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親代教養幼兒的教育建議

2020-12-06 小夥伴體育部落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以說貫穿及影響到孩子的一生,並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做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給予幼兒足夠的尊重,和幼兒進行平等的溝通交流,形成良好的教養方式,緩解幼兒入園所產生的不適,對親代教養提出以下教育建議。

(1)主動積極的承擔起教育責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由於隔代家庭教育在我國現階段家庭教育中表現的比較普遍,很多親代父母在工作生活的壓力之下選擇讓祖輩來幫忙照看幼兒。但是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渴望及需求程度非常高,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祖輩及幼兒教師無法替代的。因此,作為幼兒的父母要主動積極的承擔起本就屬於自己的教育責任,和幼兒之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首先,父母對隔代教育所存在的利與弊要有一個清楚的認知,祖輩幫忙照顧幼兒應該不盡感激,對祖輩的付出表示出充分的尊重,儘量滿足祖輩所提出的心理及其他需求。其次,如果存在現實所迫的實際問題,導致父母不能夠時常陪伴在幼兒左右,現代通訊工具、交通工具發達,父母要充分利用其和孩子多溝通交流,理解及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切實感受到來自父母親的疼愛,在節假日期間多帶幼兒去體驗戶外活動,幫助幼兒開拓眼界,使其形成良好性格。

(2)要和祖輩多進行溝通交流,形成統一的教育目標

在對幼兒的教育上,不管是祖輩還是父輩對幼兒的關心疼愛都是一樣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可以更好的成長。但是隔代和親代這兩輩所經歷的時代環境不同,受過的教育及擁有的經驗不同,自然在幼兒的教育思想及方式上存在偏差。在這個問題上,父母要和祖輩多溝通交流,形成統一的教育目標。比如,如果父母發現祖輩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有違原則性的問題時,一經發現就要及時的向祖輩心平氣和的提出來,特別注意只針對事情不要針對人,父母可以和祖輩一起觀看科學育兒電視節目,聽取權威專家意見,逐漸改變祖輩傳統育兒思想,接受新的育兒理念,配合幼兒教師共同做好育兒工作。

(3)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重視以身作則

新入園的幼兒年齡比較小,這個年齡段也正是各個方面快速發展的階段,對外界的是非優劣不具備判斷能力,擁有超強的模仿能力。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對幼兒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也就是說父母錯誤的言行也會被幼兒模仿掌握,這就需要為人父母在教養幼兒過程中多加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父母自身素養越高,幼兒的身心素質發展越好,因此,父母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素養,運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思維對幼兒進行科學教養,與此同時接納吸收更多的先進育兒思想及知識,並將其充分的運用到日常教育中去。在幼兒入園之前,父母還要對幼兒進行基本的入園常規教育,比如,生活自理,人際交往等方面,可以提前帶幼兒熟悉一下幼兒園環境,掌握幼兒接送技巧,尤其是在一開始儘量減少幼兒在幼兒園的時間,當幼兒逐漸適應幼兒園生活後再加以延長在園時間。在面對幼兒入園後產生的不適行為要給正視,並積極配合幼兒教師提出的建議,和幼兒園保持良好的溝通。

(4)和幼兒保持平等溝通交流,保證高質量的陪伴,為幼兒成長提供自由空間

在和幼兒溝通交流方面,父母要做到以理服人,認真傾聽幼兒的內心感受,並鼓勵其將想法表達出來,儘量不要傷害到幼兒的自尊心,不可強制性的把大人想法意見強加給幼兒,專治教養方式要不得。同樣,溺愛教養方式也要不得,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父母也不需要對幼兒進行事事包辦,要將幼兒看做一個是單獨存在的個體,和幼兒保持平等的溝通交流,保證高質量的陪伴,為幼兒成長提供自由空間,要體現出家庭的民主。在高質量陪伴方面,父母要時常觀察幼兒的心理變化,結合幼兒的心理需求進行高質量的陪伴,不是簡單的吃好喝好穿好,相較這些,幼兒更渴望的是來自父母的關心、肯定和支持。尤其是幼兒入園階段,幼兒面對陌生環境情緒會有較大波動,這個時候父母要給予幼兒身心上的大力支持,積極解決問題,幫助幼兒安全快速渡過不適階段。

(5)注重幼兒情緒能力的培養和調控

幼兒在入園之前所依賴的人主要是父母及祖輩,主要活動場所也是在家裡,因此,家庭環境對幼兒的情緒變化有深刻影響,進而涉及到入園適應的適應水平。因此,家長要注重對幼兒情緒能力的培養與調控,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有利於幼兒情緒能力培養的家庭環境,其次是要經常對幼兒進行正向情緒教育。幼兒自身情緒的喜怒無常,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同時幼兒了解大人情緒的變化途徑是通過觀察自己父母,祖輩的情緒表達方式,如果大人情緒表達及調節度出現問題,那麼幼兒的情緒發展能力必然會受到消極影響。這就需要幼兒父母注意自己情緒變化,當幼兒出現消極情緒時父母要及時引導,進行情感交流,為又幼兒提供積極的情緒榜樣。同時,不管是在日常還是入園適應階段中,父母要經常幫助幼兒對自己和他們的情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和理解,積極回應幼兒出現的各種情緒,高興的,傷心的,煩躁的,不可表現出置之不理或者直接忽視的態度,引導幼兒以更加積極健康的思考方式來重新認知問題。

