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考臨近,考生們爭分奪秒、緊張備戰,焦慮情緒不斷上升,家長們似乎也緊繃著一根弦,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甚至比孩子表現得還要緊張、焦慮,家長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為孩子加油助力?
6月7日,在上海家長學校的直播課堂上,同濟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教授姚玉紅、崇明區教育學院高級心理教師姜企華送出了7個心理小貼士,希望家長和孩子一起「闖關」,度過這段考試的關鍵時期,做孩子的「神隊友」!
本場直播活動由上海市教委指導,上海家長學校和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聯合主辦。
姚玉紅老師從接納自己和孩子的焦慮,學會與焦慮共處出發分別以孩子的焦慮、老師的焦慮、家長的焦慮三方面分析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立場上焦慮的狀態。一個人的焦慮是正常的,不焦慮也是一種焦慮,要讀懂孩子對焦慮的反應。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聽懂內心的焦慮,學會和焦慮共處很重要。
講座中姜企華老師提到三個問題:「父母可以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什麼?」、「家長如何調控自己的負面情緒?」、「日常對話中,父母應該注意些什麼?」。
姚玉紅老師給出了三點建議:
一、鼓勵更多親子對話「找孩子願意說話的時間」;
二、有爭論的時候,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可以「敗而不死」;可以把孩子的肯定句翻譯成疑問句,陪孩子探索問題。
三、遇到無法繼續下去的對話時,問一句那然後呢?你會去做什麼?
家長首先就得擺正自己的心態。考試成績固然很重要,但它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唯一的標準。家長們在留言區表示,要讓孩子有個好心態,家長首先就得擺正自己的心態。考試成績固然很重要,但它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唯一的標準,孩子獲得了好的成績,也不能成為家長炫耀的資本。家長應該對孩子有合理、正確的期望,當家長以一種寬容、寬鬆的心態看待考試,接納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孩子身上的負擔必定會輕鬆不少。家長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應該給予他們最大的信任和鼓勵。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