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水尾「訪貧記」

2020-12-03 中國社會扶貧網

七月流火。分水鎮黨政代表團一行19人,於7月28日清晨5點半出發,動車1500公裡到達凱裡,再坐大巴2個小時,晚上7點左右來到了榕江縣。進入貴州地盤,大山裡東一戶西一村的,零散分布,點綴其間,人在山寨住,車在山頂跑。

第二天一早,坐車將近50分鐘,來到了結對幫扶的水尾鄉。鄉政府座談,榕江縣人大吳勝華副主任一句「分水和水尾都帶著『水』字,有緣」的話,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水靈靈的感情,油然而生!也打開了雙方扶貧幫困的話匣子。書記鄉長都發了言。言辭懇切,內心迫切。水尾鄉脫貧攻堅任務重,壓在縣鄉幹部身上的擔子更重!原定明年完成的任務,今年要提前!9月底貧困戶人居混住的住房,就要改造結束,目前還有好幾百戶沒動起來。好在分水企業在制筆協會會長的帶領下,捐助空前,愛心滿滿。一天時間就贊助了100萬元,全部用來住房改造,專款專用。七月份的主題黨日活動,分水鎮村黨員幹部還捐了15萬元,儀式上也一併轉交。我的感覺還是捐少了,不足以談。

分水代表團有鎮幹部,也有主動要來的企業家。60歲以上的老人有兩位,一位是君鼎科技的潘炎忠,一位是華超工程的王建華。年輕的有一次捐10萬的龍建公司的沈榮偉,還有汪念,青年聯誼會會長。制筆協會會長駱建華和副會長胡勇軍,五金協會會長史國良也都來了。還有一位在義烏的企業主虞紅亮,趕在我們到達前捐了5萬元。這些錢都會一分不少用在扶貧項目上。

水尾全鄉只有900多戶3000多人,但國土面積卻有100多平方千米,轄5個村。

村裡正在大改住房,人畜混居的貧困戶,一樓改成了磚牆,二樓加固了木板,還平了地面,豬牛雞鴨都分離了出去。村裡難見青壯年,看到的只是老人帶小孩,一手兩三個。隨行的人告訴我們,老人們都不願意下山搬遷,年輕的大多出去打工了。整個寨子都建在坡地上,沒有規劃,房屋破舊,平地狹小,道路狹窄。我們走進了一家,鮮明的水族特色,一樓是剛改好的磚牆但雜亂無章。二樓是原有的木結構建築,客廳很大,臥室很小,下雨要漏,颳風要響,磚瓦、屋簷、木板抵不住風雨的侵襲,年久失修,搖搖欲墜。鄉長說,明天起就住在村裡了,不完成改造任務不下山。原來他真把被子拿到上下午村委會。那一刻,我們所有人都感動到哭!說真的,我們工作再苦再累,對水尾的鄉幹部而言又能算啥?啥都不算!

一路下來,無時不刻,我們感受到了村民求助的目光,感受到了幹部攻堅的決心,感受到了老師堅守的信念,感受到了大山深沉的呼喚,感受到了助力扶貧的使命!這個世界,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有拼搏才能更好!習總書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話,縈繞於心,倍感責任重大。內心深處,我們唯有同情,唯有愛心,唯有行動,盡己所能,盡力而為!

