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發布某些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無機砷和甲醇的最大殘留限量

2021-01-21 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3月17日,新加坡食品局發布某些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無機砷和甲醇的最大殘留限量。具體如下:

 

汙染物

產品

最大殘留限量

麻痺性貝類毒素

雙殼軟疣

0.80 mg石房蛤毒素當量/kg肉

腹瀉性貝類毒素

雙殼軟疣

0.16 mg大田軟海綿酸當量/kg肉

健忘性貝類毒素

雙殼軟疣

20mg軟骨藻酸當量/kg肉

短裸甲藻毒素

雙殼軟疣

0.80 mg短裸甲藻毒素當量/kg

新型貝毒毒素

雙殼軟疣

0.160 mg原多甲藻酸-1當量/kg

組織胺

100 ppm

無機砷

2 ppm

甲殼類動物

2 ppm

軟體動物

1ppm

甲醇

紅酒、白酒和強化酒

3g甲醇/ L乙醇

威士忌、朗姆酒、杜松子酒和伏特加

0.4g甲醇/ L乙醇

其他烈酒、果酒、蔬菜酒和蜂蜜酒

8g甲醇/ L乙醇

 

  據通知,以上規定自2020年4月1日起生效。

 

  本文由食品夥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繫news@foodmate.net。

相關焦點

  • 食品汙染物限量新標6月1日施行:大米中鎘等限量嚴於國際標準
    《問答》指出,我國對食品中農藥殘留限量、獸藥殘留限量、真菌毒素限量、放射性物質限量另行制定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因此,新的標準不包括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生物毒素和放射性物質限量指標。在2005年發布的汙染物限量標準中,我國大米鎘限量就嚴於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和部分國家規定,根據現有研究結果,新標準維持了原標準的限量規定。此外,參照CAC標準,結合我國主要消費食品及鎘汙染特點,設置穀物及其製品、蔬菜及其製品、新鮮水果等相關食品鎘限量要求。
  • 歐盟發布花生中黃麴黴毒素總量最大限量報告
    2018年2月8日,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10.2903 / j.efsa.2018.5175文件,就影響人類公共衛生的角度,就將即食和作為食品成分花生及其製品中黃麴黴毒素總量最大限量由4μg/kg增加到10μg/kg時進行風險評估。
  • 歐盟修訂高氯酸鹽在部分食品中的殘留限量
    2020年5月25日,據歐盟官方公報消息,歐盟委員會發布 (EU)2020/685號條例,修訂高氯酸鹽(perchlorate)在部分食品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具體修訂如下:在法規(EC)1881/2006附件中,添加了以下「第9條高氯酸鹽」:
  • 食品中多種農藥不需要制定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為什麼?是哪些?
    來源:百家號-食品視界 / 作者:秋豐在影響食品安全健康的諸多因素中,農藥殘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子。為保障國民健康,食品中的農藥最大殘留限量不得超標。不過,在現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有幾十種用於食品原料生產的農藥,不需要制定「在食品中的最大殘留限量標準」,這無疑觸動了廣大消費者關注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經。那麼,在食品安全標準中,為什麼不需要對這些農藥制定殘留限量標準呢?這些食品安全嗎?這些農藥到底是哪些?一起來看看。
  • 歐盟擬修訂氯蟲苯甲醯胺在草莓和豆類中的最大殘留限量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1月16日,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消息稱,擬修訂氯蟲苯甲醯胺(chlorantraniliprole)在草莓和豆類中的最大殘留限量。   根據歐盟條例(EC) No 396/2005第6章的規定,FMC Agro Limited提交了該修訂申請。
  • 歐洲半數大米類嬰幼兒食品無機砷超標,或危害智力和免疫系統
    歐洲半數大米類嬰幼兒食品無機砷超標,或危害智力和免疫系統 新華社倫敦
  • 美國豁免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的最大殘留限量
    食品夥伴網訊  據美國聯邦公報消息,2018年6月5日,美國環保署發布條例,豁免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Ethoxylated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作為農藥助劑用於農作物、農產品中的殘留限量。
  • 淺析LC-AFS法中無機砷的檢測
    在國標GB 2762-2012《食品中汙染物限量》中規定了砷以總砷和無機砷的形態作為監測目標。而其中的無機砷則是按照GB 5009.11-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總砷及無機砷的測定》第二篇LC-AFS法(液相色譜-原子螢光光譜法)和LC-ICP-MS法(液相色譜-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法)進行檢測。下面小編就以LC-AFS法跟大家一起探討無機砷的檢測。
