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都文脈文學作品欣賞:屎拌殼郎

2020-12-03 三晉融媒體中心

董明吉/文

孩童時代,純真的年代。思緒萬千,昔日的情懷。青澀早已不在,回憶深情滿懷,昔日熟悉的影像,一幕幕依舊徘徊。

在文化生活和物質生活極度匱乏的孩童時代,基本的溫飽問題得不到解決,既沒有電話也沒有電視,更談不到手機、電腦等現代化用具,那麼玩和娛樂活動,只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那時候有趣事情非常多,比如偷瓜、掏西蟲、拆鴉鵲窩、捉蟬猴、打猴(陀螺)、推鐵環、頂拐拐、抓泥鰍、吃蜜蜂肚裡的蜜,可謂五花八門,多種多樣,但是,最有趣、最開心、最好玩、最解饞、最難忘的是:把玩屎拌殼郎。

屎拌殼郎,也就是屎殼郎,學名蜣螂。屎拌殼郎把糞便作為食物和築巢的原料,它有「自然界的清道夫」之稱號。它的技巧是將糞便滾成一個個小球,推到安全的地方去享用。它不僅以糞便為食,而且還將糞便製成球狀滾進巢穴貯藏起來,或者把卵產進糞球裡面繁衍後代,它那訓練有素的口器,挖起地洞來就像一臺挖掘機,前面挖,後腿再把泥土推向地面。它大面積清除了地面環境上的垃圾、深鬆土地,在生態鏈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對大草原的牧業經濟影響甚大。它的辛勤付出,使得土地肥活起來,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它的嗅覺非常靈,聞到糞便味道立即前往,或者就在糞便下面打一個洞,建造一個新家生兒育女。

舉頭望星空,瀰漫大糞香。低頭推糞球,自在樂悠悠。古埃及稱它為:聖甲蟲,意為:神聖的甲殼蟲。並把它尊為太陽神的象徵。他們認為,推動糞球的時候就像推動太陽、推動地球一樣的場景,意味著「發展」和「出現」、「復活」與「重生」。

雄性因頭部有一枚角突,五黑錚亮,藥材商品稱之為「獨角蜣螂」,藥用價值最高。我們這裡沒有獨角,有一邊一個的小雙角,禹王城方言叫做:屎拌殼郎「官」,它的力量最大,飛翔速度快,肉質最好。小一點的沒有尖角的為雌性,土話稱為「朝廷」,還有一種體型更小,全身沒有光澤,土話稱為:「次婆娘」,狀態醜陋、粗糙沒人玩,肉質更少也不會吃它,即使灌出來以後會把它踩死或者乾脆扔掉。

《神農本草經》載:「蜣螂,味鹹,寒。主治小兒驚癇瘈瘲;腹脹;寒熱;大人癲疾、狂昜。一名蛄蜣。火熬之良。生池澤。」

《爾雅》載:「蛣蜣、蜣螂:俗稱屎殼郎,一種黑色的甲蟲。」

《本草綱目虫部第41卷》載:「蛣蜣,推丸。張仲景:推車客、黑牛兒、鐵甲將軍、夜遊將軍。弘景曰:莊子云:蛣蜣之智,在於轉丸。喜入糞土中取屎丸而推卻之,故俗名推丸。時珍曰:崔豹古今謂之轉丸、弄丸,俗呼推車客,皆取此意也。其蟲深目高鼻,狀如羌胡,背負黑甲,狀如武士,故有蜣螂、將軍之稱。蜣螂生長沙池澤。弘景曰:其類有三四種,以大而鼻頭扁者為真。韓保昇曰:此類多種,所在有之。以鼻高目深者入藥,名胡蜣螂。宗奭曰:蜣螂有大、小二種:大者名胡蜣螂身黑而光,腹翼下有小黃,子附母而飛,晝伏夜伏。狐並喜食之。小者不堪用,惟牛馬脹結,以三十枚研水灌之,絕佳。時珍曰:蜣螂以土包糞,轉而成丸,兇拽雌推。主治小兒驚癇瘈瘲,腹脹寒熱,大人癲疾狂易。手足端寒……治大小便不通,下痢赤白,脫肛,一切庤瘻疔腫,附骨疽瘡,癘瘍風,炙瘡出血不止,鼻中息肉,小兒重舌。」

玩屎拌殼郎有三大樂趣:一是灌的時候本身就是一項非常開心的娛樂活動,灌出來以後又是幸災樂禍,很有成就感,幸福滿滿;二是把灌出來的戰利品其中一隻後腿繃上細線,細線再繃上一根木棍,讓它旋轉飛翔開心極了;三是它不僅是玩耍的開心果,玩膩了它便是解饞的美味佳餚。

