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會經歷多少次緊張,可能沒人去統計過,但考前緊張,應該是每個人都無法逃脫,且印象深刻的一種緊張吧。
尤其是隨著高考進入倒計時,高三的孩子們開始逐漸緊張起來,嚴重者甚至出現深度焦慮、無法入睡、沒有食慾等現象,伴隨而來的則是:精神恍惚、記憶力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思維靈敏度降低……
很多孩子明知緊張不好,但就是身不由已。如果任由這種緊張、焦慮的情緒發展,會讓孩子在
未來100多天的學習中「患得患失」,最後對高考產生恐懼、畏怯的心理。
當孩子出現考前焦慮,你該怎麼辦?當孩子對你說感到緊張時,又應該如何安慰孩子呢?
一、高考中的風波:女兒考前緊張的一次親身經歷。
2018年6月7日下午,是高考第二場——數學考試。在送女兒去考場的路上,她一直沉默無語,行至中途,女兒突然說:「爸,我有點緊張!」沒頭沒腦的一句話,讓我心裡格登一跳:臨陣怯場,這可是考場大忌啊!兒女這一說不要緊,搞得我也立馬緊張起來,不由得輕輕點了一下剎車。在驕陽的炙烤下,我邊行駛邊快速思考應對之策。
從小學到高中12年,從沒有聽女兒說過因考試而緊張(也許有,但沒有對我說吧),這次是什麼原因呢?突然,我一下子想到上午的語文考試,當時很多學生走出考場都顯得比較沮喪,大家普遍反應考題太難,女兒也說沒平時考得好。但本著「考一科,扔一科」的原則,當時也沒有在這方面過多糾結,現在她突然說緊張,應該是上午考試帶來的心理包袱還沒有放下。
可是考試在即,已經沒時間跟她長談了。無奈之下,我只得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如果你是因為上午語文考試而緊張的話,那我覺得大可不必哦。今天我聽好多家長和學生都說考得如何如何糟糕(其實我沒有聽過),試題的難度是針對每一個人,大家是一難俱難。別的不敢說,但爸爸相信你已經一定盡力了,而哪次你努力過後,成績又讓你失望過呢?相信自己,情況不是你相像那樣,輕鬆上陣吧!」女兒是否真的放下了心理包袱,我不知道,但在忐忑的等待中,當我看到她滿面笑容地走出考場時,心裡不由得長長籲了一口氣。
事後,我作了一個簡單總結,用善意的謊言來緩解女兒的考前緊張,應該起到了三個作用:首先
,讓她感受到了來自父親的信任和鼓勵;其次,舒緩了她對上午語文考試的糾結情緒;最後,是降低了她內心的壓力和焦慮。
二、因壓力而造成的考前緊張,有兩種:臨時性緊張和長期性緊張
1.「考前」緊張的界定。
這裡的「考前」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臨考前的「臨時」緊張,發生的時間比較短,可能是考前一、兩天,也可能是考前一小時、一刻鐘。
另一種是考前「長期」緊張,從時間上來看,緊張情緒存在的時間長,形成的原因複雜,可能是一學期,也可能是一年,甚至更長。
上述案例中,我女兒突然產生的這種緊張,屬於考前臨時緊張,雖然讓人措手不及,但對孩子的影響不大,解決起來也比較容易。但如果是學習中的長期性緊張,對孩子的影響將是深遠且嚴重的。
打個比方:臨時緊張就如急性肝炎,只要處理及時,很快就能康復;長期緊張就如慢性肝炎,治療過程漫長,手段多樣,且康復起來很慢。
2、考前臨時緊張的特點
臨時緊張大多是由於突發意外事件所致,可能是自己經歷的,也可能是聽到的、看到的。由於臨考前,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就像一根緊繃的弦,稍遇外界刺激就可能引發強烈的情緒波動。
由於這種緊張是突發性的,只要不是過於嚴重,加之及時疏導,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平復。所以,臨時緊張具有來得快,去得快的特點。
3.考前長期緊張的特點
