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架空線入地用上AR,給了工人一雙「透視眼」

2021-01-15 北晚新視覺網

從事城市管線施工10多年、參與過幾十個相關工程的技術員郎敏,將架空線入地工程比作「像考古一樣」。地下管線排布複雜,需要挖多個探坑判斷方位走向,效率特別低。如今,通州區城管委藉助AR增強現實技術,把地上環境和地下管線疊加到同一畫面,給了工人一雙「透視眼」。之前需要10名工人探測10天的工作量,如今兩個人合作半天即可完成。

藉助AR設備,地下管線分布情況一望即知。本報記者 白繼開攝

在位於通州老城區的一個路口,記者見到了郎敏。通州區城管委工作人員正手拿AR設備,手把手地教她「嘗鮮」。這套設備酷似平板電腦,不用操作員佩戴額外附件,只需把攝像頭對準路面,屏幕上就能實時顯示出一張三維地圖,瀝青路面下十來種管線的類別和分布情況,全部躍然屏上——紅色的是電力、黃色的是通信、淡藍色的是供水……就連管線的埋深、外表皮材質也都進行了標註。

「有了這套設備,架空線入地工程不僅能加快施工速度,還能降低對交通的影響。」郎敏說,以往架空線入地工程在通過路口時,因為不確定多種管線的精確走向,要在路口的每個角都攔上圍擋。為了避免二次事故,至少要挖4個1米見方的探坑,常常影響周邊居民出行,容易造成交通擁堵。有了「透視眼」後,每一條管線的走向都很明確,施工時,還能監測新入地管線的施工進度,探坑小了,進度快了,路面也暢通了。

申請使用這套高科技設備,麻不麻煩?通州區城管委管道辦相關負責人郭妮說,施工方首先要在可能受影響的電力、通信等部門進行施工備案,隨後到管道辦提出查詢申請並籤訂保密協議書,區城管委事務中心將派專人協助施工方使用設備。目前,AR系統內嵌了通州全區906平方公裡內市政道路9900公裡地下管線數據,使通州區成為本市唯一實現全境地下管線普查的區。

這項新技術可以為城市建築、道路施工、管線搶修等方面提供更加真實準確的信息。今年,家住通州區的市民們發現,不少井蓋都附上了二維碼。郭妮說,在接到井蓋周邊存在安全隱患的預警後,工作人員可預先使用專用手機掃碼,確定井蓋權屬與周邊地下管線的排布情況後,藉助AR「透視眼」開展搶修工作。前不久,有居民反映,京貿國際城小區門前經常出現一小窪水,猜測是地下管線滲漏,在AR「透視眼」的指導下,搶修人員發現該處地下確實有水管經過,很快就完成了維修。

