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槽值小妹
起蔬菜界的網紅,香菜稱第二,絕對沒人敢稱第一。
畢竟不是每道菜,都有讓王嘉爾和王一博差點反目的能力。
在前段時間播出的《街舞3》中,看著香菜被全部夾走的王一博,實力展示了什麼是教科書般的「瞳孔地震」。
他夾走的不是香菜,是我顫抖的心
這把香菜就這樣把王一博送上了熱搜,也引爆了吃瓜群眾的熱情。
討論的中心不再是火鍋局本身,而是一個靈魂話題:
香菜配得上被人這樣喜歡?
沒有人會拒絕美食
除非主角是香菜
如果說香菜對人類有什麼傑出貢獻,那一定是它能夠完美地將大家分成兩類。
一類為之愛到痴狂,一類對它恨之入骨,絕對沒有中間地帶。
比如香菜狂人王一博,代言了香菜味酸奶還不夠,在出席活動時還揚言,想要發明「香菜棒棒糖」。
另一邊的香菜受害人周震南,則憤然表示「等我有錢了,就去把香菜地都踩爛」。
這個憤慨的狀態也引起了無數抵制香菜人士的共鳴,讓大家幾乎要異口同聲地發出靈魂疑問:
香菜是人吃的東西嗎?
「香菜有股臭蟲的味道」,絕對不是少部分人的腦補,幾乎每個抗拒吃香菜的人,都會產生這樣精彩的聯想。
他們真情實感地想讓香菜退出自己的視線,有多遠退多遠。
在點餐時情緒穩定地打出「不要香菜」四個字,是他們最後的溫柔。
結果還常常事與願違
如果一不小心忘了加備註,只能挑香菜挑到飯涼。
有人在無數次遭遇商家的無視後,乾脆靈機一動,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不吃香菜」。
本以為是加了雙保險,沒想到同時收穫的是一份帶香菜的外賣,和一個嶄新的稱號。
人間的悲喜並不相通,愛吃香菜的人只覺得他們吵鬧。
在這樣一次次的抗爭中,反香菜人士早已感到疲倦。
於是他們選擇了抱團,建立起「反香菜聯盟」,希望能藉助集體的力量,來讓這個喪心病狂的食材消失。
把仇恨香菜的詩歌掛在首頁,用「燒香菜」的儀式宣誓著大家的決心。
不滿足於在網上宣洩的人,還可以在這裡買上一件寫著「我恨香菜」的T恤衫,把自己的決心放在胸前。
若是向反香菜聯盟的群眾們問起,為一棵香菜憤怒至此,至於嗎?
他們會馬上用實際行動告訴你,什麼叫點頭如搗蒜。
香菜到底是什麼味?
如果沒有被人類放上餐桌,香菜就會是自然界一棵平平無奇的草本植物。
但藉助自己獨特的氣味,它開始有了新的身份,從兩千多年前就被希臘人徵用,到中世紀歐洲人用它掩蓋壞肉的臭味,再到中國人用它來調湯或涼拌。
在烹飪界,它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只不過關於它的氣味到底是香還是臭,人們始終無法統一答案。
因為這傢伙,出身比較複雜。
圖by圖蟲創意
香菜的獨特氣味,源於它葉子中含有的40多種化合物。其中82%是醛類,另外17%是醇類。
這裡面導致香菜味道異於常菜的,就是含量極高的醛類化合物。
生活中也有很多含醛類化合物的氣體或材料,比如機動車尾氣、烹調油煙、新家具、建築材料等等。氣味各具特色,也著實算不上好聞。
所以很多人在面對香菜時會有種「串味」的熟悉感,有人說它像肥皂,有人說像金屬,而更多的一群人,是真實地認為它和臭大姐味道毫無二致。
這是因為椿象,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臭大姐」在受到驚嚇的時候,會從腹部的頂端位置噴射出大量含有醛類化合物的毒霧。
這些毒素對我們人類來說並不致命,但是味道絕對銷魂,也和香菜絕對相似。
圖by圖蟲創意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人能堅持喜歡和臭蟲一個味道的香菜呢?
這是基因說了算的。
美國的一家基因檢測企業23andMe曾經對5萬個研究對象做過調查,結果表明,能夠清晰敏感地感知香菜中醛類化合物氣味的人們,身體中都攜帶了一種叫做OR6A2的基因。
喜歡香菜的人,正是因為身體裡缺少了此基因,對醛類物質的氣味不夠敏感,只能感受到香菜氣味中的香氣,於是成為了這一食材的忠實擁護者。
圖by圖蟲創意
不過在所有不喜歡香菜的人中,只有一部分是OR6A2基因的攜帶者,因為討厭醛類化合物而對香菜敬而遠之。
至於剩下的那部分,是擁有著敏銳味覺的人。
這一部分人被苦味相關的基因影響,能夠接受香菜的氣味,卻無法接受香菜的苦味。
吞進去的香菜對他們來說和吞藥無益,與其強行咽下,不如放過自己。
總而言之,如果你不愛香菜,很大程度上是「命中注定」,無法和香菜一起書寫一段美食情緣。
進擊的香菜
不管你喜不喜歡香菜,我們都不得不承認,它是烹飪界一種相當重要的香料。
有研究表明,香菜的揮髮油主要成分是烷烴。
烷烴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去除腥味,不管是魚腥味還是肉腥味,只要放上一些,就可以統統去掉。
圖by圖蟲創意
同時,它的營養價值也非常值得一提。
香菜的維生素含量是西紅柿的2.5倍,胡蘿蔔素含量是番茄的2.1倍,維生素E的含量是番茄的1.4倍。
但表面上的倍殺數字,並不能成為香菜稱霸蔬菜界的證明。
營養豐富的前提,是要有足夠均等的質量。
香菜和番茄體積差距極大,兩個番茄的重量,需要吃下一盆香菜才可以等同。
單純把香菜作為調味劑使用的大家,恐怕一個月的食量,也達不到一個番茄的水平,營養價值就更難估量了。
熱愛香菜的人於是開動了更多腦筋,讓香菜更多地滲入到自己生活裡。
各種衍生產品就這樣應運而生。
前有香菜味薯片泡麵爆米花,後有香菜味青汁果酒檸檬水,保證把大家的業餘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
實在覺得不過癮,還可以用香菜泡個澡。
洗得乾乾淨淨,噴上香菜味的香水,整個人從裡到外都散發著醛類化合物的芬芳。
商家們不吝於將自己最大的腦洞安放在香菜身上,堅信只要做出的產品味道足夠純正,就能吸引喜歡香菜的獵奇人士來買單。
至於不喜歡香菜的人,抵抗是沒有什麼用了,要麼敬而遠之,要麼等待那個和香菜和解的日子到來吧。
圖by圖蟲創意
坊間傳言,香菜是半輩子菜。前半生不愛吃的話,後半生就愛吃了。
很多曾經是反香菜鬥士的人,也真誠發表過「退坑感言」。
不過會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接受香菜的人,很可能本身就不排斥香菜,只是由於心理作用產生本能的反感。
一旦在生活的接觸中克服了這種心理障礙,面對香菜就像面對所有瓜果蔬菜一樣,不僅不覺得難聞,還會沉迷於其中。
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有的人會毫無徵兆地開始接受香菜,這也是和身體的發育有關。
人的嗅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差,從而降低對一些氣味的敏感度。
也就是說,到了發現香菜變得不那麼難聞的那天,你或許可以開始接受自己變老的現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