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71個氣象站接入「城市大腦」

2021-01-16 北京日報客戶端

在副中心的城市大腦智慧管理平臺中,氣象監測數據從去年12月開始實現了完美融入。這樣一來,氣象服務實現了3D場景展示,遇上大暴雨等特殊天氣時,可以通過該平臺直觀掌握每個具體點位的實時降雨情況。目前,在市氣象局的支持下,通州區共設立了66個自動氣象站點,外加5套「SKY」設備,還有一個覆蓋通州全境的x波段雷達,打造了一套全方位的氣象監測網絡。

兩年內增設52個自動氣象站

通州區氣象局副局長溫煦介紹,在2018年以前,通州區只有14個自動氣象站點,都是標準配置的自動氣象站。所謂標準站點,就是只包含溫度、溼度、大氣壓強、風向、風速和降水量六要素的監測站點。

從2018年開始,北京市氣象局和通州區先後投入資金,開始加密布設通州區的氣象監測網絡。兩年時間,通州區自動氣象站數量達到66個,「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裡內的氣象站點密度提高至每平方公裡13個,城市副中心外的站點密度提高至每平方公裡6個,站點密度高於中心城區水平。」溫煦說。

另外,北京市氣象局還在通州投資建設了X波段偏振雷達、雷射雷達、風廓線雷達、雲雷達、雲高儀、超生波自動雪深觀測儀、大氣成份監測站、輻射站等各一部,兩個天氣現象視頻智能觀測儀,兩個土壤水分觀測站,三個九要素農業氣象站,四個GPS水汽站,五個小型智慧自動站(即「SKY」設備)。

「天臉」設備可觀天看地

標準自動氣象站是主要的監測設備,但為了更精細的觀測,通州區還創新設計了5套「智慧燈杆」設備,也叫「SKY」設備,作為輔助性的氣象監測設備。

「SKY」設備有何特別之處?溫煦告訴記者,相比標準自動氣象站,「SKY」設備可以測到七要素,增加的一項叫做天空識別。原來,有一些天空狀況光靠六要素的自動氣象站是測不出來的,像天空的陰晴狀況,浮塵、揚沙等比較直觀的,都要靠「SKY」設備去觀測識別,「比如降水了,是什麼相態,雨還是雪或者是雨夾雪,『SKY』都可以識別分析出來,非常直觀。」

溫煦表示,標準的自動氣象站對環境要求非常高,需要在開闊的區域建立,而「SKY」設備則不同,整個設備就是兩個像球體一樣的裝置,可以直接嫁接在燈杆上,方便又實用,加上成本很低,推廣起來也很方便。

另外,在5套「SKY」設備的基礎上,通州區還在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和通州區國家氣象觀測站旁加裝了兩套高配版的「SKY」設備,即天氣現象視頻智能觀測儀(俗稱「天臉」)。相較「SKY」,「天臉 」不僅能觀天,還可以看地,比如有沒有露水、結霜、積雪等,都可以一目了然觀測到。

氣象和水務實現數據共享

去年12月,通州區的氣象觀測數據正式融入通州區城市大腦智慧管理平臺,通州區創新開展氣象觀測數據與環境監測數據相互融合。

溫煦說,接入了「城市大腦」,可以實現3D場景的氣象服務展示。比如當汛期遇上大暴雨時,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平臺直觀掌握每個具體路段附近的降水量和積水、交通實況,科學調度防汛應急力量。「平臺上有多部門資源的融合,通過氣象站點的數據,可以實時掌握數據並知曉未來的預報,再通過雪亮工程的視頻監控,就可以看到路面的實時畫面。」

同時,通州區氣象局還和水務局對接,建設了通州區氣象水文信息共享平臺。該平臺集合了通州區內所有氣象站和水文站,通過平臺實現雙方所有站點每5分鐘雨量數據實時共享。也可提供按觀測站類型、行政區域、時間段等參數的任意時段雨量組合檢索功能,以及常用時段累計雨量統計及等值面生成查詢服務,可根據雨量分級標準,統計出現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觀測站的個數。

