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實驗」真的科學嗎?

2020-12-05 紅網

疫情發生以來,分餐制呼聲漸起,近日更是由於實驗助推,達到高潮。據《錢江晚報》等媒體報導,杭州市疾控中心做了一場實驗,測試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後的細菌對比。實驗對涼拌黃瓜、鹽水蝦、乾鍋茶樹菇等6道菜品的剩餘部分進行了菌落總數檢測,結果顯示,沒有使用公筷的菜品菌落總數均高於使用公筷同種菜品。於是乎得出結論,還是分餐好。

我不反對分餐制,尤其在傳染性很強的疾病流行期間,分餐制有它的獨到之處,那也是一種「隔離」。我也樂見有人用實驗的方法佐證分餐制的合理性。但是問題是,用杭州的這個「分餐實驗」來證明分餐制優於合餐制,實在是過於簡單粗暴了,該實驗從設計到得出結論,漏洞太大,很難說它是一項科學實驗。

且不說實驗人數僅有11人,菜品只有6道,取樣偏少,單說實驗的思路就大有問題。該實驗撿取實驗人員的殘羹剩飯,對「公筷組」和「非公筷組」進行菌落總數比對,這實際上是將人體當成簡單的容器了。但是,人體是簡單容器嗎?人把東西吃進肚子裡,首先要經過口腔,口腔的唾液既有把食物和食物通道「隔離」起來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這使得吃進嘴裡的食物能夠安全順利地進入到胃裡面。其次,試問什麼細菌能夠逃過胃這一關?對細菌來說,胃就是個大殺器,它對吃喝進來的東西一律用胃酸予以反覆攪拌、反覆殺滅,目前好像只有什麼幽門螺旋桿菌是個特例,能夠逃過胃酸殺滅。再次,除了胃、胃酸,人體還有一系列的防護手段,也會對入侵之敵進行毀滅性打擊。那麼,人吃進的細菌是多一點還是少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如果非要用實驗來證明,也不應該撿取實驗人員的殘羹剩飯,而應該撿取實驗人員進食後、人體對食物處理程序走完之後的數據,比對那個數據,才能夠真正看到「公筷」和「非公筷」各自的作用,如果兩者確實有很大差異,才具有總結一下的意義。

此外,該實驗竟然認為菌落總數多的就是不好,菌落總數少的就是好,這也是叫人大跌眼鏡的。這是只見細菌之弊,不見細菌之利,不知細菌有有害菌,也有有益菌。誠然,「公筷」會屏蔽掉來自別人的有害菌進口,可是,也正因為「公筷」的屏蔽,「公筷組」也得不到來自別人的有益菌。「非公筷組」是會得到來自別人的有害菌,可同時,也得到來自別人的有益菌。還有,唾液本身是有很高的養生保健價值的,「非公筷」在傳播細菌的同時,也傳播唾液,傳播養生保健物質。所以,這都是需要算進「總帳」的,只有全面評估,才能看清楚「公筷」與「非公筷」的利弊得失。如果非要用實驗來證明什麼,那麼,實驗就不能光是統計一下菌落總數就算完事,而是應該將吃進去的有益菌和有害菌分別計數,觀察它們對健康影響的方向性和程度,記錄各自的數據,再得出結論,豈能一見「非公筷」菌落總數高就宣稱分餐制獲勝、合餐制敗北?

因此,誇張點說,所謂「分餐實驗」就是一場鬧劇。

實際上,分餐制好還是合餐制好,生活本身早已給出了明確答案。如果硬要說分餐制好,合餐制不好,那麼,地球上分餐制的地區,人們的健康程度就應該高於合餐制地區人們的健康程度。可是,有這樣的統計數據嗎?

