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歐洲投行陷「進退兩難」困境

2020-12-03 參考消息

中國日報網10月26日電(信蓮)英國《金融時報》26日發表首席產業評論員約翰·加普(John Gapper)的分下文章,《歐洲投行:前行不易,撤退亦難 》。文章稱,歐洲投行業如今都在撤退。跨國投資銀行確實是一項昂貴的業務,但挑戰在於:如何在削減某些業務的同時儘可能不損害其他業務。

瑞信(CreditSuisse)正在籌集60億瑞士法郎的新資本,同時削減證券交易業務的資金。德意志銀行(DeutscheBank)將把投行部門一分為二,並希望削減其規模;巴克萊(Barclays)擬任執行長傑斯·斯特利(JesStaley)可能削減英美以外的投行業務。你無需是個天才就能注意到歐洲投行的共同主題:撤退。

我在今年4月曾寫道,歐洲至少需要有一家投行與高盛(GoldmanSachs)和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等美國巨頭展開正面競爭。此後不久,安舒·賈恩(AnshuJain)辭去了德銀聯席執行長的職務,歐洲銀行走向了相反的方向。瑞銀(UBS)是新的模式。自2012年削減債券交易以來,瑞銀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他們的想法不難理解。打入華爾街是非常困難的,甚至高盛也在債券交易業務上遇到困難——債券交易是2008年之前那段繁榮期的主要收入來源。在此類活動因資本金和流動性要求提高而遭受打擊之時,德銀等歐洲銀行就更難獲得體面回報了。股東已不願意再忍受他們混日子。

跨國投資銀行是一項昂貴的業務,包括要高價聘請許多員工在許多地方同時做許多不同的事情——從為公司提供諮詢服務、到承銷股票和債券,再到交易外匯和貴金屬。當有足夠多的活動表現不錯的時候,它們就會支撐起剩餘的活動,當沒有幾樣活動表現不錯的時候,情況就會令人痛苦。

但是正如拿破崙1812年從莫斯科撤退時發現的那樣,撤退至少可以和前進一樣艱難和充滿風險。理論上,砍掉沒有實現高回報的投行部門、保留高回報部門是明智之舉。但在實踐中則並非那麼簡單。否則,歐洲銀行當初根本就不會擴張那麼多。

撤退的第一個困難在於,需要有一個更好的地方供你回撤。瑞銀3年前做了個毫無懸念的選擇,因為它的固定收益部門當時不僅面臨監管壓力,而且原本就幾乎不盈利。與此同時,它的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部門卻是世界一流的。換了你,你會怎麼做?

瑞信的選擇也差不多容易,儘管該怎麼選不如瑞銀那麼明顯,這是因為它的財富管理部門較小,並且它還在華爾街上運營著曾經的第一波士頓(FirstBoston)。瑞信新任執行長提賈尼·蒂亞姆(TidjaneThiam)現在讓該行堅定地走上了瑞銀的道路。同樣,巴克萊在美國和英國有不錯的投行部門,還有強勁的英國零售銀行,儘管它面臨英國資本「圈護」的問題。

德銀新任執行長約翰·克賴恩(JohnCryan)更難抉擇。德銀在德國國內的零售銀行趕不上德國儲蓄銀行,不僅如此,德銀的債券交易還是其最大的強項。它希望建立股票和財富管理業務,但那將需要時間,與此同時,它不可能以瑞銀那樣的速度撤退,因為那將會讓它的業務所剩無幾。

第二個困難在於,一家跨國投行的各個部門其實是一個緊密的整體,這讓它很難砍掉虧損部門、同時保留盈利部門。例如,股票交易和經紀是一個低利潤率的商品化業務,但它支持了股票承銷等盈利性活動。如果你砍掉該部門,就會帶來連帶損害。

每家銀行都渴望有一個龐大的財富管理部門;為併購提供諮詢;承銷IPO;在有利可圖的市場運營,而不用在陷入衰退的國家開門營業。但摩根史坦利(MorganStanley)等銀行如今的領先地位是經過幾十年的投資(以及堅持)才實現的。

第三,做一些業務但不做另一些業務,這在品牌定位上難以把握。我們大多數人知道,一家跨國投資銀行提供什麼——為企業和機構投資者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我們也明白一家精品銀行做什麼——為公司提供包括顧問工作在內的一些服務。但一家中等規模、在世界各地設有分支的歐洲銀行是什麼樣的呢?

