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去牙科之前
一想到躺在牙椅上聽到牙鑽「滋滋~~~」
一瞬間牙齒就開始酸了
感覺自己就是躺在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魚肉.....
為了減少患者身心的恐懼
同時也是為了患者更小的創傷
雷射也就應運而生了
什麼是雷射?它和普通光有什麼區別?
雷射是20世紀以來,繼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之後,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雷射英文為LASER,取自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各單詞頭一個字母組成的縮寫詞,意思是「受激輻射光放大」。雷射的原理早在1916年已被著名的美國物理學家Einstein發現。1960年美國科學家Maiman宣布獲得了波長為0.694微米的雷射,1964年按照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建議將「光受激輻射」改稱「雷射」。
雷射與太陽、白熾燈等普通光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電磁波,但雷射具有普通光源不具備的特性:高亮度、單色性、方向性和相干性。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可以把普通光比成行走在馬路上各類人,這其中可能有老師、醫生、工人、學生等等,那麼雷射就是按照某種屬性聚集起來的人,例如整齊劃一的軍隊。那麼,如果有敵人侵犯時,可想而知是普通人的戰鬥力強大還是軍隊的戰鬥力強大!
部隊可以分海軍、陸軍、空軍等不同兵種,同理,雷射也有分類。按發射雷射能量的高低或對組織產生的影響是否可逆可分為高能量雷射器和低能量雷射器;按組成雷射器的工作物質可分為氣體雷射器、液體雷射器、固體雷射器等;按輸出波段範圍可分為遠紅外雷射器(25~1000μm)、中紅外雷射器(2.5~25μm)、近紅外雷射器(0.75~2.5μm)等,目前常用於口腔科的雷射波段為810nm、940nm、980nm、1064nm、1340nm、2780nm、2940nm、10600nm等。
傳統的牙周基礎治療並不能完全清除病菌。牙周袋具有較高的複雜性,常規的刮治無法徹底清除牙周袋內的感染物和致病菌,因此對治療的遠期療效有一定的影響。目前多採用刮治後上藥處理,而雷射治療與之相比沒有毒副作用,不像使用藥物有時會出現耐藥性、或者藥力達不到牙周袋,無法殺死牙周袋內致病菌。
利用雷射的切割功能可以去除齦袋和牙周袋內的炎性上皮,殺滅細菌,消炎和止血。對於牙石,齦下刮治配合雷射的消毒和滅菌,可以減少牙周病的復發。
與傳統手術相比,雷射袋內壁刮治具有耐受性好、無需麻醉、出血少、恢復快。雷射可作為某些病例牙周手術的替代治療或牙周基礎治療後的輔助措施。
雷射治療有低痛、微創、滅菌有效、防止感染、不出血、傷口癒合快等特點,可緩解患者的緊張感。但雷射治療對醫生的水平要求較高,為避免不必要的傷害,雷射牙周病治療應選擇正規的醫院和經驗豐富的醫生。
供稿:張麗娜
審核:高晉華
圖文編輯:閆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