相關焦點

  • 啥是「分餐位上、分餐公勺、分餐自取 」?看完這個視頻你就全明白了
    在《餐飲業分餐制設計實施指南》中,對餐飲分餐制提出了「分餐位上」、「分餐公勺」和「分餐自取」模式那這3種模式在現實當中是如何體現的呢?
  • 著名的「無解實驗」,難道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
    當然這些神話虛無縹緲,也只是一些傳說而已,並沒有任何的科學證據可以證明。有人卻提出,甚至根本就不需要科學進行,正是因為科學的盡頭就是神學。兩個本來應該是成為對立面的東西,兩者之間又有怎樣的關聯呢?曾經一些著名的科學家在晚年就將自己的科學研究轉向了神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結果卻顛覆認知
    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結果卻顛覆認知 對於科學盡頭是神學的說法,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當然,這主要也是因為有很多非常著名的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都將自己的研究方向改成了神學,最著名的就是牛頓和愛因斯坦,也正是因為這些在世界上頗具影響的科學家的行為,讓人們對於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事情全部歸結於神學。
  • 曬曬日本主婦餐桌上的飲食,每天分餐吃,乾淨又衛生,還很精緻
    曬曬日本主婦餐桌上的飲食,每天分餐吃,乾淨又衛生,還很精緻說起分餐的習慣,在日本由來已久,就算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吃飯,也會養成分餐的習慣,這樣的吃法,不僅更乾淨衛生,而且也會給人一種更精緻的感覺。如圖所示,打開今天的美食分享,曬曬這位日本主婦餐桌上的飲食,你就會發現,分餐而食,有多精緻。每個人都有自己一份套餐,而且每份套餐裡面,不同種類的食材,也會用不同的器皿搭配,從視覺上來看,就充滿了食之精細。
  • 這有科學依據嗎?科學實驗說明了什麼?
    人去世後會「投胎轉世」嗎?只是封建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現象是無法給出科學解釋的,比如一個人在死後會去往哪裡,我們又會經歷什麼?真的像傳說中的那樣會經歷投胎轉世成為一個新的生命體嗎?
  • 實驗驗證:「天氣瓶」真的能預測天氣嗎?
    小巧的天氣瓶真的可以預測天氣嗎?為了測試天氣瓶是否真的有效,記者購買了一套製作「天氣瓶」的材料,進行了實驗。    1.準備好實驗材料:10克樟腦粉(99%含量)、2.5克硝酸鉀(99%含量)、2.5克氯化銨(99.5%含量)、40毫升的酒精(99.5%)、33毫升的蒸餾水(實驗室用的蒸餾水)、一個容量為100毫升的玻璃瓶、一雙實驗手套。
  • 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卻改變了人類認知,科學的盡頭真是神學嗎?
    在我們看來,科學家都是堅定的無神論者,但是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並非沒有科學依據,有很多人都認為這句話也挺有道理的,因為很多的科學家到了晚年的時候,竟然都把目光轉向了神學,比如眾所周知的牛頓。
  • 分不分公筷,科學實驗給你答案
    11位疾控專家做了個實驗測試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後的細菌對比實驗結果令人吃驚!11位疾控專家盯著6道菜實驗結果令人大吃一驚近日,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所和檢驗中心的專家們為此專門進行了一場實驗,測試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後的細菌對比,實驗結果令人震驚。
  • 靈魂真的存在嗎?科學家為了驗證真相,用粒子加速器做實驗
    畢竟,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世界上沒有靈魂。古代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和神話傳說,是因為當時的科技水平不夠發達,所以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現象無法解釋,這樣的傳說流傳了下來。那麼靈魂真的存在嗎?為了驗證這個謎題的真實性,科學家們用量子加速器做了實驗。實驗的結果是什麼?
  • 不分餐就是裸奔?感染這個細菌患胃癌的危險性有多大?
    不是說吃中餐都是「夥」在一塊吃的,中餐也分餐,就看如何看待這個事情。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外,分餐制對阻擋疾病的傳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為何分餐制的意義非常重要? 在農村,我們以前經常見到大人用自己的牙齒咬碎食物,再餵給孩子的。
  • 南極上空真的能穿越嗎?科學家發現一團霧,實驗結果如何?
