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內容和使用要點解讀(下)

2020-11-26 食品夥伴網


  儀器參考條件:方法中會給出儀器參考條件,如色譜儀、色譜柱、流動相、程序升溫條件、檢測器、質譜參數等。一般食品添加劑檢測使用液相色譜或氣相色譜,而部分獸藥殘留或農藥殘留採用色譜質譜聯用。在給定參考儀器條件情況下,需要注意的是可能某些樣品基質有幹擾。檢測色譜項目時,可使用DAD光譜監控、改變流動相梯度或程序升溫。日常檢驗經驗顯示,三氯蔗糖、TBHQ、山梨酸、阿斯巴甜、糖精鈉等項目可能會存在幹擾,需要藉助更換色譜柱、改變流動相或使用質譜進一步確認。如GB 5009.28-2016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鈉的測定第一法中,5.3儀器參考條件中註:當存在幹擾峰或需要輔助定性時,可以採用加入甲酸的流動相來測定,實際檢測中發現該系統可以提高分離來驗證幹擾。而色譜質譜聯用時,可在方法驗證開發質譜條件時,設定多對定性離子來輔助確證。


  標準曲線製作:有外標法、內標法、基質匹配、基質加標隨行、標準加入法等方式,標準曲線範圍往往結合目標化合物的儀器響應、方法檢出限、定量限、標準限量值、常見關注濃度綜合確定。標準曲線配製要注意容器的潔淨、體積的精準加入、試劑的順序加入和溫度時間的控制(顯色)等,並儘可能保證標準系列和待測物質相同的基體和介質。另外,標準曲線儀器分析時,從低到高濃度進樣,並且進樣序列中要穿插適當濃度的標準溶液進行儀器響應監控。要特別注意的是,標準曲線產生的不確定度是一個重要的分量。


  試樣溶液的測定:測定中往往分為定性測定和定量測定。


  定性測定依據保留時間、定性離子的相對豐度比等進行分析。定性確證較為重要,尤其針對複雜基質存在的幹擾。識別幹擾依賴於對分析系統的穩定性、基質效應的評估,也可藉助其他手段(如DAD光譜圖、質譜等)來輔助識別。採用定性離子相對豐度比時,要儘可能採用基質匹配、濃度相當的標準溶液建立參考。


  定量測定需要注意的是進樣中要監控全試劑空白,避免交叉汙染。樣品溶液的待測物的響應值應在儀器測定的線性範圍內,適當情況下可將樣品溶液進行稀釋。


  結果計算和表達


  結果計算和表達會明確計算公式、結果單位和保留有效位數,其中數據修約可參考GB/T 8170-2008(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總則4.3.1中明確,在判定測定值或其計算值是否符合標準要求時,應將測試所得的測定結果或其計算值與標準規定的極限數值作比較,而食品檢測一般會使用全數值比較法,在日常進行結果判定時要尤其注意。另外,如分析結果未檢出,可用未檢出表述分析結果,同時應註明定量限或檢出限。


  精密度


  指在規定條件下,對同一或類似被測對象重複測量所得示值或測得的量值間的一致程度。方法中一般會明確為,在重複性條件下獲得的兩次獨立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超過均值的百分比要求。有些方法會因為濃度水平不同而設置不同的要求。精密度達不到方法規定要求往往是因為表徵分析系統存在異常,需要系統排查原因。樣品製備不均勻,溶劑提取、水解酶解、淋洗洗脫、溶劑復溶等條件不充分,人員、容器、分析系統被汙染都有可能影響精密度。


  其他


  其他規定了方法的檢出限和定量限,這也是方法驗證時需要滿足的重要參數條件。檢出限或定量限水平的滿足對於不得使用、禁用等指標的判定尤其重要;如達不到要求,需要進一步優化儀器條件,或考察試劑純度等。


  另外,方法中可能還會給出不同濃度的準確度考察要求,以及參考色譜圖等,方法使用時都需要作為參考驗證使用。


  理化檢驗方法驗證


  參照GB/T 27417,方法驗證是指實驗室通過核查,提供客觀有效證據證明滿足檢測方法規定的要求。即證實該方法能在該實驗室現有的設施設備、人員、環境等條件下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必要時可參加能力驗證或進行實驗室間比對。方法驗證過程中關鍵的參數取決於方法的特性和可能測到的樣品基質的範圍,至少應測定正確度和精密度。對於痕量分析,實驗室還應確保檢出限、定量限驗證。當然,還可驗證線性範圍、基質效應等,方法回收率偏差範圍可參考GB/T 27404要求。


