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中國市場|superdry|space nk|美國_科技|優衣庫|...

2020-12-07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2M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正值快速發展時期,消費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也處於直線增長狀態,因此吸引眾多國際品牌開拓中國市場。他們都明白,要是能抓住中國消費者的心,就抓住了新的機會。但是幾十年更迭變遷,國際品牌大肆進駐中國市場的浪潮退卻,開始出現另一番景象。

近幾年隨著中國本品牌的崛起。某些曾在中國「無比火熱」的國際品牌,在紛紛走下「神壇」,甚至逐漸被中國消費者拋棄,只能黯然離場。

早在疫情前,例如英國的服飾品牌New Look、美國的快時尚品牌FOREVER21等品牌就已經黯然退出了中國市場。其他的像Zara、H&M、GAP等知名時尚品牌如今也輝煌不再,為保住中國市場做著調整和挽救措施。

進入2020年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使一些品牌在運營上雪上加霜,供應鏈受阻,銷售業績下滑等等問題接連出現,部分品牌被迫縮減業務退出中國市場,除去自身經營困境,今年突發的疫情可能是壓垮它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Superdry:疫情影響,業務受阻

據英國潮牌Superdry 5月7日發布的2019/2020財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新冠疫情對打斷了Superdry的業務和供應鏈,Superdry已經採取了多項措施來確保公司的現金流,同時將未來的渠道重心轉移至線上。目前國內門店打折清倉,或將於7月份退出中國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Superdry與歐時力母公司赫基國際集團達成中國區業務合作,次年雙方共投入1800萬英鎊(約1.8億人民幣)並按50:50的持股比例成立合資公司,Superdry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2016年Superdry在迪士尼小鎮開出中國首家門店後,集團陸續在中國市場開設三家門店,分別位於北京和上海,12月份在北京和深圳又各開一店,同時在廈門和泉州開設了特許經營門店。不過Superdry在中國市場業績並不理想,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Superdry就虧損了150萬英鎊。

2020年,Superdry本來還會根據市場機會對中國業務進行重大重組,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徹底打亂了所有計劃,未來的品牌渠道重心將轉移至線上。

Esprit:經營權易主,潮流不再

2020年5月31日,被稱為「時裝之王」的Esprit全面終止中國內地業務,並關閉中國大陸以外在亞洲的所有56家零售商鋪。實際上,從2月份開始,其中國門店、官網就開始了降價促銷,甚至一度出現「10件0.5折」的清倉活動。

在美國Esprit一度是潮流的代名詞,備受年輕人的喜愛,199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後,為90年代的中國消費者帶來了「地道」的西式時裝,加之當時內地的服裝品牌還比較匱乏,Esprit成為百姓最想買的品牌。

隨著優衣庫、Zara等快時尚品牌崛起,Esprit便走起了下坡路。根據Esprit母公司思捷環球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2019財年實現營收129.32億港元,同比下降16.3%,連續第八年出現下滑;淨虧損達到21.44億港元,過去兩個財年共計虧損近50億港元。由於經營困境,思捷環球不得不調整戰略與慕尚集團合資並由其接手Esprit品牌經營權,未來公司將會對其產品和定位進行重新規劃。

Guess:對中國市場「水土不服」

美國時尚品牌Guess近日發布的2020/2021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其報告期內淨收入同比下滑51.5%,淨虧損較上年同期進一步擴大至1.6億美元。

GUESS是創立於1981年的美國品牌,主打性感風,屬於面向中產階級的高端品牌。有業內人士指出,該公司在最初進入中國時沒有採取最合適的戰略,以美國思維考慮中國市場,在後續的發展中遭遇了「水土不服」。「該品牌對中國市場一直都很迷茫,且沒有深耕二三線市場,本土化發展較弱。隨著其他品牌的崛起,Guess在中國也盡顯頹勢。」

