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武年間,揚州城裡有個特別有名的財主,名叫王顯貴。這王顯貴在揚州城裡有大大小小几十家店鋪,城外有三五個農莊,農莊裡有良田數十頃,但是他年輕時不懂事,做了不少惡,所以日子過得不是很太平。進入中年後的王顯貴做事越發謹慎,生怕露富被人謀害,五十壽辰一過,他便將生意交給下人去打理,花了重金在揚州城外的一座山下建了一座高宅大院,年後就搬了進去。
這高宅大院建得很不一般,可謂是費盡了心思,光院牆就有好幾丈高,這還不算完,王顯貴又命人在院牆四周挖下水渠,想進院必須得把吊橋放下來。王顯貴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每日都躲在家裡,要么喝茶,要麼看書,倒是十分的修身養性。
按說這樣的安防措施也該放心了,可是王顯貴仍然擔心有人會害他,每日喝茶之前不僅要親自檢查茶葉,就連水也是由專人到城外偏僻的泉眼處運回來的。即便這樣,在泡好了茶之後,他也先讓下人先試試,確保下人沒事他才肯喝。王顯貴這般小心,讓整個王府上上下下叫苦不迭,這般折騰反倒弄得人心惶惶。
直到有一日,王顯貴請靈隱寺的慧能大師來做客,見面寒暄過後,慧能大師便道「王施主宅心仁厚,經常到寺裡上香捐贈,今日到訪也是要回禮給王施主,略表寸心。」說完,吩咐隨行的小和尚拿來個錫罐,打開蓋子便聞到一股淡淡的茶香。慧能大師從罐子中取了一撮茶葉遞到了王顯貴手中說到「這茶是採自絕壁巖的明前茶,不知道王施主可有聽說過?」
王顯貴連忙起身用手接過,高興的說道「早有耳聞,卻從未見過。」說完便吩咐管家去接煮水沏茶,想著能跟慧能大師品茗香,也是人生難得。誰知,慧能大師卻伸手攔住,笑著說道「這好茶必得好水泡才出味,不知王施主平日飲茶之水都來自哪裡?」王顯貴答到「都是去城外偏僻處的山溝採的山泉水。」
慧能大師起身踱步到庭院裡,看著牆根兒處的一塊石頭說道「王施主何需捨近求遠?你家院中這塊石頭下便有泉眼,這水脈與絕壁巖一脈相通,若用此水泡茶,必能品出明前茶的真味。」
王顯貴聞言立馬叫下人挖出石頭,果然有泉水湧出,只片刻便蓄了一池水。王顯貴平日就害怕別人使壞,才去偏僻之地取水,如今發現自家院中有上好的泉眼,自然欣喜不已。但是,他也有擔憂,萬一家中泉水被人使壞了呢?
慧能大師看出了他的擔憂,於是叫來隨行的小和尚要了個小竹筒,打開小竹筒,裡面竟養著條渾身透明,一寸來長的小魚。慧能指著竹筒裡的小魚說到「王施主,此魚乃是靈隱寺清揚池裡獨有的淨心魚,已被滋養的體無雜質,哪怕沾上一點毒物就不能存活,把它養在泉眼裡,知它死活便知泉水清濁。」說完將小魚倒入了泉水中,看到魚在水中歡快地遊來遊去,王顯貴大為開懷,立馬吩咐管家取泉水去煮茶。
自此之後,王顯貴便親自到泉眼前看魚,只要看到魚遊得歡快,他就特別放心,便會吩咐管家去煮水泡茶。直到半個月後的清晨,王賢貴剛喝了半盞茶,卻聽管家慌慌張張的跑進來,語無倫次的說道「老爺,魚…魚死了!」王顯貴頓時臉色大變,蒼白著一張臉跑到泉眼前,見小魚翻著白肚皮漂在水面上,他捂著肚子大叫一聲「有人下毒…」接著便癱軟倒在地上。緊接著王家大院裡亂成一團,管家一邊吩咐人叫郎中,一邊叫人去請慧能大師。
不到一個時辰,慧能大師就帶著小和尚趕來了,他伸手探了探王顯貴的鼻息,對著眾人搖了搖頭說到「準備後事吧。」隨後,慧能大師來到了泉眼前,卻看到小魚在水裡遊得歡快,叫來管家,說到「你看,這魚不是活得好好的嗎?這泉水不可能有毒啊!」管家也很是震驚,不敢相信般擦了擦眼睛,疑惑的說到「之前…我明明看到魚是死的…」慧能大師聞言,端起王顯貴喝剩的半盞茶,仰脖喝了精光,隨後搖頭說到「可惜了我的一罐明前茶」
這個故事警醒意味很濃,這個王顯貴完全就是被自己嚇死的,估計是作惡太多,也算是報應不爽吧!看來,人就不能做虧心事,否則還真會跟他一樣做賊心虛,最後把自己給嚇死。就算老天沒有報應,自己也會在年老後的某一天內心不安。就像王顯貴一樣,總擔心全世界的人都想害自己。所以,做人做事只求個心安,活得坦坦蕩蕩才好。可惜現在的人都只重視利益,有太多人都活得跟故事中的王顯貴一樣,失去了很多做人的快樂。希望大家都能警醒過來,做個心安坦蕩之人,活得快樂一些。
溫馨提示:「傳」承文化底蘊,「說」出魅力文學。本故事屬虛構民間傳說文學作品,由半杯水原創。不可與封建迷信相提並論,圖片來自網絡,如有需要請聯繫刪除。了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有您喜歡,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遺落民間的精神瑰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