「這個平臺的建立實現了行業數據跨部門交換共享的一次突破。」溫煦說,這樣有利於雙方和應急管理有關部門準確了解雨情,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在城市管理、城市內澇防禦等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通州區已經建成了豐富的氣象要素監測網絡,通過全方位立體化監測,為築牢副中心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撐。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駱倩雯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副中心「城市大腦」精準破解大城市病
    按照國務院批覆的規劃,城市副中心建設不是簡單地造一個新城,而是要建設一座智慧城市。能讓城市副中心管理更加精細化的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平臺「城市大腦」應運而生。  這兩年,不少家住通州的市民發現,家門口的路暢通了,很多路段的擁堵情況消失了。這背後,正是「智慧交通」系統在起作用。
  • 前三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29.1% 超全市平均水平 城市副中心打造...
    原標題:前三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29.1%,超全市平均水平 城市副中心打造金融開放新高地  北京城市副中心已經成為各類優質資源雲集、備受青睞的創業高地和投資熱土,吸引240餘家持牌金融企業和組織聚集,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把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落戶中國的第一站。
  • 城市副中心新添金融創新實驗室!
    城市副中心緊抓創新業態發展 記者了解到,城市副中心緊抓創新業態發展,培育金融業新增長點,各金融機構正加碼布局各項業務 城市副中心現有28家銀行機構中,已有半數升級為法人銀行或一二級分行,轄內已聚集240餘家持牌金融企業和組織,金融業結構已從傳統銀行、保險、證券為主向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高端業態轉型。 一批國家級、市級金融合作項目密集落地城市副中心。
  • 專家建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環形軌道 串聯功能組團
    原標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設計方案匯報 專家建議——建環形軌道 串聯功能組團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陳斯)北京城市副中心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方案徵集中期成果匯報會日前舉行。
  • 城市副中心建「數字孿生城市」,10萬城市部件組成三維立體圖
    9175公裡地下管線,用手機就能摸清「迷宮」內情;垃圾桶、信號燈等約10萬個城市部件,一一在虛擬世界中原樣複製。記者從通州區城管委了解到,城市副中心打造的「數字孿生城市」,預計今年年底前正式完成並投入使用,地下地上一張三維立體圖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 城市數據大腦: 激活城市的「人工智慧中樞」
    早高峰來臨前,位於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的「城市數據大腦」 V1.0平臺就已快速運轉,分析研判路面情況,調整紅綠燈疏導交通,通過手機終端等多種渠道,把交通信息反饋給市民,引導他們避開擁堵。  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解決城市發展問題,建設智慧城市,杭州已經走在了前列。
  • 河鋼材直供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新地標
    河鋼材直供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新地標 2020-11-24 16:33:00   日前,4000噸高強鋼筋從河鋼承鋼發往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
  • 北京東青創新住區 在城市副中心開啟鋒尚生活
    潮白河孔雀城青創天地,位居北京副中心東,隨著諸多利好政策頒布,區域內的產業結構、人口及服務配套、城市配套等隨之升級,築就起大北京新生活中心。副中心站建築規模約238萬平方米,總投資421億元,是北京唯一連接首都、大興兩大國際機場的鐵路綜合樞紐,是副中心唯一連接京津冀和城市中心區的換乘樞紐。
  • 2020大運河文化創新創意設計大賽 北京城市副中心起航
    ,通州區委區政府主辦、通州區委宣傳部承辦,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全國文化中心的建設,通過賽事的組織,加強與大運河沿線地區的文化交流、融合發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即將迎來大變樣的歷史時期、在大運河的北段,匯聚優秀的創意設計力量,與國內外的文化品牌、文化企業、運河沿線的文旅景區、消費場所、非遺品牌、博物館等機構進行深度聯動,有針對性的開展創意設計,並將在2021年進行評審與獲獎成果展示。
