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馬院研究生講師團:走出象牙塔的「明星講師團」

2020-12-05 北京大學新聞網

■辦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經驗篇

「1836年,18歲的馬克思轉入柏林大學,精神面貌發生了改變,從熱血的哲學憤青變成了靠譜的學術宅男,實現了『叛逆少年』的華麗轉型……」著淡妝,漆黑的披肩長發,講臺上的胡蝶看起來很有範兒。

胡蝶是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的建設專業2018級博士生,也是北大馬院研究生講師團的一員。站在寧夏大學的講臺上,她用活潑靈動的語言和豐富生動的故事,立體化還原了一個「活」的馬克思。

成立不足一年,從校內講到校外,從社區講到工廠,場場爆滿。這支研究生講師團用了什麼絕招,帶動起馬克思主義理論宣講的熱度?

創新宣講,從打破刻板印象開始

「當我們提及青年,大家會想到什麼?是『用最貴的眼霜,熬最長的夜』的朋克式養生?還是『馬上就要禿了』的焦慮?」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2018級博士生張宇晶也是此次講師團走進寧夏高校宣講活動中的一員,在以「青年與時代」的主題宣講中,她一上來就抓住了青年人關注的「焦慮」這個切入點,從產生的源頭入手為「焦慮」畫像,引出將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壓力轉化成青年人奮發向上的動力,從而更好地為社會、為時代作出貢獻的觀點,一切便都水到渠成。

「過去那種枯燥的、千篇一律的說教式灌輸教學,讓很多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了疏離感,甚至貼上了枯燥、無趣的標籤,我們想打破的就是這種刻板印象。」講師團團長、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業2018級博士生寧悅說。

如何打破這種刻板印象,讓年輕人擁抱馬克思主義?講師團的年輕人把功課做在了同齡人、代入感上。除傳統的經典理論類和黨史黨建類的主題外,講師團緊密結合熱點和青年需求,成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組、馬克思主義與青年組、形勢政策組,回應青年關心的現實問題。

思路的轉變直接帶來形式的創新。能否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通過表情包、短視頻、網絡語言等接地氣、極富感染力的形式表現出來,實現共情、贏得共鳴?

受眾的反饋給出了最好的答案。講師團成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17級碩士生張玉傑說:「馬克思主義是座恢弘的理論大廈,它的內容理應通過我們的話語和表述,得到更合理、更充分的表達。」

「在馬言馬」,走出馬院書齋

2018年12月22日,冬至,北大馬院研究生講師團誕生的日子。那一天,首都6所高校學生理論團齊聚一堂,舉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研討會。

「能不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傳播出去,打造具有馬院品牌的實踐項目?」北大馬院陷入思考,研究生講師團的成立讓人看到了曙光。

「研究生講師團必須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正確的方向指引下宣講,這需要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北大馬院黨委書記孫蚌珠說,學院為研究生講師團配備了25名重量級導師,每場宣講或社會調研前,從確定宣講題目到集體備課試講,全程細節都要由導師團先「挑刺」。

而對於講師團成員而言,讓課程乾貨滿滿並具有吸引力是一大考驗。講師團成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2017級博士生毛菲為了準備《馬克思主義是個什麼主義》這一題目,找來了《資本論》《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等著作研讀。「和馬克思對話,就會發現,偉人其實不難懂,我主要立足文本,儘量深入淺出,講出馬克思著作中的精華。」毛菲說。

看似輕鬆靈動的宣講背後,是講師團成員付出的艱辛努力。講師團成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2018級博士生史錫哲坦言,要想讓課程更有吸引力,必須提升課程的理論深度,用生活化的語言講理論,用深刻的理論解答問題。

走出象牙塔,打通從理論到實踐的路徑

從河北邯鄲到遼寧遼陽,從寧夏銀川到浙江蘭溪,聚焦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題,經過半年多的發展,北大馬院研究生講師團從校內特色黨課、團課的支部巡講起步,慢慢發展到了校外的主題宣講,成為頗受歡迎的明星講師團。

馬克思主義是理論科學,更是實踐科學,講師團的青年們始終堅持既要做理論宣傳的發聲者,也要做社會實踐的行動派,在開展主題宣講的同時深入社會進行實踐調研。

「在實踐調研中,我們探尋黨的理論方針政策的產生過程和現實基礎,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擔負起歷史賦予新時代青年的光榮使命。」講師團常務副團長、黨的建設專業2018級碩士生宋金說。

宋金介紹,他們曾在改革先鋒、全國道德模範郭明義的帶領下,同走礦山路,在一線真切體驗礦工的艱苦生活;也曾在銀川閩寧鎮實地調研學習,對西海固地區脫貧攻堅、促進民族地區團結和穩定等工作進行深入了解。

