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科普」黑科技拯救地球 助人類改變未來

2020-09-03 遼瀋晚報遼陽時刻



(圖片來自網絡)


幾十年來,科學家和環保人士一直對全球變暖的影響發出警告。我們現在已經越過了臨界點。隨著洪水、風暴和極端氣溫成為我們的日常現實,人類長時間採用的「減少、再利用、回收」的策略已經不夠了。在《黑科技拯救地球》一書中,《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託馬斯·科斯迪根(Thomas M. Kostigen)將讀者帶到了地球工程項目的前線,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企業家、工程師和其他有遠見的人正在開發這些項目,以解決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問題。

從巨大的遮陽傘在地球上空盤旋,保護我們不受無情的太陽的傷害,到雷射射入雲層以引出急需的水,科斯迪根向讀者介紹了這部鼓舞人心的作品,以及引領它的人們。這些未來主義的、高瞻遠矚的、改變世界的思想將拯救我們,而《黑科技拯救地球》則為讀者提供了對未來的新展望。

《黑科技拯救地球》展示了我們所處的世界,以及我們可以通過前瞻性的解決方案來做些什麼。

我們必須利用我們與地球上其他生物最大的不同之處:我們的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人類依靠自己的能力開闢自己的道路。只有我們擁有與一個日益充滿敵意的星球講理的能力,才能讓我們擁有未來。

但是這個運動僅僅依靠非科學技術的手段是萬萬行不通的。現在是把我們的集體注意力轉向支持工業和鼓勵商界、科學家和技術人員這些創新者的時候了。鼓勵和資助他們站出來做他們最擅長的事:發明、開拓、打破舊有的做事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拯救地球。工業是社會的一部分,它首先要對人類造成的全球變暖負責,它必須扭轉局面,帶頭幫助改善我們的氣候。

幾十年來,環保人士一直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發出警告。該計劃旨在促使公眾改變自己的需求,通過公眾的節能以及個人行為迫使企業改變他們的做法,進而帶來對社會有利的氣候政策和法規。這是一個長時期的艱難計劃。這計劃必須建立在環境教育的基礎上,激發公眾的行動,進而迫使企業做出改變,促使政府採取更好的政策。

現在看來,那個計劃難以實現。人類現在仍然有機會按下按鈕,敲響警鐘,但在不可逆轉的災難之前,我們永遠無法讓氣候變得適宜居住。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表示,我們只有在2030年之前採取行動,社會各個方面才會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化。在過去的年代裡,有遠見的人迅速改變了社會。氣候變化需要這種權宜之計,而且現在就必須採取行動。

亨利·福特在造汽車之前,沒有對馬主進行調查,也沒有達成共識。如果他試過,人們會認為他瘋了。想像他這樣說:「你看,這是一臺有輪子的機器。這將花費你一大筆錢,順便說一下,你需要石油來運轉它。所以,我們必須對此進行訓練。然後我們還得修路。汽車不會比你騎的那匹馬跑得快。為了大批量生產汽車,我們必須建造大型工廠。結果帶來的是社會、城市規劃、自然資源開採、勞動力和基礎設施的徹底轉變。「但他做到了。瓦特讓紡織工只需按電鈕就可以進行紡織,愛迪生讓我們丟掉煤油燈生活在更光明的世界,比爾·蓋茨用網際網路開闢了一條類似的道路連接了人類。創新和個人技術迫使世界快速改變。今天,我們仍然需要工程師、投資者和具有顛覆價值的遠見卓識來打破我們所處的氣候束縛。

(作者 李大光 系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國際科學素養促進中心研究員)

