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是人類長壽的本源

2020-11-04 老張觀世界o

長生不老雖然是人類追求的目標,但永生不可能實現,接近永生,並非空穴來風。

人類的壽命來源於四個平衡:

一、食物鏈平衡

早期人類壽命來源於純自然食物鏈,食物鏈的平衡有利於維持各物種的存在、進化、與發展,這種平衡包括,體格,數量,壽命,食量,這種系統式的平衡規定了人的壽命必須與上下遊物種平衡,不可過長,也不可過短。


二、使命平衡

人類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設計世界與再造世界的生物載體。

除了人類之外,一切物種都是隨遇而安,利用自然界提供的現成條件不加改造的利用,上遊物種食用下遊物種,控制下遊物種,在平衡中保持生存進化,簡單循環,其使命是為早期人類提供食物,提供進化的動力。


人類則不然,人類龐大的群體不可能一直利用現成的自然物,隨著人口的大幅增加,需要利用自然資源創造一個人造環境出來,它需要創造性勞動,這就需要學習、教育、實踐,當代一般將近20年。所以,人類的壽命必須與自己的行為方式相平衡,這種平衡規定了人類的壽命比較長。大型陸生動物牛馬狗豬羊,豺狼虎豹獅子大象,都沒有人類的壽命長,作為人造食物鏈的人類的食品豬羊牛雞的壽命不可太長,長了肉的品質下降。人類則不然,適當長壽可以增加知識的累積。


三、社會平衡

人的壽命必須與自身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索取能力相平衡,即與生產力相平衡,人的整體壽命過長在一定生產力條件下不利於物質資料的積累,所以,只有個別人的壽命很長,大部分人的壽命不長,人口的數量越來越多,壽命穩定,這樣可以增加物質財富的積累,供養更多的精神生產者。到了資本主義工業化時代,各種產品大量增加,新的品種被人類設計而大量湧現,溫飽問題在全球得到解決,所以,人類的平均壽命超過古代任何時期。但最長壽命並沒有增加,作為技術參照的長壽基因具有技術價值,並不影響人類整體壽命的平衡。於是,科學家總結出了細胞分裂的總次數與細胞的壽命,預測出人類的最高壽命,人們深信不疑。因為我們這個時代人類的壽命與科學家預測的一致,並不奇怪,科學家研究的藍本是現實的,方法是現實的,結論不可能超越現實。


四、宇宙平衡與技術手段

人類創新創造,不但為了自身的生活提高,而且為了未來不斷積累技術。這些技術積累的最終目標必須服從宇宙需要。為什麼?因為,宇宙是系統,是生命,宇宙的最優化目標是壽命的無始無終,人類當然與宇宙的目標一致。人類要完成宇宙的使命,也是完成自己的目標。

100歲左右的原始壽命是不夠的,因為宇宙空間都是以光年計量,銀河系直徑達8萬光年,而人造飛行器的速度又受光速的制約30萬公裡每秒,只能通過延長人類的壽命來達到,這也正是人類所追求與需要的,自然而然。

這樣,人類就需要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打破自然基因的排列組合,找到控制細胞壽命的基因和細胞分裂次數的控制基因,逐步延長人類的壽命。




由於技術進步是整體無限性與階段現實性的統一,所以,人類的壽命是逐步接近永生的。但不會長生不老,如果長生不老了,技術進步的動力也就完結了,不符合萬物無限發展的基本規律。

