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亞投行與多個國際機構合作 更懂發展中國家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參考消息網8月7日報導 港媒稱,觀察家和銀行官員說,由中國牽頭新成立的兩家跨國發展銀行仍未找到區別於現有機構的方式。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26日報導,成立於一年前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及總部位於上海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正在尋找既有機構為綠色和基礎設施項目融資。

  包括亞歐57個成員國家在內的亞投行尋求與同類機構在聯合融資方面緊密合作。在6月末於北京召開首屆年度會議上,亞投行發起首批融資項目。

  在這4個項目中,其中3個由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牽頭。亞投行將僅牽頭孟加拉國某發電廠改造升級項目融資。

  亞投行負責政策和戰略的副主席約阿希姆·范·阿姆斯貝格說:「進行聯合融資的原因是我們工作人員還沒有能力籌備項目。整個銀行只有50名員工……隨著人員數量增加,我們會更有能力牽頭籌備項目。但這會需要很長時間,我們今後仍會與其他(跨國開發銀行)聯合融資。」

  報導稱,亞投行目標是成為「高效、廉潔、綠色」的跨國銀行,為環保基礎設施項目融資。

  中國說,相比於其他國際開發銀行,亞投行更了解發展中國家的需求。

  英國龍洲經訊經濟學家湯姆·米勒說:「亞投行沒有挑戰現有布雷頓森林體系,反而正在重組這些體系——並與其合作。有如此多國家都持有股份,亞投行必須尊重國際借貸標準……第一步就是作出合作姿態。」

  阿姆斯貝格說,亞投行最初三大重點是綠色基礎設施、跨地區投融資和開發私人資本。他預計,今年末發起的下一批項目將包括非主權融資。他說:「作為新銀行,我們必須白手起家創立所有職能。」

  東亞綠色和平組織可持續融資項目總監卡爾文·凱克說,亞投行仍在摸索如何展開綠色項目。他建議亞投行將煤炭和核融資項目排除在外,致力於巴黎氣候變化協定。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拉裡·格林伍德說,汙染、交通擁堵和上網受限是尋找優秀僱員的挑戰。

  今年早些時候他曾在報告中說,公私合作夥伴和其他種類私人借貸等私營部門業務要比主權借貸複雜得多。

  他說:「公私合作夥伴需要更長時間,需要許多跨國開發銀行缺乏的專業技能,有腐敗傾向,且需要健全的監管機制。」

  報導稱,在亞投行準備今年批准12億美元資金之際,該行與世界銀行達成有關聯合項目的協議。

  報導稱,新開發銀行也關注綠色經濟。它宣布了4月將融資的首批綠色項目並在上周發行首筆人民幣債券。

  一名新開發銀行高管說,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現有跨國機構持保守態度,這種態度限制了可行性項目範圍,使許多借貸方無法從現有金融體系中得到支持。

  他說,新開發銀行的一項緊迫任務是找到新方法,譬如作為一家政策性銀行如何更好平衡商業結果與職能,以及基於風險評估如何靈活選擇項目。

  他說:「問題不是在於做什麼,而是如何做。我們正在學習所有優秀實踐和成功經歷,但我們也希望探索新方法更好服務於發展中國家的需求。」(編譯/王賓)

