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植物圖鑑|奇怪的「臭」香菜:芫荽

2021-01-09 四川智庫

作者:賈琳 文/圖;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協會員。

在我曾經碰都不碰,如今卻非常喜歡的菜裡,這種開白花的植物首當其衝。

百度上稱其為"雙子葉植物綱、傘形目、傘形科、芫荽屬的一個植物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人們熟悉的提味蔬菜,狀似芹,葉小且嫩,莖纖細,味鬱香,是湯、飲中的佐料,多用於做涼拌菜佐料,或燙料、面類菜中提味用。"之所以借用這麼多話,也是因為現在喜歡上了以前總是不屑的這種平實但卻具體又實用的表達方式。

據說,這種植物在北方叫芫荽,南方叫香菜,而在我們青川鄉下是叫它"鹽須"(音譯)的,估計是"芫荽"的本土變音。如果要較真,「芫荽」才是這種植物「根正苗紅」的學名,而「香菜」不過是人們日常生活裡的俗稱罷了。

據唐代《博物志》記載,這植物初名胡荽,由張騫從西域帶來,在南北朝後趙時,趙皇帝石勒認為自己是胡人,胡荽聽起來不順耳,即下令改名為原荽,後來便演變為「芫荽。

又據《說文解字》中所說,「芫」是形容其「莖葉布散」,荽是指其可以「香口」,「芫」本音讀「yuan」,本意是一種能毒魚的灌木,但自從有了「芫荽」一名後,「芫」便讀為「yan」,成了多音字。

這種原名胡荽的植物本為直立草本,初生時葉片大而鋪散,越長大就越硬朗,那圓而大片的葉子老了就會長成細細的披針形子葉,在挺直的杆上開出如夢似幻的象撒了鹽的白色細碎花兒。

這種據傳是公元前119年西漢張騫從西域引進的植物,走了那麼遙遠的路,經過了許多的歲月,如今在大江南北和尋常巷陌裡隨處可見,但因為它特殊的味道,有人對它趨之若鶩,有人唯恐避之不及。

對它趨之若鶩的,認為它極香極好吃,說它可開胃消鬱還可止痛解毒,《本草綱目》稱「芫荽性味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它能去腥羶,主要功用是提味,一碗原本平平無奇的羊肉湯只要撒上它,就如同被施了魔咒,立馬變得活色生香,美味無比,喝下去後通體舒暢,酣美無比。難怪,心心念念想活得長的我如有神靈指引,不知從何時起,就開始喜歡起了這對身體和心情有用的好東西,聽說它可以清潔腎臟後,我更是食必要香菜,無它不歡。

對它唯恐避之不及的「香菜黑」卻認為它是「惡毒草」,說它有肥皂味、金屬味、臭蟲味,簡直就是催吐劑。科學家們在對其葉子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後,發現了大約有40種化合物,認為其「臭」的原因是其中82%是醛類,17%是醇類,這些醛類化合物主要由九碳與十碳組成,而肥皂和洗手液中就有類似的化合物,這便是香菜強烈氣味的主要來源。有調查數據顯示世界上大約有1/7的人不喜歡香菜,這些可憐的人之所以不喜歡香菜的味道並不是因為矯情,而是因為他們的11號染色體上有一個叫OR642的基因,這個基因和嗅覺感受有關,讓他們一聞到香菜就會覺得像肥皂,沒有口福,真是造孽。

有趣的是,它在我國佛道兩家中竟然不是蔬菜品類。《華嚴經》裡曾說:食此菜者,生生之處,不睹諸佛,被人憎疾。意思是吃了它的人,一生也看不見佛(與佛無緣),還會遭到他人的憎惡,食之即是罪孽深重。道教把芫荽歸為「五葷之一」,甚至還有用芫荽沾了雄黃酒灑在受了驚的孩童身上以驅魔的迷信說法。不僅在中國,就是在外國基督教中,它也同樣被認為是具有刺激性的、會激發人陷入無窮慾念之物……