(原標題:副中心架空線入地用上AR)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陳強

流程編輯:u00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已布放近兩千條光纜,架空線入地後,通州這些地方更加整潔美觀
    現在這麼一清理,巷子環境爽快多了。」完成架空線入地施工後,潞河中學北街變得更加乾淨整齊。通州區潞河中學北街,出門遛彎兒的居民李福勝,看著施工人員正在進行這條背街小巷架空線入地的最後一項工作——拔杆。潞河中學北街,工作人員爬上電線桿進行撤纜作業。
  • 北京通州地下管線三維系統建成,為探查檢修安上「透視眼」
    打開手機APP,一張清晰的城市副中心「地下經絡」三維立體圖呈現出來。任意點擊一條道路,路面下的自來水管道及排水、路燈管線等一目了然。筆者從通州區城市管理委獲悉,通州區地下管線三維系統已成功建成,在全市率先實現全境地下管線普查。
  • 探訪通州「城市大腦」:地下管線搶修有了「透視眼」
    前不久,一位重症患者急需前往潞河醫院搶救,在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平臺的配合下,沿線交通信號燈開啟「特勤」模式,急救車一路綠燈駛往醫院。日前,「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走進通州區「城市大腦」,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副主任郭安安介紹了大數據支撐下的智慧城市管理新場景。
  • 上海浦東新區架空線入地三年建設任務完成
    浦東供電公司推動浦東新區架空線入地工程,三年內累計完成68條道路、62.67千米電力架空線入地工作。  受技術性、經濟性、施工便利性等因素影響,浦東新區在大規模城市建設初期建了大量的架空線。為了改善市容市貌、減少安全隱患,2018年起,浦東新區啟動架空線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力爭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序、乾淨、美觀的高品質城市環境。
  • 專家建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環形軌道 串聯功能組團
    原標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設計方案匯報 專家建議——建環形軌道 串聯功能組團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陳斯)北京城市副中心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方案徵集中期成果匯報會日前舉行。
  • 河鋼材直供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新地標
    河鋼材直供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新地標 2020-11-24 16:33:00   日前,4000噸高強鋼筋從河鋼承鋼發往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
  • 北京需要什麼樣的副中心?
    而這種單中心的城市結構,僅僅依靠疏散部分職能,而且在北京市看來,還是部分行政單位和低端產業,是不可能達到緩解城市病的目的的。單中心城市一個基本的特點就是潮汐客流,而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北京工作日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恰恰是CBD、金融街、中關村這些不可能疏散出去的產業區。而從客流量上來說,想要達到理想狀態,北京恐怕需要讓中心城區的人口減少一半。
  • 2020大運河文化創新創意設計大賽 北京城市副中心起航
    ,通州區委區政府主辦、通州區委宣傳部承辦,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全國文化中心的建設,通過賽事的組織,加強與大運河沿線地區的文化交流、融合發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即將迎來大變樣的歷史時期、在大運河的北段,匯聚優秀的創意設計力量,與國內外的文化品牌、文化企業、運河沿線的文旅景區、消費場所、非遺品牌、博物館等機構進行深度聯動,有針對性的開展創意設計,並將在2021年進行評審與獲獎成果展示。
  • 豐臺將對62條57.27公裡通信架空線進行入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頭頂上如蜘蛛網般密布的架空線成了我們記憶的一部分。」家住豐臺區花鄉草橋村的王晶頗有感觸地告訴小編,「現在沒有了成捆成捆的線纜,抬頭就能看見敞亮的天際線。」草橋村已經成為全市首個通信架空線入地的行政村。此外,今年我區還將對62條57.27公裡通信架空線進行入地,實現四環以內主次幹道、三環以內支路通信架空線規範梳理。
  • 趙弘:北京行政副中心的標本意義
    來自北京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的消息顯示,北京市各市屬行政事業單位,將在2017年整體或部分遷入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通州副中心的建設打破了北京城市規劃的單中心格局,有利於城市空間布局的科學化,在全國範圍內有重要的示範意義。衛星城建設成功與否,首要在選址,一般不能離市中心太近,不然起不到分散人口資源的作用。北京周邊符合條件的區縣中,通州能被選做副中心有其先天和後來的優勢。
