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大生意第2227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
編者按:自2014年國發46號文出臺以來,體育產業成為扶持政策出臺頻次最密集的領域之一。在多個文件中,2020年均被列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時間節點。但由於疫情突襲,今年上半年我國體育產業被迫摁下暫停鍵。如今,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的不斷好轉,在2020年下半年,越來越多的體育賽事和活動開始獲準復工復產,而涉及到體育的相關政策也開始恢復密集出臺的節奏。體育大生意將不定期通過「政策速遞」欄目來匯總近期體育政策以饗讀者。
1.體育總局允許低風險區恢復體育賽事,召開復工復產推進會
7月6日,國家體育總局印發《科學有序恢復體育賽事和活動推動體育行業復工復產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7月9日,體育總局召開科學有序恢復體育賽事和活動推動體育行業復工復產工作推進會議,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對《科學有序恢復體育賽事和活動推動體育行業復工復產工作方案》進行了傳達解讀。
《方案》允許疫情低風險地區可積極有序恢復體育賽事和活動,有序、全面開放體育設施。考慮到需科學應對西方國家「帶疫解封」產生的影響,除北京冬奧會測試賽等重要賽事外,2020年內原則上不舉辦其他國際性體育賽事和活動。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亞洲沙灘運動會等大型綜合性運動會舉辦方案也將進行審慎調整。
《方案》要求,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暫不舉辦體育賽事和群體性全民健身活動,低風險地區在科學評估疫情風險,堅決貫徹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周密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經屬地政府和疫情防控領導機制審核評估後組織實施,可積極有序恢復體育賽事和活動。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有序、全面開放各類體育設施。開展群眾健身活動和小型分散的商業性、群眾性體育賽事。
符合條件地區應堅持循序漸進,先開放戶外場所,後開放室內場所;先開放無直接身體接觸類項目,後有序開放有接觸和身體對抗類項目。體育賽事和活動的恢復應根據疫情風險等級變化和防控要求做到「收放有序」。
《方案》專門指出,在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等職業體育賽事的重啟工作中,將不邀請境外裁判員參加;對尚處境外的運動員、教練員不要求近期返回,如返回須制定專門的防控方案,嚴格執行入境防控措施。
對於觀眾何時能夠現場觀賽,《方案》明確了目前原則上仍將實行空場比賽,但會逐步探索允許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證明並嚴格自我隔離的觀眾現場觀賽,採取間隔就座的方式,總數不超過觀眾席容量的50%,並會視疫情風險等級和防控工作情況動態調整比例。
2.浙江省體育局:馬拉松等大規模聚集性的比賽仍暫不恢復
在7月9下午國家體育總局召開的「科學有序恢復體育賽事和活動推動體育行業復工復產工作推進會視頻工作會議上,浙江省體育局代表表示,下半年浙江省的體育賽事將逐步放開,但國際性比賽和馬拉松等大規模聚集性的比賽仍暫不恢復。
目前,浙江省體育局已經制定7—8月份的賽事目錄,計劃啟動體育賽事36項,主要以青少年比賽為主。最先開啟的是於7月15日在寧波舉辦的省籃球錦標賽。
浙江省賽事期間主辦方要堅持綠碼參賽和每日體溫檢測。根據比賽類別,非交手和室外項目,允許適量觀眾入場,但交手類和室內項目仍需嚴格控制人流量。每個辦賽的地方還必須堅持「一賽一方案」,必要時比賽將空場進行。不過,浙江省的馬拉松賽事暫不恢復,浙江省體育局相關人士表示:「需要進一步科學研判分析,特別是徵求疫情防控部門意見,再出臺相應方案。」
3、湖北推出23條舉措發展體育產業,力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7月8日,湖北省正式對外公布《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共5大類23條,旨在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力爭湖北省體育產業總體發展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方陣、中部地區前列。
