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18日去了菲律賓一趟。和所有在上海這樣的地方住的人一樣, 離開上海, 首先"感動"的是藍天白雲, 雖然這是自然界的正常狀況, 但在上海確實稀罕了。
說保護得法也好, 說落後欠開發也罷, 菲律賓的絕大部分海岸處於非常良好的狀態。令人驚異的是, 海岸邊沒一點塑料垃圾, 不得不承認菲律賓人在這一點上的素質很高。我這次出去, 見過一些很小的船和衣服破破爛爛的漁民, 但他們從小孩子到大人沒人往海裡扔垃圾。在很小的船上, 也有垃圾桶, 垃圾不會丟海裡。我坐的船上有幾歲的小孩子, 他們喝完的飲料瓶和餅乾包裝紙都收在船上. 這些菲律賓小孩子看上去頭髮有些髒, 但他們不往海裡扔垃圾。
海水非常清澈, 即使船在行駛, 水草仍然可見
以前我也去過菲律賓,自然風光依舊。不過, 這次我出去的主要目的是看看菲律賓人是如何採集貝殼的。出去前就請朋友幫忙聯絡了, 所以見到了菲律賓人採集貝殼的勞動場景。
上圖是在淺水區下網捕螺. 太陽直射非常厲害, 漁民連頭都包起來了。船很小, 堆滿了網。這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靠這個只能維生, 不能致富。
這個是拖網. 一直知道菲律賓採貝人有種小拖網, 但我以前只見過機動船拖網, 所以很好奇。這次終於見到了: 一條小船, 上面固定著一個軲轆, 完全憑人力拖。這只能拖一些淺水區的小螺, 這也是顛簸的辛苦活。
還有潛水採集. 就是Scuba, 一般20米上下的水深。
每潛一次, 並不能帶上很多東西來。我觀察的這一潛, 持續有三四十分鐘的樣子, 帶上來的螺沒什麼稀奇的東西, 值不了幾個錢。圖中的丁蠣並不完整, 當時拿上來三個, 沒一個符合在市面上出售的要求。這也是完整的丁蠣標本非常難得的原因, 據潛水的人說, 丁蠣在自然狀態下就很少有漂亮完整的。
這次現場觀察了貝類採集勞動, 讓我理解了為什麼現在只有菲律賓的貝類標本供應量比較大的原因。一方面當然是得益於菲律賓自然資源豐沛, 另一方面是人力成本的問題, 這確實是一個收入低而又艱辛的職業。菲律賓的貝殼工人還有很高的清洗貝殼的技巧, 但那同時也是非常消耗時間的工夫活, 如果菲律賓的其他就業市場發達起來, 不會有人願意從事採貝洗貝的工作的。事實上, 近幾年菲律賓的經濟發展較快, 在馬尼拉和宿霧到處看到在建的道路,工程項目和高樓, 隨著一些新產業比如工廠等的建立, 現在年輕的菲律賓人擇業選擇增加,從事採貝的也越來越少。在不久的將來, 又漂亮又便宜的菲律賓貝殼將越來越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