長期緊張,是一個認知、情緒、意志、行為的綜合性心理反應過程。體現在學習上,主要是由於對自己期望值過高,但學習效率又過低,加之情緒調節不及時所致。長期緊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些孩子本來已經很努力了,但由於各方面原因,始終難以達到自己或父母的要求,就會在心裡慢慢積累壓抑情緒,一想到以後的考試,就會在心裡產生高度的緊張感。
長期緊張,處於一種長期的喚醒狀態。當孩子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因為不能完成學習的預期目標,就會體驗到一種持久的沮喪感。這種緊張已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了較嚴重的負面創傷,具有來得慢,去得也慢的特點。
三、考前緊張,適度有益,過而有損。
心理學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動機強度和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種線性關係,而是倒U形曲線關係。在完成簡單的任務中,動機水平高,效率可以達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難度適中的任務中,中等的動機水平效率最高;在完成複雜和困難的任務中,偏低動機水平下的工作效率最佳。」
1.考前適度緊張,有利於激發孩子的動力,讓大腦保持在一個良好的思維狀態。
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適度的緊張情緒能增強大腦的興奮過程,提高大腦的活動功能,使人思維迅速,反應敏捷。因此,在適度的緊張狀態下應試,考生往往會超常發揮水平,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平時成績一般的學生,卻能考出讓人意外成績的原因所在。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在難度適中的任務中,當動機強度處於中等水平時,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動機強度超過了這個水平,則對行為反而會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適度的緊張,可以讓孩子在考試中較好發揮,並取得較理想的成績。
2.考前過度緊張,將對孩子思想造成困擾,因壓力過大而影響考試效果。
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如果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動機強度過高,會處於過度緊張和焦慮的心理狀態。這種緊張和焦慮會產生恐懼感、危機感,繼而幹擾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的正常活動,讓思維變窄,頭腦遲滯,嚴重者連平時掌握較好的內容也可能出現混淆、遺忘的後果,從而使考試效果下降。
3.一點也不緊張,考試成績將呈現兩個極端。
孩子考前一點也不緊張,說明孩子要麼是學神,要麼是學渣。學神因胸有成竹不緊張,學渣因無所追求而坦然。這兩類孩子,因心態「超然」,均能在考試中正常發揮,取得自己應該取得的成績。
四、自我修煉,是孩子克服考前緊張的最好方法。
心性需要修養,就象性命需要滋養一樣;心靈需要修繕,就象臉龐需要美容一樣。
無論是臨時緊張還是長期緊張,一般來說,出現考前緊張,大都因為文化知識沒學牢、心理素質不堅定、思想情緒不穩定所致。
鑑於此,家長應該在平時注重引導孩子,通過多維度修煉,提升各方面能力,從源頭解決考前緊張的問題。
自我修煉,可以從兩方面來進行:一是平時修煉,一是考前放鬆
1.平時修煉
平時修煉既是聚沙成塔的使然,也是水到成渠的必然。
(1)修煉學問,時常問問自己:我真的盡力了嗎?