湖北力爭打造一批國家級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帶、水上運動產業集聚區、冰雪旅遊示範基地、汽摩運動產業示範區。加強與國際單項體育協會合作,引進和培育一批長期落戶湖北的國際頂級賽事。積極爭取足球、籃球、馬拉松等項目全國性體育協會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廣泛群眾基礎、較高品牌價值的主場賽事。
按照《意見》提出的「大力培育市場主體」要求,體育產業項目將納入政府年度招商計劃,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同時,重點培育一批以體育為主營業務的「四上企業」、瞪羚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支持湖北體育產業集團等國有企業和民營骨幹企業做大做強,發揮資源整合、示範引領和投融資平臺作用。
4.北京公開徵集2020年度北京市體育產業基地
7月初,北京市體育局面向社會公開徵集2020年度北京市體育產業基地。具體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以產業園區為單位,認定為「北京市體育產業示範基地」;二是以體育產業重點領域的知名企業或組織機構為單位,認定為「北京市體育產業示範單位」;三是以持續運營的優秀體育產業活動或項目為單位,認定為「北京市體育產業示範項目」。
申報成為「北京市體育產業示範基地」的產業園區應具備如下主要條件:體育資源豐富,體育產業聚集效應明顯,有相當的體育產業基礎和規模,產業特色鮮明,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高於本地區的平均水平,社會資本投入體育產業效益顯著,對本地區及周邊體育產業發展具有帶動作用;建設發展環境優越,具有較好的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健全,具備培育大型骨幹體育企業和孵化中、小體育企業的條件;建設與發展思路清晰,規劃切實可行,中長期發展目標明確,政策措施具體得當;所在地的相關政府重視體育產業發展,將體育產業作為重點扶持產業,列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並制定比較完善配套政策;申報園區應具有職責明確的專業管理運營機構。
5.中國武協發布行業自律倡議書,全面抵制偽「大師」、假「掌門」
7月8日,中國武術協會發布《關於加強行業自律弘揚武術文化的倡議書》,號召全體武術人團結起來,恪守武德、遵守規則、加強自律,大力弘揚優秀中華武術傳統文化,對損害中華傳統武術形象的行為予以堅決制止。
針對前段時間輿論熱議的渾元太極掌門馬保國被KO事件,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陳恩堂斥責這些偽「大師」、假「掌門」惡意捆綁中國傳統武術文化,追名逐利進行商業炒作,嚴重損害中華武術形象,對於這種現象必須堅決制止。
此前武術中心於6月17日曾召開專題會議,將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正本清源,清理整頓偽「大師」、假「掌門」。
另外,在6月2日,武術中心向社會公布了《武術搏擊類賽事活動辦賽指南(試行)》和《武術搏擊類賽事活動參賽指引(試行)》,同樣也提出要打擊偽「大師」、假「掌門」。
2017年,中國武術協會就曾針對雷某和徐某約架惡意炒作、雷某自封「雷公太極」掌門和徐某自封「國家一級運動員」「國家特級教練員」一事召開專題座談會,斥責此二人自封名號並違規約架。隨後,體育總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武術賽事活動監督管理的意見》。
6.天津體育局聯合工行出臺十條措施,破解體育企業融資難問題
7月2日,天津市體育局與工商銀行天津市分行聯合印發《關於疫情影響下支持體育產業發展十條措施》,雙方將從打通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共同搭建平臺等十個方面入手,建立優質體育企業和項目推介對接機制。助力體育企業復工復產。
對發展前景良好,因疫情影響出現暫時性還款困難的體育企業,工行承諾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為企業做好續貸安排。結合企業實際,採取延長還款周期、調整還款計劃等方式給予扶持。工行還將通過降低金融服務費用、減免個人銀行業務手續費等方式,加大對體育企業的減費讓利力度。
目前,對能夠提供住房抵押的體育企業,工行「e抵快貸」產品可提供最高額1000萬元的授信額度,貸款享受優惠利率,合同期限最長十年,線上隨借隨還。對誠信納稅兩年以上的體育企業,工行「稅務貸」產品可提供最高300萬元的信用額度,緩解企業短期資金壓力。對尚不具備貸款條件的體育企業,可選擇通過工行合作擔保中心提供擔保方式辦理融資業務。