例如,瑞銀的股票以及貴金屬和外匯交易業務比較突出,但它大幅削減了債券業務。它在美國的顧問業務規模有限,集中於醫療保健等少數幾個行業。結果是盈利狀況非常不錯——第二季度的盈利是其15%股本回報率目標的兩倍多——但這不容易定義。

如果實施得好的話,撤退就可以奏效——在一個日益收縮的市場中,增加盈利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削減成本——但這需要明確的目標和強有力的管理。後者在投資銀行業極為罕見,投行業通常的經營方式是,將金融活動鬆散地連在一起,給那些業績最好的員工發最大份的年終獎。

歐洲銀行需要領導人細緻入微地解決運營問題,在削減某些業務的同時儘可能不損害其他業務。德銀引入了瑞銀前執行長克賴恩,巴克萊計劃把對華爾街毫無同情心的零售銀行家安東尼·詹金斯(AntonyJenkins)換成曾在摩根大通就職的斯特利。

如果這些人解決不了這一難題,可能就沒人能解決了。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自由貿易漸陷「囚徒困境」
    如果各國在經濟下滑的趨勢下,都尋求收緊對外貿易甚至貿易保護主義的策略,那自由貿易將有陷入「囚徒困境」之虞——如果有幾個主要國家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來照顧本國產業,那麼其他國家也會以牙還牙,從而引發一輪又一輪的貿易報復。這種擔憂正在變成現實。
  • 疫情致觀光蕭條,長頸族人陷生存困境
    疫情致觀光蕭條,長頸族人陷生存困境 2020-11-05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雞蛋市場陷「囚徒困境」?
    雞蛋市場陷「囚徒困境」? 時間:2020年12月22日 08:45:49&nbsp中財網    近期,隨著現貨端的價格不斷上漲,雞蛋盤面價格也隨之一路走高,其中主力合約JD2105昨日大幅拉漲3.75%收報於4206元/500千克。
  • 綠媒老董:「萊豬」海嘯 蔡當局陷與民為敵困境
    《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發表評論表示,逾7成中間選民反開放萊豬,蔡當局陷與民為敵困境。蔡英文在2020「大選」時累積出的厚實民意,足以讓蔡當局度過萊豬海嘯嗎?答案恐怕愈來愈不樂觀。吳子嘉指出,如此清晰的主流民意,已使得蔡英文的信任度、滿意度持續下挫,跌破2020「大選」以來的新低紀錄;而蘇貞昌的施政滿意度,不僅寫下去年11月以來新低,其滿意度、不滿意度也正式進入死亡交叉,連帶民進黨的政黨好感度也一併步上同樣的困境。
  • 英文中的進退兩難
    習語"to be stuck/caught between a rock anda hard place (進退兩難)"是指處於需要作出艱難抉擇的情況。比如,如果不得不從兩個都不喜歡的工作中去選擇,就會是be stuck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進退兩難)。
  • 中國情侶馬來西亞檳城旅遊遇劫 身無分文陷困境
    中國情侶馬來西亞檳城旅遊遇劫 身無分文陷困境時間: 2013-05-31責任編輯: 白水旅遊_中國網 據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報導,一對中國籍情侶29日下榻馬來西亞檳島市區一間酒店後,步行到附近飲食中心享用晚餐途中,不幸遭搶匪行劫,損失護照及人民幣3000元(馬幣約1500
  • 蔡英文進退兩難
    蔡英文進退兩難 2016-05-10 14:47:41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2016年05月10日 14:47 來源:中國臺灣網
  • 頂級投行招聘Target school 英國大學尤其搶眼
    編者按:有志於畢業之後進入投行的同學,一定要知道頂級投行最偏愛的世界大學。今年的榜單中,英國大學也十分搶眼。有志於畢業之後進入投行的同學,一定要知道頂級投行最偏愛的世界大學。今年的榜單中,英國大學也十分搶眼。頂級投行歷來喜歡在全球設置Target School,然後再從這些尖端學校選取一小撮頂尖人才。
  • 亞投行首發陣容確定 57國一起「立規矩」
    導語:    2015年3月,隨著6個歐洲國家陸續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不經意間,亞投行已火遍全球。3月31日為亞投行接收新意向創始成員國申請的截止日期。截至4月15日,3月31日前(包括當日)提交加入申請的國家均已經過多邊徵求意見的程序,正式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那麼,隨著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名單的確定,接下來大家會關注什麼——誰來當首任行長?創始成員國股權如何分配?亞投行如何運作?創始成員國和普通成員國有何差別?中國將以何種姿態出現?
  • 高價格有機食品引爭論 美國連鎖巨頭全食超市陷困境
    「美國食品連鎖巨頭全食超市陷困境」一事再次引發有機食品從業者對「產品價格高」的討論。短短三個月內,全食的股價下跌了25%,雖然有業內人士分析,行業競爭是導致其陷困境的主要原因,但「有機食品的高價」也是避不開的原因之一。   在過去五年時間裡,一大批有機食品公司在杭州誕生,又悄無聲息地關閉。即使生存下來的企業,也有一些已經適度減少了有機食品的銷售比重。