  • 歐盟就修訂噻蟲嗪和噻蟲胺的最大殘留限量發布意見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11月29日歐盟食品安全局就修訂噻蟲嗪(thiamethoxam)和噻蟲胺(clothianidin)的最大殘留限量發布了意見,提議修訂噻蟲嗪和噻蟲胺在葡萄、油橄欖、香草中的殘留限量。
  • 美國修訂四聚乙醛在部分植物產品中的最大殘留限量
    食品夥伴網訊  據美國聯邦公報消息,10月18日美國環保署發布終期條例,修訂四聚乙醛(metaldehyde)在部分植物產品中的最大殘留限量。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生效。徵求意見截止2016年12月19日。
  • 《食品中汙染物限量》標準使用中幾個關鍵點解讀
    對「不得檢出」的誤解  對標準未涵蓋的其他食品或其他汙染物,或未制定限量管理值或控制水平的,食品生產者應當採取控制措施,使食品中汙染物含量達到儘可能的最低水平。但不意味著某汙染物未涵蓋某食品種類,限量就是不得檢出,須嚴格和GB2760標準的肯定列表制原則區分開。
  • 歐盟審查噻蟲胺與噻蟲嗪的最大殘留限量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12月4日歐盟食品安全局就審查噻蟲胺(clothianidin)與噻蟲嗪(thiamethoxam)的最大殘留限量發布意見。    為了解兩種農藥在植物、加工商品、輪作農作物以及牲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EFSA審查了91/414/EEC號指令當中的結論、食品法典委員會限量以及成員國報告的歐盟許可。    在現有數據基礎之上,得出最大殘留限量提案並開展了消費者風險評估。最終由於相關數據不完善,部分擬定最大殘留限量尚需進一步研究。
  • 歐盟發布修訂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法規(EC)No 396/2005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官方公報消息,2014年1月30和2月5日,歐盟分別發布了(EU)No 79/2014和(EU)No 87/2014號委員會條例,修訂了(EC) No 396/2005號法規附錄II、III、V中聯苯肼酯(bifenazate)、氯苯胺靈(chlorpropham)、高氰戊菊酯(esfenvalerat
  • 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關於510批次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的通告...
    附件:1.本次檢驗項目一、糧食加工品(一)抽檢依據抽檢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汙染物限量》(GB 2762—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 美國修訂吡唑萘菌胺的最大殘留限量
    食品夥伴網訊  據美國聯邦公報消息,5月25日美國環保署發布條例,修訂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的最大殘留限量。     本次限量修訂申請由先正達公司按照美國《聯邦食品、藥品與化妝品法案》(FFDCA)提出。
  • 歐盟擬修訂綠草定在獼猴桃中的最大殘留限量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7月13日,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消息稱,擬修訂綠草定(triclopyr)在獼猴桃中的最大殘留限量。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歐洲食品安全局得出結論,依照報告的農業實踐,短期和長期攝入因使用綠草定產生的殘留物不太可能對消費者健康構成風險。
  • 加拿大確定黃瓜中溴蟲腈的最大殘留限量
    2020年3月23日,加拿大衛生部發布G/SPS/N/CAN/1289/Add.1通報,確定黃瓜中溴蟲腈(Chlorfenapyr)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5mg/kg,該限量已於2020年3月18日生效並進入最大殘留限量資料庫。
  • 歐盟擬修訂罌粟籽中環丙唑醇的最大殘留限量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食品安全局消息(EFSA),7月12日歐盟食品安全局提議,將罌粟籽中環丙唑醇(cyproconazole)的最大殘留限量提高至0.4mg/kg。    據了解,捷克接收到先正達公司要求修訂罌粟籽中環丙唑醇最大殘留限量的申請,為協調罌粟籽中環丙唑醇的使用情況,捷克提議將環丙唑醇的最大殘留限量由0.05mg/kg提高至0.3mg/kg.    歐盟專家組經過評估後提議,將罌粟籽中環丙唑醇(cyproconazole)的最大殘留限量由現行的0.05mg/kg提高至0.4mg/kg.
  • 歐盟擬修訂苯達松在豆類和豌豆中的最大殘留限量
    食品夥伴網訊  2021年1月11日,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消息稱,擬修訂苯達松(bentazone)在有莢和無莢的豆類及豌豆中的最大殘留限量。   本文由食品夥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繫news@foodmate.net。
  • 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摘要:黃麴黴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種致癌性較強的劇毒物質,主要由麴黴屬真菌產生,廣泛存在於食品及其動物飼料中,嚴重危害著人體健康。黃麴黴毒素具有穩定的結構,一般的處理很難將其去除。因此如何將黃麴黴毒素有效檢測確保食品安全一直是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