7.上海市體育局發布《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體育賽事舉辦指引》
7月1日,上海體育局發布《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體育賽事舉辦指引》,該指引文件將適用於在上海市舉辦的國際性、全國性、市級體育賽事(國際性賽事恢復時間按國家體育總局相關要求執行)。
登錄「一網通辦」平臺公共服務版塊,搜索「上海體育賽事信息公示、查詢」辦理事項,將擬舉辦賽事的基本信息填入,並實時更新。根據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及賽事落地行政區疫情防控具體要求,結合賽事特點,科學研判疫情防控風險,審慎有序推進賽事舉辦。
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是鑑於賽事可能同時存在低、高風險環節,各辦賽主體應進行綜合評估。
按項目特徵,低風險為:運動員、裁判員可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無共用體育設備和器材;高風險為:運動員、裁判員容易發生肢體接觸,有共用體育設備和器材。
按人員特徵,低風險為:無觀眾、無境外人員、僅低風險地區人員參與;高風險為:有觀眾、有境外人員、有中高風險地區人員參與。
按場地特徵,低風險為:戶外,場館符合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疫情防控要求、具備人群分流及硬體隔離條件;高風險為:室內,場館不符合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疫情防控要求、不具備人群分流及硬體隔離條件。如不符合須改進,達標後方能辦賽。
8.浙江省體育局宣布已補貼1181個因疫情遭遇損失的體育項目
7月7日,浙江省體育局官網發文稱,迄今已對1181個體育產業項目進行補助。這1181個體育項目在疫情期間的總損失額度超過11億元。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體育行業成為受影響最為直接的行業之一,浙江省體育局為體育企業紓困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資金幫助。據浙江省體育局透露,紓困資金總體有3000萬元,已經兌現大部分,還有部分正在「路上」,體育部門也將全力督促讓紓困資金落到實處。
今年3月,浙江省體育局下發了《關於組織申報2020年度浙江省體育產業發展資金項目庫項目的通知》(浙體經〔2020〕59號),決定安排了一定比例的2020年省級體育產業發展資金,用於補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損失較大的體育企業和積極應對疫情創新體育產業業態的項目。
此後,浙江省體育局接連出臺了《關於深化「三服務」活動建立駐企服務員機制的通知》、《浙江省體育局致全省體育企業金融服務告知書》、《關於提供「普惠金融助力體育企業抗疫情穩發展」服務的告知書》、《關於組織申報2020年度浙江省體育產業發展資金項目庫項目的通知》等多項政策,為浙江省體育企業紓困解難。
9.吉林開展「吉林旅遊體育消費年」,為期一年半
吉林省宣布,從2020年7月1日開始,吉林省利用一年半時間開展「吉林旅遊體育消費年」活動。
據體育大生意了解,「吉林旅遊體育消費年」活動將分步實施。第一階段從7月1日開始至年底,主要任務是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擴大旅遊、文化、體育等行業復工復產,逐步恢復國內旅遊。第二階段是2021年全年。
同時,吉林還將採取對全省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的開放補助措施,減輕場館運行壓力,助推體育消費。吉林省今年將投入體育彩票公益金2578萬元,對符合規定條件的大、中、小型公共體育場館進行補助,以進一步減輕公共體育場館的運營壓力,保障群眾的健身需求。
10.北京公開徵集體育消費活動參與單位,8月8日發放免費體育健身券
7月10日,北京市體育局發布《關於徵集北京體育消費活動參與單位的通知》,面向北京全市體育運動項目經營單位徵集活動參與單位。徵集截止時間為2020年7月15日12時。
有意願參與本市體育消費活動的體育健身場所,需在8月8日當天(或多天)接受活動主辦方發布的一定數量的免費體育健身體驗券,組織開展體育健身服務公益活動。消費活動結束後,可按照合作協議利用活動主辦方平臺進行電商運營和銷售,拓展線上營銷渠道,並獲得京東相關資源扶持。
涉及體育的相關政策
◆ 國務院要求清理體育領域的不合理準入條件
