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與香茅:愛與恨成兩極 香菜名字源於希臘語意指臭蟲?

2020-12-09 北晚新視覺網

在印度吃過不少帶有香菜調味的菜式,咖喱裡也常用到香菜。雖然我對咖喱有點接受不了,但對香菜並不排斥,甚至可以說常吃,因為我長大的西北小城裡牛肉拉麵常常是人們的早餐,以「一清(湯)二白(蘿蔔)三綠(香菜、蒜苗)四紅(油潑辣子)五黃(麵條黃亮)」著稱,翠綠的香菜有特殊的味道,對此敏感的人也不少,他們在麵館總要特意給澆湯的師傅叮囑一聲「不要香菜」。類似阿魏、折耳根之類調料,人們對香菜的愛恨也分成激烈的兩個極端,推崇者和厭惡者常常要打一會兒嘴仗。

作者 周文翰


香菜(學名Coriandrum sativum)又叫芫荽、胡荽,是水芹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為地中海沿岸、西南亞和北非地區,英文名Coriander源自希臘語,意指「臭蟲」,原因是香菜的種子未成熟前,莖葉的味道類似甲蟲味般不太好聞,待果實成熟後則轉變成類似茴香的辛香味。

以色列地區出土過幾萬年前陶新石器時代的部落採集食用的野生香菜種子遺蹟。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墓地也出土過香菜種子,因此有學者推測埃及人在3500年前就開始種植香菜,但也可能是為了宗教祭祀用途從西亞進口而來。《聖經》中,《出埃及記》16章31條文用香菜子的味道來解釋別種食物,顯見香菜子乃是當時常見食品。3000年前古希臘人就種植香菜,把種子作為香料,葉子作為草藥。羅馬人從埃及帶回香菜,用之為麵包調料,一度用為芳香劑和驅風藥。義大利古城龐貝廢墟中曾經發現公元前一世紀的芫荽子。現在中東歐人還常把香菜子粉碎後添加在香腸、麵包、酒中調味。1670年,香菜傳入美洲,是歐洲移民最早種的香料之一。傳到墨西哥後,喜歡各種香料的墨西哥人也常用香菜拌沙拉。

中國、東南亞、中亞地區不僅把芫荽子當作香料,還採摘香菜的新鮮枝葉炒菜或者作為配菜除腥提味。香菜的莖、根、葉用炒等方法加熱後,有類似柑橘的香味,今天中國各地均在栽培,以華北地區最多。

香菜應該是漢晉之間傳入中國的,晉代《博物志》曾記載說,「張騫使西域還,得大蒜……胡荽」,這可能是偽託,因為人們習慣於把任何新事物都和更古老的名人拉上關係,以便顯得它「來歷不凡」。但至少漢魏時香菜已經傳入中原,稱為「胡荽」或「葰荽」,南北朝時得到了廣泛種植,那時候的農學著作《齊民要術》裡詳細記載了種植胡荽以及製作醃芫荽的方法。據說南北朝時侯後趙石勒皇帝自己是胡人,忌諱漢人提到「胡」字,為此大開殺戒,所以他統治下的山西等地就改稱「原荽」或「芫荽」。因其有特殊的香氣又稱「香荽」、「香菜」等名。還因帶有辛辣的特殊清香氣味,被道家列為「五葷」之一,並被用於驅邪鎮鬼的法寶。

以香命名的調味香草還有「香茅」,在印度、泰國南等地旅行時常見到菜式、飲料中用檸檬香茅的葉片調味。這是禾本科香茅屬(Cymbopogon)的常綠草本植物,南亞、東南亞熱帶地區常見,人工栽培使用的主要是西印度及錫蘭地區產的檸檬香茅(又稱西印度香茅,學名Cymbopogon citratus),和印度南部科欽、馬拉巴尓等地出產的蜿蜒香茅(又名東印度香茅,學名Cymbopogon flexuosus)。兩者都可稱為檸檬草,其中所含的檸檬醛(citral)有香味,很早就為印度人栽培和使用。

