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家長:為什麼我們成了最焦慮的一屆

2020-11-30 騰訊網

作者 | 同輝老劉

來源 | 同輝同泰伴君行

如果問什麼人最容易焦慮,那麼非高三的學生和家長莫屬。

而2020年的高考學生和家長說:高考和招生改革都讓我們趕上了,我們竟然成了最焦慮的一屆。

01

選科賦分啊,你就像皇帝的新衣

新高考改革的「選科賦分」,就像皇帝的新衣!

根據興趣選高考科目,「哎呀,美極了!真是美極了!」,這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但,為了讓不同科目分數之間有可比性而設計的「賦分」模型,在當下卻使「選科」成了皇帝的新衣——聽起來很美,實行起來就呵呵了。

在理想的狀態下,如果學生對六科的選擇比較均衡,選科賦分還是比較科學的。但很快,人們就發現了這個賦分模型存在著一個致命漏洞:學的好不如選的好!

如果根據興趣選高考科目,你的結果可能是這樣的:

但是,如果你選得好,你的結果則可能是這樣的:

現實中的選科就是,你實際考了卷面分80分,賦分後可能賦成100,也可能會賦成40。

WHY?

聽到這個大bug,所有人第一反應都是這樣的:

原來你得多少分,並不取決於你能考多少分,而在於有多少人和你選了相同的科目,選的都是什麼人。

這是什麼道理?

避實就虛,似乎成了最優的競爭策略。

於是,最重要的物理,在最早的試點地區就被棄選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又打了一個「保障基數」的補丁,但補丁終歸是補丁啊。

於是乎,大家在選科時,就遵循著「略優選,興趣放一邊」這樣一個原則。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各種選科策略指導文章充斥網絡,各種選科策略培訓班開始盛行。

But,我就納了悶了,說好的興趣呢?

可是,你又怎麼能知道和你選同一科的都是什麼樣的牛娃還是什麼樣的學渣呢?

這個問題似乎就無解啊。

唉,那無論怎麼選似乎都等於聽天由命了,我TM不焦慮誰焦慮。

焦慮吧!焦慮吧!大家一起焦慮吧!

02

自招,想說愛你不容易

高考的不確定性增大,那咱用自招加道保險,安撫安撫我的小心臟總可以吧?

2020年,您還就可能真不能那麼想,因為自招政策也可能要變了。

2019年,自主招生突然收緊了,報名條件提高,招生人數減少,優惠幅度降低,著實閃了2019年高考的學生們的腰,也閃了高校的腰。

同時,對於2020年高考的競賽大軍來說,競賽還要不要搞,便成了一個著實另人糾結、燒腦的問題。

特別是對於有實力衝擊省一甚至省隊的學生,放棄不甘,停課衝也艱難,焦慮在所難免。

如果說根據2019年自招收緊政策,要不要競賽還只是競賽群體的小焦慮。

那麼對於2020年呢,最讓人受不了的是據傳自主招生不僅要取消,連領軍博雅也要大改革,這是要連保底的飯碗也要砸了?還讓不讓人活了。

這是莫須有的傳言嗎?

從競賽國決現場高校的籤約情況來看,已經不再直接承諾降一本,而是變成了一等獎或者最優惠這樣的表述。

這,似乎也在印證著傳言。

傳聞似乎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具體,這一個貼圖更是最近被傳播最廣的消息。

而多個自媒體文章還分析了這個方案具有極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其實最讓人焦慮的,莫過於等待,而最難受的等待莫過於在你飢腸轆轆的時候,吊著你的胃口。

自主招生改革的這隻政策靴子遲遲不肯落地,似乎JYB有意讓傳言和猜測再飛一會兒啊,不把這屆學生和家長烤的外焦裡也焦,大概不會罷休。

傳言,讓家長焦慮指數快速上漲,似乎馬上就要到達沸點。

焦慮就情緒不好,情緒不好言語就激烈,這不,在家長群裡競賽生和綜合生之間就懟上了。

競賽生甲:如果沒有自主招生,取消降一本,那誰還搞競賽。沒有競賽怎麼能選拔這些天才,基礎學科怎麼提高,國家怎麼進步。競賽生付出了那麼多,即使給20分降分也都不公平。

競賽生乙:大多數競賽生從初中就開始搞競賽了,沒有周末沒有假期,無論是時間投入還是培訓費的投入,都比綜合生要大很多。如果政策要改,總要提前打招呼吧,否則對競賽生太不公平了,政策不穩,就是對競賽生心理的摧殘。

競賽生丙:莫怕莫怕,經歷過競賽再回歸高考,那自學能力和拼勁是鋼鋼地,會覺得高考太簡單了,就那麼一點兒東西需要掌握,很快綜合成績就能衝上來,咱們競賽生還是更優秀一些。

綜合生甲:不能說競賽生付出多就應該理所當然拿降分吧,競賽是你自己選的,願賭服輸,不要那麼功利。

綜合生乙:競賽生付出多,難道綜合生就付出的少?綜合生是玩著過來的嗎?

