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有一天在家躺著就能為社會做貢獻,延期開工的消息也讓人開心不起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足不出戶大概就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能做到的、最好的自我保護了。
從抖音短視頻大賽到朋友圈廚藝PK,很多人從「憋瘋了」到開始享受居家慢生活,家人之間的相處時光被無限放大,「我媽三天沒打我了」這句話在耳邊無限縈繞……今天,我們特意挑選了5個講述親子互動的家,看看他們如何通過空間設計處理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趁著這段時間,一起培養審美,成為朋友吧~
超級奶爸
孩子的審美要從小培養
作為帝都網紅中古家具店concept101的創始人,Cola和太太韋晴半年前帶著一兒一女住進了新家,在這個260㎡工業建築改造的空間中,除了不變的機械電梯、變著花樣的中古家具,Cola也把對孩子們的愛融入到了空間設計中,讓一家人可以隨性舒服的生活在一起。
「為什麼我的爸爸回家聲音這麼大?」
在Cola女兒的成長記憶裡,轟隆隆的機械聲不是惱人的噪音,而是爸爸回家的信號。當電梯門打開時,女兒、兒子和幾個月前被收養的秋田犬八公會一起跑來迎接他, 「比以前更大了,比以前更亂了。」說起新家,Cola笑得無奈又幸福。
公共活動區域有些牆壁連接處用了圓弧形倒角,不僅在陽光照進時能產生有趣的光影,對家裡的兩個孩子來說也很安全、友好,而淺色的樓梯壁上每隔一段就能找到孩子們的塗鴉。
「我的秘密基地,閒人勿擾」
Cola是個很隨性的人,喜歡孩子,渴望回歸家庭生活,他相信,給孩子營造一個具有美感的空間,讓他們從小就在這種環境中長大,「以後應該不會太差吧」。二層兒童房中的攀爬裝置和孩子們巨大的遊戲「盒子」,盒子的一側設置了一條密道可以直通三層閣樓,但有趣的是,通過觀察,Cola發現使用通道頻率最高的其實是兩隻小貓。
閣樓是孩子們遊戲、讀書的地方,姐弟二人經常在這裡打鬧、彈鋼琴、看書,雙子座的姐姐活潑開朗,會直白吐槽Cola在接受採訪時「話太多」。
現在,北歐仍然是一家人最常去的旅行目的地,那種「超級多奶爸,下班後大家就回家去陪孩子」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明顯地影響著Cola。「以前我不經常在家吃飯,但是慢慢覺得跟一家人一起吃飯,特別是當我爸爸也在家的時候,就真的很幸福。」
在家就能自由玩耍
奔跑、溜冰、騎自行車
「我想出去玩,實在不行,看看風景也是極好的。」
這個與自然景觀完全融為一體的房子中,住著一對年輕的企業家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孩子,超大的玻璃幕牆不僅可以讓人360°欣賞周圍美景,還可以讓空間與周圍的森林、草地和葡萄園和諧地融為一體,讓孩子們從小就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放飛想像,零距離接觸大自然。
為了讓孩子們能在家裡自在地玩耍,屋主夫婦堅持家中不要有任何建築上的隔斷,整個家裡沒有一扇門,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房間,2歲的女兒和3歲的兒子能自由奔跑、溜冰,甚至騎自行車……就像在公園裡嬉戲一樣。
「閒著也是閒著,閉眼睡覺,睜眼爬樹!」
而兩個孩子的房間,設計師更是大膽地發揮想像力,特地從丹麥的森林裡覓得兩棵被打磨得十分光滑的大樹,將它們整株裝置在這個空間裡,樹的枝幹從地面一直伸至屋頂,外部世界則穿過碩大的玻璃窗映入室內,令這裡成為孩子們最喜歡的玩樂空間。
充滿童趣的房間中,孩子們各自擁有喜歡的個人區域,粉紅色燈具下是女兒的領地,她的哥哥則喜歡在幾隻山羊公仔和售貨攤玩具之間蹦來蹦去。
清晨,當遠處的山峰隱隱約約地籠罩在薄霧中,輕紗一般的陽光穿過碩大的落地窗灑入屋內時,伴著漫山遍野的葡萄藤,孩子們探索自然和肆意撒歡兒的一天又開始了!