  檢驗過程質量控制


  方法驗證只能證實實驗室要素滿足方法的要求和實驗室擁有相應的技術能力,但不能充分表徵批量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分析系統是否正常。批量實驗時,為監控可能由於環境、試劑、接觸品、人員、實驗操作、分析系統等關鍵要素對結果的異常影響,需要加強檢驗過程質量控制,做到有效科學評估實驗結果。一般會採取全試劑空白、有證標準物質、平行樣、關鍵點加標回收(定量限、限量水平或其他關注濃度)、在線分析監控、不同原理方法比對、人員比對、不同來源標準品比較等多種方式進行監控。日常需積累空白響應、關鍵點儀器響應、基質效應、平行樣精密度、回收率水平、標準物質測定值等重要信息,儘可能同一實驗室穩定,也可採用質量控制圖來分析預警。


  歸納總結


  使用理化檢驗方法時,要系統化理解方法所有要求,包括方法的各部分技術要求和方法操作關鍵點等;平時要積累方法的性能參數,便於識別實驗異常的重要信號;批量痕量分析時,要採取針對性手段加強過程質量控制,確保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餘曉琴 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

相關焦點

  •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內容和使用要點解讀(上)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內容一般包括發布日期、實施日期、技術內容、附錄(如參考條件、典型圖譜)等。其中,技術內容包括範圍、原理、試劑和材料、儀器和設備、分析步驟、分析結果的表述、精密度及其他(如檢出限、定量限)。
  •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內容和使用要點解讀(中)
    本期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內容和使用要點解讀延續上期內容,重點闡釋技術內容中的分析步驟。  如,GB 5009.22-2016食品中黃麴黴毒素B族和G族的測定液體樣品,如液體樣品(植物油、醬油、醋等)採樣量大於1L,對袋裝、瓶裝等包裝樣品需至少採集3個包裝(同一批次或號),將所有液體樣品用勻漿機混勻後,對其中任意的100g(mL)樣品進行檢測。  2)試樣溶液的製備:整個食品安全性的檢測分析中,較大部分時間用在樣品的前處理上,而實驗誤差也主要來自樣品前處理。
  •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使用解讀
    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是食品安全標準的一部分,規定了與食品安全要求有關的理化檢驗、微生物檢驗和毒理學檢驗,其中理化檢驗方法和微生物檢驗方法主要與通用標準、產品標準的各項指標配套。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覆蓋食品中的汙染物、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劑、營養成分、農獸藥殘留、非法添加物、質量指標等。作為日常食品安全抽檢監測的重要技術手段,其方法證實、方法選用及使用過程關鍵點控制等對出具結果的程序合規性、數據準確性至關重要。
  • 食品理化檢驗
    食品理化檢驗的主要內容是各種食品的營養成分及化學性汙染問題,包括動物性食品(如肉類、乳類、蛋類、水產品、蜂產品)、植物性食品、飲料、調味品、食品添加劑和保健食品等。食品理化檢驗的任務是對食品進行衛生檢驗和質量監督,使之符合營養需要和衛生標準,其目的是對食品進行衛生檢驗和質量監督,使之符合營養需要和衛生標準,保證食品的質量,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確保食品的食用安全;研究食品化學性汙染的來源、途徑、控制化學性汙染的措施及食品的衛生標準,提高食品的衛生質量,減少食品資源的浪費。
  •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 總則》等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
    各有關單位:   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我委組織擬訂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 總則》等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請於2017年8月12日前登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信息系統(http://bz.cfsa.net.cn/cfsa_aiguo)在線提交反饋意見。   附件: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 總則》(徵求意見稿)及編制說明   2.
  • 食品檢驗結果符合性判定注意事項解讀(下)
    繼上篇分析了食品檢驗結果符合性判定中樣品採集與保存、樣品製備、檢驗方法的採用、檢驗結果準確性保證、判定依據應用的合理性等注意事項,本篇繼續分析判定標準基本原則、食品分類、結果評估以及如何防控風險等。
  • 國家衛計委關於徵求《食品理化檢驗方法標準清理建議》(徵求意見稿...
    國衛辦食品函〔2013〕244號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辦公廳,糧食局、標準委、認監委辦公室,各有關單位:  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十二五」規劃》要求,我委制訂公布了《食品標準清理工作方案》
  • 81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詳解(理化檢測、微生物檢驗、輻照食品鑑定)
    1月9日傍晚,衛計委發布了127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涉及到多個類別,食品580將各個標準的替代情況及主要變化分為兩部分。此部分為理化檢測、微生物檢驗、輻照食品鑑定類,共涉及81項標準。
