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顆月球衛星開始繞月飛行(圖)

2021-01-15 搜狐網
衛星進入環月軌道的三維動畫。本報記者喬天富攝

  本報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趙波、武天敏報導:今天11時15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向正沿著地月轉移軌道高速飛行的嫦娥一號衛星發出制動指令。11時37分,衛星順利進入周期為12小時的環月橢圓軌道。這標誌著嫦娥一號衛星成功被月球引力捕獲,成為我國第一顆月球衛星。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指出,此次近月制動,揭開了「中國星」首次環月之旅的序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這是我國自行研製的太空飛行器第一次開始環月飛行,也是我國首次對38萬公裡之外的太空飛行器實施遠距離測控。

  朱民才介紹說,此次近月制動好比嫦娥一號衛星的第一次「太空剎車」,是全程測控的最關鍵環節之一。當衛星沿地月轉移軌道到達近月點時,因衛星速度過快,如不及時有效制動,衛星就可能飛離月球。如果制動過量,衛星就可能撞向月球。在巨大的風險和壓力面前,測控人員沉著冷靜,精心操作,準確發令,僅用22分鐘就將嫦娥一號的飛行速度由每秒2.4公裡降至月球能夠捕獲的速度,使衛星順利進入傾角90.2度、近月點高度210公裡、遠月點高度8600公裡的環月橢圓軌道。

  此前,我國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經歷了星箭分離、1次遠地點變軌、3次近地點變軌、1次中途修正,飛越了187萬公裡的漫漫航程,成為我國距離地球最遠的太空飛行器。據悉,為了使衛星建立有利於觀測月球的飛行姿態,未來兩天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還將實施兩次近月制動。衛星最終將進入平均高度為200公裡、周期為127分鐘的極月圓軌道,開始為期一年的繞月飛行和科學探測。

