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4 2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我國歷史上曾出現九次「熒惑守心」。「熒惑」指的是火星,因其在天空中運動時西時東,令人迷惑,我國古代叫它「熒惑星」,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心」指的是天蠍座中的紅色一等亮星心宿二 ,因為這顆星的紅光如血似火,古人稱呼它為「大火」。所謂「熒惑守心」就是火星「接近」心宿二,即視覺上二者很近。兩「火」相遇,紅光映天,就會出現「爭紅鬥豔」的畫面。
春秋時期的宋國也曾發生「熒惑守心」的奇異天象,專管星象的官員子韋對宋景公說,這是主刀兵災禍滅君亡國的兇事,建議「作法」使災厄轉嫁於宰相、人民或歲收,即可避免。景公念及天下蒼生,皆不同意,他說:「宰相,相當於我的手足股肱啊,怎能傷害他呢?」「國君是因人民而存在的,責任就是保護人民,怎能禍害人民呢?」「人民是靠歲收生活的,如果農作物收成不好,人民就會困苦。」他願意獨自承擔厄運。宋景公面對自己的死運仍有如此堅定的慈悲,仁心感天,此時熒惑星移動三度離開了心星的範圍。宋景公用三句善言消掉了一場滅國天災,被載入史冊,《史記》評價曰:「景公謙德,熒惑退行。」也就是這位仁慈的國君,在遊覽空桐澤時去世,引發了宋國的一場政亂。
景公復興宋國 寵信引發叛亂
宋景公是宋國的第27任國君,他於公元前517年繼位後不久就派遣大夫樂祁與中原諸侯會盟,主動參與到戍守周天子都城的任務中,這就是要國人遵守周禮,要恢復舊制。宋國很多君主以公爵自居,對周天子的態度是不太好的。宋景公願意主動參與到周天子的事務中,說明其政治思維已融入到中原諸侯的行列中。可惜的是,這個時候處於禮崩樂壞,周天子尚且自顧不暇,根本沒有辦法達到宋景公的任何期許,宋景公的復興之念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在任時滅了鄰近的曹國。
宋景公是仁慈之君,但盲目的仁慈卻導致寵信,進而引發宋國之亂。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00年),宋景公的弟弟公子地分家產,宋景公寵信的向魋想要公子地的四匹白馬。宋景公把馬牽來,在馬尾、馬鬣上塗上紅顏色給了向魋。公子地很生氣,派手下人把向魋打了一頓並且奪回馬匹。向魋害怕,準備逃走,宋景公關上門對向魋哭泣,眼睛都哭腫了。之後,公子地逃亡陳國,並於第二年與公子辰、公子仲佗、公子石彄等進入蕭地叛變。秋天,樂大心跟著叛變,大大地成為宋國的禍患。這都是景公寵信向魋造成的結果。如此可見,即便宋景公希望依靠恢復周禮的舉措,在宋國是徹底失敗了,宋國君臣之間最後的那層關係也破裂了。
遊空桐美澤 景公卒於連中
先秦時期,宋國的五大名澤孟諸澤、蒙澤、空桐澤、逢澤、芒碭澤可謂聞名於世。宋景公在位時,對風景旖旎、集山水澤亭於一體的空桐澤可謂厚愛有加,並在空桐澤畔修建了行宮連中館,作為自己的遊玩休憩之處。然而到了宋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469年)的冬天,宋景公到空桐澤遊玩,卻死在空桐澤後的連中館行宮中。《左傳·哀公二十六年》記載:「冬十月,公遊於空澤。辛巳,卒於連中。大尹興空澤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宮。」1991年版《虞城縣誌·大事記》載:「周元王七年(公元前469年)十月,宋景公遊空澤(亦名空桐澤,今三莊、稍崗、李老家一帶),卒於澤後連中館。」
按常理說,國君在行宮去世,以禮制迎靈柩回國都發喪並立新君即可。然而,這次卻不是如此,而是由一位宋國的「大尹」封閉消息秘而不宣,並試圖控制宋國朝政。這位「大尹」究竟何許人也,竟然這麼膽大妄為?鄭天挺、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大辭典》給出了權威解釋:「大尹:官名。春秋戰國時宋國置,卿爵,一說為近臣有寵者,一說為宋外戚之官。」王俊良撰《中國歷代國家管理辭典》解釋為:「大尹:官名。春秋戰國時為內官,掌出王命。」由此可見,大尹在宋國由於「掌出王命」,代國君傳達命令,可謂寵臣,權力是比較大的。
