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鹽風化對山麓冰川流域河水化學主導作用明顯

2020-12-01 科學網

新疆東帕米爾高原慕士塔格峰及流域   張行勇攝

化學風化在全球物質循環及碳消耗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磨蝕、粉碎、凍融等冰川作用帶來大量的新鮮物質暴露從而影響化學風化過程,但是目前對冰川條件下的化學風化示蹤研究較少。為此,在全球變暖趨勢下,開展冰川流域化學風化研究對探究短時間尺度氣候變化快速響應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高海拔山麓冰川流域受生物過程及人為因素影響較小,為研究冰川環境下Mg(鎂)同位素組成受控機制及化學風化過程提供了有利條件。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金章東研究員團隊以此在2014~2016年系統採集東帕米爾高原慕士塔格流域河水、泉水、降水、水系沉積物、風塵堆積物及典型巖石樣品,分析冰川流域河水主要元素比值及Sr(鍶)、Mg同位素組成的時空變化規律,探討高原山麓冰川流域化學風化特徵。

其研究結果表明:冰川作用導致的碳酸鹽礦物優先風化控制著河水化學及Sr、Mg同位素組成變化;在流域空間尺度上,隨著海拔升高,冰川條件下碳酸鹽巖風化的主導作用越明顯;通過全球冰川流域水化學匯總和對比,碳酸鹽風化對山麓冰川流域河水化學的主導作用比大陸冰川流域更明顯。