難得的是,這可憐又可愛的植物,這有人說香有人說臭的植物,這亦葷亦素的植物,在這美麗的初夏,可不管別人怎麼看怎麼說,兀自在五月明媚的陽光下盛開著,就像是用極細的針腳繡綴在頎枝秀葉間的小花傘,極繁,極美,極好看……

相關焦點

  • 冷知識:別懷疑,香菜確實是一股臭大姐的味道!
    馬上就要到中秋節了,相信大家對於中秋節的月餅餡又有了一番不小的爭論,然而無論是南是北,他們都會有自己的飲食習慣,但是要說不分地域,只是有針對性的對於某一個菜的嫌棄,那必然是香菜。有人說喜歡吃香菜的人,生食香菜都可以,而不喜歡吃香菜的人,就算聞一聞都覺得像聞到了臭大姐的味兒。
  • 刺芹,大香菜
    別名假芫荽、緬芫荽、香菜。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革質,邊緣有骨質尖銳鋸齒,近基部的鋸齒狹窄呈剛毛狀。頭狀花序生於莖的分叉處及上部枝條的短枝上,果卵圓形或球形,表面有瘤狀凸起,果稜不明顯。產於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通常生長在海拔100-1540米的丘陵、山地林下、路旁、溝邊等溼潤處。
  • 芫荽怎麼讀?竟然還有如此多的功效
    芫荽(yán suī)為傘形科植物的帶根全草,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其嫩莖葉可食,全草可入藥。看到「芫荽」這兩個字,很多人會感到陌生。但是它的另一個名字卻是家喻戶曉,那就是「香菜」。香菜是我們中國人飯桌上常見的佐料,燒菜、煲湯、煮碗混沌、拌盤涼菜,都離不開香菜來增味添色,增姿添彩。
  • 香菜與香茅:愛與恨成兩極 香菜名字源於希臘語意指臭蟲?
    作者 周文翰香菜(學名Coriandrum sativum)又叫芫荽、胡荽,是水芹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為地中海沿岸、西南亞和北非地區羅馬人從埃及帶回香菜,用之為麵包調料,一度用為芳香劑和驅風藥。義大利古城龐貝廢墟中曾經發現公元前一世紀的芫荽子。現在中東歐人還常把香菜子粉碎後添加在香腸、麵包、酒中調味。1670年,香菜傳入美洲,是歐洲移民最早種的香料之一。傳到墨西哥後,喜歡各種香料的墨西哥人也常用香菜拌沙拉。中國、東南亞、中亞地區不僅把芫荽子當作香料,還採摘香菜的新鮮枝葉炒菜或者作為配菜除腥提味。
  • 不愛吃香菜,可能真的不怪你挑食!
    關於香菜究竟是香是臭的爭論也許從它擁有姓名的時候就開始了,香菜的拉丁學名Coriandrum,最早起源於古希臘語,據說是借用的當地一種有不可描述氣味的臭蟲的名字。但上千年過去了,香菜並沒有被「封殺」,反而成了隨處可見的食物,我們翻譯時也將其冠以「香」之名。
  • 原來為什麼有人討厭香菜
    香菜,原名:芫荽,具有強烈的氣味,莖葉作蔬菜和調香料,調查數據顯示,世界上大約有1/7的人不愛香菜的味道,他們受不了香菜的肥皂味或者說是金屬味。是香菜中的化學成分導致了某些人厭惡香菜,但也有其他因素從中起作用。通過對香菜葉子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科學家們發現了大約有40多種化合物。其中82%是醛類,17%是醇類。
  • 為什麼有人不喜歡香菜?竟與基因有關?
    為什麼有的人討厭吃香菜?
  • 為什麼有人討厭香菜?告訴你是基因的問題你會不會覺得我在忽悠你