宋景公去世後,此時的大尹又是如何做的呢?他「興空澤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宮」,即是秘不發喪,調動空桐邑的士兵千人,把景公的屍體從空桐澤運回宋都內宮沃宮後,對外謊稱景公有疾。此大尹原本宋景公一佞臣而已,但平時卻跋扈專權。這次他之所以秘不發喪,是想按自己的意願立宋國國君,從而繼續控制宋國國政。也正因此,由「大尹亂政」引發「三族共政」,改變了宋國舊有的政權體制。
大尹跋扈專橫 引發三族共政
宋景公一生沒有子嗣,就將侄兒公孫周(《史記》作公孫糾)的兒子德(《史記》作特)和啟收養在宮中撫養為嗣,但沒有確定誰是繼承人。當時,宋國大權為三族六卿所掌握。三族是皇族、樂族、靈族。六卿也是皇族的皇緩做右師,皇非我做大司馬,皇懷做司徒;靈族的靈不緩做左師;樂族的樂茂做司城,樂失鈕做大司寇。三族六卿雖然共同聽取政事,但必須通過大尹傳達。而大尹對宋景公經常不上達一些事情,對三族六卿往往把自己意願說成是宋景公的旨意。朝野都憎惡大尹。《左傳紀事本末·宋公族廢興》對此記載:「六卿三族降聽政,因大尹以達,大尹常不告,而以其欲稱君以令,國人惡之。」
宋景公去世自桐歸宋宮後,大尹派人召來六卿,說景公請他們商量政事。六卿來到宮中,大尹再次假借宋景公之命說景公生了重病,讓他代表國君與六卿盟誓,在武士的威逼下,六卿來到宋景公平時退朝休息,稱作「少寢」的宮室內設盟,發誓不做與公室不利之事。盟誓之後,大尹才告訴六卿,說景公已死,死前立子啟做新君,並已將宋景公的棺材移到祖廟大宮中。
大尹的獨裁專橫引起三族六卿和宋人的不滿。於是,六卿在唐盂(今睢縣西北)授命把武裝發給部下,在國內巡行宣布說:「大尹蠱惑國君,欺壓公室,親附我們就是救援國君。」大尹也巡行宣布說:「戴氏、皇氏打算對公室不利,親附我的,不要擔心不發財。」由於百姓都親附六卿三族,大尹和啟抵抗不住皇非我、樂茂的率軍攻打,逃到楚國。宋國就立德為國君,是為宋昭公。此間,德還做了個夢,夢見自己變成烏鴉棲息在啟身上,「咮加於南門,尾加於桐門」(《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宋昭公即位後,三族六卿盟誓說:「三族共政,勿相害也。」而《史記》記載宋景公殺死了公孫糾,宋景公死後,公孫糾的兒子特為父報仇,殺死景公的太子繼位,子特就是宋昭公。宋昭公在位47年卒。
作者簡介
馬學慶,本科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寧陵縣商務局局長,寧陵縣史志辦主任。為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國範仲淹研究會理事、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員、河南省範仲淹研究會理事兼副秘書長、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商丘市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商丘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商丘市散文學會副會長、商丘市優秀中青年科技專家。先後在國家、省、市級媒體發表論文、文學等各類文章千餘篇,專著有《範仲淹與商丘》《古宋七子》《殷宋五澤》《尋蹤梁園》《大明名賢呂坤》《寧陵通史》《厚重寧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堅決》等10餘部。
完
總策劃:劉少傑
統籌:江濤
校對:李貝貝
原標題:《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35宋景公空桐之殤》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