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來臨如何給孩子減壓 這八句「心理」話了解一下?

2020-12-05 央視網

高考來臨如何給孩子減壓 這八句「心理」話了解一下?

原標題:

  河北唐山:快樂減壓迎高考。新華社發

  【聊健康】

  編者按

  「六一」兒童節剛過,高考即將來臨。六月是燦爛的,是熱烈而又充滿希望的,同時也伴隨著焦躁和不安。面對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如何做到不急不躁,穩定發揮?本版邀請專家從心理、飲食以及常見的健康問題出發,給廣大考生一些指導,讓大家愉快地投入高考。

  一年一度的高考要來了。雖然各種媒體一再宣傳「減壓、減負」,父母和老師也一再耐心地告訴孩子「上大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這些話對於莘莘學子而言,怎麼說都顯得有些蒼白。

  高考是實力的較量,更是心理的較量。心理因素是什麼?心態!心態是一個槓桿,好的心態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習效率,加速提升自己的實力;另一方面可以優化應試策略,讓考生在高考中能夠更好展示出自己已有的實力,甚至超常發揮。

  作為一名兒童心理醫生,筆者深知在高考迫近的時刻,無論再怎麼剖析壓力的來源或焦慮的成因都已經毫無意義。結合自己多年來為高考前學子減壓的經驗,從心理學的角度和實戰的角度,告訴考生及家長如何自我調整和應對,才是最重要的。

  八句「心理」話

  1.要明白不只你一個人焦慮。高考前每個人都會焦慮,這是每個人在面臨重大事件時的正常反應。

  2.健康飲食,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其中,適度運動非常重要,建議每天運動不少於1個小時。如果沒有「整塊兒」的時間,可利用課間等碎片化時間做「伏地挺身」等快捷的運動。

  3.正常交往,多與同學或其他考生溝通。在和別人溝通的過程中,可能會了解到大家都有「焦慮」的感覺,就不會再為自己的「焦慮」感到羞愧和緊張;同時還會從別人身上學會一些應對焦慮的方法,從而實現社交性「互助」。

  4.父母平靜從容勝過千言萬語。父母和孩子一樣都要有一顆平常心,切記不要「圍著孩子轉」,各自像平常一樣「忙自己」的即可,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寬容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和支持。

  5.睡眠永遠是人的本能。萬一高考前一天睡不好甚或通宵未眠,也沒有關係。這說明你暫時不需要這麼多的睡眠,也說明你的大腦處於更積極的興奮的狀態,會確保你考試時擁有足夠的能量。

  6.順應自己的情緒。如果你緊張、害怕、生氣、厭惡或者疑惑,那就坦然接受這些情緒的存在。壓抑自己的情緒會增加壓力。

  7.掌握一項「放鬆」的技巧,每天練習一到兩次。可在過度緊張焦慮時快速放鬆;緊張的學習間隙休息放鬆;入睡困難時助眠。

  具體做法:找一個舒適環境,坐或躺在舒適的位置,閉上眼睛,儘可能讓肌肉放鬆;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吸氣,想像一下吸氣的時候聞著花香,心理默數3秒,停留1秒,手放在肚子上,慢慢感受隆起;微微噘起嘴唇,慢慢勻速用鼻子和嘴呼氣,默數6秒,手放在肚子上,並在呼氣時輕輕按下;重複10到15分鐘,直到你再次感到平靜。

  8.必要時果斷向專業人員求助。如果焦慮過於嚴重,通過自己的努力難以調整過來,甚至伴有明顯的身體不適,如頭昏、頭緊、頭皮發麻、腸胃功能失調、睡眠欠佳、食慾下降等,嚴重影響學習和生活質量,就要第一時間向專業人員求助,切忌拖延。

  一首「糊塗」詩

  如果把考試看作是打仗,那麼每個考生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了。應該相信自己有能力在關鍵的時刻「難得糊塗」,成就最大的「清醒」。歸納上述八條建議的高考心態,凝結成小詩一首:

