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小衛星再度閃耀太空 將完成世界上首次月球軌道環繞編隊飛行

2021-01-15 黑龍江頻道

(作者:吉星、趙一諾、衣春翔)21日5時28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哈工大研製的「龍江一號」「龍江二號」兩顆月球軌道編隊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同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一起,由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飛行25分鐘後,星箭分離,將「鵲橋」和「龍江一號」「龍江二號」直接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公裡遠地點高度40萬公裡的預定地月轉移軌道,在軌運行狀態正常。後續,「龍江一號」「龍江二號」將各自單獨完成地月轉移、近月制動階段的飛行。屆時,哈工大將成為世界上首個把微小型探測器發往月球軌道的高校。

據悉,進入環月大橢圓軌道後,在地面測控支持下,「龍江一號」「龍江二號」兩顆微衛星將經過遠距離接近、近距離逼近後,完成編隊的初始化工作,形成相對距離在1~10km範圍內可變的環月軌道編隊,這將是世界上首次月球軌道環繞編隊飛行。

據介紹,「龍江一號」「龍江二號」均裝載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低頻射電頻譜儀,探測頻段覆蓋從1MHz~30MHz的電磁頻譜,當它們飛到月球背面時,將利用月球完全遮蔽地球電磁幹擾的天然方式,開展超長波射電天文觀測等實驗,這會極大豐富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相關焦點

