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汙染物限量》標準使用中幾個關鍵點解讀

2020-11-24 中國工商報

  汙染物是指食品在從生產(包括農作物種植、動物飼養和獸醫用藥)、加工、包裝、貯存到運輸、銷售,直至食用等過程中產生,或由環境汙染帶入、非有意加入的化學性危害物質。
  汙染物有無數種,我們食用的食品也多種多樣,不可能也沒必要把每種食品、每種汙染物都列入標準。是否將一個汙染物項目列入國家標準,要看這種汙染物的危害、暴露評估情況等。GB2762-2017科學綜合汙染物性質、膳食結構、攝入量、風險監測評估結果等因素,列出可能對公眾健康構成較大風險的汙染物,對消費者膳食暴露量產生較大影響的食品制定限量值。本文主要針對生產經營者、檢驗檢測機構、監管部門等對該標準使用和理解中的一些關鍵點進行解讀。

對「不得檢出」的誤解
  對標準未涵蓋的其他食品或其他汙染物,或未制定限量管理值或控制水平的,食品生產者應當採取控制措施,使食品中汙染物含量達到儘可能的最低水平。但不意味著某汙染物未涵蓋某食品種類,限量就是不得檢出,須嚴格和GB2760標準的肯定列表制原則區分開。如某食品中汙染物含量普遍較高,而目前標準未涵蓋該食品品種,可鼓勵積累具有代表性,如區域性、生產企業、加工工藝等的樣品,為風險評估和制定限量標準奠定數據基礎。

與其他標準的有效銜接
  GB2762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屬於強制執行的標準。標準實施後,其他相關規定與本標準不一致的,應當按照本標準執行。提示使用中特別注意部分產品標註執行行業推薦性標準時,如該標準版本號在GB2762-2012前,檢測結果進行符合性從嚴判定時要關注GB2762的整合情況。

可食用部分
  食品原料經過機械手段(如穀物碾磨、水果剝皮、堅果去殼、肉去骨、魚去刺、貝去殼等)去除非食用部分後,可得到用於食用的部分。這裡強調的是,生產經營企業在原輔料控制和風險排查時,要注意檢測對象目標部位是否符合GB2762判定標準要求。而對檢驗檢測機構,更要重視樣品制樣取樣部位和標準判定的一致性。舉例說明,對香蕉測定鉛時,需要去皮(測定可食用部位),但香蕉測定農藥殘留時需全蕉制樣測定(GB2763附錄A測定部位說明)。另外,還要特別注意一些產品標準中對汙染物測定的要求,如幹海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31602)中4.2汙染物的限量,樣品需要復水後進行檢測並判定。因此,檢測食品中汙染物時,要充分考慮可食用部分的要求,有些樣品需要清理泥沙等預處理,如幹海帶。

食品分類
  食品類別(名稱)說明(附錄A)用於界定汙染物限量的適用範圍,僅適用於本標準。當某種汙染物限量應用於某一食品類別(名稱)時,則該食品類別(名稱)內的所有類別食品均適用,有特別規定的除外。特別要注意不同標準體系需對應自己的分類。如對芹菜的汙染物進行判定時,應依據GB2762的食品分類體系,將其歸屬為莖類蔬菜,而對其農藥殘留項目進行判定時,應依據GB 2763的食品分類體系,將其歸屬為葉菜類蔬菜。豆芽2762是莖類蔬菜,2763是芽菜類蔬菜;如GB2762中,稀奶油歸為油脂及其製品,但在GB2760中歸為了乳及乳製品。因此在進行相應指標限量符合性判定或原輔料把控時,一定要契合各自對應標準中的食品分類。