  兩眼無成敗,

  一顆平常心。

  不惜汗如雨,

  便是自在人。

  總之,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而為,順其自然,積極的心態才能收穫自由的人生。

  (作者:崔永華,系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主任)

  延伸閱讀

  高考飲食:「提神」「補腦」「健腦」莫輕信

  高考在即,家長和考生們千萬莫忘備考期間飲食安全。

  高考正值夏季,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中,各種致病微生物繁殖加速,食物易腐敗變質,因此在食物的購買、加工和儲存等各環節都應注意。儘量選擇在家或學校食堂用餐,外出就餐要選擇有食品經營許可證或餐飲服務許可證的場所。建議不要改變學生平時的飲食習慣和規律,切勿嘗試新奇的食材或者不常吃的食物,避免造成腸胃紊亂等。

  膳食平衡很重要

  飲食多樣更健康

  高考期間飲食應注重膳食的多樣化,以保證多種營養素的供給。三餐應以穀類為主,多吃水果、蔬菜,適量攝入魚、禽、蛋、瘦肉等。

  1.攝入充足的能量。尤其早餐和午餐要吃好,糧穀類食物中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主要、最經濟的能量來源。

  2.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瘦肉、雞蛋、牛奶等動物性食物,和豆腐等豆製品,都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3.常吃富含DHA、磷脂等脂肪酸的食物。如魚、蝦、貝類,尤其是深海魚、蛋黃、肝臟等食物。

  4.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A、B、C及鐵等營養素的食物攝入,如動物肝臟、奶類、堅果、新鮮蔬果等。新鮮蔬果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還可促進腦組織對氧的利用,幫助消化,增加食慾。

  及時補水別忽視

  「提神」飲品勿輕信

  高考期間,天氣炎熱,考生應適當增加飲水量,白開水是補水的好選擇。宜少量多次,不要等到覺得口渴才喝水。功能飲料只適合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條件下飲用。通常不主張考生飲用功能飲料。如果平時沒有喝,高考期間也不要嘗試。

  此外,飲用濃茶、咖啡等也需謹慎,避免其神經興奮及利尿作用影響睡眠和考試的正常發揮。

  保健食品非藥品

  「補腦」「健腦」不可信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物。購買保健食品要「一查、二看、三對號」:

  一查,檢查保健食品包裝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標誌及保健食品批准文號。

  二看,看保健食品包裝上是否註明生產企業名稱及生產許可證號,生產許可證號可到企業所在地省級主管部門網站查詢,以確認其合法性。

  三對號,要根據自身身體情況和註冊備案產品的保健功能進行選擇,不可偏聽偏信、盲目使用。

  特別要提醒的是,我國從未批准過任何「補腦」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已批准的具有「緩解體力疲勞」「增強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也不適用於補腦、提高智商和緩解腦力疲勞等。除了依靠平時的刻苦學習和積累,沒有短時間提高智力和學習成績的「靈丹妙藥」。

  (文章來源: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本報記者陳海波整理)

  「聰明藥」走紅是對藥物濫用危害的無知

  前不久,有媒體披露,一種被稱為「聰明藥」的藥品在網上兜售販賣。由於該藥品號稱能提升人的注意力,可以讓學生在考試中搶佔先機,還能讓上班族在工作中更容易拼出業績,因而在越來越多的人群中泛濫蔓延。那麼,真有這種神奇的藥品嗎?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主任劉靖指出,事實上,所謂的「聰明藥」,就是臨床中用來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就是俗稱的多動症的藥物。「聰明藥」走紅的背後,是學生和家長對藥物濫用危害的無知,以及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忽視。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一種兒童期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患病率達6%左右,對患兒產生的危害可能持續終身。劉靖介紹說,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核心症狀是注意障礙、過度活動和衝動。當兒童出現與其年齡、性別和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障礙、過度活動及衝動,並對其學業、人際關係、家庭生活等產生不良影響時,應考慮患有該病的可能性。有些家長誤以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只是孩子的天生活潑或調皮搗蛋,等長大了自然就好了。殊不知,既往研究顯示,多數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的症狀會持續到成年期,成為成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者。如果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幹預,患兒的社會功能不僅會受到廣泛的損害,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患兒有更高的風險罹患其他精神障礙,包括對立違抗障礙、焦慮障礙、抑鬱障礙、雙相障礙、品行障礙、物質使用障礙等,並有更高的風險出現軀體受傷、超速駕駛等問題。因此,家長及老師需要了解相關知識,關注孩子的行為,一旦發現可疑症狀,及時讓孩子就醫。

