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灌輸知識是能發展智力嗎?
沒有接觸過幼兒教育的人幾乎都認為,外界給幼兒一些信息,幼兒接收了這些信息,經過反覆練習,就能發展智力。如同小學生把a、o、e抄寫100遍,就能學會拼音,發展了智力一般。 當然不是這樣。今天我們就來科普這個問題,了解這點以後,你不但能高品質帶娃,而且還輕鬆很多!
這種機械式灌輸的信息,就像是敲開寶寶感官大門硬闖進來的,這些信息在寶寶的大腦中留下了印象,這些印象只能稱為記憶,並不是智力狀態。寶寶只能機械存取這些印象,他不會洞察,不會深入思考,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他難以將這些東西綜合應用。
我們總是把掌握某種技能作為智力發展的標準,比如認識很多字,會背很多詩等。實際上,對於0-6歲幼兒來說,他所要學的是掌握技能的方法,而不是給他灌輸某種技能。
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兒童所有的智力都是從感覺發展到概念。」兒童的感覺來自於內部,也就是說,兒童不是一個空瓶子,不需要我們成人往裡面灌東西。兒童的智力中沒有一樣東西不是源於感覺的。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不能給兒童機械灌輸知識技能,那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智力。
智力是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像、思考、判斷等;是指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智力的概念,我們看出,給幼兒灌輸技能知識僅僅形成了記憶,距離構成概念還很遠。
幼兒智力是怎樣發展的呢?
幼兒教育家孫瑞雪說:「詞語捕捉了感覺,穩固了感覺,清晰了感覺,加深了感覺,使模糊的、稍縱即逝的感覺成為明晰的屬他的對象。」智力就是從感覺發展到概念。幼兒天生具備這種能力,切莫扼殺,請珍惜保護。
幼兒根據什麼來理解事物呢?依據感覺。感覺包括視、聽、味、觸、嗅、運動、平衡等等。6歲前幼兒都是通過這些感覺來認知事物,形成概念,再把概念慢慢織成一張網,構成智力體系。
總結一下,寶寶通過感覺來認知世界。想讓你的寶寶學習什麼,就要先讓他感覺到什麼。當你的寶寶感覺到什麼的時候,你把這種感覺給他解釋清楚,就是在正確的教他。太抽象的東西幼兒不能理解沒關係的,6周歲後進入強烈的文化敏感期,自然就慢慢能理解抽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