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國利益日益融合,國家之間也許歷史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會制度不同,但互利共贏卻是最大的公約數
「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這是希臘著名作家斯託貝的名言。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的今天,什麼是朋友?什麼是財富?在亞投行「朋友圈」迅速擴大的過程中被賦予了意蘊深長的涵義。
亞投行的意向創始成員國覆蓋五大洲,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顯示了超地域性和廣泛代表性。中國給世界搭建起「互利共贏」平臺的同時,各國和地區也紛紛向中國投下「滿懷期許」的信心票。
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是為所有意向成員國服務的機構。對於中國在籌建亞投行中發揮的領導作用,各國均表示認可。秘書處在籌建過程中秉承開放包容的原則、廣納人才的做法,也得到了各國的認同。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同時倡議建立亞投行,在亞洲地區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各方對此寄予厚望。如今,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亞投行的「朋友圈」不僅將眾多國家和地區凝聚在一起,其散發的眾籌之力更是吸引著世界各國和衷共濟、相向而行。
亞投行之所以展現出無窮的魅力,是因為它順應了當今亞洲和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抓住了順時應勢的「利益」紐帶。
經濟總量佔全球三分之一的亞洲,是當今世界最具經濟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地區之一,而基礎設施正是撬動發展的「金鑰匙」。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沒有電,都白建。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測算,從現在到2020年,亞洲國家和地區每年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到7300億美元。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多邊金融機構都沒有辦法滿足這個需求的情況下,亞投行提供了全新的融資選擇。亞洲國家和地區其實並不缺乏資金,缺少的只是融資機制,我們需要搭建一個專門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以充分利用本地區充裕的儲蓄。
作為一個帶有明顯時代特徵的多邊開發金融機構,中方倡導建立的亞投行,將通過承擔更多的責任來促進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和多贏;同時,基礎設施的大發展也必將打造區域互聯互通新格局,有望帶動亞洲實現新一次經濟騰飛。
事能利人皆德業,言堪維世即文章。「作為大國,意味著對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更大責任,而不是對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更大壟斷。」前不久的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習主席在主旨演講中許下莊嚴承諾。亞投行是中國倡議發起的銀行,但不是一家「中國的銀行」,而是一個「世界的銀行」,是一個互利共贏的銀行。身為第一大股東的中國,將為亞投行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然而第一大股東的地位不是特權,而是責任,是擔當。
今後,隨著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參與,中國將會逐步減少自己的股份,即便在初期,作為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一員,中國也將遵守國際通行準則,不會以老大自居,而是平等待人,有事好商量,儘量以達成一致的方式決策,而不是靠投票權決定。
亞投行已經創造了歷史,對此,世界應無疑義。同時,不應忘記,亞投行是現有國際金融秩序的產物,是對現有國際金融秩序的完善和推進,而不是顛覆,其實質是對多邊開發金融機制進行的「增量」改革。亞投行是由所有成員國通力合作共創的多邊金融機構,將會廣泛代表各個成員國的利益,充分借鑑現有多邊開發機構的良好做法和經驗,同時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我們相信通過共同的努力,一定可以打造出一個具有21世紀先進治理理念的新型國際多邊機構。
亞投行是國際金融領域的一個偉大實驗。令人欣慰的是,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都對中國倡導建立的亞投行給予積極的鼓勵和回應,亞洲大陸茫茫大地一望無際,太平洋、印度洋浩浩蕩蕩,完全容得下所有這些機構,相信絕不會發生互相「踩踏」的事件。
吹盡黃沙始到金。亞投行建設不會在意一時的榮光,將與地區經濟繁榮和全球金融穩定相聯結。展望亞投行的發展遠景,它將致力於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包括為「一帶一路」沿線亞投行成員國的相關基建項目提供融資平臺和資金的支持,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與此同時,作為一家新型多邊金融機構,亞投行重視亞洲地區每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和利益,中國歡迎北美、歐洲和其他地區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一起合作,共享亞洲地區發展的豐厚收穫。
對腐敗零容忍是亞投行的另一個宣示。亞投行的核心理念是精幹、廉潔、綠色。亞投行將是高度精簡的機構,專業人員全球公開招聘,堅決杜絕機構臃腫;將建立防腐機制,對腐敗實行零容忍態度;在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將注意促進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的發展,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從孕育之初,亞投行就被賦予了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內涵。如今,在全世界熱切目光的注視下,這列承載著夢想與未來的列車已經整裝待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亞投行將永遠秉持著公開、透明、包容的理念前行。
(作者系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
左上圖:共贏之舉(漫畫)。
新華社發 徐 駿作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