  那麼,如何才能儘早發現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呢?劉靖表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有三大核心症狀:

  一是注意障礙。例如做遊戲或上課等需要保持專心的時候,常常易於分心,注意持續時間短暫;常常記不全老師布置的作業;做事常常磨磨蹭蹭,粗心大意等。

  二是過度活動。例如在嬰兒期表現過份活躍,會從搖籃或小車向外爬。幼兒期剛剛開始走路,就常以跑代走。學齡期時,常常坐不住,難以安靜地做事或玩耍;上課小動作多,甚至影響課堂紀律;常常講話過多;常常招惹同學、同伴,經常發生爭吵或打架等。

  三是衝動。例如做事常常難以等待;經常打斷或侵擾他人活動;常常上課老師問話沒完就搶先回答;行為衝動,做事常常不考慮後果;情緒常常不穩定等。

  據劉靖介紹,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需要長期治療,目前有效的治療方式主要有兩種,即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在藥物治療方面,我國批准用於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西藥有非興奮劑類藥物託莫西汀和興奮劑類藥物哌甲酯,部分中藥也獲批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適應證。在非藥物治療方面,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認知行為治療、執行功能訓練、腦電生物反饋治療等。臨床上,需要經過專業醫生充分了解孩子的病史,並對孩子進行詳細的精神檢查和系統評估,排除其他疾病後,方可確定孩子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診斷,並開始進行系統規範的藥物和非藥物治療。

  由於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藥物也可能產生藥物不良反應,因此,對於懷疑存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兒童,應到具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診療資質的醫療機構就診,確診後再進行系統規範的藥物和非藥物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應監測和及時處理兒童可能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藥物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合理規範使用,切忌治療目的之外的不合理使用,防止藥物濫用對個體健康產生危害。

  (記者 田雅婷整理)