二胎之家
好玩但不能亂
有人說,最好的父母是仍然保留著童心的人。這個家由兩套相鄰的公寓合併而成,兩位小朋友的降臨改變了原本的生活格局,空間改造勢在必行。
在「嬉皮紳士」形象的加持下,客廳以灰白為主色調,中間點綴象徵活力與溫馨的薑黃色,再輔以清新自然的原木色,輕鬆營造出適合孩子們的安寧與舒朗。
「如果你給我的和別的小朋友一樣,那我就不要了」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可數不清的玩具和孩子們的破壞力也實在讓人頭疼,與此同時,為了避免他們養成無節制地購買與亂堆放的不良習慣,經過探討,設計師將客廳中可隨意組合的沙發變成了大玩具,讓兩個活力十足的孩子可以改造成不同的場景,玩的不亦樂乎。
同時,為了給孩子們充分的自由,讓他們無拘無束的自由奔跑,書房與客廳之間選擇了摺疊門,全部打開後,整個空間十分開闊,最大限度減少孩子們的磕磕碰碰。
在這樣一個安全舒適的成長環境中,從小培養孩子們穩定良好的生活方式,讓他們如同「嬉皮」一般,追求那份自律的自由,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勇敢地活出自己。
聚在一起,浪漫的事就多一點
孩子們的空間自己做主
這個300㎡的平層公寓裡住著一家四口,有2個上學的孩子,音樂和藝術是父母最重視的教育方向,其樂融融的生活是空間想營造的主題氛圍。
於是,設計師唐忠漢把最大的空間留給了「合家共處」的客廳,又在兩側各自闢出了獨立的私人領域,巧妙地構築了一個既能呵護家人多元發展又充滿愛與樂的交流空間。
「一家人在沙發排排坐,吃果果」
客廳是一家人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四位家庭成員可以在這裡自由地聊天、閱讀、看電影,甚至打盹兒,享受和家人交流互動的溫馨日常。
客廳一側是兩個孩子的專屬地兒,在這裡,除了兩個臥室,還有哥哥的電音室和妹妹的木琴間。青春期的孩子總是需要更多的獨立空間,設計師在走廊的盡頭設計了一道移門,關上門就能跟公共區域劃分開來,提供給上學的大孩子更加獨立的私人領域。
不同於小孩子的兒童房,在已經上高中的大兒子的房間裡,設計師更想提供的是舒適克制的環境和更多屬於他自己的展示空間。
高中的男孩子,開始有了很多愛好,音樂、藝術、運動等等,也多了許多收藏的物件,一面洞洞牆的設置,讓大兒子能在自己的房間內,自主地規劃收納展示空間。
跟普通的展示收納相比,洞洞牆更有工作間的感覺,也就更能激發鑽研和探索的熱情,對空間的裝飾性也更強。
兄妹倆的休閒空間與公共區域以一道長廊來連通,兩邊分布著多個活動區域,分別用旋轉門軸和移門靈活地切換,來讓空間獨立或互動串聯。
拉開移門,窗邊的木琴房就和這裡的混音間組成了一個大的音樂工作室,妹妹練習馬林巴琴,哥哥負責把音階remix成一段全新的音樂,這也是兄妹倆平時最喜歡的玩樂。
客廳另一側是主臥的大套間。除了客廳兩翼的私人區域,中間部分全部敞開,作為家人共居的生活形態(影音室、工作書房、視聽書房、廚房、餐廳、閱讀區等)。
一個人的空間要填滿心愛之物,而一家人的生活則要聯繫心愛之人,正是圍繞著這樣的「向心力」,這個家才讓人沉浸其中,在每個早晨,當一家四口從兩個方向聚集到客廳的時候,幸福生活便再次拉開序幕。
跟兒女喝茶才是正經事兒
健康的邊界感
蘭穎,傳統經典傳播人,與從事文化產業的先生、痴迷電影的兒子、好友眾多的女兒生活在北京周邊的這座木色小樓中。
因為奇妙的緣分和對自然的共同熱愛,他們邀請到瑞典明星建築事務所Claesson Koivisto Rune來操刀室內設計,這也是他們在中國的首個私宅項目。熟悉木性的北歐設計師用大量原木包裹出一個溫馨幸福,又保留成員獨立性的四口之家。
「媽媽泡的茶,有一種味道叫做家」
由於夫妻倆喜歡喝茶,一層的客廳裡擺放了很多日常喝茶的器皿。性情安靜的哥哥從小耳濡目染,每天5點半會和媽媽同時起床,有時還會主動對蘭穎說:「老媽,咱們泡茶。」周末的時候,蘭穎會在中廚和面做包子,女兒便會和她待在一起,做自己的餅乾。
CKR為這個家的每一層都安置了公共空間和私密空間。在二層,一個帶有鮮明傳統印記的中式老茶席可供女主人享受獨處的時光。幾步之遙處,一套多人沙發又正好容納一家四口,這裡是每周末一家人看電影的地方,因為哥哥特別喜歡電影,挑選影片的任務也順理成章被他包攬。
「哥們兒罩你,隨意發揮哈」
三層是屬於哥哥和妹妹的世界,二人各有獨立房間,而公共空間也被充分利用——當孩子們的朋友上門時,可以一起在 「鞦韆」上悠閒晃著。因為相信「孩子大了,直接推門去房間找總是不太好」,爸爸也通常會和孩子們在這裡交談。
兒子的房間與全屋的木色調保持一致,但是設計語言鮮明的掛燈、大理石小茶几點綴其中,增多了幾分朝氣。
在蘭穎看來,私密與聚合併存是CKR為他們創造的一種空間使用方法。而家庭成員之間健康的邊界感又何嘗不是設計成真的助力?
上面的五個家,儘管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喜好成就了不同風格的空間設計,但是涉及到親子關係中的互動時,各位父母和設計師都面面俱到地考慮了各種元素,讓小孩可以舒適且獨立地自由生長,也讓家裡充滿了愛。
攝影 | Valentina Sommariva/Living Inside、
陳心鼎、Boris Shiu、雷壇壇
造型 | 韓健、Pete Bermejo
部分圖片由設計師唐忠漢提供
翻譯 | 宋武、Eva Peng
撰文 | Gesine Borcherdt、莊婭瓊、閆夏YanXia、李娜
編輯 | Dorothy Wang、亞莉、Li Jun、Iris、
雯婷、Kevin Ma、Muriel Xu 、Emily
封面設計 | Lin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