脫水率問題
  GB2762-2017標準中第3.5條規定,限量指標對製品有要求的情況下,其中幹製品中汙染物限量以相應新鮮食品中汙染物限量結合脫水率或濃縮率可通過對食品的分析、生產者提供的信息以及其他可獲得的數據信息等確定。有特別規定的除外。這個規定在使用中會有一些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何為幹製品
  一般是指新鮮原料經過乾燥或脫水加工製成,常見有幹制食用菌、幹制蔬菜、幹制水果、幹制肉製品、幹制水產品等,但例如乾花椒、幹辣椒等作為調味品中香辛料類,還有茶葉等,無須進行考慮。
  什麼情況下需要考慮脫水率
  既有新鮮食品汙染物限量,又有製品汙染物限量的,對幹製品才需要考慮脫水率。
  標準中明確有幹製品或乾重計的,不需要折算,如螺旋藻及其製品(以乾重計)、幹菊花、苦丁茶等。
  幹製品中需要折算的限量指標有鉛、鎘、汞、砷、鉻、多氯聯苯。
  舉例說明。以鎘限量為例,新鮮食用菌0.2mg/kg,食用菌製品為0.5mg/ kg,因此對於幹制食用菌的限量應以新鮮食用菌的鎘限量0.2mg/kg結合其加工脫水率進行計算。值得注意的是,對應製品限量只是提示需要考慮脫水率,實際計算是用不到該限量數據的。再以鎘為例,新鮮水果為0.05mg/kg,但標準中未規定水果製品中鎘的限量,就不存在折算的問題,即可認為幹制水果中鎘沒有限量標準要求。如N=-二甲基亞硝胺限量,標準中對新鮮肉類及新鮮水產品無要求,但對肉製品及水產製品有要求,不存在折算,故熟肉乾製品及幹制水產品按其對應限量指標判定。
  如何折算脫水率
  脫水率概念理解。依據常識理解脫水率,汙染物在脫水前後絕對量守恆來進行計算,即m1(新鮮重量)×c1(新鮮汙染物含量)=m2(幹制重量)×c2(幹制樣品的含量),考慮通過標準中新鮮樣品對應的限量值折算到幹制樣品的限量值,即幹制樣品的限量值=新鮮樣品重量×新鮮樣品限量/幹制樣品重量。
  舉例說明。企業提供某幹制食用菌的信息,9公斤鮮品曬成1公斤幹品,脫水率為0.11(1/9)。GB2762中新鮮食用菌中總汞限量0.1mg/kg,折算到幹制樣品中,總汞限量應為0.91mg/kg(0.1/ 0.11),幹制樣品中總汞測試結果為1.5mg/kg,由此可判定為總汞不合格。
  如何獲取數據。在日常檢測中,可能無法獲取生產者提供的信息以及其他可獲得的數據信息等。這就需要通過測定被測試幹制食品的水分,結合中國食物成分表中對應新鮮食品的水分值來進行換算,換算到幹制樣品中來確定汙染物限量,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X鮮指鮮品汙染物限量
  X幹指幹制食品的汙染物限量
  Y鮮指鮮品水分,%
  Y幹指幹品水分含量,%
  如何判定。依據上述公式或通過生產者提供的脫水率數據,折算幹制食品的汙染物限量,再將幹制樣品測試結果與其進行比較判定。

總砷和總汞
  在使用標準時,要注意無機砷和甲基汞限量指標規定的對應食品細類品種。標準中也明確對於制定無機砷或甲基汞限量的食品可先測定其總量,當總量水平不超過其對應限量值時,可不必進行無機砷或甲基汞的測定,但需在數據結果中進行說明。另外,要格外關注哪些食品容易富集有機砷,可提示客觀出具檢測結果。
  《食品中汙染物限量》標準作為特別重要的基礎限量標準,在日常使用和理解中除注意食品分類、可食用部分(樣品測試製樣部位)、脫水率等關鍵問題外,還需要關注對該標準的解讀、復函等。日常還需積累各食品品種汙染物的檢出率和數據結果,還要動態關注進出口輿情、國內外研究熱點,是否會有新汙染物指標或易於富集的食品品種。食品生產經營者也要注意相關標準和動態要求,對原輔料、生產過程、包裝遷移、相關接觸設備等,都要做好產品生命全周期的風險防控。