  • 質檢技術機構理化檢驗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2.主要質檢技術機構理化檢驗的情況  依據質檢機構理化中心調查分析,目前質檢技術機構理化檢驗大部分以食品檢驗為主,檢驗能力涉及食品微生物、食品添加劑、食品汙染物、非食用原料、農藥殘留、食品汙染物限量、食品相關產品等。
  • 食品添加劑檢驗師證報名時間、報考!
    感官鑑別不僅能直接發現食品感官性狀在宏觀上出現的異常現象,而且當食品感官性狀發生微觀變化時也能很敏銳地察覺到。食品中混有雜質、異物、發生黴變、沉澱等不良變化時,人們能夠直觀地鑑別出來並作出相應的決策和處理,而不需要再進行其他的檢驗分析。
  •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總則》解讀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是運用微生物學的理論與技術,按照相應的檢驗方法檢測食品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並根據國家微生物限量標準,評價食品衛生、質量與安全的一門應用性學科。  2.環境與設施  食品微生物檢驗應在潔淨區域進行。潔淨區域的級別應按照GB 50687《食品工業潔淨用房建築技術規範》中「附錄A食品生產良好衛生生產環境」中規定的「Ⅱ級背景下的Ⅰ級」,即傳統意義上10000級背景下的100級。
  • 食品檢驗方法標準化論壇召開 強化食品檢測方法技術支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日訊 近年來,我國食品工業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運用新工藝、新食品原料研發的創新產品活躍,對我國食品檢驗方法標準體系提出新的挑戰,建立健全既具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食品檢驗方法標準體系,成為後疫情時代我國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
  • 農藥殘留、微生物、食品添加劑、重金屬超標等:食品檢驗經驗分享
    食品檢驗是個專業、嚴謹、廣泛的科學課題,各地稽查執法很多時候離不開檢驗報告,我們再一次對食品檢驗進行技術分享,技術領域涉及業務辦、微生物、液相、液質、元素理化;專業領域涉及農藥殘留、微生物、食品添加劑、重金屬超標等,希望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學習,謝謝!
  • 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框架
    微生物學檢驗食品安全標準主要為GB 4789系列。截至2020年8月,現行有效的食品微生物檢驗共有除GB 4789.32、GB 4789.33、GB 4789.37外的GB 4789.1—4789.43共40個方法。
  • 陝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印發《陝西省食品生產企業檢驗管理辦法...
    檢驗室應當收集與企業產品檢驗相關的現行有效的標準文本,並建立臺帳。第十條 檢驗原始記錄應當真實完整,內容包括產品名稱、規格、生產日期、檢驗日期、檢驗方法、檢驗結果。第十一條 企業出廠檢驗記錄內容應當包括檢驗原始記錄、檢驗報告,出廠檢驗記錄應由記錄和審核人員籤名,記錄內容完整。如有委託檢驗,應當留存委託檢驗報告。出廠檢驗記錄和委託檢驗報告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 2019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解讀(下)
    但益生菌概念使用不當、核心菌株模糊不清、功能性質難以科學界定等諸多問題,致使益生菌的健康發展存在潛在隱患和風險。  專家建議:益生菌產業化應用需要經過科學嚴謹的流程驗證。在構建科學嚴謹的益生菌及其產品法規標準體系的同時,應鼓勵益生菌在食品工業中的多元化創新應用。同時加強公眾科普教育,引導消費者科學合理消費益生菌產品。
  • 食品檢驗結果符合性判定注意事項解讀(上)
    日常檢測中,食品檢驗不僅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結果,還要作出合格與否的判定。準確的檢驗結論體現了食品安全狀況,是監管部門執法的重要依據,影響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因此,食品檢驗結果的符合性判定至關重要,要充分體現準確性、科學性、客觀性等。
  • 2019日立金屬分析論壇·廣西理化檢驗專場成功舉辦
    論壇由廣西理化檢驗聯合協會、日立分析儀器(上海)有限公司、廣州明陽機電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並吸引150餘位來自柳州及周邊金屬檢驗相關質檢單位、特檢、鑄造、高校院所等行業專家及用戶代表參會,儀器信息網作為特邀媒體出席論壇活動。
  • 株洲市食藥監局「揭秘」食品藥品檢驗全過程
    活動現場,市食藥檢所工作人員向代表們詳細介紹了機構基本情況和抽檢檢驗工作流程。代表們一起走進專業檢測實驗室,實地觀摩檢測樣品製備室、留樣室、實驗室等檢驗檢測場所,以及檢測儀器設備和抽檢樣品,零距離了解雞蛋和鴨蛋中抗生素類藥物殘留、中藥材農藥殘留、保健食品中重金屬的測定等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過程。在現場參觀的彭爺爺說:「公開好啊,讓大家看到了更放心,我對株洲的食品藥品安全有信心。」
  • 2020年微量元素分析培訓班暨省預防醫學會理化檢驗專業委員會議在...
    並重點分析了專委會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並部署了專委會下一步的工作計劃。隨後,吳平谷副主任委員針對今年新冠疫情的大環境下如何提高理化檢驗能力及如何將應急檢測、現場實驗與實驗室先進儀器進行有效結合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此外,張秀堯、金米聰、葉懷莊、黃百芬、張雙鳳等專委會委員就目前理化檢驗學科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問題,分別提出了各自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