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刊文:讓家長焦慮的是「電子」還是「作業」

2020-11-25 西部網

學生作業電子化,近來成為一個輿論熱點。參與爭論的一方大談便利,另一方則質疑這種方式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和焦慮。深入分析關於「電子作業」的討論,不難發現,各方表達其實存在比較大的誤解空間。

家長與學生的壓力來自作業多,那麼是學生作業本身就多,還是由於用電子方式布置方便帶來作業增多?在教師傾向於給學生多布置作業的情況下,使用一種更便捷的方式確實可能增加作業量,如此,作為布置方式的「電子作業」顯然不是主因。按理說,用電子方式布置作業,相對傳統方式更方便,也能節省教師與學生、家長的時間,不該一方歡喜一方愁。在這種方式變得普及的過程中,只有那些不會使用或者不善使用的人才會產生壓力。

給學生布置作業,為何家長會感到焦慮?問題在於混淆了作業的主體。作業原本是教師布置給學生的練習,學生才是作業的主體,將作業布置到家長群不僅是布置錯了地方,也造成作業的責任主體混淆,讓不少家長誤以為自己是作業的主體,或誤以為所有家長都必須成為學校各科任教師的助教,對自己的孩子盡到批閱作業的責任,一如教師對他們所任教的學生那樣。這應該才是導致家長倍感壓力和焦慮的根源所在。

以電子方式布置作業僅僅是使用工具的差異,作為一種比在黑板上抄寫更為便捷靈巧的工具,它只會減輕負擔、提高效率。而且,數位化是未來社會生活中將會普遍使用的方式,對它的偏見和一味排斥,會影響到正常教學。當然,也要看到「電子作業」與其他電子產品一樣,有利也必有害。因此,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找到「電子作業」的正確使用方式,而不是「一刀切」式的一概不用。

教師可以在班級學生群布置作業,不宜在家長群裡布置作業,讓包括學生在內的各方明確學生才是作業的主體,才是布置作業的對象,學生有責任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適當方式清楚記錄作業題,要從低年級開始鍛鍊學生的作業自主性。對於教師來說,無論用哪種方式布置作業,作業量的多少都應當視學習學業的需要而定,不能因為電子方式布置方便就增加作業量。

此外,在當下電子產品在城鄉普及程度存在差異的情況下,教師要依據所教學生的電子工具實際使用情況,選擇是否使用、在什麼範圍使用電子方式。不宜將對學生布置的作業轉發至學生家長的即時通信終端,不宜在學生家庭經濟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對學生的電子產品使用情況提出硬性要求。

關於「電子作業」的討論,對教育管理者與決策者來說也是一個提醒:要更多地考慮基層和一線教學實際,避免從某種單一方面考慮出發,片面追求單一指標,提出不恰當的要求,從而限制教師依據實際自主選擇是否使用「電子作業」。