學習是否認真是學習好壞的根本保障,而學習的好壞,則是決定考試效果的最大因素。
在學習的過程中,父母叮嚀最多的話總是:「寶貝,你學習要認真哦!」而孩子也總會回答:「嗯,知道了!」其實,認真也好,盡力也罷,說起來容易,可做起來是真難,並且也沒有統一的標準來衡量。
有人說:「有沒有認真和盡力,看考試分數就知道了。」事實真的這樣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果都用無所不知、考無不勝的學霸來判斷是否認真的話,那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會心碎一地。
衡量孩子是否認真和努力,不能一概而論,要因人而宜。個人認為,只要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管控好時間,有嚴格的自律性,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以及合適的學習方法,那就算做到
了認真。即便最後考試仍不理想,但他真的已經盡力了。
(2)修煉心性,練就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素質。
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最近熱播的連續劇《第二次也很美》中的王蕾,本身具有很高的漫畫天賦,但當她面對才氣滿滿的女一號安安時,卻因害怕而充滿了忌妒、不安。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她甚至不惜用卑鄙的手段,將安安鎖在屋子裡,讓其錯失了現場比賽的機會。雖然她獲得了現場比賽的冠軍,但最後卻因真相大白而失去了「竊取」的榮譽。當然,失去的還有可貴的人格和別人的信任。
其實在學習中,類似的人和事並不少見。有的孩子成績一直很好,父母愛,老師寵,學生敬。但有一天突然發現誰超過了自己,就感覺受不了,好像被佔了領地的豹子,隨時都會躍起傷人。這樣的孩子,其實就是分數上的巨人,思想上的矮子,終會因格局太小,視野太窄,在自負、自大、自我中失去原則和方向。對於這樣的孩子,作為家長要善加引導,讓孩子端正心態、正視自我,告訴他:人生沒有永遠的強者,也沒有永遠的弱者,只有經得起挫敗的強者,才是真正的強者。
我非常喜歡司馬遷在《史記》中的一段話:順,不妄喜;逆,不惶餒;安,不奢逸;危,不驚懼;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雖然這句話是對古時男兒的要求,但用在今天也是非常適宜的。今天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不缺愛,最缺的就是逆境的錘鍊和心性的修養。如何教會孩子在挫折中挺立,在失敗中站起,樹立堅定的信心,這比純粹的分數更重要。
2.考前放鬆
考前放鬆的方法有很多,既有生理減壓法,也有心理調節法。這些方法可以在網上搜羅一大堆,比如:睡個好覺,看看電視,聽聽音樂,深呼吸……這些方法都很適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
但是,對於要參加大型考試的孩子來說,小編在此與大家分享兩種,通過教育實踐證明效果不錯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積極的心理暗示法
事實上,高考不可怕,就怕你怕它。被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的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其實它的意思就是,在負面的心理暗示下,可能出錯的事情終將出錯,哪怕這種可能性只有萬分之一。
負面的心理暗示,會對人的心態及行為造成不良影響。與之相反,積極的心理暗示,能讓人擁有足夠的自信,穩定的心態。以肯定的心態去否定負面的念頭,始終以正面、陽光的心態面對壓力,就能打破墨菲定律的「魔咒」。
比如:「我付出的努力已經很多了,掌握的知識足夠應對考試了,我一定能考好!」「今天的狀態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好,我一定沒問題!」「心目中的大學離我是如此之近,而我要做的只是通過這場考試而已」……
當然,這種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在平時去引導孩子,通過長期的嘗試和鍛鍊,才能真正掌握,這需要家長做好引路人。當孩子具備了這種心理調試能力後,在以後大大小小的考試中,都能在考前發揮積極的作用。
(2)聊天釋放壓力法
很多父母在孩子要進考場前,總忘不了叮嚀一句:「成功與否,在此一舉,爸爸媽媽相信你!」「是龍是蟲,就看你的造化了,加油」「一定要認真看題,仔細演算,千萬不能大意啊!」……
考試的重要性,孩子比你更清楚,該怎麼考試,也用不著家長來提醒。在這個時候,無論是鼓勵還是雞湯,對於孩子來說,不是減壓,而是增壓。 與其如此「費力不討好」,還不如在送孩子去考場的路上,與孩子話話家常,聊聊新聞,談談趣事,如果能準備兩個幽默的小笑話,也許會比有「毒」的雞湯更有用。到了考場後,請對著孩子微微一笑,輕輕地揮揮手,讓他在你的「輕鬆」中感受到信任和關愛,這比什麼都強。
總結語:
考試檢測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孩子的心理素質、情緒控制、應對突發意外等方面的能力,這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綜合性修煉過程。要讓孩子在考前擁有一顆積極、平穩的心態,不能光靠臨陣打氣,更要注重平時修煉。
在日常中,我們不妨告訴孩子:「只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盡力而為,結果真的不重要,因為我們做到了問心無愧。當將來回首這段難忘的歲月時,你覺得沒有虛度光陰,沒有遺憾,那就行了!」實踐證明,在這樣的「耳提面命」下,孩子往往都能做到兩點:一是平時學習認真且效果良好;二是總能以良好的心態冷靜應考。
關注「豆爸侃教育」——解教育規,說教育事,做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