單位的988件(份)搭載實驗材料全部出艙移交。


雪川通過此次實驗船搭載了一批馬鈴薯實生種子,以期通過誘變改良薯種性狀,從而選育出馬鈴薯新品種。


載人飛船試驗船背景



2020年5月5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送入太空。5月8日,試驗船在東風著陸場成功。5月15日,試驗船返回艙回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本次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是載人航天工程歷次任務中搭載物種類最多、重量最大的一次。共有75家單位參與試驗船搭載實驗,其中有大學和科研院所43家,地方科研機構11家,含雪川農業在內的企事業單位21家。學科領域涉及基礎科學、空間生命科學、作物與林草花卉育種等。


雪川馬鈴薯太空育種



太空育種,又稱航天育種,是利用太空技術、通過返回式飛船等太空飛行器將作物種子、組織等材料搭載到宇宙空間,利用強輻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場等宇宙空間特殊環境作用,使生物基因發生變化,再返回地面進行選育。



雪川此次將馬鈴薯實生種子送入太空,期望在較短時間內使得馬鈴薯發生積極變化,獲得馬鈴薯罕見突變種質材料和基因資源,從而選育突破性新品種馬鈴薯,開闢一條馬鈴薯育種新途徑。


雪川參與搭載物交接儀式



雪川農業種業總監牛麗娟女士參加此次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搭載物交接儀式,現場交接了雪川參與試驗的馬鈴薯實生種子材料。



馬鈴薯實生種子搭載試驗船進行誘變,踏出了雪川研發徵途中的創新一步。目前,從太空返回的實生種子已經進入種植試驗環節。



下一步,雪川將繼續進行馬鈴薯太空育種研究,搭上太空育種這趟快車,選育出更優質馬鈴薯品種,以期更好的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相關焦點

