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唐山陶瓷的歷史源流,唐山學界一直爭論不休,且始終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或言之,一直以來,沒有任何一種學術觀點能獲得權威性的理論地位。主張唐山陶瓷源遠流長,擁有八千年歷史者有之;主張唐山陶瓷起源於明永樂二年,擁有600餘年歷史者亦有之。
其實,關於唐山陶瓷的歷史與文化,是一個需要啟動哲學思維的深邃課題。主張唐山陶瓷擁有600餘年歷史者,大抵只是緣於《灤州縣誌》的片語記載。這種觀點的得來,不能說不嚴謹。但是,僅僅困囿於史書史料所得出的學術結論,卻不能說就符合歷史的真實。
唐山是一個具有歷史特異性的城市,並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處於遠離各朝代行政中心的邊緣地帶。所以,探究唐山的陶瓷歷史,不能僅僅局限於現有的史料,而應該以哲學的視角和文化的自信,依據「以實物記錄歷史」的基本原則,在歷史的長河中進行理性的學術化梳理。
一、遠古陶器燒制史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考古發現證實,遠在約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我國古代先民就已經發明了陶器。
唐山陶瓷歷史久遠。據考證,大約距今6000-8000年前,居住在灤河流域的唐山先民便已成熟掌握了制陶技術。發掘出土實物表明,唐山先民們已能製作筒形罐、圈足碗、紅頂罐、紅崗盆、折腹碗、尊、鬲、盂、盅、簋等各種器物。唐山各區縣如遷西東寨、西寨遺址、遷安安新莊遺址、市區大城山遺址、古冶福山寺遺址、灤南東莊店遺址、樂亭黃坨村遺址、豐南雙港村遺址、玉田孟家泉遺址等地出土的陶器不僅器物品種豐富,而且陶片數量巨大。尤其造型精巧、器物表面堅硬有光澤的蛋殼黑陶的出現,標誌著唐山古陶創燒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二、夏商至隋唐五代,遺存豐富
夏商至隋唐五代時期,唐山地區社會穩定、人口繁盛、文化發達,孤竹國、無終國等唐山地區的古代侯國曾經創建了高度的社會文明。這些史實,充分說明唐山地區的文明發展史與中國文明發展史是同步的。
這一時期,唐山地區有較為豐富的古陶窯窯址、古陶瓷器物等陶瓷歷史文化遺存。這些陶瓷歷史文化遺存物的存在,表現出唐山陶瓷也經歷了該歷史階段所獨有的,由陶及瓷的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衍變過程。
三、遼宋金元,斷代之殤
遼宋金元時期,以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為代表的北方遊牧民族逐漸興起,相繼建立強悍的北方遼、金、元政權。史料記載,遼金時期,曾將中原地區各大窯口工匠擄往包括唐山地區在內的北方地區,創造了數百年的遼金陶瓷生產高峰。但是,緣於朝代更迭及戰亂頻仍之故,遼金古窯址迄今在唐山地區尋覓無蹤,為後世研究者留下團團歷史迷霧。
金滅遼、元滅金,元人屠戮、燕王掃北。遼金元明朝代更迭之際,包括唐山在內的北方地區遭受了殘酷的戰爭戕害,社會動蕩、人口銳減、百業凋敝。據史料記載,金滅遼,契丹文化滅失殆盡;元滅金,殺伐屠戮血流成河;燕王掃北,原住居民「十存一二」……殘酷的戰爭給包括唐山在內的北方地區的經濟、文化和社會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破壞,陶瓷文化也因此出現了令人遺憾的歷史斷代之殤。
四、明清及民國,再次艱難起步
明永樂二年之後,唐山地區社會漸趨穩定,外地移民不斷移居,巨大的社會需求催生了陶瓷製作技藝的恢復性發展。尤其來自山西和山東的移民,帶來了粗瓷製作技藝,使唐山陶瓷在經歷了元明之際的歷史斷代之殤之後,再次艱難起步。而晚清洋務運動的興起及近代工業文明在唐山的發祥,更是開啟了唐山陶瓷工業化和社會化生產的新紀元。
這一時期,唐山陶瓷粗瓷、細瓷層級發展,衛生瓷、建築瓷、日用瓷和彩繪瓷成就顯著。唐山民國彩繪瓷創造了北方藝術瓷的歷史榮耀,啟新瓷廠生產出中國第一件衛生潔具更是成為了中國陶瓷產業跨入工業化生產階段的歷史標誌。
五、建國以後,飛躍發展
建國以後,唐山基於建築陶瓷、衛生陶瓷和日用陶瓷的工業化生產的成就,確立了「北方瓷都」的歷史地位。唐山陶瓷不僅因產量巨大而且很好支持了社會主義建設,在骨質瓷的研發、工業特種陶瓷的研發、鐵紅金圈結晶釉窯變瓷創燒技術的恢復、藝術陶瓷及紅色經典瓷的創作等方面,更是創造出了許多足以載入史冊的歷史成就。尤其骨質瓷的研究與發展,徹底顛覆了英國、德國和日本等國家在世界骨質瓷市場上的壟斷地位,使中國陶瓷產品在明清之後,再一次成為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可以說,陶瓷文化經過歷史的洗禮和沉澱,已經成為了唐山的城市象徵之一,並被賦予了豐厚的文化內涵。
自遠古唐山先民摶(tuán,音「團」。把東西揉弄成球形。)泥為陶始,陶瓷文化便已融入了唐山人的血液,並創造出了值得令人驕傲的不凡成就。
雖然,由於歷史原因所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動蕩,導致唐山陶瓷文化的血脈源流一度幾乎被中斷。而1976年發生的唐山大地震,更幾乎徹底毀滅唐山的陶瓷產業。但是,百折不撓的唐山人並沒被命運所屈服。從明清粗瓷開始,頑強的唐山人幾乎在一片陶瓷文化的廢墟之上,又一次書寫出了屬於自己的璀璨篇章。
哲學的思考和文化的自信是學術研究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我們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更不可在「掉書袋」式的學術死胡同裡兀自徘徊。關於唐山的概念,不能局限於100餘年的城市歷史;關於唐山陶瓷歷史的概念,也不必受困於600餘年的史書史料局限。我們需要做的,是一種緣於哲學、歷史及文化的深度思考。唯如此,我們才有可能真正詮釋出唐山陶瓷歷史文化的深厚內涵。(鬱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