以上研究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地學期刊《應用地球化學》上。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apgeochem.2020.104626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碳酸鹽風化對山麓冰川流域河水化學主導作用明顯—新聞—科學網
    新疆東帕米爾高原慕士塔格峰及流域   張行勇攝 化學風化在全球物質循環及碳消耗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磨蝕、粉碎、凍融等冰川作用帶來大量的新鮮物質暴露從而影響化學風化過程,但是目前對冰川條件下的化學風化示蹤研究較少。為此,在全球變暖趨勢下,開展冰川流域化學風化研究對探究短時間尺度氣候變化快速響應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高海拔山麓冰川流域受生物過程及人為因素影響較小,為研究冰川環境下Mg(鎂)同位素組成受控機制及化學風化過程提供了有利條件。
  • 內陸湖泊流域化學風化作用與古氣候研究成果卓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內陸湖泊流域化學風化作用的沉積記錄與古氣候反演」課題利用單一流域盆地沉積物在記錄特定流域內剝蝕和風化產物的獨特優勢,選取內蒙古岱海、青海湖這兩個中國內陸封閉型湖泊作為研究對象,著眼於陸地表生地球化學過程與氣候和生態環境的密切關係,為季風區乃至全球氣候變化提供地球化學依據,並探討其在湖泊古氣候環境恢復中的普遍意義
  • 探討風化作用:風化和風化帶中礦物的穩定性
    1、風化作用風化作用——是地殼表層巖石在溫度變化、大氣、水和生物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發生機械破碎和化學變化的作用。是指地球和宇宙間、地殼表層與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間物質與能量轉化的表現形式。風化作用是在大氣條件下,巖石的物理性狀和化學成分發生變化的作用。
  • 高考地理小專題——風化作用
    化學風化是地表巖石和水、二氧化碳等發生反應導致的化學分解,它是風化作用的常見類型,其過程會消耗二氧化碳,一般在溼熱地區較為明顯。不同地質歷史時期,陸地分布狀況不同,巖石化學風化強度差異明顯,導致全球氣候變化。有學者認為,11億年前全球陸地分布集中,8.5億年前全球陸地分布發生分裂、巖石化學風化作用增強導致全球氣候變冷,兩極冰川向赤道擴展其至形成「雪球」。
  • 風化作用長什麼樣?
    答:地球表面的巖石受太陽輻射、溫度變化、氧、二氧化碳、水和生物等作用,發生崩解破碎,化學性質改變與元素遷移的現象,稱為風化作用。風化作用按動力學特徵,或按成因,分為物理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3類。物理風化指巖石在外力作用下所發生的物質疏鬆、結構崩解的機械破壞過程,一般不引起化學成分的變化,又稱機械風化或崩解作用。引起物理風化的原因有壓力釋放、溫度變化、冰凍、晶體生長和生物活動等。化學風化指在水、空氣和生物等影響下,巖石發生化學成分變化的過程,又稱分解作用。
  • 地球環境所發現冰期-間冰期流域侵蝕風化與印度夏季風同步變化
    地表巖石/礦物風化被認為是維持地球宜居性和不同尺度碳循環平衡的重要因子,是系統地球科學和地表地球動力學領域研究的基礎理論前沿之一。但是,巖石風化與高原隆升、氣候變化之間的內在聯繫存在較多爭論,特別是季風盛行的青藏高原周邊。
  • 「外力作用」中的風化和侵蝕這兩種表現形式,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在地球表面,外力作用的參與者有很多,比如流水、風力、生物、海浪、冰川等等都是外力作用的實施者。其中流水和風力是外力作用中最主要的兩類參與者,一般來說,在氣候溼潤和半溼潤地區,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為主導;在氣候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導。
  • 風化和侵蝕的區別是什麼?
    風化可能是由水、空氣、化學物質、植物或動物的作用引起的。化學風化涉及巖石礦物或巖石表面的化學變化,使巖石改變其形狀或顏色。二氧化碳、氧氣、水和酸都可能導致化學風化。機械風化是在不改變巖石礦物的情況下將大巖石破裂成小塊的過程。機械風化可能由霜凍、冰、植物根、流水或太陽熱引起的。一旦小塊巖石因風化而改變或破裂,它們就會開始被風、水或冰移動。
  • 化學風化作用能為變暖地球降溫
    科技日報倫敦7月11日電 (記者劉海英)最近英國科學家通過對9300萬年前化學風化作用的研究發現,二氧化碳排放增多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後,隨著碳排放的減少,在化學風化作用下,氣候會逐漸開始變冷並恢復到原來的水平,這一時間遠比科學家們原來預想的要短,但也需要30萬年之久。
  • 沉積作用和沉積物:化學和生物搬運的沉積作用
    化學搬運的沉積作用 溶解物質母巖風化產物中的溶解物質,主要為Cl、S、Ca、Na、K、Mg、P、Si、Al、Fe 等。前面元素的溶解度較大,多呈真溶液; 後面的溶解度較小,多呈膠體溶液。它們均呈溶解狀態,在河水或地下水中,向湖泊和海洋中轉移。1.
  • 風化作用與風力作用的區別
    一、風化作用風化作用指巖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於溫度變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氣及生物等的作用下發生的機械崩解及化學變化過程。根據風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質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
  • 英國科學家發現:化學風化作用能為變暖地球降溫
    英國科學家發現:化學風化作用能為變暖地球降溫   最近英國科學家通過對9300萬年前化學風化作用的研究發現,二氧化碳排放增多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後,隨著碳排放的減少,在化學風化作用下,氣候會逐漸開始變冷並恢復到原來的水平,這一時間遠比科學家們原來預想的要短,但也需要30萬年之久。
  • 黃河河水化學研究揭示溫度對Li同位素季節性變化的控制
    因此,開發示蹤矽酸鹽風化新手段,評估化學風化的強度和通量,是深刻理解化學風化通量與大氣CO2之間負反饋的關鍵。  Li同位素作為最具潛力的矽酸鹽風化示蹤劑,是近幾年表生地球化學研究的熱點之一。然而,已有的河水Li同位素示蹤大陸風化的研究主要來自空間上樣品,受巖性、氣候、水文等因素的影響,對於Li同位素如何反映矽酸鹽風化還未達成共識,甚至出現了相互矛盾的觀點。
  • 天天學普地||湖泊的化學沉積作用
    化學沉積作用按氣候條件可分為兩類:(1)潮溼氣候區湖泊的化學沉積作用潮溼氣候區水量充足,生物繁盛,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作用強烈,地面上易溶的K、Na組分最早流失,由Ca、Mg等組成的較易溶解的鹽類和由Mg、Fe、Al、Si、P等組成的難溶鹽類,隨後也呈離子或膠體溶液搬運入湖,並在一定條件下相繼發生沉積,如由含鐵巖石分解而成的氫氧化鐵的溶液,膠體溶液與湖水中的電解質發生中和或與湖水相混後
  • 冰川地貌是怎麼形成的?世界著名冰川地貌有哪些?
    冰川多年積雪,經過壓實、重新結晶、再凍結等成冰作用而形成冰川地貌。它具有一定的形態和層次,並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壓力下,產生塑性流動和塊狀滑動。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屬於氣候地貌範疇。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
  • 風化有哪些作用及其類型
    【學員問題】:風化有哪些作用及其類型?  【解答】:  分布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巖石,經受太陽輻射、大氣、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侵襲,逐漸破碎、鬆散或礦物成分發生化學變化,甚至生成新的礦物的現象,稱為巖石的風化作用。巖石風化後物理力學性質發生顯著變化,力學強度明顯降低。
  • 風化與風蝕的不同在哪裡?
    ,即風化作用。這種風化作用往往發生在氣溫日較差、年較差較大的地區,以及高山雪線附近。(凍融風化示意圖)▼②化學風化巖石發生化學成分的改變,即為化學風化。常見的化學風化有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等。
  • 地理百科|風化作用
    機械風化( mechanical weathering)不改變巖石的化學成分,只改變其大小與形狀。影響機械風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溫度和壓力。壓力的影響另一個影響機械風化的因素是壓力。當落到地面的弱酸性降水滲入地下,並與土壤中的二氧化碳結合後,碳酸便成為化學風化過程的強大動力。碳酸緩慢地與諸如石灰巖和大理石中的方解石這樣的礦物發生化學反應,從而使巖石溶解。 地球物質的自然風化過程是非常緩慢的。某些環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能夠加速或減緩風化過程。氣候的主要變量包括降水量、溫度和蒸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