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航空宣布將旗下的波音747客機機隊全數退役
「再見了!波音747「巨無霸」客機…...」,今年7月17日,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無預警宣布:「由於疫情經濟前景看衰,歐洲航空業的復甦最快得等到2024年才有機會重返疫前運量。」因此在營運成本的撙節考量下,英航決定將於當日開始「即刻汰除旗下31架波音747的客機機隊。」與此同時,遠在地球彼端的另一家大英國協航空公司—澳洲航空(Qantas),同一天也完成了最後一架747的「告別飛行」,讓曾經輝煌的波音巨無霸時代加速退場。
但是,英航的747-400機隊原本就已處於使用末期,一方面是市場需求的變遷,已不適合這種單程高載客量的「巨無霸」客機;另一方面是因為波音747的維護成本、燃油效率都跟不上市場規範,特別是在航空碳排、能源環保問題上,都落後於新世代客機一大截。在原來規劃中,英航的747客機機隊,本就安排要在2024年以前全數除役。
只不過2020年突如其來的全球疫情,對國際航空業造成了垂直墜崖式的重大打擊,跨國旅遊業全面崩潰,空中交通也陷入前所未見、測不到盡頭的低谷。此間,除了機師、機組員與地勤組大規模減班、無薪假外,各大航空公司也趁勢展開機隊的縮編與汰換,試圖藉由降低成本來度過嚴酷的蕭條時期。
儘管當前的疫情仍在持續增溫,但以歐洲、中東及東亞為主的航空市場,卻自6月起逐步回歸「局部正常」。以本次汰除747機隊的英航為例,大部分的航線都已在7月前後恢復航班,唯短期內的機位需求與上半年巨額虧損的填補,仍將為集團財務帶來深不見底的大洞。於是,英航高層才痛下決心提前動刀,全數「即日汰除」現存的31架747客機。
「公司已作出遺憾的決定,從現在開始…...一代「天空女皇」波音747-400將即刻退役。」英航簡單地表示,但聲明上還沒有確認的是,跟隨747機隊的600名機師和勤務人員,也可能遭到隨後資遣。
英航快刀斬亂麻的決定,雖然在匆促中造成了「一個飛行世代的落幕」,但其現實的考慮仍非常明確,由於根據歐洲機場聯盟「ACI Europe」7月份估計,歐洲空中交通的載客量「至少要到2024年才會重返疫前水準」。但在今年5月份的估計中,原來以為2023年就會恢復,向後修正的結果也就反映出歐洲航空業對於客運交通的惡化預期。
除英航之外,在過去幾個月裡,荷蘭航空(KLM)、維珍航空(Virgin Atlantic)及澳洲航空,也都先後宣布汰除波音747機隊。之中,澳洲航空的最後一架747航班,更在7月17日下午完成了「最後飛行」的除役典禮。與英航747的驟死退場不一樣的是,澳航747的告別航班,刻意低空飛過布裡斯班、雪梨和坎培拉的都會區上空,以傷感的翱翔身影向全體國人做「珍重永別」。
受疫情衝擊,全球各大航空公司的空客A380客機已陸續退役。
而波音公司也聲稱,因為市場的劇變,包括貨機在內的747系列將在兩年內結束生產。
有航空業內消息人士說,擁有超大四引擎的747噴氣式飛機,早已落後於現代雙引擎機種。「這種在1970年代實現全球航空旅行民主化的飛機將從天空做最後的降落。」然而,波音公司拒絕向媒體確認這一計劃。
至少在一年前,波音公司及其供應商確定了這款飛機所需的最終零件數量。長期以來,波音公司的超大747飛機被喻為「天空皇后」,是當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噴氣式飛機。
波音747機身呈駝峰狀,有四個發動機。它在2019年2月渡過了50周年飛行紀念日。但因訂單下降和價格壓力,為這項工程畫上句號的說法延續了數年之久。只是拜在線購物推動的貨運市場的繁榮,讓這款飛機延續了天空壽命。時至今日,新冠病毒大流行限制了旅客洲際旅行,也大大壓縮了對新飛機的需求。
波音747飛機收到的最後客機訂單是在2017年,當時川普政府要求波音公司將兩架747-8噴氣式客機改用於美國總統的專機「空軍一號」。此前,歐洲空中巴士公司也在加緊淘汰其A380超大型噴氣式客機。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如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中國國際航空(Air China)、韓國大韓航空(Korean Air)等,都仍然暫時維持著一定數量的747-400或747-800客機。這樣,相比直接出局的空客A380,波音公司氣勢逼人的「空中女王」應該還有機會能體面地、好好地光榮退場。
