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成為多邊開發銀行大股東——訪亞投行投資運營局局長特拉瓦...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河內4月1日電  專訪:「讓發展中國家成為多邊開發銀行大股東」——訪亞投行投資運營局局長特拉瓦尼松

  新華社記者王迪 陶軍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投資運營局局長蘇佩·特拉瓦尼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亞投行投資項目已走進大湄公河次區域多國,為這一區域互聯互通與減貧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第六次領導人會議3月29日至3月31日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行。特拉瓦尼松在會議期間告訴記者,2016年1月正式運營以來,亞投行成員數從57個增至84個,向24個項目提供貸款超過42億美元,其投資項目已走進大湄公河次區域多個國家。

  特拉瓦尼松表示,從一個位於緬甸的小型能源項目開始,寮國的國道升級、越南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等項目紛紛獲得亞投行關注與支持,投資額不斷攀升。「此外,我們還密切關注柬埔寨電網和泰國私營領域的潛在項目。」

  特拉瓦尼松認為,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正確投資有助於推進區域減貧事業,正如中國俗話所說,「要想富、先修路」,中國在通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扶貧方面具有十分成功的經驗。

  另外,特拉瓦尼松表示,如能獲得投資升級電力系統,次區域相關國家的貧困人口不僅能免受頻繁斷電之苦,還能節省電費支出,獲得更好的生活條件和發展機會。

  就有人質疑亞投行是所謂「中國的銀行」,特拉瓦尼松說,這種說法毫無根據。事實上,作為主要出資方之一,中國僅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區域互聯互通這兩個有益於區域和世界發展的領域向亞投行貸款,而主動選擇將資金更多地留給其他國家,這是十分慷慨無私的舉動。

  特拉瓦尼松說,亞投行的獨特之處就在於讓發展中國家成為多邊開發銀行大股東,並切實關注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開業頭一年,亞投行就批准了7個亞洲國家的9個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總額約17億美元;去年,又批准了總投資額25億美元的項目,印度和菲律賓等國都在首先受益範圍之內。

  3月30日,特拉瓦尼松在GMS工商峰會上發表了題為「基礎設施開發——GMS合作的驅動力」的演講,以大量翔實的數據和圖表向聽眾闡釋了大湄公河次區域在能源、交通和信息技術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的成就與挑戰。

  她認為,該次區域已取得驚人的發展成就,但與各國間迅速增長的貿易額相比,投資增長相對緩慢;與區域運輸走廊建設的完備計劃相比,實際完成情況仍較落後。此外,該區域還面臨電力供應短缺、信息通信技術有待改善等挑戰。

  特拉瓦尼松表示,各國攜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有利於自身發展,也將為能源、交通、科技等領域的互聯互通帶來強勁動力。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是由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內的6個國家,即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共同參與的一個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成立於1992年。其宗旨是加強次區域國家的經濟聯繫,促進次區域的經濟和社會共同發展。

