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幼兒一起做研究

2020-12-05 中國青年報

欄目主持 王菁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教教研員,上海市教育學會幼教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學前教育課程、0—3歲嬰幼兒教養活動的研究。

長期以來,幼兒都被視作柔弱的、被動的「小人兒」。在研究中我們通常把他們僅僅視為研究對象,從成人的視角去記錄幼兒的行為,並提出我們認為合適的教育方法,但這是否真正是幼兒的需要,我們很少去深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兒童是有能力的、主動的學習者和溝通者。在教研過程中,我們秉持「兒童視角」,開始將幼兒視為研究的主體,真正思考他們的需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從給幼兒寫故事到給幼兒講故事

每天早上,吳老師所帶的小班孩子進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豆寶寶喝水。他們邊照顧豆寶寶邊說:「豆寶寶我喜歡你,我給你喝水,你快快長大哦!」「豆寶寶長綠葉子了,像小鳥的尖尖嘴……」

分享交流時,吳老師把孩子們照料豆寶寶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孩子們一個個聽得津津有味,於是吳老師給每個孩子都準備了一本「豆寶寶日記」,孩子們把豆寶寶變化的樣子畫下來,吳老師把孩子們照料豆寶寶過程中的語言、行為記下來。除了在集體中分享,吳老師還會和孩子們一對一、面對面交流。

吳老師對君君說道:「今天你問我,為什麼其他小朋友的豆寶寶都有許多小葉子,可你的豆寶寶一片葉子也沒長出來。我告訴你,如果你再愛你的豆寶寶多一些,也許它很快就會長出小葉子了。於是,你捧著豆寶寶對它說了許多遍『我愛你』,給它唱了好聽的歌《小星星》,你的豆寶寶真開心,正在努力長葉子呢!」

聽完自己的故事,君君開心地笑了,她輕輕地把豆寶寶搬到有陽光的陽臺上,說:「我帶你去曬太陽,你快快長葉子哦。」

這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開展「學習故事本土化研究」中的教師實踐。我們鼓勵教師給幼兒講寫幼兒自己的故事,這能讓幼兒充分地感受到被關注,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關係變得愈加溫暖起來。這種溫暖的關係,能讓幼兒在教師面前更自然地展現自我,教師也能在第一時間更真實地了解幼兒的想法,並在後續做出符合幼兒意願的活動調整,持續支持幼兒的發展。這一過程也能讓教師體味到學前教育工作獨特的幸福感。

從研究鏡頭中的幼兒到研究幼兒眼中的鏡頭

在對全市18所優質園和20所二級園的1178位教師的調研中發現,只有20%的教師認為,遊戲分享交流時應該為每一名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僅有25%的教師會在組織集體談話以外,通過提供自由分享、個別交流、記錄分享等給每個幼兒表達的機會。於是,我們啟動了「畫語解讀」的研究,鼓勵教師讓幼兒把自己遊戲中「最想和大家分享的事」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一次,張老師介紹了她在遊戲分享中的感悟。張老師看到這樣一幅畫,畫上的兩個孩子輪廓線周圍出現了密集的線條。直覺告訴張老師,這個小班孩子表達的不是一件特別愉快的事,於是張老師和他進行了個別交流。

原來,在水果店裡,小博和同伴想要同一個紙箱,小博爭搶了一小會兒很快就放棄了箱子,選擇去「大劇院」看演出。當天遊戲中,張老師並沒有及時發現這個小插曲。小博的「畫」讓張老師開始反思:日常遊戲觀察中,我們常常看到幼兒的外顯行為,而幼兒內心的感受我們卻不得而知,尤其是一些比較內向的幼兒,在他們「謙讓」行為背後,或許有很多不能釋懷的地方,需要教師的特別關注。

受年齡或個性影響,幼兒有時很難用語言充分、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於那些語言表達能力一般或慢熱型的幼兒,或許他們更願意用塗鴉或者自己錄音的方式表達所思所想。當幼兒有機會用他們更感興趣、更擅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時,教師也就有機會透過兒童的「鏡頭」,傾聽他們的聲音了。