  • 洞見未來 賦能機遇 | 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論壇暨馬光遠經濟講座...
    隨著2015年通州正式確立為北京副中心,今年又一利好接踵而至,9月24日,中國(北京)自由貿易區正式掛牌,運河商務區被納入國際商務服務片區。為洞鑑自貿區建立對於北京及副中心城市發展重要意義, 12月2日,「洞見未來 賦能機遇」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論壇暨馬光遠經濟講座成功舉辦。
  • 城市副中心新添金融創新實驗室!
    通州時訊(微信號:bjtzsx)小編 了解到: 北京銀行近日宣布,在城市副中心設立金融創新實驗室,並將與中科院自動化所商談合作,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領域開展聯合創新。
  • 北京十四五期間城市副中心地鐵建設項目公布,M102線確認分段實施
    2.1 城際鐵路聯絡線二期城際鐵路聯絡線二期在副中心、首都機場地區為地下線,絕對工期較長為4.5年,無法在十四五期間建成。這條線路是最大價值就是一改通州只有單一東西向軌道交通的弊端,可以南北溝通順義、亦莊、廊坊。甚至可以說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非常雞肋,二期建設後才能發揮價值。
  • 北京城市副中心北環環形隧預計十一通車
    北環環隧介紹  北環環隧是位於通州運河商務核心區的一條交通動脈,全長1.5公裡,呈環形逆時針隧道圈,為單向雙車道,還有一條應急車道,繞行一圈在5分鐘左右。目前隧道內部管線和設備安裝工作基本完成。  北環環隧共分上中下三層,車行隧道位於地下一層,車行隧道的寬度共約11米,建成之後共設置三條車道,單向行駛,其中中間的車道是行車道,兩側是多功能車道,出於安全考慮,隧道內的設計時速為30公裡。
  • 北京副中心奔跑這一年,亮點不斷!1萬多名職工成「新居民」
    最新統計,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綠色出行佔比78.2%,也就是說,近八成通勤人員選擇市郊鐵路、地鐵、公交或騎行方式出行。上月底,7號線東延、八通線南延開通試運營,兩條新線與地鐵6號線形成服務副中心的三條東西向軌道交通骨幹線路。從北京西站到通州站、喬莊東站,橫跨大半個北京,乘坐市郊鐵路副中心線只需30多分鐘。
  • 城市副中心71個氣象站接入「城市大腦」
    在副中心的城市大腦智慧管理平臺中,氣象監測數據從去年12月開始實現了完美融入。這樣一來,氣象服務實現了3D場景展示,遇上大暴雨等特殊天氣時,可以通過該平臺直觀掌握每個具體點位的實時降雨情況。兩年時間,通州區自動氣象站數量達到66個,「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裡內的氣象站點密度提高至每平方公裡13個,城市副中心外的站點密度提高至每平方公裡6個,站點密度高於中心城區水平。」溫煦說。
  • 安徽科技為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加裝一雙「透視眼」
    記者了解到,來自安徽的科技成果為火星探測加裝一雙「透視眼」。在「天問一號」上,共搭載了7個火星探測設備,可環繞火星運轉並對火星次表面進行探測。記者了解到,中電博微38所負責研發了我國首款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是7個火星探測設備之一,相當於為「天問一號」加裝了一雙「透視眼」。不同於其它探測設備,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利用低頻段雷達的介質穿透特性,在高速環繞的衛星平臺上,向火星發射低頻率電磁波,穿透到次表層內部,利用回波特性分析次表層分層結構,並推算其物質組成。
  • 城市副中心建「數字孿生城市」,10萬城市部件組成三維立體圖
    9175公裡地下管線,用手機就能摸清「迷宮」內情;垃圾桶、信號燈等約10萬個城市部件,一一在虛擬世界中原樣複製。記者從通州區城管委了解到,城市副中心打造的「數字孿生城市」,預計今年年底前正式完成並投入使用,地下地上一張三維立體圖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 北京東青創新住區 在城市副中心開啟鋒尚生活
    潮白河孔雀城青創天地,位居北京副中心東,隨著諸多利好政策頒布,區域內的產業結構、人口及服務配套、城市配套等隨之升級,築就起大北京新生活中心。副中心站建築規模約238萬平方米,總投資421億元,是北京唯一連接首都、大興兩大國際機場的鐵路綜合樞紐,是副中心唯一連接京津冀和城市中心區的換乘樞紐。
  • 「新北京.新格局」:一文看懂北京「四大中心」城市戰略定位
    自從2017年北京公布《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以來,在隨後的四年時間裡,又陸陸續續推出了諸多的北京重要城市節點規劃。 「新北京,新格局」,今天我們系統梳理一下北京東南西北各個方向都規劃了哪些重點的城市功能節點,對於買房區域選擇提供重要參考。 從這些規劃的重點上看,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北京買房看四中心」的基本格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