相關焦點

  • ...調整情緒,心理專家貼心支招——考後減壓家長要當好「減壓艙」
    龍騰南陽訊高考過後,考生應該怎樣放鬆自己?對於孩子高考後的情緒波動,家長應該如何引導?日前,記者就此採訪了市中心醫院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劉馳,為考生和家長支招。高考過後4種心理問題很常見「很多考生在經歷緊張的高考之後,各種心理需求出現『井噴』現象。由於不少家長對孩子的考後心理不太關注,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從高考前為考生「充電」,到高考後幫助考生調整心理狀態,劉馳最近一直很忙。
  • 高三心理諮詢:如何減壓和克服惰性
    高三心理諮詢應該做好哪些工作?一個是緩解有恐懼考試導致的焦慮情緒,一個是如何適應高三枯燥的複習。對待前者的有效方法是減壓,後者則是克服惰性。那麼,高三學生該如何減壓以及克服惰性呢?這正是本文要探討的內容。
  • 高考生五大心理減壓方法
    很多成績優秀在同學在高考中失利,他們不是輸在知識能力上,而是敗在信心上。  02優化情緒  心理學認為,人的學習生活中,情緒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象染色劑,使人的學習生活染上各種各樣的色彩。  有時候變換角度看問題,情緒自然調整過來了。在迎考複習和高考中,要學會轉移情緒,將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
  • 2020高考心理輔導:高考後如何擺脫不良心理
    對此,專家表示,考生經歷了多年的緊張學習和高強度的迎考複習,突然一下轉入放鬆的狀態,很容易不適應,而且考生們很容易受考試結果的影響,出現一些不良心理,如不能及時調整,將會對以後的學習生活產生很大影響。  「我女兒小林是個活潑聰明的孩子,但今年高考發揮得不是很理想,考完就把自己鎖在房間裡,整天也不愛說話,飯也吃得很少,以前她經常打球、遊泳,現在天天呆家裡,一直不願下樓,這樣下去可怎麼得了?」說起女兒的情況,讀者王女士不住地嘆氣,發愁得不行。  與小林相反,讀者張先生的兒子考完後幾乎天天不著家。「這孩子成天出去玩,有時候玩到夜裡一點多才回來。
  • 【社區減壓】認識認知症與阿爾茨海默氏症 --社區減壓項目心理推送系列
    認識認知症與阿爾茨海默氏症--社區減壓項目心理推送系列進入
  • 心理抗「疫」手冊①丨中高考學生如何穩定心態 這「光流法」了解下
    尤其是疫情本身帶來的恐慌和推遲復學時間等各方面影響,讓備戰中考、高考的學生面臨各種心理困擾。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少心理科醫生通過收集發現,由於網絡發達,信息溝通便利,備考學生往往能夠快速獲取疫情信息。在了解疫情進展的同時,與日俱增的確診人數、疑似病例人數和死亡人數,以及口罩全國告急、武漢封城等信息讓備考學生的緊張和恐慌情緒也隨之不斷高漲。
  • 心理減壓的方法有哪些呢
    壓力,是我們不少人都經歷過的,在現在的生活中,大部分的朋友們都生活在高壓下,而這種高壓往往會讓我們變的情緒煩燥而影響到工作和生活,而減壓的簡單實用方法卻能幫你解除壓力。那麼,心理減壓的方法有哪些呢?如何緩解壓力呢?下面就具體的來了解一下吧。
  • 如何給自己減壓 10種方法有效幫你減壓
    精神壓力大,這可不是好事兒,如果你一直處在精神壓力大的狀態下的話,會導致你的身體或者是心理出現問題的。那麼,如何給自己減壓?精神壓力大的原因是什麼?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如何給自己減壓傾訴傾訴可取得內心感情與外界刺激的平衡,去災免病。當遇到不幸、煩惱和不順心的事之後,切勿憂鬱壓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應將這些煩惱向你信賴、頭腦冷靜、善解人意的人傾訴,自言自語也行,對身邊的動物講也行。
  • 減壓方式應該怎麼做?試試這五種方法
    減壓方式應該怎麼做?試試這五種方法,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所以,高中三年級除了複習以外,怎麼消除壓力才好呢?事實上,如果學生想減少壓力,就必須學習這五種方法。1.心態調整高中三年級學生面臨可怕的高考,不過,是學生變暗學習的狀態結束的意思,所以,到了最後的時間,學生的心理就越強烈,成績好的學生很容易驕傲,也不想早點讓自己放鬆,成績差的學生也不希望有那麼明顯的進步,也有成績不穩定的學生,不管是好的時候還是壞的時候,學生們都會盡力的。
  • 甘肅蘭州考生高壓氧艙裡求「減壓」
    新華網蘭州7月7日電(記者茆琛)一年一度的高考戰役如期打響。如何為考生減壓仍是出給家長和社會的一道難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今年蘭州有不少考生走進高壓氧艙,一邊吸氧,一邊複習。等候在艙外的家長似乎比考生緊張得多,一位姓王的女士手裡拿著女兒喝了一半的飲料瓶來回踱步,她壓低聲音告訴記者,女兒是第二次參加高考,雖然丈夫是教師,高考分數可以得到照顧,但這次仍然心裡沒底。她認為女兒高考失利是因為心理素質不好,所以這次高考前一周就天天帶女兒來吸氧,放鬆心情。  另一位家長帶著孩子坐了一個多小時公共汽車趕來吸氧,孩子吸氧後他還要帶孩子去看考場。