從研究幼兒到和幼兒一起研究

大班幼兒發現「螞蟻工坊」裡有幾隻螞蟻死了。「螞蟻為什麼會死呢?」大家都想弄個明白。於是教師和幼兒開始一起找尋相關書籍和視頻資料。其中,大家收集到有關食物的信息最多:「螞蟻喜歡吃甜食」「螞蟻好像吃死掉的蟲子」「螞蟻不喜歡吃蔬菜」……

正在大家七嘴八舌的時候,浩浩提出:「書上說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我們還是做實驗吧,看看螞蟻到底喜歡吃什麼。」有7個幼兒對此特別感興趣,於是他們自發分成兩個小組,分別制定了實驗計劃,根據計劃展開找螞蟻、餵螞蟻、觀察螞蟻、記錄螞蟻的過程,並由此發現了許多養螞蟻的秘訣。

比如,螞蟻需要生活在有空氣的地方;要每天給螞蟻餵食;螞蟻喜歡吃甜食和死去的蟲子;螞蟻一家要生活在一起;蟻后負責生寶寶,工蟻負責造房子。教師鼓勵幼兒用繪畫、照相等方法記錄探究發現的過程和結果,幼兒合作完成了一本《養螞蟻寶典》。

這是發生在市教研室「小組學習研究」實驗園裡的故事。園長感嘆道:實踐研究的過程,改變了教師看待幼兒的方式,有的教師成了小組成員,和幼兒共同探索尋找答案;有的成了小組顧問,當幼兒有問題會主動求教;有的則成了「好奇寶寶」,拋出新問題和幼兒一起深入思考。在共同的學習興趣驅動下,教師和幼兒一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用成人的視角去研究幼兒的困惑、幼兒的需要。其實,很多時候這只是成人的一廂情願。因為,我們不可能再一次成為幼兒,我們預估的種種可能,只是我們以為的「兒童視角」。

如何走近幼兒,我們從建立溫暖的師幼關係入手。依託教研活動培養教師主動觀察的習慣、細緻觀察的能力,引導教師將觀察視角指向發現幼兒的優點、幼兒感興趣的和能做的事情上,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關係開始發生變化。當幼兒感受到被教師關注,當教師更善於從日常生活中捕捉幼兒的「哇時刻」,溫暖的師幼關係由此建立,這為教師走近真實自然的幼兒、確立真正的「兒童視角」提供了基礎條件。

如何走進幼兒的世界,我們從發現幼兒入手。接納幼兒的實然狀態,鼓勵幼兒用一百種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想法。支持幼兒的個性化表達,既滿足了幼兒的表達需要,也為教師更深入理解幼兒,繼而給予有效的支持提供了依據。