扶貧路漫漫,上下而求索。

相關焦點

  • 「榕江戰貧記70」兩篇「榕江紀實」跨越25年,白紙黑字見證山鄉巨變
    早上從北京坐上前往貴陽的飛機,再從機場坐1小時10分鐘的高鐵就能到榕江縣城。」貴州各地交通的便捷讓《三聯生活周刊》記者印象深刻。《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40期封面專題「中國扶貧的道路選擇」以榕江作為案例之一,報導了貧困群眾搬離大山後的新生活。文章開頭寫道:「地處『地無三裡平』的黔東南山區,貴州省榕江縣正努力讓自己離開最後一批國家級貧困縣的名單。
  • 榕江法院三舉措加強執行聯動合力懲戒老賴
    榕江法院三舉措加強執行聯動合力懲戒老賴 2020-07-21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力學學會蘭州「訪貧記」:力智助學,協力同行
    中國力學學會的專家們前往皋蘭縣綠旺科技服務專業合作社,調研產業培育和合作社帶貧情況。根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合作社已流轉耕地150畝,建成新型「雙杆四膜」鋼骨架大棚70座,以貧困戶產業入股分紅的形式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帶動235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事 就是我的事丨榕江縣水尾水族鄉拉術村第...
    記龍昭集在收割村集體的板藍根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一年多來,在全體駐村幹部用心、用情幫扶下,拉術村根據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金鉤藤、油茶、板藍根等成村裡的產業,並在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村民們主動找出路、謀發展,全村村寨面貌煥然一新。 【人物小傳】龍昭集,榕江縣運管局工作人員。2019年6月,主動請纓至水尾水族鄉拉術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 榕江:優化營商環境 釋放發展潛能
    梳理榕江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邏輯,不難發現,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樸實無華的工作作風是其中的關鍵,其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營商環境持續向好。目前,企業和群眾在榕江辦事實現了「最多跑一次」,用電報裝實現「三零」服務,新開辦企業從以前的8個工作日壓縮到2個工作日內,企業刻制印章實現4枚全免費,工商註冊全程電子化無紙化辦理,政務服務大廳推行「榕易辦」、實施了「一號對外」諮詢服務、免費郵政速遞、延時服務、預約服務、集成套餐、設置「吐槽窗口」、企業定製政務服務、免費複印、自助辦理、「企業開辦大禮包」等多項改革和便民措施。
  • 羅城提升農業經營主體帶貧減貧能力
    為了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貧減貧能力,近年來,該縣制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貧減貧工作方案,建立「龍頭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組織(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發展模式,大力推廣訂單生產、土地流轉、就業務工、股份合作等模式,推動貧困戶與扶貧主體建立穩定利益聯結機制,對減貧作用發揮比較明顯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給予適當資金鼓勵。
  • 「抓鬮定貧」背後的「動態複雜性」
    (9月9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精準扶貧的前提是精準識貧。村幹部通過抓鬮的方式認定貧困戶,無疑是不科學的,荒唐的。貧困戶認定都出了問題,還談什麼「扶真貧」呢?出現「抓鬮定貧」這種現象,確實不應該,但這類現象的背後卻折射出,貧困戶認定面臨的諸多難題。換言之,認定貧困戶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  為什麼會出現「抓鬮定貧」?歸因絕對不是單一的。
  • 減貧:中國走出了特色路 貧困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受訪專家表示,建檔立卡使我國貧困數據第一次實現到村到戶到人,為中央制定精準扶貧政策措施打好了基礎。找準了扶貧對象,然後是解決「誰來扶」問題。具體措施是強化駐村幫扶,增強一線力量。相關數據顯示,全國累計選派300多萬縣級以上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參加駐村幫扶。在扶貧舉措方面,實施「五個一批」,推進分類施策。比如,發展特色種養、電商、光伏、鄉村旅遊等產業。
  • 他雖家「貧」身「疾」,卻有一個...
    他雖家「貧」身「疾」,卻有一個......同一街坊大他7歲的丁寶衛,從小和他關係就好,一直將郝振友的生活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經常去看望他。1995年,33歲的丁寶衛開始創業,到村邊蓋起了廠房,做起了玻纖生意,全家也就都搬進了廠子內。離開了以前的老街,房屋也更寬敞了,丁寶衛開始琢磨,如今物質條件也有點能力了,孤身一人艱難生活的老街坊讓他心裡始終放不下。於是,和家人一商量,就把郝振友接了過來,從此和一家人同吃同住。
