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如何評價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靈石憑藉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他的科研能力如何?」的知乎問題刷爆了網絡。截至目前,問題的關注量為2萬,瀏覽量為2424萬。
這一來,可謂是引起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大地震;
事件回顧:
雲南一名小學生憑藉「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拿到國家級大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消息一出,網絡上對相關獲獎項目的質疑聲立即爆棚,
更有知友直接向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起了實名舉報。
隨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網發布聲明稱,經初步核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獲獎項目學生系該所研究員之子。
僅用四五天時間,一個小學生就能從「不知道什麼是基因」發展為「掌握基因的表達技術」。這種認知速度讓島叔「驚為天人」。
公示資料顯示,該項目部分工作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該所正是陳同學父親陳勇彬的工作單位,且陳同學獲獎項目與其父研究範疇高度吻合。
陳勇彬系該所腫瘤信號轉導研究組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為「腫瘤發生機制、幹細胞多能性維持、抗腫瘤及提高幹細胞功能新藥篩選等」。
綜合起來可以得出一個總質疑:陳同學的父親是否替兒子操刀、弄來這個研究項目參加國家級競賽?
一瓜未平,一瓜又起。
緊接著,又有網友爆出其中的一等獎作品與碩士論文部分雷同:
仔細看一下獲獎項目,不難發現:所謂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妥妥的就是「全國青少年拼爹大賽」。基本上是一錘一個準,沒有一個冤枉的。
好奇的我,又查了一下「環境科學與工程」的獲獎項目,我只能說:這一屆後浪tql。
順手搜了一下專利:
再看學校的官方報導:
我校共有兩個項目入圍全國決賽,經過五天的激烈角逐,我校何煦妍同學的項目《黑臭河道修復菌:沉積物中電纜細菌的培養與功能研究》獲得全國一等獎以及國科大創新獎;我校李辰熹同學的項目《基於肌肉電信號的仿生義肢》獲得全國二等獎。按照近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兩位同學的競賽成績已符合包括清北在內的一系列著名高校的自主招生條件。
(來源:https://www.sohu.com/a/331106087_676050?spm=smpc.content.share.1.1578700800023oXoZw5N)
都說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試,可是有些人根本不用參加高考,高一就能獨立申請發明專利,輕鬆獲得全國競賽的一等獎,順手拿下清北的自主招生資格;但是更多人擠破頭也難以擠進985/211學校。
最後,我只能說一句:
來源: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俠客島公眾號,雙一流高校公眾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