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細胞膜的物質轉運
細胞的跨膜物質轉運方式包括單純擴散、經載體和經通道易化擴散、原發性和繼發性主動轉運、出胞和入胞。
單純擴散 | 易化擴散 | 主動轉運 | |
舉例 | O2 、 CO2 、 N2 、 NH3 、 H2O 、 乙醇、尿素等的跨膜轉運 | 葡萄糖進入 RBC 、普通細胞 離子( K+ 、 Na+ 、 Cl —、 Ca2+ ) | 腸及腎小管吸收葡萄糖 Na+ 泵、 Ca2+ 泵、 H+-K+ 泵 |
移動方向 | 物質分子或離子從高濃度的一側移向低濃度的一側 | 物質從高濃度梯度或高電位梯度一側移向低梯度的一側 | 物質分子或離子從低濃度一側移向高濃度一側 |
移動過程 | 無需幫助,自由擴散 | 需離子通道或載體的幫助 | 需「泵」的參與 |
終止條件 | 達細胞膜兩側濃度相等 或電化學勢差 =0 時停止 | 達細胞膜兩側濃度相等 或電化學勢差 =0 時停止 | 受「泵」的控制 |
能量消耗 | 不消耗所通過膜的能量 能量來自高濃度本身勢能 | 不消耗所通過膜的能量 屬於被動轉運 | 消耗了能量 由膜或膜所屬細胞供給 |
注意:①葡萄糖的轉運既可通過載體介導的易化擴散,又可通過繼發性主動轉運進行:
紅細胞和普通細胞攝取葡萄糖——載體介導的易化擴散;
小腸上皮細胞和腎小管上皮吸收葡萄糖——伴隨Na+重吸收的繼發性主動轉運。
②水分子透過細胞膜——單純擴散+通道介導的易化擴散。
記憶:①單純擴散在於「簡單」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載體;
②易化擴散在於「容易」 ——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載體(或者通道);
③主動轉運在於「主動」 ——需要消耗能量。
④繼發性主動轉運在於「繼發」 ——能量是藉助原動力。
A.單純擴散
B.載體中介的易化擴散
C.通道中介的易化擴散
D.原發性主動轉運
E.繼發性主動轉運
【例題1】1999葡萄糖通過小腸黏膜或腎小管吸收屬於
【例題2】1999葡萄糖通過一般細胞膜屬於
A.易化擴散
B.主動轉運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例題3】1992氧由肺泡進入血液
【例題4】1992葡萄糖由血液進入腦細胞
【例題5】1997腸上皮細胞由腸腔吸收葡萄糖,是屬於
A.單純擴散
B.易化擴散
C.主動轉運
D.入胞作用
E.吞噬
【例題6】1998葡萄糖從細胞外液進入紅細胞內屬於
A.單純擴散
B.通道介導的易化擴散
C.載體介導的易化擴散
D.主動轉運
E.入胞作用
【例題7】2004與腸黏膜細胞吸收葡萄糖關係密切的轉運過程是
A.HCO3—的被動吸收
B.Na+的主動吸收
C.K+的主動吸收
D.Cl—的被動吸收
E.Ca2+的主動吸收
1.單純擴散
單純擴散的方向及速度取決於:①該物質在細胞膜兩側的濃度差;②膜對該物質的通透性。
2.易化擴散
易化擴散是指物質的擴散是在通道或載體幫助下完成的,這些通道或載體是位於細胞膜結構中的一些特殊蛋白質分子。易化擴散是非脂溶性物質的轉運方式之一。
通道介導的易化擴散 | 載體介導的易化擴散 | |
介導方式 | 藉助於通道蛋白質的介導 | 藉助於載體蛋白質的介導 |
轉運方向 | 順濃度梯度或電位梯度進行 | 順濃度梯度進行 |
轉運速率 | 快( 106 ~ 108 個離子 / 秒) | 慢( 103 ~ 105 個離子 / 秒) |
特性 | 離子通道具有離子選擇性和門控特性 | 載體與溶質結合有化學結構特異性 |
特點 | ①相對特異性,特異性無載體蛋白質高 ②通道的導通有開放和關閉兩種不同狀態 ③無飽和現象 | ①結構特異性 ②競爭性抑制 ③飽和現象 |
舉例 | 帶電離子 K+ 、 Na+ 、 Cl —、 Ca2+ 的快速移動 | 葡萄糖、胺基酸、核苷酸等進出細胞 |
3.原發性主動轉運 如鈉泵、鈣泵、H+-K+泵。
(1)鈉泵的特點
①維持細胞膜內外Na+、K+濃度差。正常時細胞內K+濃度約為細胞外液中的30倍左右,細胞外液中Na+濃度為胞質中的10倍左右(注意:2~5版教材此數據為12倍!)。一個細胞約將它所獲能量的1/3以上用於鈉泵的轉運(注意:2~5版教材此數據為20%~30%!)。
