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近一項新研究顯示,英國攜帶新冠病毒抗體的人數在2020年夏季下降了約27%,引發民眾擔憂:抗體對病毒的免疫竟如此之短。
但很多專家表示,這種擔憂實屬杞人憂天。在完全從感染中恢復後,抗體下降是十分正常的現象。但免疫細胞攜帶病毒記憶,會在必要時大量生產新抗體。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免疫學專家斯科特·亨斯利(Scott Hensley)表示,標題黨實在太蠢,感染之後抗體水平的下降其實是「正常的健康免疫系統反應」。他表示,這並不代表這些人不會再產生抗體,也不意味著他們對病毒不再有防禦機制。
英國的研究也引發了大家「對於疫苗是否能夠幫助民眾實現群體免疫」的擔憂:是否有足夠的人群樣本對新冠病毒免疫,從而阻止病毒傳播。
現在討論新冠病毒免疫的持續時間還為時尚早,而在感染一次病毒後,患者是否會在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內二次感染也有待商榷。專家認為對疫苗的無端擔憂毫無必要。
美國La Jolla過敏與免疫研究所的病毒學家肖恩·克羅蒂(Shane Crotty)表示,疫苗不需要模仿或對照自然感染路徑,而且這些數據也不應當引起過度恐慌。
新的數據結果顯現出新冠病毒抗體在廣泛人群中的流行率,但沒有顯示特殊個體的流行率。一些研究觀察了個體的抗體水平,結果表明在初步下降之後,抗體水平至少會在四到七個月內保持穩定。
英國的研究基於三輪抗體血液檢測,檢測樣本為自6月20日至9月28日隨機選取的350萬人。參與者在家先用手指點測法在家進行抗體測試,得到陽性或陰性結果,其過程類似驗孕測試。
該研究顯示,在三個月之間,在血液中存在可追溯抗體的參與者從6%下降至4.8%。下降幅度最低的年齡段為18歲至24歲,下降幅度最高的是75歲以上的老年人。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換一種方式看數據,73%對病毒有早期抗體的人也會在數月之後的檢測呈陽性。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病毒學家安東尼奧·貝託萊蒂(Antonio Bertoletti)表示,這種下降並非劇烈下降。
抗體僅代表免疫反應的一種,如今至少有三種抗體系統可以抵禦病毒,因此,抗體水平並不能以偏概全。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流行病學家保羅·埃裡奧特(Paul Elliott)博士表示:這並不是整個群體的免疫反應。
當身體被病原體侵入時,人體很快生產抗體來識別這位入侵者。當急性感染發生時候,基於實際原因,抗體水平下降。
亨斯利表示,人體免疫細胞所在的淋巴系統,空間十分有限。
依據檢測,在血液內循環的小體量抗體可能並不足以呈現病毒陽性。英國研究測試中的敏感性呈84.4%,低於實驗室結果的99%,這意味著有可能會遺漏掉任何一位抗體水平低的參與者。
舉例來講,輕症及無症狀患者相較於重症患者,會產生更少的抗體。大部分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患者在三四月份(英國疫情暴發高峰期)開始有病徵,但30%的患者都不記得自己有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狀,即使抗體數量少量減少,也可能將其水平降低到檢測極限之下。
埃裡奧特表示,抗體反應低於檢測閾值以下,這對於任何領域內工作者來講都稀鬆平常。
猴子實驗的數據表明,針對非二次感染,即使是低水平抗體,也可預防病毒帶來的重症。即使循環抗體水平無法檢測,身體會對病原體保持記憶。如果它再次穿過病毒,人體骨髓中的這些氣球狀細胞會在幾小時內產生大量抗體。
也有少部分人完全不產生抗體。但是這些人可能會產生免疫細胞T細胞以來識別和損毀病毒。根據最近幾份報告,大部分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會產生持續的纖維素酶反應。
克羅蒂表示,T細胞不太可能預防感染,但它們至少可以通過減弱攻擊來預防嚴重疾病。考慮到所有這些,將低抗體水平定義為免疫消失,或新冠病毒疫苗無效是「錯誤的想法」。
舉例來講,人乳頭瘤病毒會引起不良免疫反應和低質抗體。但是單一免疫的疫苗會產生神奇的抗體,對人體來講可達99%的保護作用,效用長達十年以上,區別僅在晝夜差異。
他補充,疫苗的設計也可能引起比自然感染更強烈的反應。
雖然對抗體有這般諸多評論,專家表示,英國研究結果可以從人口學角度看到抗體的流行率。
埃裡奧特表示,對政策制定者評估疫情規模而言,該研究是「十分有利的工具」。
原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原文標題:Why You Shouldn’t Worry About Studies Showing Waning Coronavirus Antibo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