(作者:儲朝暉,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原題為《讓家長焦慮的是「電子」還是「作業」》)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刊文:跟風出版、模仿抄襲成為許多童書出版的途徑
    光明日報刊文:跟風出版、模仿抄襲成為許多童書出版的途徑 張昀韜/光明日報 2017-01-04 09:50 來源:澎湃新聞
  • 小學家長的焦慮源自何處?
    作為一名小學家長,孩子的一年級和二年級第一學期,我的焦慮感極強。儘管我不斷調整心態,但問題始終不能夠得到徹底解決。直到現在,我終於把幾方面促成家長焦慮的因素拼湊完整了。一、周邊家長釋放的焦慮感這方面的不是我出問題的地方,但這是不少家長出問題的地方。
  • 光明日報刊文:長江刀魚走俏背後是環境汙染和過度捕撈
    光明日報刊文:長江刀魚走俏背後是環境汙染和過度捕撈 啟動長江經濟帶重大生態修復,被正式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 暑假作業的焦慮:杭州小學科學老師讓學生做體溫曲線圖,10多個家長...
    暑假過半,各位小主的作業完成進度如何?記者聽說,有爸媽已經開始為此焦慮,也有老師正在為此鬱悶。孫老師是杭州一所知名公辦小學的科學老師,今年教三年級。因為三年級下學期有個單元講溫度計,所以她布置的暑假作業是測量體溫並記錄,希望學生能將課本上的理論付諸實踐,進而鞏固已學知識。
  • 「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 走出家庭教育的焦慮怪圈
    人民視覺供圖「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一些家長對孩子整天擔驚受怕,只要孩子不學習、不聽話,就壓不住火。」「有的家長則開口閉口『別人家的孩子』,不斷給孩子加壓,似乎不給孩子報班,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 PS-磷脂醯絲氨酸|「拯救」比娃還焦慮的家長
    孩子說:焦慮的爸媽,好像隨時爆炸的氣球。宅家陪娃,每天的心情就像過山車,焦慮正在吞噬著陪娃的家長們,你是否也位列其中?家長甲:剛剛被兒子氣得心臟病都快犯了,一讓寫字他各種抓狂,一讓背書各種不會,關鍵還在玩,光知道發脾氣說不會,就是不知道開始學習,天天雞飛狗跳。家長乙:每天寫作業上演情深深雨濛濛的哭戲,勸一個小時,硬是不寫,我都哭了。
  • 家長不批改作業需手寫說明,孩子的家庭作業是如何壓垮成年人的?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孩子的家庭作業成了家長的作業,家長群、輔導作業、批改作業已經成了壓在家長身上的「三座大山」。就像前兩天傳遍全網的文章「壓垮年輕人,只需要一個家長群」。學校和家長之間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很多老師打著「重視教育」的旗號,要求家長做這個做那個。
  • 雞娃、牛娃、青娃……拼娃的背後,是家長的焦慮還是培訓班的狂歡
    一、孩子們的假期:超車還是翻車?對於「雞娃」的家長來說,一到假期,不得不再次祭出這張圖:孩子一年的學習就像四百米競賽,是超車還是翻車,全在寒暑假這兩個彎道上了。作為一位寶媽,家有幼升小的熊娃一枚。培訓機構的火爆,只是家長們的焦慮所致?非也非也,如此龐大的參與培訓的學生群體,主要分為以下四大類型。
  • 不布置作業?取消電子作業?你以為是誰減負了?
    以上這些反應說明大家還是有理智的,對於現實是有深刻認知的。但我就不明白了,針對「取消電子作業」你們怎麼就喜大普奔了呢?取消電子作業,孩子就沒理由用手機了?你忙著工作,用來打發孩子去玩的東西是叫手機吧?你看,不用手機做作業,孩子照樣有千百種方式讓自己近視。電子作業做錯了什麼?動畫片沒禁,遊戲也沒禁,先把作業禁了?!眾所周知,現階段高考仍然是最公平的、進行階層躍升的出路。
  • 家長是最大的「房奴」!天價學區房的背後,隱藏了怎樣的教育焦慮
    小學初中「雙優學區」 受到家長們的追捧,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這些天價數字不僅僅是房子的價值,更藏著父母對孩子未來的期待。全面精英化人才趨勢,使得教育的每個階段都成為家長們的競賽場。特別是北上廣深等教育資源豐富的國際城市,父母們對孩子的期望比小城市的更高,全方位的競爭壓力加上未來焦慮,成了他們生活的主旋律之一。
  • 教育部門下文要求老師必須改作業,禁止家長代改作業,你如何看?
    一、為什麼老師會將孩子作業交由家長批改其實,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原本就是老師批改作業,為什麼會將這部分工作交由家長?何況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並不具備輔導孩子作業甚至批改作業的能力?在2020年6月頒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就已經明確指出: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不得布置懲罰性作業。
