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舉啟動充滿希望的新療法:利用抗體克制新冠病毒

2020-12-07 騰訊網

作者:韋雲

新冠病毒正式席捲德國全境,應該從2月25日,北威州發現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算起,至今已經41天過去了,德國的感染人數累計達104408,死亡人數1823人。而且還有2424人在重症病房內急救中。

根據德國衛生部長的說法,德國每周的檢測人數為30-50萬,在這些統計數據裡還包括很多核酸檢測呈陽性,但自身並沒有症狀的人群;還有一些自以為是感冒,扛過去後經過檢測才發現是攜帶病毒者。

也就是說,以上統計數據中42441個已經痊癒的人中就應該有這些沒有症狀以及「感冒」自愈的人。那麼這部分人是不是就已經帶有新冠病毒的抗體了呢?

記得英國首相鮑裡斯曾經主張的群體免疫法,就是讓大家都感染一下,然後痊癒後產生抗體,自身就對病毒有了免疫力。不過可惜的是,這個做法太冒險,而且後果無法預計,如今連首相自己也進了重症監護室了。

現在各國的科研人員都在研究,那些已經痊癒的病人,是否真的產生抗體。如果把他們血液中的抗體注射到病重的新冠患者身上,是否能有效地抵抗病毒並防止其繁殖。該方法曾在非典和伊波拉疫情中得到成功檢驗。

抗體(antibody)

是指機體由於抗原的刺激而產生的具有保護作用的蛋白質。抗體能識別特定外來物(抗原)的一個獨特特徵,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而成免疫球蛋白。

按抗體產生的來源分為正常抗體(天然抗體),如血型ABO型中的抗A和抗B的抗體,和免疫抗體如抗微生物的抗體。

按抗原反應的凝集狀態分為完全抗體IgM和不完全抗體IgG等

借鑑中國的經驗

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鐵在2月25日談到新冠病毒康復者時表示,通過實驗室觀測發現,年輕的輕症患者會在兩周內產生抗體,但一些老年人需要較長時間才會產生抗體。

3月中,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引起了國際學界的關注。這項動物試驗顯示,感染過新冠病毒後恢復健康的猴子不會再次被感染。

德國權威病毒專家、柏林夏裡特醫學院病毒研究所負責人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也注意到了中國同行的這一研究結果。他表示對德國慕尼黑第一批感染新冠患者的追蹤調查顯示,他們體內確實產生了不同類型的抗體。這些人,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對病毒是具有免疫力的。

人體的免疫功能複雜、多元,抗體只是其中被激活的一個「捕手」,並不一定是殺滅病毒的最直接的機制。

德國進行大規模抗體檢測

近日,在德國最早爆發疫情的海因斯貝格縣,以及南部大城市慕尼黑,研究人員啟動了大規模抽樣抗體檢測項目,為疫情全面摸底。

一方面,這項工作有助於了解痊癒者到底是否對新冠病毒具備免疫力;另一方面,價格相對低廉的抗體檢測也有助於流行病學專家更為準確地掌握疫情的全局。

各國學者目前都傾向於認為,痊癒者至少在今後幾年時間內具備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但是這一判斷尚缺乏可靠的實證依據。

在接下來的四個星期裡,研究人員將在警察的陪同下,前往慕尼黑隨機抽取的3000戶人家採集總共約4500人的血樣。之所以要警方陪同,是為了防止民眾誤將敲門的學者當作詐騙犯。

《圖片報》截圖

每名被選中的居民將被抽取約3毫升的血液。如果研究人員在血樣中發現了抗體,就意味著他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不論他是否出現過症狀。對個人而言,體內檢出抗體可以算作一條好消息:他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對新冠病毒免疫。

如果一切順利,首批抗體測試結果能夠在4月底統計完畢。

除了慕尼黑、海因斯貝格縣的抽樣調研,德國多家權威學術機構還計劃聯合在近期展開一項大型研究項目。

此項研究將調查10萬名新冠治癒病人以及沒有症狀的陽性患者體內的抗體水平,研究者希望研究成果能夠幫助政府制定政策(開學、取消禁足、恢復社會秩序等),也可以讓有抗體的醫護人員進行新冠病人的診療工作等等。