  • 太空育種和轉基因技術是一回事兒嗎?
    近日,我國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火星探測也成為網絡熱詞,備受關注。其實,這些土豆本來的作用是實驗材料,攜帶土豆進入太空是為了進行「太空育種」實驗。那麼,什麼是太空育種呢?什麼是太空育種?太空育種即航天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是航天技術與生物育種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 科普:太空育種和轉基因技術是一回事兒嗎?
    近日,我國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火星探測也成為網絡熱詞,備受關注。其實,這些土豆本來的作用是實驗材料,攜帶土豆進入太空是為了進行「太空育種」實驗。那麼,什麼是太空育種呢?什麼是太空育種?太空育種即航天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是航天技術與生物育種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聽起來似乎種子只要上天轉一圈回來,植物就一定能長得特別大、營養特別豐富。其實事情可沒那麼簡單。
  • 河工大育種材料搭載神舟十一號開啟太空實驗旅程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天津10月17日電(記者張建新)17日,搭載有河北工業大學理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天津貝可爾科技有限公司育種材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生物物理所繼神舟八號、神舟十號、實踐十號以及天宮二號之後的第五次太空搭載實驗。
  • 育種效率將大幅提高!農科院(深圳)基因組所構建高雜合二倍體馬鈴薯...
    這篇題為「Haplotype-resolved genome analyses of a heterozygous diploid potato」(解析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的論文,結合多種測序數據,首次完成了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品系 RH 的全基因組序列,並解析出兩套單體型。
  • 櫻花從太空育種歸來,在廣州「安家」
    8月7日上午,在保利世貿中心舉行的「中國櫻花太空育種」新聞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這批「航天歸來」的櫻花種子終於在廣州找到了「家」,將在廣州市從化區擇地進行培育。在軌飛行期間,試驗船穿越的範艾倫輻射帶,接受的空間總輻射劑量和微重力環境均與以往神舟飛船、天宮實驗室所經歷的空間環境不同,為開展空間輻射生物學研究、空間誘變和航天育種研究與實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寶貴機會。
  • 圖文: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演繹航天育種神話
    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天水市合作建立的專業從事航天育種的基地,是「兩院」與地方合作正式命名掛牌的我國西部唯一一家航天育種基地,位於甘肅省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該基地通過長期參與我國返回式衛星、神舟飛船搭載農作物育種領域研究,在太空誘變、分子生物學航天育種、制種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朱健康院士藜麥育種與產業化發展項目落戶齊河
    3月4日,我縣與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在德州舉行藜麥優質育種與產業化發展項目籤約儀式,這是全球首個藜麥育種與產業化發展項目。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山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商志曉,市縣領導陳勇、劉長民、馬俊昀、曲鋒等參加。
  • 前沿 | 航天育種「上天入地」 助力「科技興蒙」
    2020年5月5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送入太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後,5月8隨著試驗船的順利返回,科研人員也將對內蒙古自治區範圍內徵集的9家單位26個品種74份育種實驗搭載材料開展空間輻射生物學研究、空間誘變和航天育種研究,以航天技術優勢助力「科技興蒙」,促進科研成果在內蒙古的落地轉化。
  • 黑龍江省級領軍人才梯隊--作物育種學(水稻育種)
    在龍江沃土上,活躍著這樣一支優秀的團隊,他們憑藉對農業科研的執著追求,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取得了寒地水稻育種零的突破;他們憑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矢志不渝,默默奉獻,為稻農送來了致富的金鑰匙;他們20年如一日,紮根基層,攻堅克難,不斷續寫著龍江稻業蓬勃發展的新篇章。這支團隊就是潘國君研究員帶領的省級領軍人才水稻育種學科梯隊。
  • 選種與育種的發展史,你所不知道的育種方法!
    植物的育種又稱品種改良。高產、穩產、優質、高效是育種的目標,但特定的育種目標還要綜合考慮當地品種的現狀、育種基礎、自然環境、耕作制度、栽培水平、經濟條件等因素,並隨生產的發展不斷加以調整。一、選擇育種選擇育種簡稱選種,是指對現有植物繁殖的群體所產生的遺傳變異,通過選擇、提純以及比較鑑定等手段獲得符合育種目標的新品種的育種方法。選擇包括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人工選擇又分為無意識選擇和有意識選擇。
  • 育種效率將大幅提高!農科院(深圳)基因組所構建高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圖譜
    這篇題為「Haplotype-resolved genome analyses of a heterozygous diploid potato」(解析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的論文,結合多種測序數據,首次完成了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品系 RH 的全基因組序列,並解析出兩套單體型。
  • 太空育種櫻花歸來,將「安家」廣州從化
    8月7日上午,在「中國櫻花太空育種」新聞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跟隨長徵五號歸來的「廣州櫻」等4個櫻花新優品種也將在廣州落地生根,並將在廣州市從化區擇地進行培育。 十餘年前,廣州天適集團籌劃櫻花太空育種,而今,在政府各部門領導的幫助下,終於得以 實現。
  • 他把航天育種的論文「寫」在大地上
    他們不僅為太空種子誘變後的神奇變化而震撼,更為大連擁有如此多的太空育種成果而驕傲。特別是站在蓮花池邊,看到埋藏地下的千年古蓮籽在太空旅行12天後,開出更紅更大的花朵,紛紛驚嘆大自然的神奇。而最令他們感興趣的是圍繞在謝輝周圍,聽他用地道的農民話描繪大連航天育種基地的美好願景。
  • 「超級抗原」搭載「飛船」連續四次太空育種實驗
    返回艙搭載著瀋陽協合集團4個超級抗原生物菌種在太空遨遊半個月之後於7月3日回到瀋陽,這也是瀋陽協合集團繼搭載神舟七號、神舟八號和神舟九號飛船後,連續四次太空育種實驗。  據瀋陽協合集團董事長陳巨餘介紹,航天育種是藉助空間飛行器和地面模擬空間裝置,利用宇宙輻射、微重力和複雜電磁環境等多種因素對生物材料的誘變作用,使材料發生變異,科研人員再從中篩選出需要的變異材料,進行選育,最終獲得優良新品種。此次超級抗原太空育種就是利用太空特殊環境,如太空微重力、交變磁場、宇宙射線、劇烈溫差、高真空等因素,來增強超級抗原菌種的生物活性和生物表達量。
  • 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
    原標題: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 創造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8月29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日電 題: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 創造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作者 郭超凱 王霄搭載太空飛行器進行「太空旅行」後的作物種子,返回地球後會發生哪些神奇變化?這一問題一直以來深受廣大民眾關注。
  • 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 創造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日電 題: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 創造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作者 郭超凱 王霄搭載太空飛行器進行「太空旅行」後的作物種子,返回地球後會發生哪些神奇變化?這一問題一直以來深受廣大民眾關注。
  • 太空南瓜最重288斤,太空育種就為讓果實更大?到底是福是禍?
    太空育種的部分目的是為了增產,所以確實會有很多太空蔬菜長得大,但也有一些甚至連果子都不結了。太空育種利用了基因的隨機突變,並不能保證長出來的果子都變大。太空育種利用了生物演化的原理變異只是第一步將經過太空環境的種子種下去,挑選出有利於人類的性狀,果子變大或者口味變得更好都在選擇範圍內,在以往的太空育種過程中,的確有不少植物的果實長得更大,但也有連種子也不結了,或者果實的口味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甜的變酸、酸的變淡,有的生長周期變長,有的生長周期變短,總的來說突變是很多方面的,並不集中在體型的變化;
  • 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創造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搭載太空飛行器進行「太空旅行」後的作物種子,返回地球後會發生哪些神奇變化?這一問題一直以來深受廣大民眾關注。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蘇聯、加拿大、日本、芬蘭、澳大利亞和巴西等國家就陸續開展了空間生物學研究和航天育種實踐。例如,美國「巨棉1號」抗蟲棉就是經太空輻射變異獲得的一個抗蟲棉超高產新品種,蘇聯搭載的棉花和樅樹早已在哈薩克斯坦大面積種植。
  • 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創造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中新網 圖中國新聞網9月1日消息,搭載太空飛行器進行「太空旅行」後的作物種子,返回地球後會發生哪些神奇變化?這一問題一直以來深受廣大民眾關注。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蘇聯、加拿大、日本、芬蘭、澳大利亞和巴西等國家就陸續開展了空間生物學研究和航天育種實踐。例如,美國「巨棉1號」抗蟲棉就是經太空輻射變異獲得的一個抗蟲棉超高產新品種,蘇聯搭載的棉花和樅樹早已在哈薩克斯坦大面積種植。中國的航天育種始於上世紀80年代。
  • 分子育種與全基因組選擇育種
    1、什麼是分子育種?  所謂分子育種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二是基因工程或者叫轉基因。  其中,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是將生物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在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等重要作物上,通過尋找與重要農藝性狀緊密連鎖的DNA分子標記,從基因型水平上實現對目標性狀的直接選擇,從而加快育種進程,提高育種效率,選育抗病、優質、高產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