相關焦點

  • 人類生命健康本源,與地球宇宙相對應的奧秘,7星對應7魄
    太陽出來了,站在臨水的湖畔,我不由地想到了人類的生命本源,與地球宇宙間的奧秘。不知你對生命又有怎樣的認識?今天,不如,隨著我的文章,一起來揭開這些謎底。人類在宇宙間渺小如粒子我們人類站在江河山林之間時,常常感到自我渺小。若是推及整個地球,銀河,宇宙空間,我們這日日在乎供養著的肉身,更是渺小如漂浮的塵埃,小粒子。
  • 人類本源的宇宙是怎樣誕生的?
    人類本源的宇宙是怎樣誕生的?時間: 2007-08-15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海嶼 其它各種人類的最本源的問題,無不發源於這個最最基本的問題——宇宙到底是怎樣開始的?其它各種人類的最本源的問題,例如生命是怎樣起源的?什麼是意識?什麼是反物質?什麼是暗物質?什麼是萬有引力?……無不發源於這個最最基本的問題——宇宙到底是怎樣開始的?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的遺孀,作家安·德魯亞這樣說:「其它所有的問題皆以宇宙的起源為基礎,這對我們至關重要,因為人類的天性在於求索未知」。
  • 引領人類覺醒、回歸本源———這次疫情帶來的啟示
    「人類命運共同體」不也正是中國華夏文明天人合一、人類同根同源、同祖同宗、心懷天下之德的體現嗎?,怎會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格局?「天人合一」思想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是「源文化」,是德道文化,只有本源才有先天德道。也只有「源文化」才是純正的、究竟的、無我、無疆無界、正本清源的,這就是為什麼古今中外預言,21世紀只有華夏文明的智慧可以解救人類的危機。儘管世人多有不解,常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這是不可抗拒的事實,一場疫情已經初步證實和體現了。
  • 物質本源的大膽猜想
    物質篇:之所以說是物質而不單獨的說生命或者人類,因為我大膽的猜想,生命和宇宙中的星球,黑洞等一切的物質存在,哪怕是一顆灰塵,它們的本源都是相同的----「本源能量」。 宇宙中存在的所有一切,都是這些能量演變而成的物質化的外在形體表現。所以一切物質之間都存在著一種必然的微妙聯繫。 比如基因和血緣關係,不管分支多少,通過研究都可以發現它們擁有同一個祖先。
  • 科學與人文的融合,如何推動人類的演進?《創造的本源》發人深思
    到了1975年出版的《社會生物學》,威爾遜將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納入分析。在1978年出版的《論人的本性》中,威爾遜試圖將社會生物學與神經生物學、進化生物學關聯起來,將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關聯起來。1998年,他出版了《知識大融通》。在新書《創造的本源》中,威爾遜明確提出,早在100萬年前的採集狩獵社會,人類創造力就開始湧現了。
  • 人類絕育是否能長壽?
    正確的問題是,人類在切除睪丸之後能否長壽。 我認為有99%的機率會長壽。 科學家們在蚊子,白鼠,兔子,青蛙做過實驗,都有長壽的跡象。
  • 人工智慧的創造性,真的需要來源於人類嗎?答案太奇妙了
    人工智慧的創造性,真的需要來源於人類嗎?答案太奇妙了對於人工智慧我們有過太多的猜想,不過它的未來發展態勢我們卻始終摸不透,有些人認為人工智慧代表著人類的另一個臺階,但同時也有的人認為人工智慧是我們人類的掘墓者。
  • 世界的本源:物質、能量、信息
    科學的使命,就是揭示虧事物的本源。人類通過科學認識世界,也是尊循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認識路徑的。科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已經認識到,世界的本源不僅是物質、能量,還有信息。世界是由物質、能量、信息構成的。一、人類對世界本源第一亇認識成果:世界是物質的。
  • 人類是否能長壽?研究指出:小龍蝦身上蘊含著長壽密碼
    不管是我們的古代還是現代,長壽是所有人類的願望。現代經濟和醫療的發展就是為了讓我們活得時間更長,也更加健康。目前我們的健康意識也是得到了加強,對很多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也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現在人類的壽命比之前會長上很多。影響人類壽命的因素有哪些呢?
  • 萬物的本源到底是什麼?
    物質本源的哲學思辨 如果說起西方哲學的開端,那一定是那一句石破天驚的: 萬物的本源是水。 這句話正是素有「科學和哲學之祖」之稱的泰勒斯所說。 可能你要說,這話有啥了不起的?