相關焦點

  • 【地評線】桂聲網評:延伸合作半徑 立起亞投行國際合作「新典範」
    亞投行從倡議到啟動,從發展到壯大,一路走來的這一國際性多邊金融機構,在推動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深化區域合作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亞投行立足開放、合作、共贏的價值理念,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感受到合作帶來的實惠,以合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生福祉,成為國際社會廣泛共識和主要潮流。
  • 銳評:菲律賓年末突然「開竅」籤署亞投行協定,背後有何玄機?
    這次菲律賓不僅打算籤協定,還不忘對亞投行大加讚賞。據路透社30日報導,菲律賓財長普裡斯馬說,對於菲律賓而言,「在加速經濟增長方面,亞投行將擴充現有的多邊機構並形成互補。亞投行在解決投資需求方面是有前途的機構,將有助於彌補許多國家的融資缺口。」他還說,菲律賓相信亞投行致力於做到「透明、獨立、開放及責任」。菲律賓是怎麼開竅的?
  • 郭雲濤:亞投行檢驗中國「四力」
    郭雲濤由中國主導創建的亞投行,以50多個國家的申請加入,特別是英德法等西方大國的加入而閃耀國際舞臺。萬事開頭難,成功更不易。亞投行能否成功,將檢驗中國能否長期可持續地發出「四力」。一是吸引力。剛剛過去的一段時間,中國以其巨大的市場、快速的發展、巨額的外匯、強大的建設和製造能力、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和各國夢寐以求的投資機會,贏得眾多國家的信任,它們紛紛加入亞投行。就連一開始持反對立場的美國也改變態度表示將積極合作。亞投行開局的態勢,足以說明中國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這一吸引力還將越來越強。二是創新力。
  • 亞投行是什麼?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AIIB是一帶一路提款機麼?
    至此,亞投行這個大家庭的意向創始成員國已經有41個啦。 習近平當日在亞洲博鰲論壇主旨演講中說,「我們要積極推動構建地區金融合作體系,探討搭建亞洲金融機構交流合作平臺,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同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互補共進、協調發展。」 這番話,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習近平向已經加入的夥伴們和正在觀望的夥伴們表達了中國態度和承諾。
  • ...國家成為多邊開發銀行大股東——訪亞投行投資運營局局長特拉瓦...
    新華社河內4月1日電  專訪:「讓發展中國家成為多邊開發銀行大股東」——訪亞投行投資運營局局長特拉瓦尼松  新華社記者王迪 陶軍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投資運營局局長蘇佩·特拉瓦尼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亞投行投資項目已走進大湄公河次區域多國,為這一區域互聯互通與減貧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 五大洲57個國家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
    作為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區域新多邊開發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15日迎來關鍵節點:來自五大洲的57個國家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首發陣容」的確立標誌著亞投行籌建步入衝刺的關鍵期。 從意向創始成員國確立到正式開張,亞投行還有幾道坎要邁,亞投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如何開展合作,亞投行融資的大門是否會向私營資本打開,亞投行的錢會投向哪裡?一系列問題廣受外界關注 4月15日是確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數量的最終日期。據中國財政部的消息,共有來自五大洲的57個國家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其中域內國家37個、域外國家20個。
  • 國務院參事:亞投行首任行長理論上應是中國人
    所以「亞投行」來說,應該是開放的。主持人:但是這塊是否也可以說一點,不排除它背後可能會依然會擁有某種處於政治考慮等等因素,但是一個相當大的誘惑,還在於利益,如果這個「亞投行」辦得非常好,這個利益空間包括合作空間都很大的話,恐怕它不加入也得加入?
  • 亞投行首發陣容確定 57國一起「立規矩」
    導語:    2015年3月,隨著6個歐洲國家陸續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不經意間,亞投行已火遍全球。3月31日為亞投行接收新意向創始成員國申請的截止日期。截至4月15日,3月31日前(包括當日)提交加入申請的國家均已經過多邊徵求意見的程序,正式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那麼,隨著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名單的確定,接下來大家會關注什麼——誰來當首任行長?創始成員國股權如何分配?亞投行如何運作?創始成員國和普通成員國有何差別?中國將以何種姿態出現?
  • 鄭永年: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實質是資本走出去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接受網易財經專訪時表示,對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的認識,並不是政府走出去,而是資本走出去。鄭永年表示,一路一帶、亞投行能做起來,主要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35年,非常成功的從早先一個資本短缺的國家,現在變成資本過剩的國家,而這樣就面臨資本走出去的問題,不管是中國的資本還是美國的、日本的、歐洲的,資本過剩都會「走出去」到轉型的地方。
  • 瑞士駐華大使:亞投行為區域發展提供許多實質性內容
    人民網北京1月30日電(記者覃博雅)瑞士駐華大使戴尚賢先生29日做客人民網,與強國論壇網友暢談中瑞間的經貿金融合作。戴尚賢強調,瑞士是第一批對亞投行表示興趣並且有加入意願的國家之一。 戴尚賢表示,瑞士非常歡迎亞投行的建立,並對其高速運行表現出非常大的信心。
  • 瞭望|發展中國家的新機會在哪裡?
    IMF最新的預測是,2020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GDP下降3.3%。其中,拉美受損最為慘重,GDP下降8.1%;東歐次之,降幅為4.6%;中東和中亞萎縮4.1%;非洲下降3.0%…… 面對疫情及其引發的大衰退,發展中國家普遍從抗疫、重啟、改革、尋求國際合作四個方面著手應對。
  • 金立群:亞投行2025年氣候融資將佔「半壁江山」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 劉紅霞、於佳欣)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13日說,亞投行將不斷增加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融資比重,到2025年氣候融資佔比達到50%。金立群當天在亞投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後疫情時期,基礎設施發展格局將發生重要變化。
  • 紅外測溫儀、人臉抓拍……亞投行總部「戰疫」用上高科技
    門框式紅外測溫儀,非接觸測溫同時可快速通過,人臉抓拍能讓安檢有據可查、可追溯;高壓脈衝式鋰電彌霧機,節能環保,又能大大提升室內的消毒效果;智能「保潔員」精準清洗,還自帶清汙水內循環處理功能……亞投行總部所在的亞洲金融大廈近期上崗一批高科技戰疫「助手」,既能節省人力,還能提高測溫、消毒、保潔效率
  • 再借53.1億,印度已從亞投行借走近300億,中國為該行最大出資方
    最近,印度從亞投行獲得了第二筆用於抗擊疫情的貸款(7.5億美元),兩次抗疫貸款加上之前用於基建項目的貸款,印度已經從亞投行借走4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3.82億元),只是印度未來能不能還得起就不好說了。
  • 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
    汲取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有益經驗,根據發展中國家發展目標和合作需求,改革體制機制,健全規章制度,豐富合作方式,充實合作內容,推進國際發展合作提質增效。 (四)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務實舉措 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既有鄭重莊嚴的承諾,更有實實在在的行動。習近平主席在多個重大國際場合宣布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一系列務實舉措,為全球發展作出中國貢獻。
  • 全球第二大多邊開發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香氛解決方案
    【天極網IT新聞頻道】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簡稱亞投行,AIIB)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宗旨是為了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並且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是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
  • 趙東元院士獲發展中國家科學院-聯想科學獎—新聞—科學網
    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和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為2016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聯想科學獎獲得者
  • 《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
    汲取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有益經驗,根據發展中國家發展目標和合作需求,改革體制機制,健全規章制度,豐富合作方式,充實合作內容,推進國際發展合作提質增效。  (四)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務實舉措  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既有鄭重莊嚴的承諾,更有實實在在的行動。習近平主席在多個重大國際場合宣布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一系列務實舉措,為全球發展作出中國貢獻。
  • 【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院共建「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行動...
    (2)依託中國科學院科研機構,以科學目標為導向,組織「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研究計劃。探索在「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地區),針對重大共性科技需求和挑戰,與所在國家(地區)的相應機構以及相關國際組織共同開展科技合作,牽頭啟動一批重大國際合作計劃,共建「創新合作中心」;並以此為合作平臺和網絡支點,積極探索開展集「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於一體的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