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堅持質量為王 提升質量有效供給
質量是引領經濟發展的標杆。近日,市政府印發《河源市加快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堅持質量為王的價值取向,完善質量治理體系,強化質量治理能力,創新質量治理方式,推動質量共建共治共享,進一步提升質量有效供給,為「示範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提供質量支撐。
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市要基本形成以市場主體責任落實為核心、消費者權益保護為基礎、保險救濟和社會救助為保障、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行業組織規範自律作用充分發揮,政府依法監管、科學監管、有效監管的質量治理體系,實現質量基礎更加紮實,質量創新更加活躍,質量環境更加優化,質量治理更加協同,質量供給更加有效。方案從完善質量治理體系、強化質量治理能力、創新質量治理方式、優化質量治理環境、提升質量治理效能等五個方面共21項措施作出具體部署。
質量是企業生存之本。方案提出,要加強企業質量能力建設,開展行業專家「診脈」行動和中小微企業提質行動;推動企業質量創新和質量基礎設施支出納入研發經費支出範圍,依法享受加計扣除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支持企業加大質量投入;鼓勵金融機構將企業質量水平、標準水平、品牌價值等納入企業融資授信重要依據,引導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企業質量提升。
產業要實現轉型升級必須抓住質量這個制勝法寶。方案提出,要推進質量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以產業鏈為紐帶,依託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和大中型骨幹企業,提升重點領域上下遊產業標準的協同性和配套性,建立覆蓋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標準體系;開展重點產品與國內外標杆產品的執行標準和質量指標「雙比對、雙提升」,完善產業鏈標準體系、質量管理體系,推動產業集群向產業鏈中高端提質升級;推動企業做好平臺支撐,做出高質量產品,不做低端產品,產品質量進一步「融深」「融灣」。
品牌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因子」。方案提出,要大力培育高質量品牌,支持市場主體創建自主品牌;創新支持品牌建設的金融產品,探索設立品牌無形資產交易市場,支持企業利用品牌資產質押融資;推進農產品品質品牌融合發展,加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擦亮「萬綠河源」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供應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窪地;藉助交易會、博覽會和「質量月」等活動,宣傳推介河源產品,推廣河源標準,講好河源品牌故事。
方案提出,市級將分年度設立規模為500萬元的質量提升發展基金,按照滾存使用的原則用於支持提高製造技術及工藝水平、提升產品質量、研究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建設應用現代質量管理體系等質量創新和質量提升行為。
(文章來源:河源日報)
(責任編輯:youn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