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東帕米爾高原慕士塔格峰及流域 張行勇攝
化學風化在全球物質循環及碳消耗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磨蝕、粉碎、凍融等冰川作用帶來大量的新鮮物質暴露從而影響化學風化過程,但是目前對冰川條件下的化學風化示蹤研究較少。為此,在全球變暖趨勢下,開展冰川流域化學風化研究對探究短時間尺度氣候變化快速響應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高海拔山麓冰川流域受生物過程及人為因素影響較小,為研究冰川環境下Mg(鎂)同位素組成受控機制及化學風化過程提供了有利條件。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金章東研究員團隊以此在2014~2016年系統採集東帕米爾高原慕士塔格流域河水、泉水、降水、水系沉積物、風塵堆積物及典型巖石樣品,分析冰川流域河水主要元素比值及Sr(鍶)、Mg同位素組成的時空變化規律,探討高原山麓冰川流域化學風化特徵。
其研究結果表明:冰川作用導致的碳酸鹽礦物優先風化控制著河水化學及Sr、Mg同位素組成變化;在流域空間尺度上,隨著海拔升高,冰川條件下碳酸鹽巖風化的主導作用越明顯;通過全球冰川流域水化學匯總和對比,碳酸鹽風化對山麓冰川流域河水化學的主導作用比大陸冰川流域更明顯。
以上研究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地學期刊《應用地球化學》上。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apgeochem.2020.104626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