    香菜,原名:芫荽,具有強烈的氣味,莖葉作蔬菜和調香料,調查數據顯示,世界上大約有1/7的人不愛香菜的味道,他們受不了香菜的肥皂味或者說是金屬味。是香菜中的化學成分導致了某些人厭惡香菜,但也有其他因素從中起作用。通過對香菜葉子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科學家們發現了大約有40多種化合物。其中82%是醛類,17%是醇類。
  • 農村人管它叫「菊花腦」,葉子酷似香菜,藥食兼備12元一斤
    農村人管它叫「菊花腦」,葉子酷似香菜,藥食兼備12元一斤要說植物最常見的地方,每個人都必須想到鄉村。農村地區因為有很多山和森林,總是很能看到各種植物的存在,那裡會長滿野草和野花,雖然比較常見也是普通的,但既然有小植物的存在,屬於它們的寶貴用途還是有的。
  • 你不吃香菜?可能是基因的問題哦
    香菜是一個評價趨於兩極分化的食物:喜歡它的人恨不得每樣菜裡都加點香菜來提味,而討厭它的人甚至聽到香菜的名字就會犯噁心,他們通常這麼形容香菜的味道:「令人作嘔的臭蟲味。」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狗地芽、臭老婆、雞屎藤,四川人給野菜取名真是鬼才!
    不過,你以為這就是四川人起名廢的底線了嗎?顯然不是!四川人給自己餐桌上的野菜起的名字更野,什麼狗地芽、馬屎寒、雞屎藤……光聽名字,你可能以為我們在食屎,直到菜端上桌才發現原來是名字奇奇怪怪的野菜罷了。今天,我們就來挨個盤點下四川人的餐桌上都有哪些名字奇怪的野菜吧!
  • 外賣第一口吃到香菜,我沒了
    比如香菜狂人王一博,代言了香菜味酸奶還不夠,在出席活動時還揚言,想要發明「香菜棒棒糖」。香菜到底是什麼味?如果沒有被人類放上餐桌,香菜就會是自然界一棵平平無奇的草本植物。只不過關於它的氣味到底是香還是臭,人們始終無法統一答案。因為這傢伙,出身比較複雜。
  • 這些植物的味道,有的人聞了差點當場去世,而有些人卻迷戀不已
    香椿煎雞蛋第二種‖芫荽芫荽,別名胡荽、香菜、香荽。為雙子葉植物綱、傘形目、傘形科、芫荽屬的一個植物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人們熟悉的提味蔬菜,狀似芹,葉小且嫩,莖纖細,味鬱香,是湯、飲中的佐料,多用於做涼拌菜佐料,或燙料、面類菜中提味用。
  • 保存香菜,直接放冰箱就錯了,教你正確做法,吃半年都特新鮮!
    導語:剛知道,香菜要這樣保存,隨吃隨取,和剛買的一樣新鮮,特簡單! 香菜也叫芫荽,它的口感獨特、氣味芳香,是我們每個家庭都經常用到的配菜,平時不管是做湯還是做涼拌菜,切幾根撒上,味道就會格外鮮美,所以,很多朋友家裡都會常年備有香菜。
  • 世界上最臭的植物,吃飯的時候謹慎閱讀
    大王花大王花,是世界上花朵最大的植物,以花朵巨大惡臭著稱,有「世界花王」的美譽,是一種腐生植物。不過在這4天之中,花朵會不斷的散發出一種奇怪的臭味,就像是糞便一樣臭,蝴蝶,蜜蜂當然是唯恐避之不及,就連大型的動物也會迴避,只有一些逐臭的昆蟲才會為它們傳粉做媒。當大王花的花瓣掉落後,會化成腐敗的黑色物質,相信就是這堆黑色的物質,也是對觀感的一大刺激。
  • 世界上最臭的植物,吃飯的時候謹慎閱讀
    大王花大王花,是世界上花朵最大的植物,以花朵巨大惡臭著稱,有「世界花王」的美譽,是一種腐生植物。大王花一生只開一次花,但是它的花期只有4天。不過在這4天之中,花朵會不斷地散發出一種奇怪的臭味,就像是糞便一樣臭,蝴蝶,蜜蜂當然是唯恐避之不及,就連大型的動物也會迴避,只有一些逐臭的昆蟲才會為它們傳粉做媒。當大王花的花瓣掉落後,會化成腐敗的黑色物質,相信就是這堆黑色的物質,也是對觀感的一大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