為了灌屎拌殼郎,我們小孩在大便的時候,故意不上茅房而拉在地面上。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是看看家裡小菜園、大樹底下、磨道旁有沒有屎拌殼郎挖的新窩新土,如果發現地面上有隆起一大堆新土,土球上沒有洞眼,百分之百有屎拌殼郎。那就快速拋開鬆土,要是鬆土掉進去就沒法灌進水了。灌屎拌殼郎不需要太多的水,不像灌禾鼠一次需要好幾桶水,一般一茶缸足矣,所以最適合小孩子操作。灌屎拌殼郎時,首先要屏住呼吸不能說話,屎拌殼郎聽見說話聲音會被嚇得不肯出來,還要讓女孩子走開,要是看見女孩子花衣服也會嚇得不出來,男孩子每個人都有撩起自己額頭上一縷碳銑頭髮,不然也會嚇得躲進去不出窩。

灌的時候先要用虛土在窩洞周圍壘起一圈小圍牆以便水流失浪費。倒水不能太快,防止嗙氣灌不進水,水灌滿穩定以後靜等水面變化,水開始晃動,或者有氣泡冒出,證明屎拌殼郎正在往出爬,有時候會出來一雌一雄兩隻,有時候好半天沒有動靜,那就拔一根狗兒疙瘩草,狗兒疙瘩插進洞口,屎拌殼郎就會抓住被拽出來,如果還是不上鉤,那只有用小碳銑挖,直到被乖乖就擒。有時候什麼也沒有,水滲完了出來幾條鑽肛蟲(蜈蚣),更驚險的是有時候會灌出來一條小蛇。有人說:把蛇頭放進屎拌殼郎窩口壓實,蛇的身體會像抽鞭子一樣「叭叭」的聲音,實驗了多次都沒有成功。

灌出來以後,那就用細繩子將屎拌殼郎一條後腿繃起來讓它飛,它飛的時間長了不想飛了,那就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著一緊一松:「屎拌殼郎拃拃,樓門道哇哇,嗲死啦嬤嫁啦,剩下娃不拤啦,嚷嚷飛去吧,飛哪裡,飛天上,飛到你嬤新炕上!」由於指尖刺激它就會立即飛起來。如果還是不想飛,你就捏著它的屁股在地上摩擦:「屎拌殼郎醒醒,我把你送到天上,天上按個新家,給你生個娃娃!」有時候一條線一頭系一隻,讓它們拔河著飛,當然有時候會一拖一,飛高飛遠而逃之夭夭,有時候追得很遠,掛在樹上了,爬上樹取下戰利品。

有一次灌屎拌殼郎的時候,灌出一隻劈劈扇(雄性土鱉蟲),它長有黑色的翅膀,奶奶把它的翅膀捏起來用細線繃緊,翅膀在煤油燈裡蘸上一點煤油,用火柴點著放在院子裡看它轉著圈地跑,非常開心,要是在晚上更是開心極了。奶奶說:「為了防止火災你們小孩子可不能玩這個!」我們有時候灌出來一隻次婆娘,就把它的翅膀繃起來蘸上煤油自娛自樂,不亦樂乎。有時候把屎拌殼郎仰面朝天,讓它自己翻身,它的六隻爪子在空中抖動,它干著急起不來,我們開心極了,我們把它這個動作叫做「屎拌殼郎彈棉花」。玩的時候嘴裡面還振振有詞:「屎拌殼郎彈棉花,一天彈了二兩八,彈下棉花做啥呀?棉花送到丈人家,丈母丈人嫌少啦,拽著女兒回娘廈!」

晚上在院子裡放一盞煤油燈,也會招來屎拌殼郎,只要聽見「嚷——嚷」的聲音,笤帚一揮,立馬束手就擒收入囊中。當然也會招惹一些金龜子、金拌殼郎等。知道金拌殼郎是害蟲,就把它的頭來一個360°大旋轉,知道它活不了,隨手一扔任憑自由翱翔。

屎拌殼郎玩膩了以後緊接著就是修嘴了,首先把它放在盆裡洗淨,用鹽水浸泡,再用泥巴糊起來,放進鍋頭裡或者爐膛裡燒,當泥土燒得有點發紅就熟了,然後取出剝去幹泥土,就可以拔腿剝皮,乳白色的肉質散發著陣陣餘香,垂涎三尺,你一口我一口,和知了猴一樣,比那唐僧肉還好吃!當然剛開始這些都是在奶奶的操作之下完成的。奶奶常說:「把屎拌殼郎炕幹研末加冰片外用,可以治療痔瘡、疔瘡、惡瘡、脫肛等好多外科疾病。」