新加坡航空的波音747-400貨機
現在,新冠疫情重創了全球航空業,各大航空公司客運量雪崩式下跌,比如香港國泰航空更大幅裁員,並關閉了旗下港龍航空。但與民航客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各國人員流動受限制的大背景下,航司不得不依靠貨運來獨撐大局。以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為例,即便客運需求低迷,但新航9月載貨率較去年同期逆勢上升近30個百分點。
隨著部分國家疫情趨緩,逐漸放寬邊境管制措施,新加坡航空逐步恢復客運航班,9月的載客率回升至17.4%(較去年同期減少68個百分點),載貨率為89%,比去年同期增加29.5個百分點。今年底,新航集團客運運能可望恢復至疫情前的15%。
新航也將於11月9日恢復新加坡-紐約直航航班,不同於以往,這次將改在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JFK)降落。新航指出,飛往甘迺迪機場降落更能滿足客運及貨運混合的需求,當前越來越多經由樟宜機場轉機的旅客,也會為新航直飛紐約的服務增添助力。
對重啟新加坡-紐約直航航班,新航執行副總裁李立興稱,航空業雖仍處於極具挑戰的時刻,但眼下出現了對航空旅行回暖的樂觀跡象,有顧客表明在健康和安全措施到位下,對航空旅行越具信心。「開啟新加坡與甘迺迪機場的直航班機是我們重建全球網絡重要的一步。」
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後,各國為了防疫先後祭出嚴格的出入境管制政策,導致各航空公司客運量大跌。10月21日,因疫情大虧損的香港國泰航空宣布旗下港龍停止營運,國泰航空集團也將削減約8,500個職位,佔總數24%。
在全球人員流動、旅行大幅受限之下,貨運也就成為各家航空公司危機中求生存的方式,諸如亞洲、北美各航空及新加坡航空等皆是如此。同時,各家航空公司也紛紛發揮創意,推出諸如「假出國」、機艙餐廳等方式,以儘量彌補旅客量流失的虧損。
以樟宜機場為樞紐的新加坡航空認為,這波疫情造成的衝擊遠甚於先前的世界金融危機、9·11恐襲等危機事件,「當前疫情衝擊的程度及持續的時間都難以預測。」
樟宜機場為亞洲主要航空港之一,受到各國邊境管制措施的衝擊更為明顯。觀察該機場今年1月到9月數據,4月到6月的影響最為突出,機場客運量較去年同期減少幅度都超過99%。
同樣在4月到6月,新航載客率跌至10.6%,較去年同期減少72.6個百分點。但載貨率反而較去年同期成長19.1個百分點,達到77.8%。
在全球航空業緩慢回溫之際,這股以貨運為主的趨勢仍將維持。樟宜機場集團網站最新資訊顯示,機場9月客運量為9萬200人次,較去年同期大減98.4%。相形之下,貨運減幅小了許多,今年9月樟宜機場的貨運量為12.5萬噸,比去年同期下滑26.9%。
新加坡航空的空客A350客機
新航稱:「雖然目前客運需求仍低迷,但貨運需求保持強勁,將使貨物收益在短時間內得以維持。」
之前受到疫情影響,全球客運航班數量驟減,貨運能量也相應減少,打亂全球供應鏈。在此情況下,為維持有效的航空貨運網絡,身為新加坡國家航空公司的新航除極大化貨機機隊使用量,亦充分利用新航、酷航客機執行貨物包機任務等方式,緩解貨運能量緊縮的問題。
新航指出,在疫情期間,更加凸顯擁有可靠且強韌供應鏈的重要性,特別是當許多國家實施封城措施之時,對個人防護裝備、醫療補給品、藥物、食品等必要物資來說,更是如此。
通過與其他企業夥伴合作,新航取得行政當局核可,使用客機機艙載運貨物,確保必要物資即時送到有需要的地方。藉由這些航班,「我們能協助夥伴,將供應鏈受影響的程度降到最低。」
其中,就有新航、淡馬錫基金會與聯合國轄下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合作,協助空運必要醫療物資及相關人道用救援品到全球各地有需求的地方。
新航透露,自8月21日至今,已執行17架次,將物資運到澳洲、孟加拉國、緬甸、菲律賓和土耳其等國家。截至10月1日,共載運了28萬456公斤的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