古代印度人就把香茅提煉的油脂抹在寫有文字的棕櫚葉「貝葉經」上防腐,也用它來退燒乃至預防霍亂。據說亞歷山大大帝於西元前332年徵服埃及後,騎著大象,聞著可能是檸檬草類的香味。後來東南亞一帶農夫發現生長有檸檬香茅的地方,具有一股清涼的檸檬香味,而且驅蟲效果非常好,因此紛紛栽種來防止蟲害。當地人還把香茅鮮草外皮剝去,把裡面能散發香味的嫩莖切成細段用來給飯菜調味。幹的香茅也能用來衝泡花草茶。

香茅很早就用來製作精油,廣泛用來製造香水、肥皂和藥品。水蒸氣蒸餾葉子制出的香精氣味略甜,類似檸檬。二次大戰前的主要供應者是印度,其後,香茅的生產逐漸移至中國、印度尼西亞和南美洲。中國臺灣香茅是日本人在二戰前引種的,香茅精油和薄荷、樟腦油在五六十年代曾是臺灣的主要出口農產品,後來因為來自針葉林的松節油以及化學合成香料的普及,取代了天然香茅精油的大部分市場,這個行業也就衰落下來。

不過香水工業還是常用到它。除了上述兩種香茅常見外, 錫蘭香茅、 爪哇香茅、 馬丁香茅也被種植用來製作香精,錫蘭香茅和爪哇香茅則主要含香茅醛。而馬丁香茅則除了含香茅醛、香茅醇之外還含大量香葉醇,所萃取之精油商品名即稱為玫瑰草油。香茅精油物美價廉,所以不乏有人用香茅精油和檀香混合冒充天竺葵精油,或者與天竺葵精油混合製成所謂的「玫瑰精油」。我沒有用精油的習慣,倒是在泰國用過錫蘭香茅製造的驅蚊劑,不過需要過半個小時左右就得重新擦一次。而在園林裡種香茅可以防止小動物靠近,尤其是錫蘭香茅味道濃烈,敏感者聞之會有頭暈之感覺,可以有效地平息狗吠。