相關焦點

  • 五大洲57個國家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
    作為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區域新多邊開發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15日迎來關鍵節點:來自五大洲的57個國家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首發陣容」的確立標誌著亞投行籌建步入衝刺的關鍵期。 從意向創始成員國確立到正式開張,亞投行還有幾道坎要邁,亞投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如何開展合作,亞投行融資的大門是否會向私營資本打開,亞投行的錢會投向哪裡?一系列問題廣受外界關注 4月15日是確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數量的最終日期。據中國財政部的消息,共有來自五大洲的57個國家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其中域內國家37個、域外國家20個。
  • 亞投行是什麼?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AIIB是一帶一路提款機麼?
    而亞投行是一個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是充分展現本區域各國合作意願、適應本地區各國發展需要並有助於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的多邊開發銀行。 說法二:亞投行想替代世行、亞行等現有多邊金融機構? 回應:NO!是補充,不是替代;是對現有國際金融秩序的完善,不是顛覆 翻翻《人民日報》,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近期說啦,「亞投行是國際發展領域的新成員、新夥伴,在亞洲基礎設施融資需求巨大的情況下,由於定位和業務重點不同,亞投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是互補而非競爭關係。亞投行側重於基礎設施建設,而現有的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銀行則強調以減貧為主要宗旨。」
  • 國務院參事:亞投行首任行長理論上應是中國人
    解說:儘管有來自盟友美國的反對,但是英國最終還是在昨天正式提出了申請加入「亞投行」的決定。英國首相卡梅倫:設立亞洲基礎設計投資銀行,並通過其進行投資,我認為此舉非常好。解說:法國、德國、義大利17日宣布願意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
  • 亞投行首發陣容確定 57國一起「立規矩」
    導語:    2015年3月,隨著6個歐洲國家陸續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不經意間,亞投行已火遍全球。3月31日為亞投行接收新意向創始成員國申請的截止日期。截至4月15日,3月31日前(包括當日)提交加入申請的國家均已經過多邊徵求意見的程序,正式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那麼,隨著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名單的確定,接下來大家會關注什麼——誰來當首任行長?創始成員國股權如何分配?亞投行如何運作?創始成員國和普通成員國有何差別?中國將以何種姿態出現?
  • ...國家之間也許歷史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會制度不同,但...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測算,從現在到2020年,亞洲國家和地區每年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到7300億美元。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多邊金融機構都沒有辦法滿足這個需求的情況下,亞投行提供了全新的融資選擇。亞洲國家和地區其實並不缺乏資金,缺少的只是融資機制,我們需要搭建一個專門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以充分利用本地區充裕的儲蓄。
  • 全球第二大多邊開發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香氛解決方案
    【天極網IT新聞頻道】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簡稱亞投行,AIIB)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宗旨是為了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並且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是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
  • 銳評:菲律賓年末突然「開竅」籤署亞投行協定,背後有何玄機?
    環球時報評論部出品  林鵬飛、吳志偉採訪  吳志偉整理2015年最後兩天,遲遲沒有籤署亞投行協定的菲律賓好像突然開竅決定籤了。據菲律賓媒體30日報導,由菲律賓總統阿基諾授權的菲政府代表將於31日前籤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條款。
  • 港媒:亞投行與多個國際機構合作 更懂發展中國家
    參考消息網8月7日報導 港媒稱,觀察家和銀行官員說,由中國牽頭新成立的兩家跨國發展銀行仍未找到區別於現有機構的方式。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26日報導,成立於一年前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及總部位於上海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正在尋找既有機構為綠色和基礎設施項目融資。
  • 郭雲濤:亞投行檢驗中國「四力」
    郭雲濤由中國主導創建的亞投行,以50多個國家的申請加入,特別是英德法等西方大國的加入而閃耀國際舞臺。萬事開頭難,成功更不易。亞投行能否成功,將檢驗中國能否長期可持續地發出「四力」。一是吸引力。剛剛過去的一段時間,中國以其巨大的市場、快速的發展、巨額的外匯、強大的建設和製造能力、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和各國夢寐以求的投資機會,贏得眾多國家的信任,它們紛紛加入亞投行。就連一開始持反對立場的美國也改變態度表示將積極合作。亞投行開局的態勢,足以說明中國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這一吸引力還將越來越強。二是創新力。
  • 瑞士駐華大使:亞投行為區域發展提供許多實質性內容
    戴尚賢強調,瑞士是第一批對亞投行表示興趣並且有加入意願的國家之一。 戴尚賢表示,瑞士非常歡迎亞投行的建立,並對其高速運行表現出非常大的信心。他指出,瑞士不僅僅是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更是第一批對亞投行表示出興趣且有加入意願的國家之一。
  • 金立群:亞投行2025年氣候融資將佔「半壁江山」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 劉紅霞、於佳欣)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13日說,亞投行將不斷增加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融資比重,到2025年氣候融資佔比達到50%。金立群當天在亞投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後疫情時期,基礎設施發展格局將發生重要變化。
  • 再借53.1億,印度已從亞投行借走近300億,中國為該行最大出資方
    1、印度再獲亞投行53.1億抗疫貸款,中國為該行最大出資方 據澎湃新聞報導,6月17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下稱亞投行)批准了印度申請的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1億元)貸款,以幫助該國抗擊疫情,而這也是印度在亞投行"新冠肺炎危機恢復基金"獲得的第二筆貸款。
  • 885億元國家綠色發展基金來了!股東包括五大國有銀行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885億,又一隻國家級大基金成立!股東包括五大國有銀行,重點投資這些領域7月15日,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和上海市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舉行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該公司工商披露的發起人中,第一大股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持股比例為11.30%。除財政部外,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各持股9.04%;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47%。該公司發起人還包括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等省財政廳。
  • 阿聯駐華大使:杜拜將成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樞紐
    本月初,阿聯正式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意向創始成員國。作為中東地區的重要樞紐,又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阿聯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前景廣闊。中國網獨家專訪阿聯駐華大使歐邁爾·艾哈邁德·白伊塔爾先生(Omar Ahmad Adi Al Bitar),就阿聯加入亞投行、阿聯參與「一帶一路」的戰略前景以及即將於5月在北京舉辦的「杜拜周」活動進行深入交流。
  • 【地評線】桂聲網評:延伸合作半徑 立起亞投行國際合作「新典範」
    亞投行從倡議到啟動,從發展到壯大,一路走來的這一國際性多邊金融機構,在推動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深化區域合作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亞投行立足開放、合作、共贏的價值理念,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感受到合作帶來的實惠,以合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生福祉,成為國際社會廣泛共識和主要潮流。
  • 習近平訪美前十二問答回應關切、表達立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21世紀經濟報導 9月22日,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接受了美國《華爾街日報》書面採訪,就中美關係、兩國在亞太及國際地區事務中的合作、兩國人民交往、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南海問題、中國經濟形勢、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外國企業在華投資、中國網際網路政策、反腐敗等12個回答了提問
  • FT:歐洲投行陷「進退兩難」困境
    中國日報網10月26日電(信蓮)英國《金融時報》26日發表首席產業評論員約翰·加普(John Gapper)的分下文章,《歐洲投行:前行不易,撤退亦難 》。文章稱,歐洲投行業如今都在撤退。跨國投資銀行確實是一項昂貴的業務,但挑戰在於:如何在削減某些業務的同時儘可能不損害其他業務。
  • 依託股東生態圈資源稟賦 民營銀行發揮「基因」優勢 訪江蘇蘇寧...
    近期,監管層頻頻提及民營銀行的重要性。未來民營銀行如何打開市場?如何平衡股東與銀行之間的關係?發展瓶頸如何突破?在民營銀行獲批五周年之際,《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了多家民營銀行高管,共同剖析民營銀行當前發展困境,尋找高質量發展路徑。五年來,民營銀行通過特色化定位、差異化競爭,已發展成為我國將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 四川第二家上市銀行在路上 大股東是瀘州老窖
    即使與H股銀行中規模最小的九臺農商行相比,瀘州銀行也存在巨大差距。成立於1997年的瀘州銀行,是四川省首批組建的城商行之一。截至目前,該行註冊資本為16.37億元,前十大股東中有多家瀘州市國資委下屬企業。其中,瀘州老窖通過集團公司和上市公司合計持股22.09%,是該行第一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