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幼兒自主自發的遊戲形式,幼兒園區域活動已成為必不可少的活動形式。眾所周知,區域活動是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材料投放是否合理。究竟應該如何根據幼兒不同年齡段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呢?今天節選了《幼兒園室內區域活動整體方案》中關於材料投放的部分內容分享給大家,以供學習借鑑。
每個年齡段投放的材料必須是不同層次的,在材料投放的數量和種類上也應有所不同。
我們發現,小班幼兒對材料的需求與其生活經驗密切相關,他們對材料的形狀、色彩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可為小班幼兒提供種類少但數量稍多,色彩亮麗、形象逼真的主題材料,供他們開展平行遊戲。如果投放的種類多了反而讓幼兒難以選擇,這個摸摸那個看看,在材料的選擇上徘徊不前,影響遊戲的進程。
我們常看到的「一個幼兒玩什麼,另一個幼兒也要玩什麼」的現象,就是因為幼兒越小越不懂得分享和輪流等待,幼兒等待一分鐘和成人要等一個小時的感覺是一樣的,這就要求同一種材料的數量要充足,以免幼兒互相爭搶玩具。另外,低年齡段的幼兒也需要新材料的刺激來保持他們遊戲的持久性,教師應定期更換材料或採用平行班級交換材料的方式來滿足幼兒的需要。
中班幼兒不僅喜歡各種主題材料,對多樣化的智力材料也感興趣,因此給中班幼兒選擇材料的範圍可擴大。大班幼兒對各類材料都感興趣,且在體力和智力上有更大的發展,因此教師可根據遊戲情節發展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多樣化、複雜化、富有挑戰性的材料。
下面再分別給一些具體的建議:
角色區
小班:根據幼兒生活經驗提供角色遊戲材料,如娃娃家、餐廳、超市。
中大班:創設一些職業特點更強的角色,如醫院、美髮屋、照相館、銀行、旅行社、火車站、小吃街。
注意:對於角色材料而言,一般來說,實物要比玩具模型好,因為實物材料更能激發幼兒的角色體驗和角色行為。比如,在娃娃家提供小勺、小碗、鍋灶等實物。當然,也不能全部提供實物玩具材料,特別是高年齡段的幼兒,隨著他們的表徵思維的發展,我們需要提供更多適合變化的材料充當遊戲的替代物。
表演區
歌舞類材料的投放
小班:可提供一些容易敲擊的樂器,如手鈴、響板、木魚等。
中大班:隨著幼兒打擊樂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漸出現三角鐵、雙響筒、雨聲筒等一些複雜的樂器。
注意:彩帶、扇子、草裙套等歌舞道具是各年齡段幼兒都喜愛的,可以各年齡段都儘量多投放一些,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道具,唱跳結合,動靜交替。
故事表演類材料的投放
小班:在選取作品方面,儘量選擇故事線索單一、篇幅短小、場景和結構簡單,情節重複性較多的作品,如《小蘿蔔出土記》、《小兔乖乖》等。
中班:可選擇故事情節簡單、篇幅中等、易於延伸的作品,如《小土坑》、《夏天的電話》等。
大班:則選擇故事情節相對複雜、篇幅稍長、易於改編的作品,如《誰丟了尾巴》、《薔薇公主》等。
注意:在材料投放方面,小班表演區可投放表演背景圖、CD、頭飾、服飾等,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下,結合圖片進行表演。中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故事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應提供能拓展故事情節,發揮幼兒想像和創造空間的主體性材料。如太空系列的面具,海洋系列的動物頭飾以及史前動物的恐龍手偶等。
美工區
小班:一些只需幼兒簡單操作的半成品;彩筆、油畫棒(顏色不宜過多,相同的顏色數量要充足),固體膠棒,水粉(搭配棉籤、排筆進行大面積塗色)。
中大班:低結構原始材料;膠水、透明膠、雙面膠等,水粉(搭配毛筆進行精細塗色)。
閱讀區
小班:應投放不易撕破、較輕的、開本大小適中的圖畫書(圖畫書以畫面簡單,信息量較少,主題鮮明為宜)。
中班:可以投放一些故事情節稍微複雜、畫面信息豐富,適當配有部分文字的圖畫書。
大班:可投放有大段文字介紹的科普書籍。
科學區
小班:可以提供簡單的觀察類玩具和材料,如萬花筒、彈跳青蛙、不倒翁等,讓他們通過感官去感知事物,發展觀察力。
中大班:可以利用操作工具開展更深層次的探索活動,如,幼兒想知道「磁鐵為什麼能將鐵釘吸起來」時,可投放各種磁鐵和鐵屑盒,使幼兒更大程度地發揮自主探索的潛能;幼兒想知道「脫毛衣的時候為什麼會有小火花」時,就可以通過操作橡膠棒和毛皮感受「靜電」。
注意:科學區不僅是讓幼兒為花草澆水、替小動物添加飼料的地方,更是感受新奇的事物和現象,關注事物的聯繫、發展與變化的最佳地點。
智力遊戲區
小班:投放顏色、形狀較為單一的材料,以及簡單的匹配、對應類的材料(零件不易過小、過多); 適合能重複操作而不是變化過多的材料;能獨立完成而不是通過合作才能玩的材料。
中大班:更適合投放合作性和競爭性強的材料。
注意:不同的益智玩具擁有不同的功能,可以發展幼兒不同的能力。它們普遍具有有趣、好玩、具有挑戰性等特點,但是挑戰性是一把雙刃劍,挑戰性過低不能引發幼兒的興趣,挑戰性過高又容易讓幼兒失去信心。我們常說的適宜難度是「跳一跳,摘得到」,幼兒在經過努力後獲得成功帶來的成就感是最強的。
建構區
小班:積木(選擇大一些的,幼兒容易搬動壘高,不需要拼插,只需要堆積、圍合,自己也能整理、積塑(一定是體積較大,較容易拼插的種類)。
中大班:可以再提供一些小型的積木或積塑,以及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建構材料。
注意:一次投放的材料品種不要過多,一種一種地投放較好,讓幼兒熟悉這種材料的特點和搭建方法之後再投放新材料,每次投放的新材料數量都不宜太少,避免幼兒爭搶。
更多信息請查看企業專區:http://www.ceiea.com/cp3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