  • 中國安全困境劇變 若與美競賽或陷冷戰
    儘管中國的這種政策選擇主要是關於中國的內部發展,但對國際關係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主要是有效地遏制了國際政治中稱之為「安全困境」的問題浮上檯面。這裡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第一,中國的開放政策既有利於自身,也有利於西方國家。中國實行「請進來」和「接軌」政策,不僅主動向西方打開自己的市場,而且願意改革自己的制度和國際體系接軌。這種通過和世界融合的政策,促使中國的高速發展。
  • 香港中資投行離華爾街還有多遠?
    特別是近一兩年,在部分領域中資投行已顯出超越外資投行之勢。依靠香港這一國際樞紐的天然優勢,許多香港的內地券商子公司都自詡為國際金融機構,然而其中不少都還止步於中資的圈子,他們離摩根史丹利、高盛這樣的國際投行還有多遠?國際化的這盤大棋又該如何走?
  • 學校因課程質量太差被註銷,40多名中國留學生紐西蘭陷困境
    據紐西蘭廣播網22日報導,位於奧克蘭的私立學校「紐西蘭國家學院」(New Zealand National College)今年1月被註銷,導致40多名即將畢業的中國學生陷入困境。報導引述一名中國留學生的話說,她選擇這個學校是因為查詢得知,該校得到了紐西蘭學歷認證局(NZQA)的認證。通常情況下,被NZQA認可的學校即被認為其教學質量符合紐西蘭國家標準。
  • 五大洲57個國家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
    從意向創始成員國確立到正式開張,亞投行還有幾道坎要邁,亞投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如何開展合作,亞投行融資的大門是否會向私營資本打開,亞投行的錢會投向哪裡?一系列問題廣受外界關注 4月15日是確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數量的最終日期。據中國財政部的消息,共有來自五大洲的57個國家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其中域內國家37個、域外國家20個。
  • 港媒:亞投行與多個國際機構合作 更懂發展中國家
    包括亞歐57個成員國家在內的亞投行尋求與同類機構在聯合融資方面緊密合作。在6月末於北京召開首屆年度會議上,亞投行發起首批融資項目。  在這4個項目中,其中3個由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牽頭。亞投行將僅牽頭孟加拉國某發電廠改造升級項目融資。
  • 遼寧成大頁巖油困局:43億新項目進退兩難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頁巖油項目現在是進退兩難,企業至少要熬一年時間才可能有轉機。對此,記者致電遼寧成大董秘,但未能接通。樺甸油項目成最大虧損源在過去一年半時間裡,國際原油價格跌跌不休,從2014年6月份的每桶108美元跌至目前的每桶30美元左右,而2016年的國際油價形勢仍不容樂觀。
  • 出色的三變金剛——FT大火車開箱
    好在ft大火車的變形設計與它的造型一樣表現出了很高的水準,並沒有讓我想起打擊、杯子這些ft比較失敗的產品,而是更貼近天火、狂飆的水平。即使如此,我也不建議諸位盲目追高,以如今的價格吃現這款玩具性價比實在太低了。
  • 鄭永年: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實質是資本走出去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接受網易財經專訪時表示,對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的認識,並不是政府走出去,而是資本走出去。鄭永年表示,一路一帶、亞投行能做起來,主要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35年,非常成功的從早先一個資本短缺的國家,現在變成資本過剩的國家,而這樣就面臨資本走出去的問題,不管是中國的資本還是美國的、日本的、歐洲的,資本過剩都會「走出去」到轉型的地方。
  • 國務院參事:亞投行首任行長理論上應是中國人
    我們來看這樣的一個地圖,現在你看「亞投行」提出了創始成員申請的遍布亞洲就不要說了,歐洲相當多的國家,比如說德國、荷蘭、英國、法國、義大利等等等等,非洲也包括像埃及,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亞還有紐西蘭,南美洲包括著巴西,現在可能只有北美的,包括南級洲沒有提出這個申請,為什麼會獲得如此廣泛的這種,可以說是一呼幾十應,究竟這是好事,還是接下來會帶來很多很多的挑戰
  • 銳評:菲律賓年末突然「開竅」籤署亞投行協定,背後有何玄機?
    這次菲律賓不僅打算籤協定,還不忘對亞投行大加讚賞。據路透社30日報導,菲律賓財長普裡斯馬說,對於菲律賓而言,「在加速經濟增長方面,亞投行將擴充現有的多邊機構並形成互補。亞投行在解決投資需求方面是有前途的機構,將有助於彌補許多國家的融資缺口。」他還說,菲律賓相信亞投行致力於做到「透明、獨立、開放及責任」。菲律賓是怎麼開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