目前,北大馬院研究生講師團共有團隊成員44名,宣講30餘場,受眾6200餘人,平均滿意度達80%以上,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講師團的同學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以學促講,以講促學,在宣講過程中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努力將自己鍛造成為理想信念堅定、專業功底紮實、實踐本領過硬的新時代有為青年。」孫蚌珠說。

原文連結:成立不足一年的北大馬院研究生講師團,宣講馬克思主義場場爆滿——走出象牙塔的「明星講師團」《中國教育報》(2019年08月16日 第01版:要聞)

相關焦點

  • 對話抗疫英雄,共話青年責任——北大馬院、國際法學院與清華法學院...
    來自北大、清華兩校三院的130餘名學生參加。線上學習無愧家國 英雄凱旋活動特邀嘉賓隋韶光是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北大馬院的尹航同學從專業出發,結合支部學習回信精神情況,分析了面對疫情大考,青年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應該發揮的作用。他認為,青年學生應當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用我們的所學服務社會。北大國際法學院的羅程建同學援引具體數據和抗疫事跡,強調中國青年敢於衝鋒在前、勇挑重擔,我們應該在黨的領導下更加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
  • 清華大學博士生講師團攜手兄弟高校開展「學全會精神,揚時代之聲...
    清華新聞網11月10日電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會議精神、方針政策,形成學習全會精神的良好氛圍,11月6日晚,清華大學博士生講師團與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等十所高校學生宣講團聯合開展「學全會精神,揚時代之聲」高校聯合宣講,在線收看人數
  • 「青春不遠行,建功新時代」 | 哈爾濱新區攜手深哈青年講師團走進哈爾濱商業大學
    深哈青年講師團代表從自身工作出發,立足新區發展用青年語言講青年故事,加深青年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理解和詮釋。下一步,團松北區委將逐步推廣宣傳「深哈青年講師團」原創品牌,深入學校、企業深哈青年講師團也將以勇擔重任,落實深哈對口合作等國家戰略,以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哈爾濱新區的生動實踐,助力新區高質量發展。
  • 「青年講師團」走進晉源區法院、杏花嶺國投、太原地鐵、市規劃和...
    晉源區法院12月2日,晉源區法院開展「緊跟黨走 逐夢青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分享會暨「青年講師團」宣講活動,共有青年團幹30餘名參加。大家一同觀看了《緊跟黨走 逐夢青春》主題宣傳片後,講師團的3位講師,他們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用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和語言,結合各自工作經歷、切身感受和學習體會,就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擔當作為、到艱苦崗位歷練和強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為主題進行了精彩講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 走向「一帶一路」——北京大學研究生...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紮實推進新時代北大研究生教育發展,研究生院推出「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系列報導,集中展示各院系在研究生培養方面的特色和成果,供相互學習借鑑交流,進一步推進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
  • 中科院科普講師團南海開講,揭開航天科技神秘面紗
    佛山日報訊見習記者劉浩斌報導:昨日,「2020年大手拉小手——中科院科普講師團科普報告希望行」南海站啟動。即日起至16日,由8位中科院科學家組成的科普講師團,連同3位南海講師團講師,一同走進區內多間中小學,合計將舉辦25場科普課堂活動,課程包括航空航天、AI智能、科技創新等多個領域的科學知識。昨日上午9時半,丹灶中心小學的階梯室座無虛席。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原站長、我國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地面系統副總指揮兼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教授潘習哲給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普課堂。
  • 大調解 | 行政調委會全面建成 調解員講師團開班授課
    大調解 | 行政調委會全面建成 調解員講師團開班授課 2020-05-23 0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大老校長吳樹青
    推倒北大南牆、從銀行貸款建教工宿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上世紀90年代,北大一系列銳意改革之舉成為高校走出象牙塔、與市場經濟結合的標誌,開全國高校之先河。當時,身為北大校長的吳樹青正是這些改革的推動者。