相關焦點

  • 嫦娥二號進入環月軌道 我國擁有第二顆月球衛星
    嫦娥二號180度旋轉第一次近月制動於11時40分順利結束  我國第二顆月球衛星誕生  10月6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在經歷了星箭分離、衛星入軌、中途修正,約112小時後,今天,高速飛行的嫦娥二號衛星即將迎來探月徵程上的一次嚴峻考驗——近月制動。
  • 「神州五號」成功發射,我國實現首次繞月人造衛星
    嫦娥一號(Chang'E1)是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於2007年10月24日18時5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2007年10月25日下午,地面注入指令,衛星上推力為50牛頓的調姿發動機開始點火,約4分鐘後,推力為490牛頓的主發動機點火實施變軌,將衛星軌道近地點抬高到離地球約600公裡的地方。
  •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擊月球
    在撞擊過程中,嫦娥一號衛星攜帶的CCD相機傳回實時圖像,圖像清晰。中國探月一期工程宣布完美落幕。記者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看到,為了保證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受控撞月」,嫦娥一號任務飛行控制組選擇在青島和喀什兩個測控站同時能夠進行測控的時間段內進行撞月控制。15時36分,嫦娥一號衛星開始減速,16時13分10秒成功落在月球的豐富海區域。
  • 看看中國首顆返回式衛星的故事
    接下來,嫦娥五號將落月、採樣,如果一切順利,它將於半個多月後,帶著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是我國迄今為止最複雜的宇航任務之一。後續難點不僅在於月面自動採樣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等,帶著月壤重返地球也是一大難題。
  • 中國的這顆月球衛星剛剛給地球拍了張照片,看起來有此不可思議
    趣味探索訊 這是一張讓國人興奮的衛星圖片,同時這可能是一條被N多人報導過已讓無數國人激動過的新聞。不過沒有關係,我會再讓你激動一次!這顆剛剛進入月球軌道的中國微型衛星龍江2號給地面工作人員傳回了一張不可思議的圖片,圖片上的地球顯得好小,看起來沒有月球大。
  • 人類發現首顆「準衛星」地球迎來一個「新月亮」?
    據美國媒體3月27日報導,地球捕獲了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第一個「準衛星」——一顆在環繞太陽飛行的同時也圍繞地球旋轉的小行星。  ●人類發現的第一顆「準衛星」  3月27日,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稱,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小行星專家保羅·喬達斯博士率領的一個研究小組日前發現了一顆同時環繞太陽和地球運行的小行星。
  • 日本公布繞月衛星最新月球表面圖片(組圖)
    日本公布繞月衛星拍攝的最新月球表面圖片日本繞月衛星拍攝的最新月球表面圖片>  人民網科技北京2月25日電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網站近日公布了繞月衛星「月亮女神」號拍攝的最新月球表面圖片。據網站介紹,這次公布的圖片是2008年12月12日,在衛星的慣性飛行中使用高清晰攝像機拍攝的。(潘健) (責任編輯:連寒亮)
  • 嫦娥一號拍攝數據製作我國首幅全月球影像圖公布
    新華社快訊:  依據嫦娥一號衛星拍攝數據製作的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12日15時05分正式公布。同時,衛星獲得的第一批科學探測數據,也按照有關規定向科研單位移交。  探月工程領導小組的領導為我國首幅全月球影像圖揭幕(航天局網站)  新華社快訊:  我國此次公布的全月球影像圖,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圖中最完整的一張。
  • 嫦娥四號中繼衛星發射!這顆不得了,全球首次月背著陸!
    今天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這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年底擇機實施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的中繼通信。
  • 我國下月將發射世界首顆脈衝星導航衛星 星際飛行將永不迷航
    圖為利用脈衝星導航的太空飛行器示意圖。(環球網軍事10月14日報導)神舟飛船、天宮實驗室、月球探測、登陸火星……在談及中國雄心勃勃的航天計劃時,越來越多的網友習慣引用一句話「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環球時報》13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獲悉,中國下月將擇機發射世界首顆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以搶佔航天前沿技術戰略制高點。
  • 地球有了第二顆衛星?已繞地球旋轉3年,即將被月球消滅
    我們知道,太陽系中共有八大行星,而每個行星的周圍又會有多個衛星圍繞著行星日復一日的旋轉。就拿地球來說,月亮就是地球的一顆衛星,數億年如一日的圍繞著地球不停的旋轉,不離不棄。可能有人會問,同樣是太陽系裡的八大行星,像木星就有十多個衛星繞其旋轉,那地球為什麼就這麼少呢?
  • 我國科學家著手繪製 1∶250萬比例尺全月球地質圖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著手繪製 1∶250萬比例尺全月球地質圖   新華社長春1月5日電 (記者孟含琪)記者從吉林大學了解到,目前我國科學家正加快繪製1∶250萬比例尺的全月球地質圖,幫助人類更清晰地認識月球。
  • 中國正式發布"嫦娥一號"拍攝全月球影像圖(圖)
    11月12日下午,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正式發布「嫦娥一號」拍攝月球全圖。   中新網北京十一月十二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十二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繞月探測工程全月球影像圖暨科學數據發布儀式,正式發布依據「嫦娥一號」衛星拍攝的月球地形地貌數據製作而成的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
  • 回顧「繞」「落」「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的偉大壯舉!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球表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將正式開始她的月面工作,完成她的使命! 2004年我國探月任務正式定項,被命名為「嫦娥工程」,月球探測器名為「嫦娥」,月球車被稱為「玉兔」,中繼星叫「鵲橋」,玉兔嫦娥著陸區叫為「廣寒宮」,從2004年開始,嫦娥就已正式向月球進發。
  • 亞太6D衛星——我國首個全球寬帶衛星通信系統首發星!
    2020年7月9日20時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三號工位,用長徵三號乙遙六十四運載火箭,將「亞太6D衛星」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首發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長徵系列火箭第339次飛行,也是長徵三號乙火箭的第69次飛行,也是北鬥全球組網圓滿收官發射半月後的又一次飛行。
  • 清華科學衛星:我國首顆用於重力與大氣科學測量的衛星
    8月6日12時01分,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的重力與大氣科學衛星在酒泉航天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首顆專門用於重力與大氣科學測量的衛星,其主要目標是進行低軌大氣密度和重力場聯合探測。「外層空間並不是絕對真空,仍然殘餘極其稀薄的大氣。
  • 航天周報|「玉兔二號」月球車行駛裡程突破600米、金融界首顆物聯...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搭載的5顆試驗性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相關衛星載荷將對微波成像等技術進行在軌驗證,開展空間科學以及遙感、通信技術試驗與應用。
  • 中國航天這一領域連續兩年世界第一,並且首個在月球培養植物發芽
    古代一窩蜂武器2、世界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2016年8月16日,我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另外,嫦娥四號還是首個完成月面生物實驗的人類探測器,其搭載的棉花種子在月球上已經長出了嫩芽,為人類首次!
  • 我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4月20日深夜,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4顆北鬥導航衛星。 這是北鬥三號系統的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據了解,衛星進入工作軌道並進行一系列在軌測試後,將與此前發射的18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和1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進行組網。
  • 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飛天記
    圖②:甘肅金昌的火星模擬生存基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攝從首顆人造衛星到一箭三星,從無人試驗飛船到航天員太空出艙,從探測器繞月飛行到月球背面軟著陸……中國航天事業正大步邁向國際最前沿。2020年,北鬥三號有望實現全球組網、火星探測提上日程,中國人認識和探索太空之旅正積蓄力量,向更高目標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