②鈉泵是鑲嵌在細胞膜上的脂質雙分子層中的一種特殊蛋白質。
③分子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可以分解ATP釋放能量。每分解1分子ATP,可使3個Na+移出胞外,同時使2個K+移入胞內。
④鈉泵活動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建立一種勢能儲備,供細胞的其他耗能過程應用。
⑤鈉泵活動能維持胞質滲透壓和細胞容積的相對穩定。
⑥鈉泵對維持細胞內pH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⑦鈉泵形成的膜內、外Na+濃度差也是Na+-Ca2+交換的動力,故對維持Ca2+濃度的穩定起重要作用。
⑧Na+在膜兩側濃度差也是其他許多物質繼發性主動轉運的動力(如葡萄糖、胺基酸的主動吸收)。
【例題8】2004細胞膜內外正常Na+和K+濃度差的形成和維持是由於
A.膜安靜時K+通透性大
B.膜興奮時Na+通透性大
C.Na+易化擴散的結果
D.膜上Na+泵的作用
E.膜上Ca2+泵的作用
【例題9】1998、1996細胞膜內、外,正常的Na+和K+濃度的維持主要是由於
A.膜在安靜時對K+的通透性高
B.膜在興奮時對Na+的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擴散的結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上ATP的作用
【例題10】1991鈉泵的生理作用是
A.逆濃度差將細胞內的Na+移出膜外,同時將細胞外的K+移入膜內
B.阻止水分進入細胞
C.建立離子勢能貯備
D.是神經、肌肉組織具有興奮性的離子基礎
注意:本題如按5版教材答案為ACD,如按6版生理學,作者認為答案為ABCD。因為6版P14、15,專門講到了「鈉泵」對胞質滲透壓和細胞容積穩定性的影響:P15有原文一句:「如果用鈉泵抑制劑哇巴因將鈉泵活動抑制,則由於漏入胞質的Na+和 Cl—多於從胞質漏出的K+,使胞質的滲透壓升高,於是水進入細胞內,使細胞發生腫脹」。這句話的含義表明:無鈉泵,水分進入細胞內,反過來有鈉泵,水分被阻止於細胞外。原給出的答案也為ACD。
【例題11】2003列關於Na+-K+泵的描述,錯誤的是
A.僅分布於可興奮細胞的細胞膜上
B.是一種鑲嵌於細胞膜上的蛋白質
C.具有分解ATP而獲能的功能
D.能不斷將Na+移出細胞膜外,而把K+移入細胞膜內
E.對細胞生物電的產生具有重要意義
(2)鈣泵
鈣泵主要分布在細胞膜、肌質網或內質網膜。
細胞膜鈣泵每分解1分子ATP,可將1個Ca2+由胞質轉運至胞外。
肌質網或內質網鈣泵則每分解1分子ATP,可將2個Ca2+由胞質轉運至肌質網或內質網內。
鈣泵的主動運轉和Na+-Ca2+交換體的活動,共同使靜息狀態下胞質Ca2+濃度保持為細胞外液的1/10000。這一狀態對維持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例題12】1999下述哪些過程需要細胞本身耗能?
A.維持正常的靜息電位
B.膜去極化達閾電位時的大量Na+內流
C.動作電位復極相中的K+外流
D.骨骼肌細胞胞漿中,Ca2+向肌漿網內部的聚集
4.繼發性主動轉運
原發性主動轉運 | 繼發性主動轉運 | |
轉運方向 | 逆濃度梯度或電位梯度 | 逆濃度梯度或電位梯度 |
是否耗能 | 必需消耗能量 | 必需消耗能量 |
能量來源 | 鈉泵分解 ATP 供能 直接利用 ATP 分解供能 | 來自 Na+ 在膜兩側的濃度勢能差 間接利用鈉泵分解 ATP 的能量 |
舉例 | Na+ 移出胞外 K+ 移入胞內 | 葡萄糖、胺基酸在小腸和腎小管的吸收 神經末梢在突觸間隙攝取肽類神經遞質 甲狀腺上皮細胞聚碘, Na+-H+ 交換和 Na+-Ca2+ 交換 |
推薦閱讀
掌上考研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訂閱號
研究生留學qq群:43794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