宋代詩人蘇東坡的《蜣螂》:「洪鐘起暗室,飄瓦落空庭。誰言轉丸手,能作殷床聲。」和王令的《蜣螂》:「擾擾蜣螂不足評,區區只逐糞丸行。若乘飲露嘶風便,又作人間第一清。」

一隻小小的昆蟲,不知疲倦地踐行者清理地球汙物的工作,為了清潔的環境,為改善美好的地球家園,默默無聞,任勞任怨,不愧為優良的「世界公民」!

蜜蜂為了生存,製造甜蜜的生活,讓人羨慕讚嘆;蒼蠅為了生存,到處傳播疾病,令人深惡痛絕。烏鴉為了繁衍,清除腐敗,變屍為寶;屎拌殼郎為了生存,淨化環境,變糞為寶。小狗的幸福莫過於一根骨頭,小貓的幸福莫過於一條小魚,鴕鳥的幸福是擁有一堆沙子,屎拌殼郎的幸福是得到一堆糞球。生態環境的複雜性決定了生物的多樣性。而生物鏈中的剩餘能量則堅定了,寄生生物和腐生生物存在的必然性。

身披鎧甲黑黝黝,上天入地逍遙遊。糞土為家滿屋香,扭轉乾坤推寰球。爭做環境清道夫,營造潔淨它排頭!