其他國家也在嘗試中

據法新社報導,法國也於7日展開臨床試驗,替新冠肺炎患者注入康復者具有抗體的血漿。參與這場臨床試驗的單位包括巴黎公共醫療機構聯盟(AP-HP)、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INSERM),以及法國國家血液中心(EFS)。

這項臨床試驗將有巴黎醫療院所的60名患者參與,其中半數將接受康復者血漿注射治療。

首次結果可望在試驗後兩周至三周得知。

另外,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也已授權醫師進行試驗。

該療法如何起作用?

法蘭克福輸血醫學研究所所長埃哈德·塞弗裡德教授(66歲)正與他的團隊及其他中心緊密合作開展一項研究,以提供更精確的有效性研究結果。

埃哈德·塞弗裡德教授

教授解釋說:「這種治療就像是被動接種疫苗。」 治癒患者的血液在實驗室中經過抗體過濾後,然後將其注入患者體內。獻血者大約需要一個小時,接受者大約需要15分鐘。

那麼這種抗體療法真的可以緩解嚴重病症嗎?它可以防止死亡嗎?一切還是未知數。

該程序何時獲得批准?

學術研究要獲準通常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不過這次可能會快很多。教授說:「我們得到了聯邦當局的大力支持。」他有信心在這周內會獲得批准,並可以開始項目研究。他的郵箱已經爆滿,許多倖存於新冠病毒的人希望能提供幫助。

該療法適合誰?

首先是重症新冠患者。據說抗體療法可以緩解惡化的過程並防止死亡。

新療法可以治癒新冠肺炎嗎?

不行。抗體療法不是為了治癒,而是防止病情惡化。塞弗裡德解釋說:「這個療法的原理是要捕獲儘可能多的病毒細胞,並且讓病毒細胞不再複製。」

科學家認為在找到治療新冠病毒的有效藥物之前,這種抗體療法是過度性的。

每個倖存者(治癒者)都可以捐獻抗體嗎?

不行。科研人員預先對捐獻者進行了仔細的測試:他們是否具有穩定的免疫系統?是否完全健康?原則上,年輕、健康的捐助者比年長的捐助者更合適。

是否有風險?

「有些人對輸血過敏,」埃哈德·塞弗裡德教授說。「可能會出現被馬蜂蟄過後的過敏反應。但是可能性很小。」

其他研究人員也在研究抗體療法

Bad Oeynhausen的北威州心臟和糖尿病中心(HDZ)希望幫助新冠患者注射抗體,首例重病患者可以在本周開始治療。HDZ實驗室和輸血醫學研究所所長Cornelius Knabbe及其團隊正在尋找合適的捐贈者。有意願的人士可以聯繫corona@blutspendedienst-owl.de或05731 972400

位於Bad Oeynhausen的北威州心臟和糖尿病中心(HDZ)

科隆大學醫院正在尋找康復的新冠患者進行血漿捐贈。由康復者產生的針對病毒的抗體應增強病人的免疫系統。

先決條件:捐助者必須已經恢復健康了幾個星期。經過檢查確認是否適合。有意願的人士可以發送電子郵件至covid-immunspende@uk-koeln.de。

明斯特大學醫院(UKM)正在尋找曾經新冠測試呈陽性,現在已經轉為陰性至少十天並沒有症狀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註:本文版權屬於德國《華商報》,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需與本公眾號聯繫,並註明來源:微信公眾號 「德歐華商」。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相關焦點

