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懷柔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2021年,懷柔區將深入落實「懷柔就是科學城、科學城就是懷柔」的工作理念,加速構建「科學+城」的城市框架,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北京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其中,5個大科學裝置中,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已經率先進入了科研狀態,5個研究組、150餘名科研人員入駐;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1月份完成了主體鋼結構施工,周長近1.4公裡的裝置區正式連接成環;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正在進行設備安裝,預計今年6月可具備試運行條件;子午工程二期預計今年6月土建完工;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年底預計土建工程可完成90%。
-
——記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北京電子能譜中心副主任姚文清
蕙質蘭心 勤思敏行——記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北京電子能譜中心副主任姚文清來源:《科技日報》2017-03-04 張翳玟「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姚文清不僅是清華大學分析中心高級工程師,還擔任著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北京電子能譜中心副主任和清華大學分析中心表面分析室主任等重要職務,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
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配套項目正式啟動
12月2日,懷柔科學城城市客廳A地塊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標誌著懷柔科學城首個綜合性、國際化公共服務配套項目正式啟動建設。當天,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同步開工。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地,懷柔科學城始終秉承「科學+城」的規劃理念,據介紹,今年以來,國際人才社區、共有產權房、商品房、科學家公寓等住房項目加快推進,正在構建區域統籌、職住平衡的住房保障體系。
-
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將落戶青島西海岸 13家研究機構共同建設...
13個院所共同搭建交叉研究集群王凡表示,建設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是中科院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而啟動的。「我們的使命就是建設美麗健康海洋、開拓交叉前沿領域、保障國家海洋安全、支撐服務『一帶一路』。
-
懷柔: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全面加速
中科院物理所所長方忠介紹,「一裝置兩平臺」作為國家發改委和北京市圍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布局、第一批啟動建設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和前沿交叉研究平臺,承載著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物質科學研究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使命。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正式啟動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於當地時間10日9時30分(北京時間10日15時30分)左右正式啟動,將第一束質子束流注入對撞機。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開撞」據9月10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導,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0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0日15時30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最複雜的一次科學實驗在瑞士和法國交界的一條地下隧道內展開,科學家們啟動大型強子對撞機,把質子和離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然後相撞,模仿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現象。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地球和空間前沿研究基地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合肥7月16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安徽省發改委獲悉,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臺,地球和空間科學前沿研究中心項目日前啟動建設。該項目將建設38個功能實驗室,在深地、深空和氣候環境變化等領域開展探測和研究,目標是建成引領我國地球和空間科學發展的前沿與應用研究基地。地球和空間科學前沿研究中心是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建設的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
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創新中心籌備工作啟動
論壇上,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產業促進會籌備工作宣告啟動。以國內質譜領域龍頭企業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信」)為代表,廣州高新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向粵港澳大灣區發出邀約,以期在高端科學儀器產業實現協同發展。「高端科學儀器研製投入大、周期長,培育上下遊產業不容易。」禾信董事長、首席科學家周振對此深有感慨。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建設工作全面啟動
3月22日,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標誌著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建設工作全面啟動,這既是落實關於設立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的戰略部署,也是北京加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又一項重要舉措。
-
推動科學儀器重大成果落地北京
促進科學儀器產學研融合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為推動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過程轉化為創新過程,滿足科學儀器日益增長的需求,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政府、北京· 開幕式&主論壇地點: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大議會廳B規模:現場300人、線上參與規模預計1萬人次開幕式&主論壇將設置特聘專家聘任儀式、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政府系列籤約儀式、院士專家主題報告等環節,進一步推動技術先進、產業鏈完善的科學儀器產業生態建設,為建成特色科學儀器成果轉化產業基地與助力北京新型製造業產業建設做貢獻
-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正式業務化運行
(UNESCO/IOC)批准,由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SCSTAC)於2019年11月5日啟動業務化正式運行。在我國和馬來西亞等國的積極倡導下,2009年召開的太平洋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ICG/PTWS)第23次會議(薩摩亞)決定建立南中國海區域工作組,通過加強區域協作開展南中國海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建設。這也是南中國區域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建設的起點。2011年,我國在ICG/PTWS第24次會議(中國,北京)上提交了《南中國海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建設框架方案》。
-
合肥建設五大研究院 打造科學中心「三大核心片區」
去年,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1號科研樓成功封頂,能源和人工智慧研究院正式啟動建設,謀劃推動大健康研究院和環境研發平臺組建。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方面,去年以來,全超導託卡馬克、穩態強磁場、同步輻射實驗裝置性能穩步提升,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全面開工,未來網絡、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雷電防護設施獲國家批覆立項。
-
「村鎮建設資源環境承載力測算系統開發」項目啟動會召開
「村鎮建設資源環境承載力測算系統開發」項目啟動會召開 2019-04-04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項目參加單位包括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清華大學、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等20家。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能源研究院
新華社合肥9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悉,著眼於前沿技術發展和國家重大需求,日前該中心啟動建設能源研究院,將聚焦發力清潔煤炭利用、磁約束聚變、可再生能源、智能電力電網四大研究方向。
-
南京大學關鍵地球物質循環前沿科學中心獲批啟動運行!
Cycling, FSC-CEMaC;以下簡稱中心)是依託南京大學學科優勢建設的地球系統科學前沿創新研究平臺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建設背景及任務 關鍵地球物質循環前沿科學中心(Frontiers Science Center for Critical Earth Material Cycling, FSC-CEMaC;以下簡稱中心)是依託南京大學學科優勢建設的地球系統科學前沿創新研究平臺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
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今起正式運行
原標題: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今起正式運行 法制網北京11月5日訊 記者郄建榮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批准,由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以下簡稱SCSTAC)從今天起正式運行。
-
廣東啟動區域細胞製備中心試點建設
新華社廣州11月2日電(記者 肖思思)廣東省(賽萊拉)區域細胞製備中心試點建設2日在廣州啟動。這是廣東省首家省級區域細胞製備中心。 據業內人士介紹,幹細胞是生命科學前沿,對於腫瘤、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衰竭、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以幹細胞為核心的再生醫學,是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後的另一種疾病治療途徑,具有重大的社會和經濟價值,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 標準化、規模化、自動化、可溯源的細胞製備,是目前幹細胞產業化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
地面地球物理勘探技術與裝備研發項目正式啟動
2018年9月11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地面地球物理勘探關鍵技術與裝備」(2018YFC0603200)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標誌著新一輪深地勘探技術與裝備研發正式啟動。
-
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獲批建設 系山東...
近日,教育部發文正式批覆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立項建設,成為繼第一批七個中心之後,教育部第二批立項的七個前沿科學中心之一,也是山東省首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按照教育部要求,前沿科學中心將作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抓手,凝聚整合創新資源,發揮學科群優勢,面向世界匯聚一流人才團隊,促進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成為現代大學制度的試驗區,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的樞紐,成為我國在相關基礎前沿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創新中心和人才搖籃、具有國際「領跑者」地位的學術高地,率先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
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中新社青海德令哈7月23日電 (孫睿)23日,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正式啟動。當日下午,「2020年度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籤約儀式」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常進介紹,當今天文研究的重大發現都依賴於先進的觀測設備和望遠鏡終端,天文學的創新水平是各國科技實力的綜合體現和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