  • 攻克175,人類長壽技術大盤點!
    你是否期待健康長壽,活到175歲?身體健康,免疫力強,寶刀未老,青春永駐,這些都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和追求的目標。在人類追求長壽的道路上,誕生了哪些偉大的科技,下面我們來個歷史性的大盤點。據信,谷歌的研究團隊正在研發一種藥物,這種藥物模仿的基因不僅可以限制人類的身高,而且還能讓壽命延長。在改寫DNA長壽技術方面,科學家不僅關注蛔蟲,還關注醜陋的動物——裸鼴鼠。
  • 本源量子計算體驗中心正式對外開放
    8月8日,本源量子體驗中心首次對公眾正式開放。「讓量子計算機走出實驗室,真正為人類社會服務」的企業願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普及量子計算知識。至今,本源量子教育面向不同層次人群,先後推出了國內首個量子計算在線教育平臺——本源溯知、第一代量子學習機、國內首部專業的量子計算與編程教材《量子計算與編程入門》、全物理體系量子學習機,以及
  • 好奇心、創造性思維與科技創新
    原標題:好奇心、創造性思維與科技創新 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好奇心」。他指出:「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 人類長壽的秘密在哪裡?鯨魚知道答案
    露脊鯨基因的研究或許可以讓科學家找到延長人類壽命的關鍵。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通過研究北極露脊鯨的遺傳模式,研究人員在其體內發現了與抵制癌症和修復DNA損傷相關的獨特基因。
  • 機器在數學上能否擁有創造性
    數學創造性幾千年以來在數學上所取得的成果都是由人類大腦探索發現並推理總結而來的,在數學的原創性創造方面機器幾乎無能為力,儘管計算機在數學中應用得越來越廣泛。計算機的運作方式與人類大腦完全不同,那麼計算機能否擁有數學創造性呢?如果擁有創造性它所創造的數學與人類的數學是否相同呢?
  • NMN深層修復基因,探索人類長壽未來
    NMN深層修復基因,探索人類長壽未來經研究表明,NAD+既是修復細胞的原料,也是細胞核與負責能量合成線粒體間關鍵聯絡因子NMN深層修復基因,探索人類長壽未來由於NAD+無法被細胞直接吸收利用,補充NAD+需要服用其前體物質。
  • 換血、意識上傳……NMN之前,人類為了長壽有多拼?
    從歷史壽命數據來看,人類壽命「天花板」確實存在,且維持在120歲左右。目前全球被證實年齡超過110歲的只有28人,其中最長壽老人是1997年去世的法國婦女珍妮·路易斯·卡爾芒,享年122歲。
  • 本源量子加速推出工程化超導量子計算機
    近日,本源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正式上線,面向全球用戶提供基於真實量子計算設備的量子計算服務。本源量子云平臺基於本源量子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悟源,這也是國內率先實現工程化的超導量子計算機。 超越經典計算的超導路徑 量子計算的概念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以來,就被譽為「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終極計算能力」,近年來更是成為世界各國爭相布局的前沿領域,IBM、谷歌、Intel等科技巨頭紛紛入局。
  • 為何這條鯊魚是人類發現的最長壽脊椎動物?
    世界長壽動物排行榜出現了位次變化,因為研究人員剛剛確定,格陵蘭鯊魚的年齡至少達到了272歲,這使其成為已知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即擁有脊骨或脊柱的動物)。 格陵蘭鯊魚的壽命超過了其他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長壽動物,比如弓頭鯨和陸龜。這項刊載於《科學》雜誌的研究發現指出,格陵蘭鯊魚這種大型肉食性鯊魚的存活時間甚至可以遠遠超過272年。
  • 臺研究發現長壽基因 小鼠增壽1.4倍人類應用尚早
    中國臺灣網5月3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陽明大學研究團隊聲稱找到調控壽命長短的Cisd2基因,進一步利用基因轉殖技術,提升長壽基因蛋白的量,使實驗中的小鼠存活達36個月,較一般老鼠增加1.4倍,相當於人類的110歲。更重要的是,這些「長壽鼠」仍精力充沛毫無老態。未來若能找出補充Cisd2基因的物質,人類也可望長生不老、永保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