  • 通州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可再生能源比重達40%
    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這裡沒有鍋爐房和煙囪,沒有中央空調巨大的室外機,能量傳輸都在地下悄然進行。據悉,城市副中心已建成全球範圍內單批次最大規模地熱「兩能」利用系統,將率先創建全國首個「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行政辦公區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已達40%。
  • 鄭州派出「城市大腦」來防汛!51個城市易積水區域已實現監測預警
    8月5日,河南商報記者獲悉,鄭州城市大腦全域數字防汛平臺通過匯聚多個部門的汛情數據,可以預測不同降雨量情形下鄭州市區51個易積水區域的情況,從而方便防汛指揮部門快速決策。【全域防汛系統已接入氣象局、水利、城管等多家部門的運營數據】據悉,全域防汛系統是「鄭州城市大腦」項目的核心功能之一,平臺通過數據的整合與加工,接入了氣象局、水利、城管等多家部門的運營數據。
  • 探訪通州「城市大腦」:地下管線搶修有了「透視眼」
    前不久,一位重症患者急需前往潞河醫院搶救,在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平臺的配合下,沿線交通信號燈開啟「特勤」模式,急救車一路綠燈駛往醫院。日前,「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走進通州區「城市大腦」,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副主任郭安安介紹了大數據支撐下的智慧城市管理新場景。
  • 北京十四五期間城市副中心地鐵建設項目公布,M102線確認分段實施
    在軌道交通建設方面有6個項目,包括3條地鐵、2條城際鐵路和1條市郊鐵路,咱們一一來看。十四五期間開通項目推進與廊坊北三縣一體化聯動發展,深化「四統一」協同機制,推進M22線(平谷線)、京唐城際等一批軌道交通運行通車。平谷線西起CBD區域東大橋站,東至平谷新城,經過朝陽、通州、三河、平谷,共設置21座車站,副中心範圍內5座車站明年將實現開工。
  • 海澱城市大腦如何讓城市變「聰明」?記者現場探訪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7月30日),記者從北京市海澱區獲悉,海澱城市大腦「人工智慧計算處理中心」將於今年年底建成,中心通過對城市大腦接入的視頻、圖片、語音、文本等數據進行智能分析處理,為場景應用提供分析結果、預測預警和決策支持。海澱城市大腦如何使城市變得更「聰明」?
  • 洞見未來 賦能機遇 | 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論壇暨馬光遠經濟講座...
    隨著2015年通州正式確立為北京副中心,今年又一利好接踵而至,9月24日,中國(北京)自由貿易區正式掛牌,運河商務區被納入國際商務服務片區。為洞鑑自貿區建立對於北京及副中心城市發展重要意義, 12月2日,「洞見未來 賦能機遇」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論壇暨馬光遠經濟講座成功舉辦。
  • 中國地理位置頗好的一個城市,位於經濟區副中心,發展卻很一般
    中國地理位置頗好的一個城市,位於經濟區副中心,發展卻很一般看河山大好,賞秀麗風景。相信對於大家來說,最適合的娛樂方式就是出去旅遊了,不僅能放鬆身心,開消除疲憊;還能增進感情,開拓視野,何樂而不為呢。中國城市千千萬,城市之間也有競爭,城市的綜合實力主要體現在經濟總量、發展速度、人均水平、經濟結構等方面,今天小編介紹給大家的就是中國地理位置頗好的一個城市,位於經濟區副中心,發展卻很一般!
  • 杭州城市大腦是這樣煉成的
    全面激活杭州城市數位化的「一池春水」,因為一次「關鍵一躍」被全面激活:2018年12月28日,杭州城市大腦(綜合版)發布,政府十幾個不同部門系統接入城市大腦的中樞系統,形成了新的五大服務系統,九項惠民舉措應運而生。
  • 科大訊飛助力合肥城市大腦建設,人工智慧讓城市更聰慧_發現頻道...
    近日,在清華-中國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聯合推出的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最具創新力城市榜單中,中國有32個城市上榜,其中合肥排名第四,僅次於北京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上海市。人工智慧正在煥新這座城市面貌。  在安徽合肥,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科技企業正在助力建設合肥「城市大腦」,讓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
  • 雄州打造江北新區副中心 滁河東岸變城市客廳
    昨天,江北新區又一重量級板塊規劃出爐,江北新區城市副中心未來將被打造成依山傍水、產城融合的現代新城。未來這裡將有三條過江通道,地鐵14號線穿越而過,而棠邑遺址公園和靈巖山沿山公園也將為該區域增添亮點。
  • 城市有大腦,人民更幸福
    城市大腦建設以問題為導向,迄今先後推出的48個場景應用,呼應城市治理的「痛點」「堵點」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暢快出行」「先離場後付費」「多遊一小時」「先看病後付費」「醫院周邊治理」……均折射了城市個體的視角。「城市大腦」主創思路由人本為起源,再以系統化數字方案集成城市的感知能力,也就滿足了城市助力幸福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