  • 哈工大微衛星獨立完成世界首例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等飛行
    圖為哈工大研製兩個小衛星,從左至右為「龍江二號」、「龍江一號」。(吉星攝)哈工大微衛星獨立完成世界首例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中新網哈爾濱6月15日電(記者 史軼夫)15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發布,由該校自主研製的月球軌道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龍江二號」已進入環月軌道,搭載的沙特相機等載荷全部正常開機,成為全球首個獨立完成地月轉移、近月制動
  • 人類將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嫦娥四號拉開大幕,低調發射服務衛星
    給「嫦娥」架「鵲橋」不輕鬆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此次發射,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飛行25分鐘後,星箭分離,將鵲橋號中繼星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公裡,遠地點高度40萬公裡的預定地月轉移軌道,衛星太陽翼和中繼通信天線正常展開。後續,鵲橋號中繼星將最終進入環繞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使命軌道。
  • 嫦娥四號將首次著陸月球背面,搭載衛星探測宇宙「黑暗時代」
    2018年1月9日11時24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高景一號03、04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新華社 圖新華社北京3月2日消息,「嫦娥四號將首次著陸月球背面,極具發現性。
  • 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成功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也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按計劃,嫦娥五號將於12月中下旬返回地球。肩負從月球取樣返回使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再次順利邁過重要關口。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也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 嫦娥四號中繼衛星發射!這顆不得了,全球首次月背著陸!
    今天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這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年底擇機實施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的中繼通信。
  • 維珍軌道首次將10顆衛星送入軌道 可能對太空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1月18日,英國億萬富翁理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旗下維珍軌道公司(Virgin Orbit)當地時間周日首次將10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這標誌著一種新的低成本衛星發射方法取得成功,並可能對太空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 俱懷逸興壯思飛——哈工大與中國航天60年
    我國在世界上首次採用內高壓成形整體零件,標誌著我國在航天服金屬結構製造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CCD光學成像敏感器:天神「牽手」中的眼睛人類尋找目標的最直觀方式就是用眼睛去看,在太空中的「牽手」也需要精確地找到對方才能完成。
  • 小火箭 | 那些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的裡程碑
    不過,因為系統故障,探測器沒能擊中月球,而是在月球5995公裡處飛速掠過。月球1號為了撞擊月球,卯足了勁,擁有非常高的速度,結果就是具備了脫離地球引力束縛的條件,開始環繞太陽飛行。1959年9月13日,協調世界時21點02分24秒,僅僅經過1天多的飛行,月球2號就命中了月球。小火箭覺得這次飛行,豎立了4塊裡程碑:第一,這是人類的人造物體第一次碰觸到地球之外的自然天體。
  • 人類首次月背著陸工程邁出第一步 今晨發射「鵲橋」號衛星還將創兩...
    ,成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錄的計劃,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按照計劃,我國將在年底擇機實施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將登錄器和巡視器運載至月球背面,這將是全人類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由於是在月球背面,巡視器和地球之間的通訊被月球阻隔,因此,中國科學家專門搭建了一座「鵲橋」,將雙方聯繫起來。
  • 聰明能幹的「太空多面手」——專家揭秘「天問一號」上的火星環繞器
    據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兼環繞器總指揮張玉花介紹,火星環繞器採用「外部六面柱體+中心承力錐筒」構型。環繞器不僅是地球到火星「行星際公路」上的飛行器,也是火星車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衛星,還能環繞火星進行科學探測,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太空多面手」。(小標題)「行星際公路」上的飛行器火星探測,首先要面對極其遙遠的星際旅途。
  •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擊月球
    嫦娥一號衛星於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踏上「奔月」旅程,11月7日進入200公裡的環月工作軌道。至2008年10月,在完成預定在軌一年的各項探測任務後,狀態依然良好。「我國探月工程二期確定將實現軟著陸,技術跨度大,為在撞月過程控制和軌道測定方面積累經驗,減少後續工程風險,決定在嫦娥一號衛星壽命末期,控制衛星撞月。」
  • 美國的手伸到太空去了?太空軍將管理月球軌道交通
    新聞」報導,美國提出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私營企業準備探索月球,在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太空安全問題將會越來越嚴峻。近幾年我國和俄羅斯都開始往月球上發送探測器,並且我國首次實現了月球背面登陸,這讓美國有了很大的危機感。據稱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的太空飛行管理局宣布,他們將要展開一系列的試驗來研究如何測量月球的空間。
  • 「嫦娥」未動 「鵲橋」先行——看中國如何為月球背面建探月通信...
    5月21日清晨,在嫦娥三號「奔月」4年多之後,中國又做出一個探索月球的大動作——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這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簡稱:地月L2點)的通信衛星,它的成功與否對2018年年底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任務至關重要。
  • 為什麼飛船不能直接飛到月球,而需要環繞變軌?
    我們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然而嫦娥飛行器在登陸月球之前,卻要先繞地球飛三圈,再繞月球飛三圈,然後再登陸,這又是為什麼?嫦娥一號衛星於2007年10月24日被長徵三號運載火箭送入近地點高度200km,遠地點高度51000km的軌道上,軌道周期為15.81h。
  • 嫦娥二號成月球衛星 將擇機入百公裡環月圓軌道
    成功進入這個「使命軌道」,將標誌著此次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號」任務工程取得基本成功。  嫦娥二號已成月球衛星  從10月1日18時59分57秒成功升空後,嫦娥二號已經歷多重風險,並順利完成地月轉移軌道飛行,進入了近月制動階段。尤其是10月6日成功實施第一次近月制動,成為一顆月球衛星,經受了一次至關重要的考驗。
  • 「天問一號」完成首次軌道中途修正
    後續如何將經歷深空機動和數次中途修正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8月2日7時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牛發動機開機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已飛行9天17個小時,距離地球超過300萬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
  • 「天問一號」完成首次軌道中途修正
    後續如何將經歷深空機動和數次中途修正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8月2日7時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牛發動機開機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已飛行9天17個小時,距離地球超過300萬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
  • 中國高校衛星月球上拍到2019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影像
    中新網哈爾濱7月4日電(韋明川 記者 史軼夫) 哈爾濱工業大學4日發布消息,由該校研製的繞月衛星龍江二號在月球拍攝到了南美洲上空的日全食。  日全食是地球上所能看到的最壯觀的天象。國際協調時7月2日18時01分至20時44分,2019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在南美洲的天空中上演。
  • 探秘故事:環繞地球飛行萬年的黑騎士衛星,是地球之外的人造天體?
    1961年 一位在巴黎天文觀測臺工作的法國學者,發現了一顆運行方向與其它衛星相反的衛星,這顆來歷不明的衛星被命名為「黑色騎士」。隨後世界上有許多天文學家,按照他提供的精確數據,也發現了這顆環繞地球逆向旋轉的獨特衛星。1988年12月前,蘇聯科學家通過地面衛星站發現,有一顆神秘的巨大衛星出現在地球軌道上。
  • 我國首顆月球衛星開始繞月飛行(圖)
    衛星進入環月軌道的三維動畫。本報記者喬天富攝  本報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趙波、武天敏報導:今天11時15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向正沿著地月轉移軌道高速飛行的嫦娥一號衛星發出制動指令。11時37分,衛星順利進入周期為12小時的環月橢圓軌道。這標誌著嫦娥一號衛星成功被月球引力捕獲,成為我國第一顆月球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