7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的議程之一就是,要求清理體育領域的不合理準入條件。優化外資外貿環境。
相關表述為:著眼長遠,用改革的辦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要為就業創業提供便利。完善對新業態的包容審慎監管,引導平臺企業降低佣金、條碼支付手續費等,促進靈活就業。清理教育、醫療、體育等領域不合理準入條件。明年6月底前實現職稱信息在線核驗。要優化外資外貿環境。授權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外商投資企業註冊登記。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原則上「單一窗口」一口受理。
◆ 教育部更新高校就業統計指標,電競、體育培訓等自由職業被納入
疫情之下大學生就業成為難題,近日教育部辦公廳下發《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嚴格核查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通知》。新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相關指標的最大亮點在於「自主創業」和「自由職業」方面,自主創業的範圍加入了開設網店,自由職業的範圍加入了網際網路營銷工作者、公眾號博主、電子競技工作者。
但這樣的就業統計指標被視為「放水」,將開設網店、網際網路營銷工作者、公眾號博主、電子競技工作者納入指標,有給高校提高就業率「放水」之嫌。上海財經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生涯教育部主任潘傑2017年1月撰文稱,一些同學畢業後開網店,做家教老師,搞自媒體,藝術創作,做體育或者藝術項目的培訓教師等等,他們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就業,但也沒有「失業」和「待業」,在勞動力統計中稱為「非正規就業」,統計依據是畢業生的自述材料,如畢業生本人提供的「靈活就業登記表」等等。》。
◆ 兩省一市共建長三角生態示範區,借體育休閒旅遊率先實現同城待遇
7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蘇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22條政策措施。其中第14條重點強調要推動長三角文化旅遊體育合作發展,提升現有體育賽事知名度,吸引更多更高級別體育賽事落戶示範區,推動國家運動休閒特色小鎮建設。實現示範區體育休閒一卡通、一網通、一站通、一體化。該條措施率先從文化旅遊、體育賽事等方面提出整合公共服務資源,在文化培訓、體育休閒、旅遊等方面率先實現同城待遇。
相關原文為:「十四、推動文化旅遊體育合作發展。聯合打造示範區全域旅遊智慧平臺,共建江南水鄉古鎮生態文化旅遊圈,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提升現有體育賽事知名度,吸引更多更高級別體育賽事落戶示範區,推動國家運動休閒特色小鎮建設。聯合開展考古研究和文化遺產保護,積極推進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實現示範區城市閱讀、文化聯展、文化培訓、體育休閒、旅遊一卡通、一網通、一站通、一體化。(責任單位:兩省一市文化旅遊、體育部門)」
◆ 深圳出臺促進消費政策,擬舉辦首屆深圳體育消費節
7月2日,深圳對外發布《深圳市關於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促進消費增長的若干措施》,其中第(六)條提出要促進文化旅遊體育消費,舉辦首屆深圳體育消費節,實施文旅體育消費惠民政策,加快培育電子競技、動漫遊戲、互動影視、水上運動、山地戶外運動等新文娛消費項目。
具體原文為:「(六)促進文化旅遊體育消費。高水平建設「新十大文化設施」「十大特色文化街區」,舉辦首屆深圳體育消費節、首屆開漁節,聚焦文博會、國際音樂季、深圳動漫節、WTA年終總決賽、中國杯帆船賽等文旅節事重大活動,推動「食、遊、購、娛、體、展、演」等多業態聯動消費。實施文旅體育消費惠民政策,推出閱讀、電影、演出、展覽等文化消費優惠措施,推動景區落實門票減免、淡季打折和演出門票、日間KTV訂房打折等惠民舉措。加快培育電子競技、動漫遊戲、互動影視、水上運動、山地戶外運動等新文娛消費項目。鼓勵發展新型旅遊業態,推廣設計藝術遊、科技創新遊、文化古蹟遊、濱海度假遊等旅遊產品,為遊客提供「逛特區、看海景、吃海鮮、購圳品」的全方位體驗,提升文旅娛樂綜合消費能級。(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註:所用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