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分水鎮黨政代表團一行19人,於7月28日清晨5點半出發,動車1500公裡到達凱裡,再坐大巴2個小時,晚上7點左右來到了榕江縣。進入貴州地盤,大山裡東一戶西一村的,零散分布,點綴其間,人在山寨住,車在山頂跑。
第二天一早,坐車將近50分鐘,來到了結對幫扶的水尾鄉。鄉政府座談,榕江縣人大吳勝華副主任一句「分水和水尾都帶著『水』字,有緣」的話,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水靈靈的感情,油然而生!也打開了雙方扶貧幫困的話匣子。書記鄉長都發了言。言辭懇切,內心迫切。水尾鄉脫貧攻堅任務重,壓在縣鄉幹部身上的擔子更重!原定明年完成的任務,今年要提前!9月底貧困戶人居混住的住房,就要改造結束,目前還有好幾百戶沒動起來。好在分水企業在制筆協會會長的帶領下,捐助空前,愛心滿滿。一天時間就贊助了100萬元,全部用來住房改造,專款專用。七月份的主題黨日活動,分水鎮村黨員幹部還捐了15萬元,儀式上也一併轉交。我的感覺還是捐少了,不足以談。
分水代表團有鎮幹部,也有主動要來的企業家。60歲以上的老人有兩位,一位是君鼎科技的潘炎忠,一位是華超工程的王建華。年輕的有一次捐10萬的龍建公司的沈榮偉,還有汪念,青年聯誼會會長。制筆協會會長駱建華和副會長胡勇軍,五金協會會長史國良也都來了。還有一位在義烏的企業主虞紅亮,趕在我們到達前捐了5萬元。這些錢都會一分不少用在扶貧項目上。
水尾全鄉只有900多戶3000多人,但國土面積卻有100多平方千米,轄5個村。
村裡正在大改住房,人畜混居的貧困戶,一樓改成了磚牆,二樓加固了木板,還平了地面,豬牛雞鴨都分離了出去。村裡難見青壯年,看到的只是老人帶小孩,一手兩三個。隨行的人告訴我們,老人們都不願意下山搬遷,年輕的大多出去打工了。整個寨子都建在坡地上,沒有規劃,房屋破舊,平地狹小,道路狹窄。我們走進了一家,鮮明的水族特色,一樓是剛改好的磚牆但雜亂無章。二樓是原有的木結構建築,客廳很大,臥室很小,下雨要漏,颳風要響,磚瓦、屋簷、木板抵不住風雨的侵襲,年久失修,搖搖欲墜。鄉長說,明天起就住在村裡了,不完成改造任務不下山。原來他真把被子拿到上下午村委會。那一刻,我們所有人都感動到哭!說真的,我們工作再苦再累,對水尾的鄉幹部而言又能算啥?啥都不算!
一路下來,無時不刻,我們感受到了村民求助的目光,感受到了幹部攻堅的決心,感受到了老師堅守的信念,感受到了大山深沉的呼喚,感受到了助力扶貧的使命!這個世界,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有拼搏才能更好!習總書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話,縈繞於心,倍感責任重大。內心深處,我們唯有同情,唯有愛心,唯有行動,盡己所能,盡力而為!
扶貧路漫漫,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