如何與幼兒共同思考,我們從和幼兒一起研究入手。通過和幼兒一起研究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教師成了幼兒學習的陪伴者、平等的對話者。伴隨研究,教師對於兒童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他們會用什麼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等,有了更直接的體驗、更準確的把握,教師離兒童視角也更近了一步。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幼兒學習環境與幼兒行為研究 雲鹿幼兒園設計
    ——R.Sommer愉悅、組構良好的環境,提供幼兒適齡的多樣活動,用以支持幼兒各層面的發展並促進學習(A pleasant, well-organized environment that provides children with a variety of age-appropriate activity options
  • 幼兒什麼時候認識父母?有這些表現時,證明幼兒已經認識你了
    3、用眼睛盯著你 因為幼兒經常會這樣做,所以父母並不認為這是幼兒認識自己,其實這些父母想錯了,如果幼兒經常這樣做,那就證明幼兒已經開始認識你了。
  • 幼兒英語遊戲精選100個
    看誰能一直小心聽,小心做,一直到終點。3、Look for picture玩法:邀請人數相等的小朋友面對面坐下,將腿盤起來。每對幼兒拿一張圖片,老師就開始講故事,當老師說到小朋友手裡的圖片的單詞時,兩個小朋友就一起站起來跑,誰先轉一圈坐下,誰就贏了。
  • 充分發揮幼兒潛能,引導幼兒自主活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充分發揮幼兒潛能,引導幼兒自主活動 分頁標題#e#   2、對幼兒的能力要有信心,要耐心等待,不急於求成。
  • 幼兒記憶特點解析,教你鍛鍊幼兒記憶,贏在幼兒成長起跑線
    愛幼兒,愛生活,立志做一名好的幼兒教師,我是你們的陽光俠,一名學前教育的大一新生。今天為大家帶來幼兒記憶鍛鍊方法。談到記憶,我們首先要談談記憶的概念。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保持和提取。記憶是人腦對經驗過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它是進行思維、想像等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 簡單來說,記憶就是實際上就是識記,保持, 再現或再認的過程。
  •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我會交朋友》遊戲活動【幼兒教案】
    二、教師出示狗熊村長圖片,引導幼兒學說:你好,我們做朋友,好嗎?1、師:看!他是誰呀?(幼兒自由講述)2、師: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森林裡的狗熊村長,你們好,我們做朋友,好嗎?(幼兒回答:好!)3、師:我們森林裡的小動物很害羞,你們願意成為他們的好朋友,和他們打招呼嗎?(願意!)4、教師引導幼兒學說對話:你好,我們做朋友,好嗎?
  • 幼兒手指操
    長期堅持做手指運動能開發幼兒的大腦潛能,促進大腦與手指間的信息傳遞,鍛鍊幼兒手部肌肉群的發育。 幼兒手指操一款專門幫助鍛鍊孩子們手指靈活能力的應用,適合各個年齡段幼兒,通過不斷的做手指遊戲活動,使幼兒的小手指更加靈活,觸覺更加敏感,頭腦更加聰明!
  • 幼兒的記憶發展特點
    也就是說,幼兒記住什麼主要取決於自身及客觀事物的性質,直觀、具體、鮮明、活動性的材料,幼兒感興趣的是自己當前迫切需要的材料,都容易被幼兒識記。2.形象記憶為主,語義記憶迅速發展隨著幼兒語言的發展,幼兒在生活中對語言的運用越來越頻繁。
  • 如何在科學小遊戲中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讓幼兒自主探索!
    在平時的科學教育活動中要激發幼兒學科學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好奇心,需教師給幼兒們營造出一個科學氛圍和科學環境,且採用多種靈活的教育手段和組織形式,拓寬幼兒的探索空間。科學小遊戲,幼兒科學小實驗 幼兒的科學活動形式是多樣的,它可以是正規性的科學活動,或是非正規性的科學活動,也可以是偶發性的科學活動。接下來我們一起通過科學小遊戲來探索科學原理吧!當光遇到萬花筒「快來一起變魔術啦!」
  • 保定幼兒舞蹈培訓班教學方式方法
    幼兒接受舞蹈教育不僅可以發展其身體運動的機能,陶冶幼兒的性格和良好品德。而且在正確的引導下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聽力、反應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想像能力,藉助身體動作感受和表達音樂及感情的能力。幼兒舞蹈可以說是歷史悠久,從古至今也有不少人士對其教學方法做過分析及研究,並提出了很多很好,很實際,很有用的方式方法。
  •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如何認識幼兒科學活動中的「探究」
    隨著對科學教育目標和對幼兒學習方式和特點的深入理解與認識,人們也越來越強調幼兒的探究,強調科學教育的過程主要就是讓孩子親歷並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已經成為科學教育活動的一個核心詞彙。問:如何判斷一個活動是否是真正的科學探究活動呢?
