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東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這些「漢」,有何不同

2021-01-07 騰訊網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不同的王朝政權,而在那些王朝政權之中,它們有些名字,是很有趣的,比如,東周與西周、南宋與北宋等等;不過,這其中,卻有一個朝代的名字最有趣,那就是「漢」,因為它不光有「西漢」和「東漢」,而且還有「南漢」與「北漢」,甚至,還有「前漢」與「後漢」。

那麼,像西漢、東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這些「漢」,又有何不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吧。

在諸多的「漢」朝裡面,最出名的,無疑就要數「西漢」了。「西漢」建立於公元前202年,開國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漢高祖劉邦,兩百一十年之後,也就是公元8年的時候,王莽篡漢,建立新朝,「西漢」就此滅亡。

王莽的新朝,前後一共持續了15年,新朝(9年—23年)滅亡之後,西漢宗室劉秀又花了兩年的時間,也就是在公元25年的時候,他終於恢復了劉氏江山,劉秀便是史冊中的「漢光武帝」,其政權被稱為「東漢」,「東漢」自公元25年建立,至公元220年滅亡,前後延續了一百九十五年。

「西漢」的都城在西安,「東漢」的都城在洛陽,顯然,西安在洛陽之西,洛陽在西安之東,而這也正是「西漢」之所以稱「西漢」與「東漢」之所以稱「東漢」的原因所在。

至於「北漢」和「南漢」,儘管這二者也都稱為「漢」,但它們與東、西兩漢相比,那可就差遠了。我們知道,東、西兩漢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而「北漢」和「南漢」,它們只不過是「五代十國」那段大分裂時期的兩個地方割據政權罷了。

「北漢」建於951年,滅於979年,存在了28年,其開國皇帝是劉崇,都城太原;「南漢」建於917年,滅於971年,存在了54年,其開國皇帝是劉龑(yǎn),都城廣州。太原位於北方,故稱「北漢」,廣州位於南方,故稱「南漢」,而它們又都之所以稱「漢」,那是因為它們的開國之君都姓劉,對,就是「劉邦」之「劉」也。

除了「西漢」、「東漢」、「南漢」和「北漢」之外,其實,還有「前漢」與「後漢」的稱謂,那麼,「前漢」與「後漢」,又各是什麼樣的「漢」呢?

事實上,對於「前漢」,它並不是一個別的什麼朝代,而只不過是「西漢」的另外一種叫法罷了。既然「西漢」又稱「前漢」,那麼我們自然而然地就會認為「東漢」就是「後漢」了,畢竟「西漢」在前而「東漢」在後嘛!這樣的看法對嗎?不!沒這麼簡單!「後漢」指的並不是我們想當然的「東漢」,而是第五個「漢」政權,即「五代十國」的「五代」之一。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就可以對「西漢」、「東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做一個總結了:

一,「西漢」和「東漢」都是中國歷史兩個正統的大一統王朝;二,「西漢」與「前漢」是一回事,而「東漢」與「後漢」卻不是一回事;三,「後漢」屬於「五代十國」的「五代」中的「一代」,「南漢」和「北漢」則屬於「五代十國」的「十國」中的「兩國」。

好了,親愛的小夥伴們,關於歷史上「漢」政權的話題,今天就說到這裡吧,對於這個話題,不知道你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討論,來發表你的高見吧!

歡迎關注一家爭鳴,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漢」是我們的民族,但在歷史上漢不僅是一個民族更是很多政權的國號。能湊齊東南西北的也只有漢了。晉只有東晉西晉沒有南晉北晉,宋只有南宋北宋,沒有東宋和西宋。而漢既有東漢西漢,還有南漢北漢。另外漢還是歷史上用過次數最多的國號。
  • 漢印,是篆刻的根,來看看這重要的八百年
    學篆刻,漢印的重要性不必多說了。因為「印宗秦漢」已經成為所以學篆刻人的共識,今天就說漢印。廣義的漢印,並不單指西、東兩漢的印章,而是指西漢、新莽、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的印章。因為在這一段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實用璽印的風貌有著近同之處和不可割裂的關係,同時,它又跟前面的秦印風貌和後面的隋唐印風貌大有不同。
  • 宋朝攻打南漢,南漢皇帝派特使開動員會,將領聽完後竟一鬨而散
    開寶三年(970年),老謀深算的趙匡胤終於把目光投向南漢,荊湖、後蜀已收入囊中,苟延殘喘的北漢暫時不用理會,此時正是收復南漢的好機會。 南漢面積不小,人也不少,卻是五代中實力較弱的一支。這時的南漢國主劉鋹堪稱昏君中的極品,兇殘暴虐、荒淫無度,以致南漢國力衰微。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⑴講清漢初統治者劉邦、文帝、景帝實行「黃老無為思想」措施的表現及其帶來的影響,並指出,西漢初年面臨的這些問題,直到漢武帝時才得以解決。⑵結合史料,以思維導圖解讀的方式,歸納漢武帝加強君權和中央集權的措施、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⑶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評價漢武帝的功過是非。
  • 都是道家,魏晉玄學的老莊思想和漢初黃老思想有何不同?
    #國學文化#黃老思想是漢初休養生息把秦末被戰亂波及的人民逐步緩過來的重要國策漢初的黃老之說,並不是一切都不去做的,實際上道家的黃老之說是能夠隨著事物改變而改變的,有點類似現在的實事求是。它根據時事變化來理解事物現在的面貌,而不是一味的保守。黃老之說本身就有集眾家之長的味道。
  • 道法自然、返樸歸純:淺談老莊樸素審美思想下西漢服飾風格的改變
    西漢是繼秦朝之後中國歷史上歷時較長的封建大一統國家,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對外交流活躍。其服飾上承襲戰國和秦朝服飾制度,下開啟東漢魏晉隋唐服飾之風,奠定了中華民族服飾審美風格與審美思想的基礎。《史記》:「天下初定,方綱紀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逞,故襲秦正朔服色」;《後漢紀》:「漢初,一承秦制,故雖少改,所用尚多」。可見,西漢初期,朝廷並沒有設置自己新的服飾制度表,而是簡單的延續了秦朝的服飾制度。
  • 性能強悍的漢刀和唐刀,誰才是你心中的最強戰刀?
    漢刀 漢刀是中國戰刀的始祖型,其刀柄首端毫無例外地製成扁圓的環狀,所以又做"環柄長刀"或"環首刀"。漢刀多為單手刀,刀柄較短,長度為58到114釐米不等,並且無一例外在刀柄外側製成扁圓的環狀,環首刀也因此得名。漢刀作為古代中國著名的冷兵器在歷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
  • 力大也能成仙,從漢畫像石看晉陽力士「牛子」之謎
    這些力士—猛牛組合畫像,事實上同樣屬於「牛子」傳說的圖像呈現,儘管其藝術表現形式有所不同。綜觀不同地區所見「牛子」故事漢畫像,其圖像呈現模式,大致可分為三種。圖4,唐河針織廠漢墓漢畫像石第一種,力士從後部控制牛身。表現為雙手捉住牛尾和後腿,使其無力掙脫而被制伏,主要見於新鄭地區(圖1、圖2,同款見於許昌,見圖3)。
  • 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秦時虎符人俑,漢時青銅玉畫
    02西漢說到漢代,這裡與「春秋戰國」一樣也存在一個誤區,雖然「西漢」與「東漢」都可以稱之為「漢代」,但二者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王朝。西漢的建立者劉邦最初被封為漢王,登基稱帝後就改國號為漢,後因王莽繼位、皇權旁落,另立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