  • 風水中地形的「十貴」和「十貧」
    十貧為九歌十訣之一,是關於龍、穴、砂、水的十種惡形,其地品低下,葬之不吉。其歌曰:一貧 水口不鎖,水口不鎖,則氣不凝聚,隨            水流去 ;二貧 水落空亡,水落空亡者,水口處諸水分              流而去,生氣洩漏無遺;三貧 城門破漏,城門破漏者,垣局不密,水              口無捍門山、華表山、羅城禽獸以關                攔;四貧 水破直流,水破直流者,無觸聚之象
  • 浙江推出援疆「防貧保」產品
    日前,浙江省援疆指揮部聯合阿克蘇地區財政局、太平洋保險阿克蘇支公司,發揮金融、保險力量,在烏什縣亞曼蘇柯爾克孜民族鄉推出「防貧保」產品。作為試點,該產品將為當地6011名群眾兜住返貧底線。試點期間,保費由援疆資金補貼。  「防貧保」產品以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貧人員為保障對象,聚焦因病、因災、因學、因意外傷害等致貧返貧因素,進行「一攬子」保障。
  • 帽峰山訪尋蟲蟲帝國
    身穿幻彩盔甲的奇步甲正在吃大蚯蚓肥大如成人大拇指般粗的鬼臉天蛾幼蟲自然觀察記孩子們一開始就很多問題啦我的自然筆記帽峰山尋蟲訪蝶活動安排 活動時間:上午場9:30_12:00  下午場:14:30—17:00活動地點:導航廣州帽峰山消防大隊停車場
  • 隧蜂:《昆蟲記》中曾記載
    ,會直接落到花瓣或雄蕊群中採集花粉訪花, 前足抱握花葯取食花粉, 用後足快速收集花粉。採集花粉後, 在花瓣內迅速爬行, 身體經常會觸碰柱頭。(2)很多名貴中藥都會依靠隧蜂來傳粉,比如肉蓯蓉Citanche deserticola Y. C.
  • 老話說「10個瘦子9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過去有一句俗語叫做「10個瘦子9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該怎麼去理解?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筆者前面已經講過,所以大多通俗易懂,所以我們可以從字面意思去理解其原本含義,然後再根據一些社會現象進行引申。
  • 大多數阿拉伯國家處於世界公認的貧水線以下
    新華網阿布達比5月28日電(記者邢旭東)阿聯海灣戰略研究中心28日發表研究報告說,按世界公認的年人均1000立方米水資源為貧水線計算,目前有75%的阿拉伯國家處於貧水線之下,而到2030年在貧水線以下的阿拉伯國家將上升到90%。
  • 「防貧保」理賠223萬元化解風險
    原標題:「防貧保」理賠223萬元化解風險   2020年12月25日,長陽都鎮灣鎮水竹園村駐村第一書記敖士新來到長陽扶貧辦,將寫有「雪中送炭」的錦旗送到工作人員手中
  • 聯合國副秘書長蓋圖:中國是全球減貧典範
    聯合國副秘書長泰格埃格奈瓦克·蓋圖在論壇現場接受中國網專訪時表示,「中國對待減貧工作一絲不苟,堪稱全球典範。」聯合國副秘書長泰格埃格奈瓦克·蓋圖 蓋圖高度評價了中國的減貧工作。他指出,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執行期,中國的貧困人口減少了四億多,為全球減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並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都是得益於其紮實的研究和周密的計劃,更是實施精準扶貧政策的結果。他認為,精準扶貧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是反覆試驗的成果,不僅具有現實意義,也具有戰略意義。
  • 中國西南山區發展樣本為全球貢獻減貧智慧
    新華社發 彭文昌 攝新華社昆明11月22日電(記者嚴勇)「一帶一路」減貧與發展聯盟成立大會暨「全球可持續減貧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日前在雲南省臨滄市舉辦,吸引來自中外200餘名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線上線下參會。「一帶一路」減貧與發展聯盟將秘書處設在臨滄,並建立可持續創新示範基地。
  • ...國家成為多邊開發銀行大股東——訪亞投行投資運營局局長特拉瓦...
    新華社河內4月1日電  專訪:「讓發展中國家成為多邊開發銀行大股東」——訪亞投行投資運營局局長特拉瓦尼松  新華社記者王迪 陶軍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投資運營局局長蘇佩·特拉瓦尼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亞投行投資項目已走進大湄公河次區域多國,為這一區域互聯互通與減貧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 「西海固之變」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策」
    一切的改變,都來自於80年代起的脫貧攻堅故事,不僅僅改變了這裡的布局,也改變了這裡群眾的命運,歷史性地告別絕對貧困,實現了西海固之變,華麗轉身的背後是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奇蹟,也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策」。  「西海固之變」為世界減貧事業展示中國樣本。直到1982年,仍有70%以上西海固群眾不得溫飽。這是怎樣的一種深度貧困,急切地希望改變貧困,成為了群眾心中最響亮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