綜合生丙:說什麼沒有競賽國家科技就不能進步,以前沒有競賽的時候,不也是出過很多科學家嗎,這些院士有幾個是參加過競賽的?

唉,典型的政策空白期造成的等待性焦慮啊!咱能不能儘快出政策呢?

03

高校的營,也是讓我歡喜讓我憂

高校的營,是讓我歡喜讓我憂?讓我平添許多愁!

根據慣例,為了自主招生選拔,和為了避免綜合成績優秀的學生在高考中失誤,頂尖高校會舉辦各種營,尤其是那兩所TOP2。

根據慣例,通過營裡的選拔和認定,優秀的能夠提前獲得相應自主招生資格或者直接降分承諾。

所以,能夠參加營,是許多優秀高三生的夢想。

2019年12月13日,在期待中清華發布了「工科營」、「文科營」報名通知,雖然比往年來遲了一些,但還是來了,並且保留了「獲獎學生將由相關院系推薦給學校招生辦公室」這樣的描述。

在2019年12月23日,在清華大學的網站「寒假課堂」也開放了報名入口。

而北大卻一反常態,沒有及時跟進寒假營。這意味著什麼?

在不辦寒假營是「不折騰」成了一種解釋後,又匆匆發布了"新春學堂"報名通知。

結合自主招生政策大改革的傳聞,要不要參加參加高校的這些營,參加了會有什麼優惠,會不會影響高考備考......這些都成了這屆學生要考慮的問題。

而這個問題,辦營的高校也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回答。

於是,要不要參加高校在寒假舉辦的營,值不值得折騰,又成了2020年高考生和家長焦慮的一個問題。

2020屆高考生,註定要比以往屆更焦慮一些。

2020年高考生感慨,我們為什麼要如此難?

04

焦慮這種病我該怎麼治

焦慮是種病,是病就應該治。

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增加,是導致焦慮的誘因。

無論選科賦分,還是自主招生政策的調整,亦或是參營的作用,無不是因為不確定性比以往更大。

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或減少焦慮嗎?

1)屏蔽影響情緒的負面消息源

屏蔽影響情緒的負面消息就是減少焦慮的首要方法。

少加幾個群,不讓傳言影響自己,是聰明的做法。

有北大招生老師就建議家長少加幾個群。

2019年娃錄取到北大的老許,就是直到自招政策發布的2019年3月份,才進北大預備家長群。

他介紹說就是怕群裡的傳言造成不必要的焦慮。

屏蔽消息源,又會擔心漏掉重要招生信息。

其實,關注陽光高考平臺,以及目標高校的招生網站和公眾號,足矣。

而對於高校的營,能參加儘量要爭取參加,萬一有優惠呢,不就取得了競爭優勢嗎?

當然,如果抱著重在參與的心態參加,那是最好的,何況這對後面報志願和選專業是有利無害的。

不要患得患失,離高考還有5個月,耽誤幾天複習時間,並不一定就會影響高考分數。

何況這幾天時間耽誤的複習進度,是很容易趕出來的。

2)給自己找點事兒幹

轉移注意力是緩解焦慮的好方法,也就是給自己找點兒事幹。

很多高三家長為了轉移注意力,開始練廚藝,在保證娃的營養的同時,還緩解了焦慮。

而通過家長之間鬥廚藝,既能夠給自己堅持的動力,也增加了一些新話題。

姑娘2019年考進北大光華的唐朝,則是選擇了高三開始裝修房子,當然還有秀廚藝了。

他也是為了讓自己忙起來還要忙得有意義,根本顧不上焦慮。

3)有氧運動

在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的暢銷書《情商》中,還介紹了有氧運動是治療焦慮和憂鬱的方法。

與其擔憂,不妨跑起來吧!

當高考過後,無論你是考生還是家長,都會發現,原來之前的焦慮是多餘的!

作者 | 同輝老劉

來源 | 同輝同泰伴君行(linconliu)

轉載已獲作者授權

BLA BLA TIME

( 互 · 動 · 時 · 間 )

