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師院合成磷中心手性膦化合物

2020-12-01 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商丘師範學院教授劉瀾濤課題組利用催化不對稱碳氫鍵活化的方法,合成高光學純度的磷中心手性膦化合物,相關研究發表於美國化學會的《有機化學通訊》上。

手性膦化合物是不對稱催化中最為重要的配體和有機小分子催化劑之一,以手性膦化合物為配體的催化不對稱氫化反應已經應用於多種手性藥物生產。由於手性中心與催化劑活性中心的距離更近,磷中心手性膦化合物理論上往往表現出更好的手性誘導效果。但這類重要化合物的合成通常存在反應步驟多、效率低下等難題,這些問題限制了它們在不對稱催化反應中的應用。

劉瀾濤課題組利用商品化的手性亞膦醯胺配體和雙(二亞苄基丙酮)鈀,通過不同種類的手性膦配體、反應溫度、添加劑、鈀的比例、鈀源以及鹼和溶劑等因素對該反應的影響進行研究,以高達99%的產率和97%的光學純度實現了磷中心手性膦化合物的高效、高選擇性的催化不對稱合成。該反應體系具有原料易得、催化劑用量少、條件溫和、底物普適性強、選擇性好等優勢,對其他手性化合物的製備有重要的意義。(史俊庭 金嘉誠)

《中國科學報》 (2015-05-20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手性技術開掘分子合成新路
    為此,美國的食品醫藥管理部門(FDA)早在1992年就立法禁止手性藥物以兩種對映異構體的混合物形式出售。所以,合成單一的手性藥物、農藥等手性化合物是化學家面臨的挑戰。    「反應停事件」引起了許多科學家的重視,於是,怎樣合成單一構型的手性分子就成了化學領域的熱門話題。在八十年代以前,許多人工合成的手性藥物都是以外消旋形式出售。
  • 不對稱氫化反應在手性藥物合成中的應用
    基於均相不對稱氫化反應的高原子經濟性 、高反應活性 、 反應條件溫和以及對環境綠色友好等優點, 如今, 均相不對稱氫化反應被廣泛地應用於手性藥物的合成中。本文簡要介紹了不對稱氫化反應中一些代表性的手性膦配體,其中不對稱氫化反 應代表性手性膦配體如下圖所示 。
  • 我國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原標題:我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記者2月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同行合作,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該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 我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合肥2月24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同行合作,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該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 發現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合成新方法
    本報訊 日前,河南大學教授江智勇在可見光不對稱有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發展光敏劑與手性膦酸協同催化體系,為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提供新的合成方法
  • 歷時20年,發現手性螺環催化劑,將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至新高度...
    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 題:歷時20年,發現手性螺環催化劑,將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至新高度——訪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周其林 新華網 趙秋玥手性螺環催化劑是新世紀不對稱催化領域最重要的發現,已被廣泛應用於不對稱合成反應,成為合成手性分子的重要工具。
  • 胺脫氫酶合成手性胺醇化合物研究取得進展
    手性胺醇化合物是合成較多重要藥物的前體。目前,製備該類化合物主要通過傳統化學法和生物酶拆分法,前者依賴重金屬而後者轉化率有待提高。經胺基酸脫氫酶(AADHs)定向進化而來的胺脫氫酶(AmDHs)能夠以廉價的氨作為氨基供體,不對稱還原胺化潛手性羥酮生成手性胺醇化合物,理論轉化率可達100%,且副產物只有水,是理想的綠色合成途徑。
  • 中科大俞書宏院士等人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目前,傳統手性納米材料主要是通過引入手性配體或構造螺旋結構等電偶極矩調控方式構築,但這類手性材料在環境穩定性和導電性方面通常存在局限性,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探索新的調控機制並構築新型手性納米功能材料是突破這一科學瓶頸的新途徑。
  • 科學家實現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設計合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愛德華·薩金特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 河南大學發現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合成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日前,河南大學教授江智勇在可見光不對稱有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發展光敏劑與手性膦酸協同催化體系,為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提供新的合成方法
  • 【有機】手性Brønsted酸催化α‑氨基酮的不對稱合成
    X-MOL Tips(點擊閱讀詳情)西南大學的郭其祥教授課題組近期報導了一種不對稱催化合成手性
  • 科學家人工合成結構高度複雜手性粒子—新聞—科學網
    近日,《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密西根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蘭州大學和巴西聖卡洛斯聯邦大學等多家單位科研人員的一項合作研究成果,他們基於金-半胱氨酸材料,成功合成了具有高度複雜結構的手性粒子
  • 天津工生所在胺脫氫酶合成手性胺醇化合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手性胺醇化合物是合成較多重要藥物的前體。目前,製備該類化合物主要通過傳統化學法和生物酶拆分法,前者依賴重金屬而後者轉化率有待提高。經胺基酸脫氫酶(AADHs)定向進化而來的胺脫氫酶(AmDHs)能夠以廉價的氨作為氨基供體,不對稱還原胺化潛手性羥酮生成手性胺醇化合物,理論轉化率可達100%,且副產物只有水,是理想的綠色合成途徑。如何快速挖掘獲得高性能AmDHs是綠色生物合成手性胺醇領域面臨的難題。
  • 上海藥物所手性季碳二芳基胺基酸催化不對稱合成研究獲進展
    手性非天然胺基酸結構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分子和多功能材料中,作為重要合成砌塊在有機合成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其中,手性季碳胺基酸因其在藥物化學、蛋白結構組學等方面顯示出的獨特性質而備受化學家們的關注。
  • 合肥工業大學吳宗銓教授團隊在手性高分子可控合成領域取得...
    化學加網 舉報   導讀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吳宗銓教授團隊在手性高分子可控合成領域取得新進展
  • 【Q&A】手性藥物合成、純化與表徵技術進展
    首屆「手性藥物合成、純化及表徵技術進展」主題網絡研討會圓滿落幕。會議上共有4位專家老師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報告。針對報告中的內容,大家展開了積極的討論。本會匯總了網友的相關問題以及專家的權威解答。
  • 邊慶花、鍾江春研究找到手性芳基羧酸酯類化合物合成新方法
    該研究實現了首例鈷催化的高對映選擇性的不對稱Kumada偶聯反應,為一些含有手性芳基的手性農藥與手性獸藥的不對稱合成研究提供了方法學依據。  不對稱Kumada偶聯反應是滷代物及其類似物與格氏試劑之間的偶聯反應,可以高效地構建手性叔碳和季碳,在藥物合成和天然產物合成領域具有重要作用。鈷催化的偶聯反應與傳統的鎳和鈀相比,具有毒性低、價格便宜等優勢。
  • 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戰略研討會在商丘師院召開
    11月16日,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戰略研討會在商丘師範學院召開。研討會圍繞「高鼓齊唱環保歌,奮力保住安全糧」,抓緊「糧袋子」的這一主題,與會專家進行了研討交流。
  • 手性物質化學發展趨勢
    手性物質的創造與轉化,以及手性物質的表徵和性能等研究已經形成一門新興的化學學科——手性物質化學(也稱「手性化學」)。手性物質化學往往採用手性原料、手性催化劑等,或者通過不對稱反應、不對稱催化反應及手性拆分等方法合成和構築手性物質。在手性物質化學研究中,合成和構築手性物質是指得到單一對映異構體或者一種對映異構體過量的具有光學活性的手性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