  • 鍾吾初中家長講師團又開講啦!
    為了進一步密切家校聯繫,優化育人環境,讓家長更多地參與到學校教育工作中,11月26日下午,我校迎來了本學期第一批家長講師團成員為孩子們精彩開講。此次授課的家長講師團成員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為學生別開生面的上一節自己拿手的「課」,衛生與健康,法制與安全,科學與環保,逃生救援,閱讀指導、民俗文化……幽默生動的講課,製作精美的課件,有趣的小製作,愉快的小互動,牢牢地抓住了同學們的心。
  • 「青年講師團」走進太原第四實驗、財貿學校、成成中學、64中、65...
    太原市第四實驗中學校12月7日,「緊跟黨走 逐夢青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分享會暨「青年講師團」走進太原市第四實驗中學宣講活動舉行。來自太原市杏花嶺十二中學校張丹,萬柏林區實驗中學團委書記王曉瑜,太原市公安局技術偵察支隊綜合偵察大隊教導員高飛,三位講師用最樸實語言和最真摯的感情為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故事。
  • 美學能否走出藝術的伊甸園、哲學的象牙塔
    美學能否走出藝術的伊甸園、哲學的象牙塔,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助推器?這是北京師範大學青年學者邱曄一直思索的問題。直到今年年初,她來到河南省修武縣,才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一位位國內外知名美學專家來授課,在幹部群眾中掀起「頭腦風暴」;一批批清華、北大、同濟和美國哈佛大學的知名設計師和民間設計大師走進修武,一個個美學理念付諸實施,一個個美學項目落地,美學正在從一個哲學的分支蝶變為全產業覆蓋、全鏈條延伸的產業經濟主體。   「美學引領給我們帶來的是幾何級的增長。」
  • 科研與科普:COVID-19讓科學知識走出象牙塔
    從Twitter的帖子到主要新聞媒體的評論頁面,科學家們走出了實驗室,直接與公眾互動,為此Nature Medicine發表文章對此現象帶來的思考進行討論,題為Scientists, keep an open line of
  • 「青年講師團」走進太原生態工程、48中、杏嶺實驗、彩虹雙語...
    太原生態工程學校12月8日,「緊跟黨走 逐夢青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分享會暨「青年講師團」宣講活動走進太原生態工程學校,參加本次宣講活動的有學校校長助理王治文、學生處主任劉傑、副主任喬旭飛、團委副書記、學生處副主任白洋、各班班主任和200多名學生,大家共同聆聽了3位青年講師的深情講述。
  • 獨家深度解析:北大2021推免擬錄取數據
    北京大學本部(研究生院)2021年擬錄取推薦免試研究生公示名單出爐,3個劉威,2個李昊…太南了~擬錄取推免生2814本部數據詳情如下:擬錄取2814人 北大2021年擬錄取推免生2814名同學。北大共有38個研究生招生單位。38個研究生院招生詳情如下:其中,信科增加較多,較上屆增加50人。其次是馬院18人,深圳17人,教育9人,化院7人。
  • 寒門學子考上北大研究生,讀到博士選擇肄業,失業18年成為低保戶
    比如北大博士肄業生張進生,這麼一個高學歷的人才,命運卻讓人唏噓不已。▲醫生形象但是這麼一點成就並沒有讓他止步於現在,三年後,他又考上了北大的碩士研究生,而且在1995年碩士畢業後繼續攻讀了博士學位,進入最高學府學習已經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了,但是令人詫異的是,他還收到了英國一份皇家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 相對論Vol.47 初代北大保安「天團」今何在
    「地才」「逆襲」「掃地僧」……「北大保安」頻頻引發關注。標籤背後,這份工作究竟給他們帶來什麼變化?那些曾經的北大保安,現在過得怎麼樣?他們的成功,真的可以複製嗎?11月24日晚,央視新聞《相對論》莊勝春對話初代北大保安「天團」代表人物張俊成及其隊友布和蘇道。
  • 我國北大的天才張益唐:三次輸給了時間,學業有成才回歸祖國!
    北大是我國的頂尖學府之一,它的數院是無數數學愛好者嚮往的地方,並且那些也培養了很多出名的數學家。只不過北大有這樣一位天才,他在數學上的造詣極深,被寄予了很大期望,卻路途坎坷,連續幾次被時間打敗。大學畢業後,張益唐繼續在北大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又前往美國深造,他的博士導師是代數專家莫宗堅。在張益唐的博士論文中,他引用了一個導師已經發表過的觀點,後來這被證明是錯的,他也因此和導師鬧僵,即使博士論文出了點差錯,他還是成功獲得了博士學位,不過他卻花了6年時間,這是第二次被時間打敗。
  • 180秒,來北大博雅塔尋寶!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180秒,來北大博雅塔尋寶!「一塔湖圖」景觀中的博雅塔像一位見證者靜望著南來北往的學子們在科研路上追逐、成長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論年齡我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童永遠向著未知探索、徵服今天,關於北大和北大人的科研
  • 從甲骨文到啟微,新銳出版品牌走出象牙塔擁抱市場
    這兩方面的因素,為社科類學術書籍從象牙塔走向市場鋪平了道路。「過去,學術類書籍可能是大型國有出版社承擔的任務,但現在,廣闊的市場前景使得更多民營出版公司也敢於在這個領域做出嘗試。」塗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