孩子高三之前充分了解新高考政策

有助於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

相關焦點

  • 楊東平教育洞察:為什麼中國的家長這麼焦慮?
    我是楊東平,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些教育的主題,今天我們要談的是為什麼中國的家長這麼焦慮。 中國式焦慮的特點和類型 如果我們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教育的現狀,我想那就是焦慮了。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對教育非常焦慮。學生焦慮、家長焦慮、老師焦慮、校長焦慮,這種焦慮是整體性的。
  • 非典都沒能延考,2020年高考為何延期一個月?教育部回復!
    2020年的疫情轉眼已經持續了三個月,你甚至沒有意識到今年其實已經過去了1/4的時間。在短短的三個月之內其實大部分人都是充滿了擔憂的,從疫情在國內剛開始爆發時,擔心遠在湖北的醫護人員和數以萬計的確診患者,到疫情穩定後,擔心公司是否能夠正常復工,自己會不會面臨被裁員的危機、工資能不能正常發放,再到國內疫情控制住,國外又開始頻發疫情每天看著新聞焦慮……我們把2020的開年三個月稱為最讓人焦慮的三月,感到憂心忡忡的不僅只有應屆畢業生以及年前裸辭的員工
  • 孫慶玲:高考前燒高香 燒的是焦慮燒不掉的也是焦慮
    儘管備受指責,但這一行為似乎成了考生家長們的「自我麻醉劑」,全國各地去「求神拜佛」的考生家長不在少數,與其說他們燒的是香,不如說燒的是「焦慮」。  焦慮,是高考考生家長的常態,首先是焦慮孩子考不上大學。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高考一直肩負眾人對「知識改變命運」的期望,也確有無數人因高考實現了「鯉躍龍門」。
  • 最後一屆「江蘇卷」!
    最後一屆「江蘇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高考延期至今天舉行超長寒假、網絡教學、考期延後……無疑這將是一次被歷史銘記的「特殊」高考據悉
  • 小學家長的焦慮源自何處?
    接孩子的時候,家長們聊天的內容多半脫離不開孩子的學習。而討論的其中一個導向便是已經在外邊報了班的孩子家長向其他家長釋放優越感,販賣焦慮心理。還沒有報班的家長就會從焦慮轉向考慮報班。這種焦慮情緒何時能消除呢?在成功報班後就消除了。可以說,這是比較初級的焦慮情緒。
  • 全民雞娃戰,中國家長到底有多焦慮
    在杭州,是「前八所」;在深圳,是「四大名校」;在上海,是「四校八大」;在南京,是「拉力琅,芳銀金,南北遊」……把北京換成任何一座大城市,把六小強換成該城市的任意一所名中學、名小學,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都具有相似性,雞娃也成了許多家長不得不做的選擇。
  • 2020年高考數學試題難嗎?歷史上最難數學卷不是2003,而是1984年
    今天下午開考的高考科目是數學科,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數學科的考試都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數學考試的得分與試題難度息息相關,所以家長們都非常關注2020年高考數學試題的難易度如何?說到高考數學試題難度,就不得不說一名叫葛軍的人。
  • 2021年多省全面實行新高考制度,2020年高考失利後還能復讀嗎?
    2020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相比於往年,今年可是困難重重,先是經歷了一場疫情,接著高考延期,考試途中遇到暴雨,推遲一天高考,我只能說這屆考生真的太難了。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在高考的前幾個月,多數的學生都是在家學習,成績可想而知,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 考試前的晚上睡不著覺怎麼辦,不要焦慮,家長幫你調整作息
    上次我嘮叨了一下家長要怎麼幫助孩子克服焦慮的心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學習到呢?孩子要是出現焦慮心理的話,當家長的殼千萬不能著急,一定要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用自己的態度來讓孩子的心理慢慢回到正軌。出現焦慮心理的孩子大部分是因為成績不理想又想考好把自己搞得這麼的焦慮。你不能再去批評他了,這是不可以的。你要鼓勵孩子跟他說,要用平常心來面對。
  • 少兒編程有多火,中國家長就有多焦慮
    即便是「科技愛好大市」南京, 2018年明確標出「機器人」「信息技術」特長生的學校只有8所。 2020年開始,北京也可能壓縮中學特長生招生比例,包括科技特長生。
  • 看漫畫解壓,高考分數超上屆狀元,這位學霸女漫迷值得學習!
    很多家長不理解為什麼孩子願意看漫畫,而且還擔心看漫畫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因此阻撓孩子們看漫畫的事情也是存在的。但是,現實當中卻存在這麼一個例外,那就是曾經有一個高中生,在高考之前看著漫畫書解壓,最後卻反而獲取了高考的狀元,甚至高考分數都超越了前一屆的高考狀元!
  • 不靠譜數據分析:北京雞娃圈究竟焦慮的啥?