  • 謝曉亮:希望中和抗體療法能成為應對新冠病毒的良方
    2015年阿爾伯尼獎得主謝曉亮教授演講環節中表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有很多年輕人參與了抗疫工作,甚至在新冠疫情發生初期,都冒著生命危險去面對未知的病毒,衷心地為他們感到驕傲。謝曉亮說,今年對於中國甚至全球都壓力重重,科學家們都希望能做出改變,盡力研發出可以應對新冠病毒的藥物。全球源源不斷產生的新的新冠病例都亟需一項有效的療法或藥物,但目前並沒有這樣的藥物存在。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科隆大學醫院(UKK)、馬爾堡大學(UMR)、德國感染研究中心(DZIF)和勃林格殷格翰於12月18日聯合宣布啟動一款全新的新冠病毒(SARS-CoV-2)中和抗體BI 767551的1 / 2a期臨床研究。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能維持半年以上是怎麼會回事 新冠病毒抗體有什麼...
    近期,上海的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半年後仍在人體內穩定存在。其中,抗新冠病毒IgG抗體相較於病毒感染後2個星期至1個月仍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該研究成果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
  • 哥倫比亞大學何大一團隊:「抗體雞尾酒」或是新冠強效療法
    來源:新華社哥倫比亞大學何大一團隊:「抗體雞尾酒」或是新冠強效療法美國知名華裔學者、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何大一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新冠重症患者體內發現多種強效抗體,混合而成的「抗體雞尾酒」可能有助於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 新冠病毒更狡猾了?試驗發現,它能「躲避」單一抗體療法
    近日,紐約一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實驗:人工誘導新冠病毒的關鍵部位「刺突」發生變異,成功使其對抗體不可見。結果,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可以一定程度上「躲避」抗體治療。這就對治療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專家表示,綜合療法可能會有效——聯合不同的方式攻擊,即便新冠病毒躲過了一種方式,其他方式也能發揮作用。
  • ...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大羊駝|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新華社倫敦7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研究人員13日在學術期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發表論文說,實驗室研究顯示,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有望用於開發新冠治療方法。大羊駝等一些駱駝科動物體內會天然產生大量結構簡單的小型抗體,這類抗體可用於製備更微小的納米抗體。
  • 美國國立衛生院啟動適應性2期臨床試驗,探索新冠病毒潛在療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超過3830萬人累計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因為COVID-19去世的人數也超過了100萬人。近日,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確診患者人數有再度升高的趨勢,隨著北半球秋冬季的來臨,控制COVID-19疫情在世界範圍的擴展仍然面臨著嚴峻挑戰。COVID-19疫情的嚴峻挑戰也激發了醫藥行業在開發療法和疫苗方面前所未有的投入和努力。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這是全球首個已經完成了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後,在健康人群中開展的新冠肺炎治療性抗體臨床試驗,標誌著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藥物成功進入人體臨床評價階段。所有獲得的健康受試者安全耐受性數據,將為後續在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開展臨床試驗時,選擇合適劑量提供支持。君實生物營運長馮輝博士介紹,中和抗體由人體B淋巴細胞產生,當病毒入侵細胞時,這種抗體能搶先與病毒表面的抗原結合,把它們「中和」掉。作為基因工程重組表達的「外援」,中和抗體藥物注射進人體後,能搶先與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結合,使病毒無法感染人體細胞,從而被免疫系統清除。
  • 美媒:美國進行世界首次新冠病毒抗體療法臨床試驗,或在秋季推廣
    據《紐約郵報》報導,總部位於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的製藥公司禮來公司(Eli Lilly & Co.)6月1日宣布,該公司已經開始新冠病毒抗體療法的臨床試驗,在世界上屬於首次。禮來公司稱,該公司採用了一種名為LY-CoV5555的治療方法,從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液中提取了抗體,對抗體進行克隆,形成克隆抗體,再注射進患者的體內,中和新冠病毒,達到治癒目的。這種抗體療法是禮來公司和加拿大生物技術公司AbCellera、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疫苗研究中心合作開發的。