  • 楊東平教育洞察:為什麼中國的家長這麼焦慮?
    我是楊東平,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些教育的主題,今天我們要談的是為什麼中國的家長這麼焦慮。 中國式焦慮的特點和類型 如果我們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教育的現狀,我想那就是焦慮了。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對教育非常焦慮。學生焦慮、家長焦慮、老師焦慮、校長焦慮,這種焦慮是整體性的。
  • 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束手無策,寫作業需陪伴?家長該如何教育
    還有一種是孩子的作業沒有完成?我們學校的老師向家長進行反應,頓時老師和家長吵了起來,一直在談論陪孩子寫作業到底是家長的事兒,還是學校老師的事兒,由此引發了大片的評論很多的爸爸媽媽都站出來說話了。由於正在輔導孩子的我每天接觸不同的孩子和家長,確實有遇到過這個情況。當我們的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當中,孩子覺得家長講的是錯誤的,就想按著自己的方式來。
  • 家長壓力巨大,老師無可奈何
    《法治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從2018年至今,已有遼寧、浙江、海南、河北、廣東、山東、貴州、廣西、山西和陝西等10多個省份的教育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的做法,有的地方還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脆弱的家校關係再次呈現在人們面前。以家長群為例,其本應扮演家校溝通的橋梁,促進家校共育,卻在無形之中形成一種詭異的博弈,讓家校雙方倍感壓力。
  • 「雞娃」家長的焦慮成為減負的阻力
    在一家教育機構的小學一年級語文培訓課堂上,前兩排的孩子和後兩排的家長都專注地聽著課,家長時不時用手機對著板書拍照,鮮有進出或說話的雜音。課間,家長們彼此分享育兒經:「我們報課不算多的,就數學、語文、英語、圍棋和遊泳。」「我家鄰居給他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每周報了8個補習班。」大家都唏噓不已。一個因為課上古詩沒背下來的孩子正在被他的爸爸訓斥,爸爸緊鎖著眉頭,兒子一臉茫然,顯然心不在焉。
  • 小學作業鑽木取火 如此高難度作業讓家長頭疼
    小學作業鑽木取火 如此高難度作業讓家長頭疼時間:2018-10-07 00: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 每逢假期補作業,現在小學生的假期作業,可不是一下子就補完的,往往都是實踐活動與知識相結合,戶外室內相結合的高難度作業,這不,國慶家長們曬的孩子假期作業又妥妥的火了。
  • 家長感嘆幼兒園作業折騰人 做功課是「拼娘」
    」楊雨說,紀念孩子入園百天的形式有多種,刻意去湊100這個數字,太過形式主義,確實給家長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製作「百物圖」楊雨還勉強能接受。其實,她最怕的還是手工作業。有一次,老師讓手工縫製水果,家裡沒有棉花,她直接從毛絨玩具裡扯了點棉花出來,拆東牆補西牆,好不容易把草莓塞成圓鼓鼓的形狀,縫到最後,草莓居然「長」出了一截小尾巴,原來是裡面的填充物漏了。
  • 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家長該怎樣陪孩子寫作業?
    近日隨著一位父親退出家長群的視頻的爆火,把老師與家長的關係又一次推向了大眾的視線中,同時,大家也普遍發現了家長對於孩子家庭作業的頭疼程度已經不亞於工作壓力了。但即使迫於社會壓力很多老師已經不敢明目張胆地給家長布置各種類似於給孩子「批改作業」的任務了,可家長又真的覺得輕鬆了嗎?
  • 2020年高考家長:為什麼我們成了最焦慮的一屆
    作者 | 同輝老劉 來源 | 同輝同泰伴君行 如果問什麼人最容易焦慮,那麼非高三的學生和家長莫屬。 而2020年的高考學生和家長說:高考和招生改革都讓我們趕上了,我們竟然成了最焦慮的一屆。
  • 老師,暑假作業交備孕表行嗎?收到家長私信,杭州一位小學科學老師...
    暑假過半,各位小主的作業完成進度如何?錢報記者聽說,有爸媽已經開始為此焦慮,也有老師正在為此鬱悶——孫老師是杭州一所知名公辦小學的科學老師,今年教三年級。因為三年級下學期有個單元講溫度計,所以她布置的暑假作業是測量體溫並記錄,希望學生能將課本上的理論付諸實踐,進而鞏固學過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