□餘曉琴(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

相關焦點

  • 食品汙染物限量新標6月1日施行:大米中鎘等限量嚴於國際標準
    新標準逐項清理了以往食品標準中的所有汙染物限量規定,整合修訂為鉛、鎘、汞、砷、苯並[a]芘、N-二甲基亞硝胺等13種汙染物在穀物、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調味品、飲料、酒類等20餘大類食品的限量規定,刪除了硒、鋁、氟等3項指標,共設定160餘個限量指標。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汙染物限量》(徵求意見稿)主要...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汙染物限量》(徵求意見稿)主要變化 2020-09-0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食品中汙染物多氯聯苯的解讀
    2001年,多國政府通過了《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此國際公約旨在限制和最終杜絕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生產、使用、排放和貯存,又定出12種最值得關注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ersis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其中包括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 政策解讀:硒鋁氟限量標準為何不見了
    原《食品中汙染物限量》規定了面制食品中鋁殘留限量。調查研究發現,麵製品中鋁的主要來源是加工過程中使用了含鋁食品添加劑(如明礬),《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已明確規定了麵製品中含鋁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範圍、用量和殘留量,因此新標準不再重複設置鋁限量規定。 氟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但過量攝入也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健康效應。
  • 食品安全標準中銅綠假單胞菌解讀
    我國現行檢驗標準為GB 8538-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檢驗方法》中「57銅綠假單胞菌」。  我國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銅綠假單胞菌的限量控制主要是針對包裝飲用水和飲用天然礦泉水。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和GB 8537-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對銅綠假單胞菌的限量規定均為n=5,c=0,m=0(CFU/ 250ml)。
  •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使用解讀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覆蓋食品中的汙染物、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劑、營養成分、農獸藥殘留、非法添加物、質量指標等。作為日常食品安全抽檢監測的重要技術手段,其方法證實、方法選用及使用過程關鍵點控制等對出具結果的程序合規性、數據準確性至關重要。
  • 中國公布食品新標準 大米中鎘限量嚴於國際
    【財新網】(記者 崔箏)千呼萬喚之後,接軌國際的中國的食品安全新標準體系——國標GB2762《食品中汙染物限量》,終于于近日由衛生部正式推出。2013 年6月1日,新標準將全面實施。  修訂後的新的GB2762中,中國食品中汙染物限量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公布的限量指標基本一致。
  • 食品中多種農藥不需要制定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為什麼?是哪些?
    不過,在現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有幾十種用於食品原料生產的農藥,不需要制定「在食品中的最大殘留限量標準」,這無疑觸動了廣大消費者關注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經。那麼,在食品安全標準中,為什麼不需要對這些農藥制定殘留限量標準呢?這些食品安全嗎?這些農藥到底是哪些?一起來看看。
  • 相關食品安全標準中玉米赤黴烯酮解讀
    由於ZEN主要存在於黴變的糧食作物中,而且其結構在糧食的貯藏、加工以及烹調期間很穩定,甚至在發酵過程中也變化不大,不易受到外界環境變化和高溫的影響,所以使用含有或者接觸被黴菌汙染的原料製作的食物、飼料和食用植物油以及畜禽中都不可避免地含有ZEN,而這些物質中的ZEN可通過飲食遷移至人體。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常見問題解答
    答:依據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標準及其問答,對於其他食品標準以及2013年以前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與本標準不一致的,應當按照本標準執行。但乳與乳製品、特殊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按照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執行。
  • 食品行業常用標準匯總