相關焦點

  • 文學欣賞觀念的認知與理解
    一般情況下,讀者都可以從鑑賞文學過程來愉悅感情以及獲得藝術上的享受,並從這一過程中,獲得理性認知與感性認識相統一。建國30年以來,大部分文學領域的人都以「認識論」作為文學欣賞主流觀念。在本文中,主要通過文學欣賞的藝術認識、作品解讀、思想傾向這三個方面來一一解析文學欣賞觀念,從而達到對文學欣賞觀念的整體把握。
  • 文學作品與欣賞者的適當距離
    董學仁/攝在作品裡,大多數劇作家都想營造活生生的角色,還想引導觀眾入戲,和角色一起喜怒哀樂。欣賞作品時,偶爾會發生特殊情況。多年前,我在電視臺工作的時候,接到一個年輕人的電話。他迷上了一部電視劇中的角色,迷戀之深,不能自拔,幾次電話打來,非要去找那個角色不可。他迷上的不是扮演角色的演員,而是那個角色本身。
  • 假如江南文脈能用一種顏色來描繪——
    日前「第五屆收穫文學榜」的系列活動中,來自多家長三角地區文學期刊的負責人,以及多位江南地區作家圍繞「長三角論壇:江南文脈何以蓬勃」的話題展開了探討。在評論家、蘇州大學教授王堯看來,此次研討和前一日活動關於多種文學類型和樣式的「跨界探討」,是來自文學期刊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宣告:「我們近四十年的文學史,許多重大文學思潮都是由文學期刊引領的。
  • 〖閱讀時光〗好書推介——《中國文脈》/陳子瑜
    今天我要為同學們推薦的書是餘秋雨先生的《中國文脈》。 餘秋雨先生因歷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憑藉自己豐厚的文史知識功底、優美的文辭,引領讀者泛舟於千年文明長河之中。他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終貫徹著一個鮮明的主題: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一個民族的歷史,是這個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是這個民族的民族特性中正面因素和負面因素糾結而成的「沉澱物」。
  • 2020年度「城市文學」排行榜入圍作品名單
    延續歷史文脈,融入現代元素,守住城市靈魂。「城市文學」排行榜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的原則,探索城市精神和價值觀,鼓勵題材、主題、風格的探索和創新,聚焦城市經驗書寫、城市人物群像塑造、城市審美多元化呈現,深入發掘反映時代變革、體現時代精神、記錄城市發展軌跡且充滿現代意識、與時俱進的優秀作品。
  • 梁平寄語文學「後浪」:祝願你們寫出更多更好,無愧於時代的作品
    作為華語青年作家獎的終評委,梁平見證了這項文學大獎的一路成長。他說:「今天,我們以文學之名,把2019年度優秀青年作家集結於成都,共同見證第五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頒獎盛典。」,秉承成都深厚絢爛的古老文脈,助推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促進天府文化的創新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成都新篇章。」
  • 聚焦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 助力南京「文學之都」建設
    A  聚焦精品創作,網絡文學亟待質量提升《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網絡文學作品達2590.1萬部,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01.7億元,網絡文學海外輸出作品數量達3452部。網絡文學已成為中國當代文學不可或缺的存在,發展網絡文學已成為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當代實力派國畫名家田燦作品欣賞
    藝術作品多次獲獎並赴國外交流。 田燦先生近照田燦先生是一位精於文學,擅長國畫的複合型藝術家。數十年來,田先生寫作不止,筆耕不息,創作了大量詩詞與國畫作品,獲得諸多重要獎項,搏得業內及社會各界高度認可與廣泛讚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
  • 【惠遊湖北】文學作品丨屈原祠燈光映九歌
    【惠遊湖北】文學作品丨屈原祠燈光映九歌 2020-12-03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尋布依族文學作品《花米飯》背後的故事
    探尋布依族文學作品《花米飯》背後的故事 2020-08-02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聖杯的探索是中世紀文學的開創性作品,是典故諺語引用模仿的源泉
    古老的法國Lancelot-Graal是一項重要而又龐大的作品,不僅為英國歷史而且在基督教歷史上為亞瑟王提供了一席之地。這一部分的新翻譯,即聖杯探索,將成為中世紀文學或浪漫課程的靈活補充。筆記和指南旨在幫助讀者欣賞文本,同時欣賞其與社會和文學史的關係。
  • 「江南文脈」國際海報設計大賽結果揭曉
    陳菁菁 攝 陳亮 製圖作為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的系列活動,10月27日,由市委宣傳部、江南大學共同舉辦的「江南文脈」國際海報設計大賽,以及由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共同舉辦的「太湖明珠 江南盛地」短視頻大賽評獎結果在江南大學揭曉。
  • 龐家麟國畫作品欣賞
    觀鳳鶴思園(龐家麟國畫欣賞)作品尺寸:六尺整張神仙意人間(龐家麟國畫欣賞)作品尺寸:六尺整張作品入編《新北京新奧運中國書畫名家精品集》、《紀念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全國書畫作品集》、《紀念周恩來誕辰110
  • 鐵筆丹青,火針刺繡——藝術家滕鳯鳴烙畫作品欣賞
    近些年來,喜歡上了藝術奇葩一一烙畫,先是木板烙畫,現主要做紙烙畫,作品頗多。  現為中國烙畫藝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北京市手工藝協會會員,青島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青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青島市手工藝協會會員。2016年紙烙畫作品《江山如此多嬌》,《鯤鵬展翅衝九霄烙筆丹青灑人間》,《馬到成功》三幅紙烙畫作品,先後被中國烙畫藝術研究中心藝術館收藏。
  •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書法淺析,莫言書法作品欣賞
    我國人民追逐名人,非常注重名人效應,所以很多買家是衝著莫言個人名氣購買莫言書法作品的。畢竟諾貝爾文學獎,我國百年才出一個,下一個還指不定到什麼時候。第二,莫言書法的價格,還要看書寫的什麼內容,多少字,多大尺寸,畢竟內容不同,尺寸不同,創作難度也不同。
  • 雲淡風輕——高薦 山水畫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那是一種更為長久的山水景觀的理想重構和再現。 ▲作品欣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 英國文學:狄更斯生平及作品簡介
    二、作品特色大多數作家都是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尋找素材,狄更斯也不例外。貧窮窘迫的童年給狄更斯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的作品中多描寫下層人民的生活,並對下層人民充滿了同情,這一點即使在他過上富裕生活後也沒有改變。熟悉狄更斯經歷的人,當讀到《大衛科波菲爾》中米考伯先生因負債而住進債務人監獄時,就會聯想起狄更斯全家的入獄經歷。
  • 歐陽方興攝影作品欣賞
    攝影作品欣賞 (原標題:歐陽方興攝影作品欣賞) (責任編輯:李清燕_xz585)
  • 我市舉辦新時代優秀文學作品研討推介會暨文學創作培訓班
    12月3日,巴彥淖爾市新時代優秀文學作品研討推介會暨文學創作培訓班在臨河舉辦。研討會上,發布了2019~2020年受扶持已公開出版的6本漢文圖書和1本蒙古文圖書名單,出書作者或主編分別介紹了本人作品及相關創作情況,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圍繞作品進行了點評指導。
  • 文學作品的十三種體裁簡介
    第二種: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性的小故事。結構簡單,主要角色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無生物的擬人化,在簡單故事中隱寓一種道理。我國著名的寓言故事中有《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揠苗助長》等,外國的有《伊索寓言》《可雷洛夫寓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