  • ...新冠的希望,德國阻斷新冠抑制劑,比疫苗快很多!或獲諾貝爾醫學獎!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2020年5月14日發表公告,藉助一種新型質譜分析技術,科研人員目前已經找到了新冠一處「弱點」,針對性使用抑制劑可阻止病毒的複製,達到使新冠「絕育」 科學家藉助這種新質譜分析技術,研究發現病毒利用細胞的一項合成蛋白機制,複製和分裂其他病毒。 針對這一「弱點」使用抑制劑就可以阻止這種病毒的複製。病毒失去複製能力後,將會變得非常脆弱,且致病性也會降低。
  • 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療效顯著,和血漿療法原理一樣
    抗體能特異性地與疾病相關細胞或分子結合,它們的主要作用有2種:其一,甄別有害對象。在有害細胞或病原體上掛上標籤,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統來攻擊它們。其二,中和關鍵分子。如搶先與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所必須的「門戶分子」結合,讓病毒無從感染。抗體療法的專一性,讓它能避免傷及正常組織,減少副作用,是「精準醫療」時代備受關注的分子靶向療法的代表。
  • 2020進博會禮來攜手產學研講述中國自主研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背後故事
    11月6日,禮來中國攜手君實生物、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舉辦了「貫通產學研,抗疫同戰線」研討會,展示了中國自主研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LY-CoV016(JS016,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的研發經歷以及全球臨床試驗進展。
  • 中科院巴斯德所黃忠團隊等開發新冠抗體雞尾酒療法
    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截至2021年1月14日,新冠肺炎累計感染人數超過9200萬,累計死亡人數超過196萬,對全球公共衛生造成嚴重威脅。針對新冠病毒的中和性抗體具有靶點明確、藥效顯著等優點,基於單克隆抗體組合的伊波拉病毒治療藥物已獲批上市。因此,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作為對抗新冠肺炎的潛在療法被寄予厚望。
  • 外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直擊中關村論壇|謝曉亮:中和抗體或是新冠特效藥的希望
    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發表了《中和抗體——新冠特效藥的希望》主題演講。「新冠肺炎暴發後,中國科學家在第一時間測出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並向世界公布,為新冠肺炎的檢測和治療提供了基礎。」謝曉亮說,但目前新冠肺炎尚缺少特效藥。
  • 美國FDA批准一新冠抗體療法緊急使用授權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當地時間9日批准一項藥物緊急使用授權,抗體藥物bamlanivimab(LY-CoV555)獲準用於治療新冠肺炎輕症、中症感染者。據《今日美國》報導,FDA稱,該藥物適用於12歲及12歲以上的輕症、中症新冠患者,不適用於新冠住院患者。這一抗體療法應在新冠檢測呈陽性後或出現症狀後10天內儘快實施。
  • 新冠中和抗體研究也有新突破|病毒|細胞|疫苗|血清_網易訂閱
    前不久,藥物方面也傳來好消息,能有效阻斷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被陸續發現,它被認為是候選療法之一,給人們帶來了新希望。  這個過程就叫中和作用,發揮作用的抗體就是中和抗體。抗體療法就是直接用抗體對病原體感染、腫瘤等進行被動免疫治療的方法。通俗地說,就是人為補給抗體來支援免疫系統。  血清療法  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使用的血清(漿)療法,本質上就是一種抗體療法。
  • 西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西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刷屏,新冠抗體藥物和疫苗開發又有這些重要進展
    今天,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一共有5篇關於新冠病毒抗體的研究論文同時上線,介紹了多款新發現的人源中和抗體以及抗體「雞尾酒療法」。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謝曉亮:科學家已找到一批新冠病毒優質中和抗體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今天上午開幕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2015年阿爾伯尼獎得主,單分子酶學、單細胞基因組學開創者謝曉亮教授帶來了新冠肺炎治療的一些好消息。目前,全球進入三期臨床的新冠病毒疫苗,都是用來預防的。而感染病毒後的特效藥,還是空白。謝曉亮正在帶領團隊尋找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希望可以給新冠患者帶來更多治癒的希望。「我的專長是單細胞基因組學,不是病毒學家,也不是免疫學家,但當意識到單細胞基因組學也許有可能幫助找到中和抗體的時候,我們太興奮了!」謝曉亮指出,當前還沒有針對新冠肺炎的特效藥,血漿療法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