  • 幼兒科學探究發現 注重從幼兒身邊的生活材料來挖掘
    陳鶴琴先生說過:「環境中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初看看與你所教的沒有關係,仔細研究看看也可以變成很好的教材。」只有充分開發出適合幼兒操作的科學活動,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這樣,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們用放大鏡積極探索發現大自然的不同事物,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對大自然的任何事物也充滿了興趣,幼兒通過親自體驗,既明白了放大鏡的原理,也對科學產品了極大的興趣,幼兒的敏銳觀察能力也得到了鍛鍊,幼兒們在科學體驗中玩出了樂趣,玩出了智慧。
  • 幾種幼兒英語教學方法
    (本句難點有2個,一個是there be表示「有……」,另一個就是on the table介詞短語)放在一起學,有些學生掌握起來會有些困難。但在教學法中,這兩個難點就是分開學習的,即進行難度分解。 遊戲是幼兒期的主要活動,也是最符合幼兒天性的學習方式。應該將教學內容穿插在一個一個遊戲之中,通過做遊戲的方式讓孩子練習聽英語、說英語。
  •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科學實驗與探究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運用
    幼兒科學是一門培養幼兒科學素養為宗旨的主要課程,意在驅動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科學課以實驗為基礎,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進行知識創新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科學態度、提高科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 2012幼兒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試題及答案二
    A.有計劃性B.全班幼兒在同一時間內做相同的事情C.有組織性D.幼兒按自己興趣做事8.課程評價最重要的作用是()。A.選拔作用、分層作用、鑑定作用、導向作用B.鑑定作用、選拔作用、促進作用、診斷作用 C.鑑定作用、診斷作用、改進作用、導向作用D.導向作用、發展作用、改進作用、選拔作用10.教案是一個()的具體計劃,它闡明在預定的教學時間內要做什麼、怎麼做、達到什麼目標等。
  • 轉變評價語言激活幼兒成長動力
    老師看了看說:「你看東東是怎麼做的,你可以請東東幫幫你……」樂樂轉而向東東求救:「東東,我不會做……」從上述案例中的幼兒後續行為來看,教師的評價並沒有真正幫助幼兒解決當下遭遇的「我不會做」這個難題,只是將問題進行了轉移,這無形中加劇了幼兒的不安和焦慮。那麼,教師可以怎麼做呢?首先,可以在心理上幫幼兒解圍,如對幼兒說:「別著急,這看上去確實有點難。」
  • 幼兒「穿襪子」觀察記錄
    觀察目的:了解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穿襪子動作的熟練程度觀察內容:穿襪子觀察班級:中班觀察對象:圖中的四位小朋友觀察記錄:也可以看出在家中還是幼兒都很自理。左邊第四個小朋友已經很好地掌握了基本穿襪子的動作和方法,她穿襪子的的動作以及熟練度都很好,穿襪子的速度最快,襪子穿得也最整齊,可以看出她在生活自理和動作發展方面能力很強,可能在家中自理性很強,能夠解決生活中基本的自理問題。
  • 對親代教養幼兒的教育建議
    比如,如果父母發現祖輩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有違原則性的問題時,一經發現就要及時的向祖輩心平氣和的提出來,特別注意只針對事情不要針對人,父母可以和祖輩一起觀看科學育兒電視節目,聽取權威專家意見,逐漸改變祖輩傳統育兒思想,接受新的育兒理念,配合幼兒教師共同做好育兒工作。
  • 小區域裡的大世界,幼兒園區角活動的創設與組織指導
    本文結合在幼兒園的工作經驗,將做拋磚引玉,供各位從事幼教事業的夥伴參考,歡迎大家參與評論完善。什麼叫區角活動?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探索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
  • 小精靈科學發現室-幼兒科學認知的重要性及如何科學認知的方法
    幼兒科學認知的重要性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在科學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而對幼兒進行早期的科學認知,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把科學、發現、探究,對周圍事物的好奇整合在一起,促進了幼兒思維的發展,增強了興趣,培養了能力,幼兒能積極地參與科學活動,在活動中提高了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是一種早期的、全面的啟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