    GB/T 603-2002 化學試劑 試驗方法中所用製劑及製品的製備HG/T 3696.1-2011 無機化工產品 化學分析用標準溶液、製劑及製品的製備 第1部分:標準滴定溶液的製備      26種標準滴定溶液:氫氧化鈉、鹽酸、硫酸、碳酸鈉、重鉻酸鉀、硫代硫酸鈉、溴、溴酸鉀、碘、碘酸鉀、、草酸、高錳酸鉀、硫酸亞鐵銨、硫酸鈰(或硫酸鈰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
  • 食品檢驗結果符合性判定注意事項解讀(上)
    日常檢測中,食品檢驗不僅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結果,還要作出合格與否的判定。準確的檢驗結論體現了食品安全狀況,是監管部門執法的重要依據,影響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因此,食品檢驗結果的符合性判定至關重要,要充分體現準確性、科學性、客觀性等。
  • 食品檢驗結果符合性判定注意事項解讀(下)
    基本原則  基礎判定標準應用的基本原則,目前涉及食品添加劑、汙染物、真菌毒素、獸殘、農殘、致病菌等項目的判定。我們日常要充分熟悉標準解讀,還要注意收集一些新的復函或意見。特別要注意的是,GB 2760為肯定列表制,在某種食品添加劑下規定的食品品種是允許使用的,並規定了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250號公告明確規定了食品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
  • 食藥監總局關於食品中鋁殘留的風險解讀
    鋁殘留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有多大,不同食品中鋁的殘留量應該如何控制?現將有關風險解讀如下。一、粉絲、粉條生產過程中可以使用明礬,發酵麵製品在製作過程中不得添加明礬。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告2015年第1號文」(2015年1月23日發布)規定,明礬(硫酸鋁鉀或硫酸鋁銨)可以用於粉絲、粉條的生產,可以「按生產需要適量添加」,但食品終產品中的鋁殘留限量≤200mg/kg;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規定明礬(硫酸鋁鉀或硫酸鋁銨)不得用於發酵麵製品的生產。
  • 解讀食品動物藥品「禁用清單」,禁止使用藥品與產蛋期禁用、乳畜...
    日前,農業農村部以公告第250號修訂發布了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在農業農村部官網上,畜牧獸醫局就新修訂的「禁用清單」給出了進一步的解讀。
  • 警惕食品包裝中的「氟」
    檢測結果顯示,近一半的食品包裝樣品中氟含量水平高於篩查水平(100 ppm)。而這一報導在國內同樣受到極大的討論和關注。報告中使用的方法為總氟篩查方法,即將樣品燃燒及處理後,使用離子色譜測定氟的總含量。該方法是氟元素含量的總體評價方法,可以用於篩查樣品中是否含有氟化物,但是無法給出具體準確的氟化物種類。
  • 新加坡發布某些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無機砷和甲醇的最大殘留限量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3月17日,新加坡食品局發布某些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無機砷和甲醇的最大殘留限量。具體如下:  汙染物產品 最大殘留限量 麻痺性貝類毒素
  •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內容和使用要點解讀(下)
    儀器參考條件:方法中會給出儀器參考條件,如色譜儀、色譜柱、流動相、程序升溫條件、檢測器、質譜參數等。一般食品添加劑檢測使用液相色譜或氣相色譜,而部分獸藥殘留或農藥殘留採用色譜質譜聯用。在給定參考儀器條件情況下,需要注意的是可能某些樣品基質有幹擾。
  • 環境保護部解讀《水泥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等
    《水泥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和《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汙染控制標準》解讀    在《水泥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GB 4915-2013)和《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汙染控制標準》(GB 30485-2013)發布之際,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負責人接受了記者採訪
  • 食品中的亞硝酸鹽,到底有多可怕?
    除了蔬菜本身存在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還有在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的硝酸鹽、亞硝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在食品加工中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劑。硝酸鹽、亞硝酸鹽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硝酸鹽、亞硝酸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主要是作為護色劑和防腐劑使用,護色劑,是能與肉及肉製品中的呈色物質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過程中不致分解、破壞,呈現良好色澤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