相關焦點

  • 國開(中央電大)學前本科《0-3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期末考試
    《民辦教育促進法》(B)是客體自我形成的重要標誌,屬於嬰幼兒自我意識的第一次飛躍。B.使用人稱代詞(B)是嬰兒7~9個月時開始逐步發展起來的,具體表現為當客體(人或物)被部分或全部遮擋住時,嬰兒依然能將其找出來。B.客體永久性(B)一般不出現在0~3歲階段。B.文化敏感期(C)不屬於0~3歲嬰幼兒保育的內容。
  • 編程貓小火箭幼兒編程:好的教育,是三分教、七分育!
    如何設計出符合幼兒群體的編程課程,以及如何打造一支家長滿意的教師團隊,在編程貓小火箭幼兒編程團隊看來,這都是關於「人」的挑戰。  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嗎?  近年來,素質教育不斷被提起,但市場十分欠缺真正的素質教育,對於處於大腦開發關鍵期的幼兒群體,更是欠缺。
  • 肯定式教養,不同於以往的「否定式教育」,這才是最理想教養方式
    本章是《肯定式教養》專欄的第二章。「肯定式教養」,一種顛覆你已有教育理念的教育方式。專欄的上一章介紹了我們過去習慣的否定式教育,簡單回顧一下。,是否定教育必然存在的結果。要改變這種結果就只有一種方式,就是採用我接下來要說的「肯定式」教育。什麼是「肯定式教育」「肯定式教育」是相對於「否定式教育」來說的,它們的理念也是截然相反的。
  • 數字時代下 親代當做的是:面對現實 相互理解
    在信息的選擇上,親代可能更傾向於健康保健、延年益壽的信息,以及奇聞怪事的新聞;而子代則更多有著自己的興趣,諸如遊戲、服裝、美妝、體育等方面的內容。這種差異有時候會帶來嚴重的衝突。前些日子報導了一個新聞。一位子代青年成員,在家族群裡說了親代一位成員所發的保健信息為謠言,並隨手附帶上闢謠的權威連結。
  • 與幼兒一起做研究
    欄目主持 王菁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教教研員,上海市教育學會幼教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學前教育課程、0—3歲嬰幼兒教養活動的研究。長期以來,幼兒都被視作柔弱的、被動的「小人兒」。在研究中我們通常把他們僅僅視為研究對象,從成人的視角去記錄幼兒的行為,並提出我們認為合適的教育方法,但這是否真正是幼兒的需要,我們很少去深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兒童是有能力的、主動的學習者和溝通者。在教研過程中,我們秉持「兒童視角」,開始將幼兒視為研究的主體,真正思考他們的需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 靈臺縣城南幼兒園開展幼兒假期安全教育
    孩子們盼望的一年一度的元旦假期以及寒假生活即將開始,為使幼兒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進一步了解放假期間的放鞭炮、交通、飲食、用電等安全知識,增強幼兒的安全防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近日,靈臺縣城南幼兒園開展了「快樂假期,平安相隨」系列安全教育活動。
  • 小暖男Jasper:教養是花兒自帶芬芳,是鳥兒自會飛翔
    而小甜椒Jasper的教養可不是吹出來的,在他的觀念裡,人有了錯誤,就應該指出來,這沒什麼不可以的。他非但沒有被老爸嚇退,反而用柔柔的一句話化解了尷尬的處境,間接地教育了老爸,從而贏得了一大波觀眾的讚賞。人小鬼大,這小傢伙超高的情商和滲到骨子裡的教養由此可見一斑。
  • 幼兒科學探究發現 注重從幼兒身邊的生活材料來挖掘
    專注少兒 科技創新 抽陀螺,玩報紙,滾鐵環,吹泡泡……記憶中的這些事物伴隨我們這代人度過了自己愉快的童年目前由於受傳統狹隘課程觀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育活動中過多地注重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孩子自主遊戲獲取經驗的需要。 陳鶴琴先生說過:「環境中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初看看與你所教的沒有關係,仔細研究看看也可以變成很好的教材。」只有充分開發出適合幼兒操作的科學活動,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
  • 兩張「核酸檢測照」刷屏:最失敗的教育,是養出一個沒有教養的孩子
    作者:媽小咪來源:男孩派(ID:boy666dj)能力決定你能飛多高,教養決定你能飛多遠。最失敗的教育,是養出一個沒有教養的孩子01最近一段時間,疫情的進展牽動著大家的心。尤其是河北、遼寧等地確診病例增加,讓全國人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 幼兒心理學複習題答案(王振宇)
    「超常」的表現 D.父母教育不當所致3.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在這些需要中,( )是最基本的需要。A.幼兒早期 B.嬰兒期C.嬰兒晚期 D.幼兒初期11.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5-6歲幼兒能集中注意( )。
