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意識記為主,有意識記為輔,二者都在發展
幼兒記憶具有很大的無意性,他們記憶的目的不明確。引起幼兒無意識記的因素有內部及外部兩種因素。內部因素指幼兒自身的愛好、興趣、情緒狀態、情感態度等,外部因素指材料的形象、反映出來的信息特點。也就是說,幼兒記住什麼主要取決於自身及客觀事物的性質,直觀、具體、鮮明、活動性的材料,幼兒感興趣的是自己當前迫切需要的材料,都容易被幼兒識記。
2.形象記憶為主,語義記憶迅速發展
隨著幼兒語言的發展,幼兒在生活中對語言的運用越來越頻繁。對於幼兒來說,形象和語詞會有著越來越緊密的聯繫,這不但促進了其語義記憶的迅速發展(語義記憶的發展會逐漸超過形象記憶的發展).也使幼兒形象記憶和語義記憶之間的差別逐漸減小。
3.意義識記效果好,機械識記用得多
由於知識、經驗的限制,幼兒對新材料的理解能力差,不善於或很難發現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往往只能孤立地、毫無聯繫地使用機械識記記住事物的表面特徵和外部聯繫。
隨著年齡的增長、言語應用能力的提高、知識範圍的擴大,幼兒的意義識記開始不斷發展。幼兒逐漸能夠依靠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把需要識記的材料融入其中進行分析、改造,概括地進行記憶,這就使記憶的。
效率大大提高。
對於陌生或不能理解的材料,幼兒使用機械識記會多一些;對於熟悉或能夠理解的材料,幼兒使用意義識記會多一些。總體來說,在整個幼兒期,幼兒使用機械識記的次數會更多,但是意義識記的效果明顯更好,成人要指導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
4.再認能力強,回憶能力
研究發現,幼兒具有很強的再認能力。雖然再認能力和回憶能力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但再認能力總是比回憶能力效果好。
5.記憶混淆現象明顯
記憶混淆現象表現為幼兒把記憶中的材料當作現實的材料表達出來,這種現象在一些幼兒身上表現得非常明顯,尤其是3-4歲以前的幼兒最為明顯、幼兒的記憶發展趨勢。
1.記憶保持的時間逐漸延長
記憶保持的時間指從識記到記憶提取之間的時間。由於大腦成熟的關係,幼兒最初出現的記憶屬於短時憶,長時記憶的出現和發展比較晚。研究表明,3歲左右的幼兒可以再認幾個月前、回憶幾周前識記的材。
4,4歲左右的幼兒可以再認1年前、回憶幾個月前識記的材料
2.記憶容量逐漸增加
記憶容量又稱記憶廣度,指個體在單位時間內能夠記憶的材料的數量。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大腦的發育和知識量的增多,個體對材料的種類及內容的記憶逐漸豐富,把新輸入的信息和記憶中原有的知識經驗聯繫起來的記憶能力逐漸形成,在單位時間內能夠記憶的材料的數量也逐漸增多,到青春期時達到最佳。
3.記憶策略逐步形成
記憶策略指個體為了有效記憶而採用的方法或手段。研究表明,幼兒的記憶策略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不自覺到自覺的發展過程。3~6歲是個體記憶策略發展的過渡階段。幼兒在5歲之前基本沒有記憶策略,在5~6歲時,能夠在成人的指導下,運用視覺複述、複述和特徵定位的記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