在泰國旅行的時候常常接觸到用香茅做調料的湯菜,用到的主要是綠色葉片下方的那段白梗,柔柔的散發出淡爽香味。這只是提味的,細心的大餐館上菜前一般會撈出來,只有在泰式沙拉中才切成小粒攪拌在蔬菜水果中一起吃。除了細長如茅草般的葉片上透出檸檬味的清香,香茅和野草的區別並不是很大,在南非、印度和斯裡蘭卡,以及南亞和東亞它是常見的植物,在荒野中成叢生長,會開白色的小花。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你不吃香菜?可能是基因的問題哦
    香菜是一個評價趨於兩極分化的食物:喜歡它的人恨不得每樣菜裡都加點香菜來提味,而討厭它的人甚至聽到香菜的名字就會犯噁心,他們通常這麼形容香菜的味道:「令人作嘔的臭蟲味。」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外賣第一口吃到香菜,我沒了
    「香菜有股臭蟲的味道」,絕對不是少部分人的腦補,幾乎每個抗拒吃香菜的人,都會產生這樣精彩的聯想。有人在無數次遭遇商家的無視後,乾脆靈機一動,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不吃香菜」。本以為是加了雙保險,沒想到同時收穫的是一份帶香菜的外賣,和一個嶄新的稱號。
  • 不愛吃香菜,可能真的不怪你挑食!
    人們對香菜的評價,可謂是兩極分化很嚴重了。有人認為它擁有令人愉悅的香味,是點綴、提味菜餚的必備品,也有人覺得它惡臭無比,還因此成立了「反香菜聯盟」。關於香菜究竟是香是臭的爭論也許從它擁有姓名的時候就開始了,香菜的拉丁學名Coriandrum,最早起源於古希臘語,據說是借用的當地一種有不可描述氣味的臭蟲的名字。但上千年過去了,香菜並沒有被「封殺」,反而成了隨處可見的食物,我們翻譯時也將其冠以「香」之名。
  • 刺芹,大香菜
    別名假芫荽、緬芫荽、香菜。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革質,邊緣有骨質尖銳鋸齒,近基部的鋸齒狹窄呈剛毛狀。頭狀花序生於莖的分叉處及上部枝條的短枝上,果卵圓形或球形,表面有瘤狀凸起,果稜不明顯。產於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通常生長在海拔100-1540米的丘陵、山地林下、路旁、溝邊等溼潤處。
  • 為什麼有人不喜歡香菜?竟與基因有關?
    為什麼有的人討厭吃香菜?
  • 冷知識:別懷疑,香菜確實是一股臭大姐的味道!
    馬上就要到中秋節了,相信大家對於中秋節的月餅餡又有了一番不小的爭論,然而無論是南是北,他們都會有自己的飲食習慣,但是要說不分地域,只是有針對性的對於某一個菜的嫌棄,那必然是香菜。有人說喜歡吃香菜的人,生食香菜都可以,而不喜歡吃香菜的人,就算聞一聞都覺得像聞到了臭大姐的味兒。
  • 你知道嗎,愛不愛香菜,基因知道?
    說到對香菜的印象,人們大多會分為兩個對立的群體:一些人認為香菜是美味佳餚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而另一些人則非常厭惡香菜,覺得它難以入口。這背後有什麼科學解釋嗎?看看知道分子屈功澤怎麼說:早在2012年,加拿大的兩位科學家就針對人們對香菜的態度進行了一項科學調查。結果顯示,在東亞地區,有高達21%的人非常討厭香菜,但是在中東,僅有3%的人厭惡它。究其原因,科學家們發現,基因在這背後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 四川植物圖鑑|奇怪的「臭」香菜:芫荽
    據說,這種植物在北方叫芫荽,南方叫香菜,而在我們青川鄉下是叫它"鹽須"(音譯)的,估計是"芫荽"的本土變音。如果要較真,「芫荽」才是這種植物「根正苗紅」的學名,而「香菜」不過是人們日常生活裡的俗稱罷了。據唐代《博物志》記載,這植物初名胡荽,由張騫從西域帶來,在南北朝後趙時,趙皇帝石勒認為自己是胡人,胡荽聽起來不順耳,即下令改名為原荽,後來便演變為「芫荽。
  • 原來為什麼有人討厭香菜
    香菜,原名:芫荽,具有強烈的氣味,莖葉作蔬菜和調香料,調查數據顯示,世界上大約有1/7的人不愛香菜的味道,他們受不了香菜的肥皂味或者說是金屬味。是香菜中的化學成分導致了某些人厭惡香菜,但也有其他因素從中起作用。通過對香菜葉子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科學家們發現了大約有40多種化合物。其中82%是醛類,17%是醇類。
  • 香菜石灰蝦!大蒜,香菜,綠色辣椒和酸橙簡單炒蝦
    香菜石灰蝦我喜歡蝦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它在爐灶上快速烹飪,當天氣炎熱,不想使用烤箱,或爐子太長時,就是最好的選擇。例如,這個香菜石灰蝦。如果你有新鮮的蝦,準備去,需要10或15分鐘做飯,上衣。如果你是從冷凍蝦開始,也許你必須再加10分鐘來解凍它。