  • 關曉彤用「賈玲」造句,聽到她改稱呼後,才懂得教養是沒法裝的
    教養是每個人需要具備的基本禮儀,但並非所有人都有教養。教養是骨子裡的一種"美",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教養很多時候都是通過一些小細節體現出來的,而在娛樂圈中,"國民閨女"關曉彤的教養一直為人稱讚。"教養的背後是父母的教育教養是需要從小去培養的,但現在很多的孩子備受寵溺。孩子的各種要求都會被父母和長輩接納和包容,正因如此,沒教養的孩子往往都變成了一個無禮、自私、不懂感恩的人。
  • 從生態系統理論出發,淺析熊出沒後期作品對幼兒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以從生態系統理論出發,淺析熊出沒後期作品對幼兒養成教育的重要性,藉此為相關行業提供理論指導。 一、幼兒養成教育的重要意義 幼兒是民族和國家的希望,幼兒養成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所謂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幼兒天真、幼稚、純潔、活潑,身心在迅速發展,這個階段幼兒最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是幼兒養成習慣的黃金時期。一旦在這個時期沒有為幼兒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12歲過後再想培養會變得十分艱難。
  • 2012幼兒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試題及答案二
    A.兒童是家族繁衍的工具B.兒童是父母的私有財產c.兒童是國家的財富D.兒童享有蟹存權、發展權、教育權6.除了專門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外,幼兒在園內的所有活動都包含在()之中,這是幼兒困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
  • 寵物小知識:無脊椎動物、魚類、爬行動物的親代撫育行為
    親代撫育工作通常是兩性都參加的,但雌性承擔的工作比雄性更多,有時甚至完全由雌性承擔。而進化到螞蟻、胡蜂和蜜蜂這些比較高等的社會性昆蟲時代,其親代撫育行為超越了沙蜂。它們不僅直接餵養幼蟲,而且能夠抑制第一批幼蟲的性發育,以便使它們能夠幫助自己的母親餵養第二批幼蟲,這就使昆蟲社會中出現了永久性的非生育等級(即工蟻和工蜂等職蟲)並導致了昆蟲社會的進一步演化。魚類的親代撫育行為,魚的親代撫育主要表現在對受精卵的照料和供養上。
  • 陳世文:從腦科學開發解讀資優教育精髓
    他意識到,在傳統資優教育理念中,認為資優教育就是針對資質優異的孩子所定製的教育方法,而他卻堅定地認為真正的資優教育是針對每個孩子的,並不是針對少數的天賦稟異的孩子。2006年起擔任臺灣高雄市社會局無障礙之家專業指導師,指導該機構的「兒童發展中心」與「成人教養中心」的腦潛能開發與感覺統合體適能訓練方案。2009年起擔任臺灣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專家協同教學」計劃講師,講授課程:「感覺統合理論與實務」、「感覺統合在幼兒教育的應用」、「特殊幼兒教育」、「幼兒潛能開發」。
  • 我們的老師|林夢君:在遊戲中感知傳統文化 讓幼兒快樂成長
    在泰順縣仕陽鎮中心幼兒園,有一名幼兒教師,她紮根基層11年,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理念做好幼教事業,一起去認識這位對幼兒教育飽含深情的老師——林夢君。走進仕陽鎮中心幼兒園,眼前這位正在和孩子們做課堂遊戲的女老師就是林夢君。
  • 我國現階段家庭教養方式已經陷入「養育陷阱」?
    三是,弱勢階層可通過合理家庭教養方式實現階層流動,打破教育代際傳遞固化壁壘。一、問題提出近些年,「直升機育兒」「虎媽」等密集型、高強度養育方式引起了廣泛討論和關注。父母不僅是孩子的保護者和監督者,還深度介入孩子的教育生活。
  • 多款產品發布致力全人教育,英孚教育組合拳布局幼兒英語賽道
    多款產品發布致力全人教育,英孚教育組合拳布局幼兒英語賽道 作者:大衛 發布時間: 2019-12-04 12:04
  •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親戚關係真的難以維持超過三代?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親戚關係真的難以維持超過三代?農村曾有一句話非常的實在,也是一輩一輩的流傳下來,爺爺輩經常說道:「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至於為什麼會流傳下來這麼一句話,難道親戚之間的關係真的難以維持超過三代?
  • 超前教育就是讓幼兒背書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家長的「座右銘」,因此,在這個暑假裡,補課成為許多孩子難以擺脫的重負,更重要的是,這種重負壓在孩子肩上的時間,正在不斷遷移,兒童教育也越來越向超前教育發展。日前,有報導稱,一個剛過兩歲的孩子,已經能背誦數十首古詩,且識字近五百個。但孩子的父親依然每天會教兒子背《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