據媒體報導,Guess曾計劃在2021財年減少中國市場的產量。業內人士預測,在快時尚品牌接連敗走中國市場的情況下,Guess也很有可能會退出中國市場。

Space NK:為止損,曇花一現匆匆退場

受新冠肺炎的影響,英國知名美妝品牌Space NK迫於疫情壓力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外界猜測,隨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斷擴散,Space NK做出撤出中國市場這一決定「主要是因為總部資金出現問題」,以及歐美零售市場停擺和全球供應鏈阻斷影響到中國市場的供貨等。

據報導,Space NK已經在4月1日確定將關閉在華所有門店。Space NK目前在中國共有7家門店,在上海興業太古匯的門店關閉後,剩下的三家上海和北京、重慶以及成都的店面,在4月和5月也陸續關閉。2020年2月初Space NK正式入駐天貓,才過去僅僅兩個月,其天貓旗艦店還處在「試運營」階段。進入中國短短兩個月就要退場,Space NK在中國可謂是曇花一現。

根據Space NK在今年1月發布的最新年度財報,該公司上一年銷量錄得增長6%至1.09億英鎊(約合人民幣8.7億元),但利潤卻錄得同比下跌5%至3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608萬元)。該公司指出,利潤下滑主要是因為公司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新增門店擴張和網站開發上。這就意味著退出中國市場或許是為了及時止損。

-結 語-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國內消費市場的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與釋放,國內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更加追求多元與個性化,服裝消費所帶來的非功能性滿足趨於平緩。

尤其當90後、00後逐漸成為消費主力時,他們對潮流和時尚的追求範圍更廣,可選擇性更多,不再拘泥於那些知名的國際品牌,可能更傾向於選擇小眾潮牌或者獨立設計師品牌,快時尚的普適性反而然他們覺得失去了個性的標籤。

而從品牌層面分析,退出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多為服飾類別,其自身的設計款式和運營理念是否能夠適應中國市場,是根本原因所在。對中國消費者的研究與理解欠缺,無法準確掌握中國消費者的心理需求,黯然退場只能是早晚的必然趨勢。

參考資料:

快時尚品牌遭遇市場"寒冬",GUESS計劃縮減中國業務,企業觀察報。

英國潮牌Superdry或在7月退出中國市場,目前正在清倉大甩賣,界面。

宣布退出中國市場,知名洋品牌「落荒而逃」,關閉在華所有門店,創投時報。

敗走中國,關閉亞洲所有門店,Esprit會否捲土重來?贏商網。

相關焦點

  • 優衣庫在中國市場依然保持雙位數增長;Celine推出微信小程序 |...
    優衣庫母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創新高 中國市場錄得雙位數增長 在截至5月31日的前9個月內,日本快時尚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 報告期內,優衣庫日本銷售額同比下跌0.5%至7010億日元約合445億人民幣,優衣庫在國際市場的銷售額則大漲14.6%至8205億日元約合521億人民幣,中國依然是推動國際業務增長的主要動力,期內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增幅達雙位數。截至周四收盤,迅銷集團股價大漲1.15%至6.76萬日元,市值為7.3萬億日元約合4600億人民幣,創上市以來新高。
  • 對話優衣庫大中華區首席市場官:堅持每年在華開設80到100家門店
    當消費者開始「精打細算」,更加注重性價比,怎麼適應這種新變化?是加快向線上轉型,還是線上線下並重?優衣庫大中華區首席市場官吳品慧在第三屆進博會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優衣庫在華銷售額現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準,好於預期。今後,優衣庫會繼續堅持每年在中國開設80到100家門店,更多關注下沉市場。
  • 優衣庫攜「明日博物館」驚豔亮相第三屆進博會——五大亮點凝練「服適人生」,未來科技煥新美好生活
    」,一口氣拿下1500平方米的展區;它全力打造的「明日博物館」,以另闢蹊徑的品牌博物館為載體開啟一場科技與未來的對談;優衣庫作為一家服裝企業如何綁定科技與藝術,與時俱進地賦能「服適人生(LifeWear)」的品牌理念;它又如何做到始終以顧客需求為導向,以無處不在的創新與變革走在引領消費的最前沿……正因如此,「在進博會5.2館的優衣庫展區,我們呈現的並非美輪美奐令人目不暇接的展品,而是以一個展現製作理念
  • 優衣庫的新零售試驗場
    2019年,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敗走中國,ZARA關店數量創新高……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服裝行業雪上加霜,連耐克、阿迪達斯,各種奢侈大牌,開始裁員、緊縮線下業務。線下真的不行了麼?按照統計數據,我國零售業線下佔比80%以上,服裝零售業線下銷售這塊巨大的市場,很難憑空消失。
  • 什麼才是運用市場營銷4P法則的正確姿勢?看看ZARA、優衣庫怎麼做...
    原標題:什麼才是運用市場營銷4P法則的正確姿勢?看看ZARA、優衣庫怎麼做......國外許多快時尚服裝品牌在中國呈現出穩定、加速的發展,銷售業績也持續增長,例如西班牙和日本快時尚服裝品牌ZARA和UNIQLO。近十年來,他們展示了出色的銷售業績以及業務發展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的國外品牌和本土服裝品牌都紛紛加入快時尚市場。那麼,新進入中國市場的快時尚品牌如何把握中國的市場機會?本次坐莊,讓我們一同來探討。
  • 要溫度更要風度 優衣庫雙贏態度強勢回歸
    在率先復甦的中國市場上,體量較小的高端成衣行業率先嗅到了消費市場上的心理變化,除了零售渠道的改變之外,在產品方面則通過與藝術家、藝人、設計師等各行各業的意見領袖跨界合作,賦予產品更為人們接受的文化內涵,在以人為本的角度上豐富其生命力。
  • 英國美妝集合店品牌Space NK將撤離中國市場,或因總部資金周轉出現...
    在《女裝日報》的報導中,Space NK創始人Andy Lightfoot並未具體說明究竟是什麼原因突然決定退出中國市場。但Space NK上海國金IFC店的一名銷售告訴界面時尚記者,做出該決定「主要是因為總部資金出現問題」,以及歐美零售市場停擺和全球供應鏈阻斷影響到中國市場的供貨等。
  • 益生菌市場火爆,Life-Space為何脫穎而出
    2014年,Life-Space(益倍適)通過跨境購進入中國市場,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獲得了國內很多消費者的喜愛。2017年,Life-Space(益倍適)開始登陸天貓、淘寶,並連續兩年在雙十一期間拿下天貓益生菌品類的銷量冠軍。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中國加入全球最大自貿區,優衣庫悄悄漲價被吐槽...