    南極上空真的能穿越嗎?科學家發現一團霧,實驗結果如何?在地球所有的生物當中,人類憑藉著自己的高智慧成為了佼佼者,相比於其他的動物來說,人類的智慧確實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地球上卻有很多的現象,是無法用科學進行來解釋的,這也成為了困擾人類的難題,因為很多人認為這些現象的出現,早就已經超出了人類原有的認知。
  • 實驗:天然水晶能量到底是不是真的?水晶對人體真的有作用嗎?
    那麼水晶能量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水晶能量是否真的存在?還是我們主觀意識腦補出來的呢?今天晶石述者通過一組實驗來具象化一下天然水晶能量。實驗步驟:1、選取市場上典型的一款酸性純淨水,兩個普通水杯,一瓶ph測試液,一個天然水晶杯;2、分別在兩個普通水杯裡倒入50ml的純淨水,然後將其中一杯水倒入天然水晶杯中,再將兩份水同時靜置一晚;3、將水晶杯中的水倒入普通水杯,再分別滴入5滴
  • 難道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
    ,在科學的盡頭到底有沒有神存在呢?科學家之所以會把神學和科學建立起來聯繫,就是因為牛頓和愛因斯坦這兩個人。愛因斯坦和牛頓在物理學領域的地位毋庸置疑,而且現在有很多的科學理論,用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相關理論也能解釋得通,但是這兩位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竟然都開始研究起來了神學,其中牛頓對於神學已經到了一個痴迷的狀態,牛頓在晚年研究領域的時候遇到了瓶頸,於是把很多的現象都歸結為上帝的力量,為什麼這兩個科學家會在晚年的時候研究神學呢?難不成科學的鏡頭真的是神學嗎?
  • 科學小實驗:不到100℃的水居然沸騰了?真的假的呀!
    每天一個科學小實驗,陪孩子一起玩科學。大潘:小美,你觀察過水燒開後的現象嗎?小美:有啊!一旦水燒開,水溫會達到100℃,壺裡的水就會沸騰起來,並冒出許多氣泡,這些水蒸氣還會從壺口冒出來呢。大潘:厲害啊!不過有一點說錯了,水的沸點不一定是100℃哦。
  • 科學史上偉大的實驗:自由落體實驗
    小學生都知道的科學故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認為物體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千百年來這被當成是不可懷疑的真理。但是年輕的伽利略(1564~1642)不信這個邪。他在比薩斜塔上當眾實驗,扔下了一重一輕兩個球。在眾人的驚呼聲中,兩個球同時落地。千年的教條被推翻了,一條新的科學定律——自由落體運動定律——被發現了。但是你知道伽利略是如何證明的嗎?
  • 食物之間「禁忌」存在嗎 科學實驗擊破謠言
    原標題:食物之間的「禁忌」真的存在嗎   編者按:在上周央視舉辦的2018年「3·15」晚會上,8個與食物有關的謠言被逐一擊破,其中之一就與「食物相剋」有關。豆漿和雞蛋不能一起吃嗎?螃蟹和番茄是「相剋」關係?本期「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欄目邀請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以科學的視角為您解開「食物相剋」傳言背後的真相。
  • 科學實驗站 彩虹橋
    從小讓孩子多動手做實驗,能夠很好地開發孩子的科學潛能,發展孩子的好奇心,刺激孩子的想像力。 很多科學原理都可以通過有趣的實驗清晰明了地演示出來。 通過這些有趣的實驗,孩子將會發現,學習原來就是這麼簡單,只要動動手指用用腦,就能將科學和生活巧妙地聯繫起來。
  • 「銀針試毒」是真的嗎?
    每當看到這種橋段時,我心中不免會產生:「銀針試毒」是真的嗎?古人為什麼要用銀針試毒,這究竟是迷信,還是有什麼科學原理呢?的等等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過的一句話:「科學研究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係來思考和觀察事物「是它激發了我對於科學問題的探索好奇心。
  • 鬼神真的存在於世界上嗎?答案被揭曉,聽聽《走近科學》怎麼說!
    鬼神真的存在於世界上嗎?答案被揭曉,聽聽《走近科學》怎麼說!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很多關於牛鬼蛇神的傳說,這些傳說聽起來非常詭異,更讓人內心害怕,很多人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的存在?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畢竟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事情。
  • 盤點那些五花八門的科學實驗-科學知識篇
    Q君小知識你知道當科學家們無聊起來都會做出那些驚人的舉動嗎?今天我們就去盤點盤點那些五花八門的科學實驗,一起來看看來自科學家們的迷之操作。Are you ready?Let's go!1933年,美國的一位心理學教授決定通過實驗揭開這個秘密。他下令,在胳肢他剛出生的兒子時,旁邊的人不能笑。幾個月後,這個孩子被胳肢後,爆發了大笑。3年後,教授的小女兒也有同樣的反應。得出結論:被胳肢弄笑是天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