    我主要的好奇點在於,為啥北京家長,哦不,北京雞娃圈家長這麼焦慮呢?急得究竟是啥?從高考跑道來講,他們娃的終點牌子明明已經被放到比我們其他省的近很多的位置了呀?我好奇也是因為,生怕自己落了些什麼關鍵點,耽誤了自家這生活在高考大省的娃。要搞清楚這個好奇,我大概這麼一個思路。第一,北京是不是真的高考更容易?
  • 正視焦慮,掌握「深呼吸」!心理專家教你從容應對高考
    臨近高考,部分學生和家長開始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為此記者採訪了福州大學人文學院應用心理學系系主任趙陵波副教授,教大家用最簡單的方式緩解焦慮情緒。他說,考生這個時候經常會出現「粉紅色大象」的心理問題,越「不要做什麼」,越容易無法抑制地「做什麼」,假設考生告訴自己「不要緊張、不要焦慮」,這時考生越容易緊張焦慮。趙陵波告記者,「『粉紅色大象』的解法很簡單,就是正視你自己,正視你的焦慮情緒,所有人都會焦慮,承認自己的不安,把『不要』換成『我要』,如『我要放輕鬆』,慢慢地就會忘記原先的情緒。」
  • 中高考前,家長如何成為孩子的「神隊友」?家長學校送出7個心理貼士
    中考、高考臨近,考生們爭分奪秒、緊張備戰,焦慮情緒不斷上升,家長們似乎也緊繃著一根弦,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甚至比孩子表現得還要緊張、焦慮,家長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為孩子加油助力?本場直播活動由上海市教委指導,上海家長學校和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聯合主辦。姚玉紅老師從接納自己和孩子的焦慮,學會與焦慮共處出發分別以孩子的焦慮、老師的焦慮、家長的焦慮三方面分析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立場上焦慮的狀態。一個人的焦慮是正常的,不焦慮也是一種焦慮,要讀懂孩子對焦慮的反應。
  • 家長是最大的「房奴」!天價學區房的背後,隱藏了怎樣的教育焦慮
    小學初中「雙優學區」 受到家長們的追捧,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這些天價數字不僅僅是房子的價值,更藏著父母對孩子未來的期待。全面精英化人才趨勢,使得教育的每個階段都成為家長們的競賽場。特別是北上廣深等教育資源豐富的國際城市,父母們對孩子的期望比小城市的更高,全方位的競爭壓力加上未來焦慮,成了他們生活的主旋律之一。
  • 新高考「6選3」,該選哪個組合,高考改革省市的高中家長趕緊收藏
    從2017年開始,山東、海南、天津等很多省市開始了新一輪的高考改革,而上海、浙江則率先完成了高考改革試點。現在這些參與高考改革的省份的2017級高一學生和家長們正為如何選擇考試科目大傷腦筋,今天筆者就和高考改革省市地區的高中家長特別是高一家長們聊聊關於孩子們如何選擇科目的事。這次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科,本是好事,這更有利於學生自由學習、綜合發展。你為什麼「6選3」會讓廣大學生和家長大傷腦筋呢,筆者經過分析和調查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6選3」組合太多,讓人眼花繚亂。
  • 高考史上最難的數學題之一,中科院院士看了搖頭:不適合高考
    隨著又一年的高考來臨,有網友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歷屆高考最難的一屆是哪一屆?其實沒有最難,只有更難!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有請1984年這位朋友來回答!眾所周知,1984年是高考重改創新的一年,這一年的數學考題那真的叫做聞著傷心見著流淚!這一屆的數學題到底有多難呢?數據不會說謊。
  • 高考在即,家長給孩子吃「聰明藥」,醫生說:謹慎,容易上癮!
    高考在即,家長給孩子吃「聰明藥」,醫生說:謹慎,容易上癮!今天是2019年3月13號,距離高考還有不到100天!學習階段已經到衝刺期,全國各地的高三學生們包括老師和家長都處於一種緊張備考的狀態。但是處於成績瓶頸期遲遲無法突破的學生在這時常常會出現失眠、焦慮、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情況,甚至會導致成績進一步下滑。家長面對孩子這種情況也是十分擔心,有的家長會與孩子積極溝通,有的家長會變著法的做好吃的或買營養品開解孩子。可是,近日一種「聰明藥」橫行於市,宣稱可以快速提高學生成績!
  • PS-磷脂醯絲氨酸|「拯救」比娃還焦慮的家長
    孩子說:焦慮的爸媽,好像隨時爆炸的氣球。宅家陪娃,每天的心情就像過山車,焦慮正在吞噬著陪娃的家長們,你是否也位列其中?家長甲:剛剛被兒子氣得心臟病都快犯了,一讓寫字他各種抓狂,一讓背書各種不會,關鍵還在玩,光知道發脾氣說不會,就是不知道開始學習,天天雞飛狗跳。家長乙:每天寫作業上演情深深雨濛濛的哭戲,勸一個小時,硬是不寫,我都哭了。
  • 浙江新高考第二次學考、選考:技術成最不受待見科目
    按照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統一高考招生,將按照3+3計分方式,即語文、數學、外語3門為統一必考科目,3門為選考科目,考生可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7門科中任選3門為選考科目。除語文數學外,其他科目都有兩次考試機會,成績兩年有效。  招生高校確定至多3門選考科目範圍,考生1門符合即可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