    優衣庫悄悄漲價被吐槽不值 「零售之王」押注中國市場不少人或許會有這樣的感覺,優衣庫好像變貴了?受到疫情的影響,優衣庫銷售驟減、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再加上疫情擴大的全球形勢讓部分地區市場陷入停滯,導致八成收益來自子品牌優衣庫的訊銷集團2020年公司淨利潤和營收3年來首次下滑。
  • 優衣庫的逆襲 藝術讓他成為日本首富
    據 Business of Business 的報導,從本月20日起,位於紐約的優衣庫全球旗艦店將推出一項與藝術結合的項目——「 Art for All 」。該項目是優衣庫美國與美國策展人、藝術收藏家傑弗裡·戴奇(Jeffrey Deitch) 的一次跨界合作。
  • 英國美妝集合品牌Space NK將關閉美國商店 此前已退出中國市場
    近日消息,英國美妝集合品牌Space NK(需求面積:60-150平方米)繼退出中國市場後,也將關閉美國所有門店。此前,由於新冠疫情在全球地區的大蔓延,許多國家也已經採取了不同的管控措施,這對線下零售行業造成巨大打擊。而疫情特殊的傳染性,女性在戴上口罩後也不用過於專注妝容,也對美妝品牌造成一定影響。
  • 英國美妝集合店品牌Space NK擬5月底前撤離中國市場
    據界面新聞報導,WWD日前報導稱,英國著名美妝集合店品牌Space NK(需求面積:60-150平方米)於4月1日確認,即將關閉位於中國的所有門店。Space NK創始人Andy Lightfoot並未具體說明究竟是什麼原因突然決定退出中國市場,但其對外媒表示,公司仍然很看重中國市場,其全球官網Spacenk.com將繼續服務中國顧客。
  • 英國美妝集合店Space NK將撤離中國市場
    英國美妝集合店品牌Space NK將撤離中國市場,或因總部資金周轉以及全球供應鏈出現問題。 日前,據《女裝日報》報導,受新冠疫情影響,英國著名美妝集合店品牌Space NK將退出中國市場。
  • 優衣庫母公司迅銷公開代工廠名單的背後
    此前,由於擔心信息洩露給競爭對手等原因,一直未公開代工廠的名單,不過越來越多歐美品牌向消費者透明公布他們的供應生產鏈,迅銷也將轉變了方針。 現在,不為外界所見的發展中國家工廠的工人被迫在惡劣環境中工作的情況時有發生,迅銷此舉也意在提升生產第一線的透明度以獲得消費者的信任。
  • 掀起腦波風暴 神念科技進軍中國腦波科技市場
    全球消費領域生物傳感技術的領導者NeuroSky(神念科技)日前參加中國蘇州電子信息博覽會,首次面向中國市場發布了最新的2款腦波科技產品,MindFlex
  • 「撕裂」的2020:中國市場成香餑餑,日本品牌攻城略地
    另一邊,以優衣庫為典型代表的日本品牌們,憑著中國市場的韌性,或是業績飄紅,或是瘋狂開疆拓土。蔦屋書店、niko and…、NITORI、LoFt,紛紛在中國落下首店,二店節奏迅速跟上;優衣庫則放言今年要在中國新開100家店。 如果問,這場疫情中誰更「堅挺」?
  • 歐萊雅中國研發負責人高玉:科技元素決定中國市場產品的差異化
    多年來,歐萊雅對中國市場的耕耘回報也頗豐——此前媒體報導,2020年歐萊雅中國電商收入佔銷售額的50%。線上化只是歐萊雅的一個方向之一,在美妝科技上,歐萊雅也在大步邁進。今年11月6日,由歐萊雅集團發起的中國首個美妝科技初創挑戰賽 「BIG BANG 美妝科技創造營」 首屆頒獎典禮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場館內舉行。
  • 品牌分析:space7/七度空間如何布局超薄衛生巾市場
    超薄被43.75%的企業作為主要宣傳賣點,企業以此做為宣傳賣點,可以大幅拉動消費者最終購買慾望; 超薄衛生巾在衛生巾品類消費者中,有廣泛的市場需求;超薄衛生巾市場有強勢品牌,因此競爭也比較激烈。超薄衛生巾市場與整體行業對比有可觀的市場成長性。2.
  • 幫寶適紙尿褲有毒,問題產品都與中國無關?
    不出意料,中國消費者又被例外了。通俗點說就是:涉事產品和中國市場無關。  幫寶適國內在售紙尿褲真的安全?  經緯君(微信公眾號:jwview)查詢《歐洲時報》官網發現,1月底,一篇援引自法新社的文章稱,《6000萬消費者雜誌》1月24日對商家銷售的12款嬰兒紙尿褲進行了檢測。
  • 科技巨頭「折戟」中國,曾「壟斷」國內30年,佔據中國100%市場
    文:聞道 雖然我國在改革開放後發展得很快,但有一點需要承認,我國在科技領域的實力還不是很強,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尤其是超級大國美國,我國與美國的差距仍然在不斷地縮小。但是差距仍然很大。最近因為抖音國際版,美國一家科技巨頭再次映入老百姓的眼帘,這家公司就是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