  • 拍一拍、抱一抱、喊一喊 高考臨近 高三考生這樣減壓
    其實,孩子們眼中的這場「遊戲」是學校專業心理教師崔馨月精心設計的高三考前團訓活動。  15時30分,全體高三學生準時在操場上列隊站好,在他們面前的就是有著陽光般燦爛笑容的崔老師。  活動從熱身項目開始,後面的同學雙手搭在前面同學的肩膀上,輕輕拍打,然後調轉方向為對方拍打。簡單的互動和身體接觸卻一下子打開了彼此的心扉,笑容瞬間在每個人的臉上綻放。
  • 壓力大要怎麼緩解 創意減壓玩具了解一下
    下面的創意減壓玩具了解一下。MOKURU 減壓棒Yandex 發洩人面球最近笑容逐漸消失,有鬱悶、有憤懣、有低落······好辦,給你一個腦袋,讓你盡情揉捏一下這套人面球共有四個表情,惟妙惟肖地模仿人的真實表情而製作,分別有呼、嘻、哈、哦四種表情,可以揉捏、摔打,讓人臉做出各種呆萌與搞笑的表情,輕輕一放手,又恢復本來的樣子。人面球採用聚氨酯樹脂製作而成,分別有黑白兩色,產品表層會有一層白色乾爽粉,防止沾手。
  • 高考來臨,這5道「補腦菜」多給孩子吃,補腦補營養,比保健品強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高考來臨,這5道「補腦菜」多給孩子吃,補腦補營養,比保健品強!時間過得真快,2020年高考又要臨近,一年一度的高考是決定著每一個孩子的未來和明天。隨著高考的臨近,考生們都進入了衝刺階段,為了能交一份滿意的答卷,每天都複習到很晚。作為家長的我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只能在飲食上做些調整,多做些有益大腦的食材,幫助增強記憶力和補充營養。
  • 中高考前,家長如何成為孩子的「神隊友」?家長學校送出7個心理貼士
    中考、高考臨近,考生們爭分奪秒、緊張備戰,焦慮情緒不斷上升,家長們似乎也緊繃著一根弦,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甚至比孩子表現得還要緊張、焦慮,家長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為孩子加油助力?6月7日,在上海家長學校的直播課堂上,同濟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教授姚玉紅、崇明區教育學院高級心理教師姜企華送出了7個心理小貼士,希望家長和孩子一起「闖關」,度過這段考試的關鍵時期,做孩子的「神隊友」!
  • 孩子壓力大怎麼辦?父母口頭安慰沒有用,三招幫孩子正確減壓
    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父母也感到非常的擔心,生怕由於他的心理壓力太大而導致心理健康出現問題。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無論父母怎麼開解也都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期末考試將近,家長應如何調節孩子心理狀態,助力孩子順利應考
    導讀:期末考試臨近,學生們都有一定的焦慮情緒,家長應如何給孩子減壓,保證孩子順利應考?轉眼間,一學期就要結束了。隨著考試的一天天臨近,無論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還是高三年級的準高考生,都難免會對期末考試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表現為考前看不進書、失眠、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緊張煩躁等。
  • 心理減壓篇一:調節情緒的幾種方法
    心理減壓篇一:調節情緒的幾種方法 2020-03-12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緩解高考壓力?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動機水平決定學習效率
    如果任由這種緊張、焦慮的情緒發展,會讓孩子在未來100多天的學習中「患得患失」,最後對高考產生恐懼、畏怯的心理。當孩子出現考前焦慮,你該怎麼辦?當孩子對你說感到緊張時,又應該如何安慰孩子呢?一、高考中的風波:女兒考前緊張的一次親身經歷。
  • 高考倒計時考前焦慮症高發 專家開出緩解處方
    [導讀]在河北醫大一院的心理科門診,高三學生小輝顯得特別焦慮,他說以前學習狀態不錯,可是臨近高考的這段日子看書總是走神兒。「馬上高考了,可我兒子說什麼也不上學了,急死我了。」   距離高考只剩十多天的時間了,考生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
  • 網友造字又「醜」又「窮」,心理專家:這是自我減壓的一種方式
    心理專家認為這是網友們自我減壓的一種方式。 微博截圖   新鮮:2018 年度漢字 qiou 出爐   時間匆促,轉眼已行至 2018 年的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