  • 討厭香菜的人,原來和基因有關係
    他們利用最新的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方法,製作了一個高質量的香菜參考基因組,研究了香菜基因組的進化,並為調節香菜風味確定了潛在的候選基因。,每當這個時候,視香菜如洪水猛獸的小夥伴都會對超級愛吃香菜的小夥伴拋來一個佩服膜拜的眼神。
  • 香菜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
    香菜都以為只是一種蔬菜,其實他是主要的調味品,其實小編是非常愛吃的,但是很多人就是接受不了他的味道,由於它的味道十分特殊,因此不同人有不同的習慣吧。很多人因為香菜特殊的味道而選擇不吃,卻不知道香菜卻有養生的功效。那麼香菜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
  • 搭配香茅做出來的菜餚就是讓人忍不住流口水,7款香茅菜送給你!
    特色:海螺的鮮味與香茅的味道協調地搭配在一起。3、香茅辣羊排這款羊排菜式結合了多種外餐元素,口味豐富、富有層次感。原料:羊排中段60千克,洋蔥片50克,香菜少許。3、鍋留底油,炒香洋蔥片,下入熟羊排400克,舀入少許湯汁,放入炸過的幹辣椒100克,加B料調味,炒勻後出鍋,撒上香菜即可。
  • 島國勇士挑戰13斤香菜拉麵!隔著屏幕都要窒息了!!!
    說真的有人嗜香菜如命而有的人則見到香菜嚇得沒命見到了就分分鐘想把盤子丟到三米開外再嚴重的直接過敏!世界上大約有1/7的人不愛香菜的味道,研究發現,不愛香菜的人都擁有一個名為OR6A2的特定基因而這是一個已知的用於檢測香菜中的獨特氣味的基因所以,
  • 香茅草烤羅非魚
    「香茅草烤羅非魚」便是西雙版納傣族特有的菜式,用帶有植物清香的香茅草捆綁著鮮美嫩滑的羅非魚,在烤的過程中香料的清新散透到魚肉裡,化解掉了肉類的油膩感,魚肉皮黃酥騰,食之味道鮮嫩奇香。因此感受昆明少數民族風味食物最不可錯過這道「香茅草烤羅非魚」,清新自然中又透著一股野趣,快來跟著微微一起製作,感受這熱烈的熱帶風情吧~食材準備:羅非魚1條(約800g)、香茅100g、青檸檬1個、食用油40g、小米椒30g、洋蔥絲20g、蒜末20g、鹽14g、辣椒粉10g、生抽15g、蠔油5g、薄荷葉10g、香菜末15g 製作步驟:
  • 香菜的功效與作用 中老年人吃香菜可以保護血管
    香菜是很常見的一種蔬菜,因為營養物質豐富,多數的人都非常喜歡,香菜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它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HIA可以保護眼睛,關於香菜的做法有很多,做出的食物都非常的美味,我們知道吃香菜的禁忌是什麼嗎?下面會有詳細的介紹。
  • 作為一個科學家,我為什麼要死磕香菜和基因的關係?
    香菜是一個很常見的食物,我們經常會在自己餐桌上看到香菜,但我們身邊有些人是很不喜歡吃香菜的。不管你是吃蘭州拉麵,還是吃麻辣燙,總會有人跟老闆說:「不要香菜!」 這個事情是不是每個地方的人都是這樣子呢? 花1000萬去測試為啥有人愛香菜有人恨香菜?
  • 每天堅持用香菜煮水還有這種神奇的功效,簡單易學,在家就能做
    香菜水真的可以用來祛斑嗎?是有神奇的效果還是虛假的謠言?眾所周知,香菜是一種調味品愛則有之,不愛則亦有之。覺得它的味道太衝了。但你知道嗎?香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不僅如此,很多人還說它很好的祛斑效果,這個是真的嗎?接下來我們聊聊香菜煮水是不是真的可以淡化斑點,是不是真的那麼神奇!
  • 為什麼有人就是不吃香菜?沒辦法,基因裡寫好的
    其實搜了一圈文獻,對香菜喜愛度以及其基因學解釋的文章並不多,而且目前也只是停留在找到了潛在基因靶點並且推斷出來一些分子機制的層面。比較清晰的一篇研究是 2012 年美國加州的一家基因測序公司 23&me 做的一個 GWAS 研究。他們找了 14604 個志願者,讓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填寫是否喜愛香菜,並且香菜是否對他們有肥皂味。
  • 為什麼有人討厭香菜?告訴你是基因的問題你會不會覺得我在忽悠你
    香菜,原名:芫荽,具有強烈的氣味,莖葉作蔬菜和調香料,調查數據顯示,世界上大約有1/7的人不愛香菜的味道,他們受不了香菜的肥皂味或者說是金屬味。是香菜中的化學成分導致了某些人厭惡香菜,但也有其他因素從中起作用。通過對香菜葉子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科學家們發現了大約有40多種化合物。其中82%是醛類,17%是醇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