來源:科普時報

相關焦點

  • 我們窮盡了想像力,為你建了一座「未來城」
    在「沒想到未來城」內,我們通過改造和重新設計,設置了7大黑科技、8大亮點、4大區域。在這裡,你或許能看到未來的樣子。 未來之心—七大黑科技 在未來城內,我們聯合了張藝謀御用團隊,同時也是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和青島上合峰會開幕式創意團隊:「Blackbow黑弓」,聯合打造了「未來城」的核心器官——未來之心。這裡是科技的終極熔爐,在這裡你會看到過去、現在、未來的科技發展。
  • 「出發,去火星!」科幻世界X國星宇航火星科普沙龍即將開啟 直播地球同步線上衛星全直播
    火星滿足了人類長久以來對星際探索的一切幻想* 火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表面重力約為地球的2/5。,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OO,直播地球App CEO。兼任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協科幻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科普作協科幻專業委員會執行理事。出發,去火星!
  • 36氪首發 | 「未來黑科技」獲億元人民幣Pre-B輪融資,用物理光學...
    36氪獲悉,「未來黑科技FUTURUS」近日宣布獲得億元人民幣的Pre-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德厚資本和凱輝基金。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技術研發和團隊擴充。目前該公司有近80人,2019年底預計擴充到120人左右。
  • 在未來如果人類發明了時光機,回到過去後真的能夠改變歷史?
    按照現在科技的發展速度,未來人類的科技必定實現時光旅行,實現人類窺探歷史進程,彌補人生遺憾,預警未來的目的。近百年來,製造時光機器成為熱門的話題,因為人們擔心時光機器被居心叵測之人利用改變歷史,破壞地球。
  • 從「腦機接口」到「金剛狼的皮膚」,7位科學家的科幻之旅
    而身為「藍點」上的主宰,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邁向未來科幻世界。因為親眼見證了這一切,我的每一秒付出都是值得的。」扔了iPhone 12吧!斯坦福首位華人女院長鮑哲南:未來,智能皮膚代替手機 如果說腦機接口讓我們接近《黑客帝國》,那麼接下來這項「黑科技」,或許能讓未來的我們都變成「金剛狼」,那就是——人造皮膚。
  • 「突破傾聽」項目主管:尋找地外文明,就是尋找人類的未來
    這是劉慈欣在《三體》中闡述的宇宙觀,在「黑暗森林法則」裡,我們能夠想像到的「太空外交」,只有警惕與惡意。可似乎劉慈欣本人也並非「黑暗森林法則」的信徒:「探索才能真正理解這個世界,停在這裡是沒有未來的。太空就在那兒,我們必須去。」這是去年他在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表達的觀點。
  • 流浪地球 | 科幻黑科技
    想讓地球開始流浪,我們第一個任務,就是解決動力問題。於是乎,電影中的地球人們在亞洲和美洲大陸上安裝地球發動機,因為只有這兩個大陸完整堅實的版塊結構才能承受發動機對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發動機為地球提供充足動力,使其可以星際航行。發動機的能源就是影片中一項超級黑科技——重核聚變,俗稱「燒石頭」。
  • 盤點:2016改變人類未來生活的7大黑科技
    人工智慧的突飛猛進,生物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交通通信技術的顛覆式發展……這些科技,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智能、更有趣、更美好。對於2016年重大的黑科技,不少國際知名的科學雜誌都已進行了詳細的報導和分析。小編提煉總結出最為關鍵和重要的7大黑科技,他們將在人工智慧、交通、醫學等領域,為人類未來生活帶來巨大變革。
  • 科普時刻 物理也說:「沒錯,蟻人可能會回不來.」
    我們來看看對岸的一篇來自Pansci的科普文章吧Pansci泛科學是全臺灣最大的科學知識社群,類似於中國的果殼網。最近有國外神人透過蟻人的動作分析,證明蟻人的動作並不符合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來推測蟻人的動作應該要更加「奇怪」才對。 朋友都說這是沒有意義的研究,畢竟這是電影,是一部科幻電影,跟它認真其中的科學成分就輸了。
  • 林嘉欣吃素拯救地球,身體力行支持發展綠色生活
    」媒體發布會上介紹說,Green Common的未來食品旗艦店將於11月下旬天貓國際的黑五活動全面上線並開售。 Green Common天貓國際旗艦店美食琳琅滿目 楊大偉表示:「植物肉在全球掀起熱潮,一直以來,我們收到了很多內地朋友的問詢,關於OmniPork新豬肉或其它食物科技食品到底什麼時候引入內地。
  • 「流浪地球2」概念海報發布:2023年大年初一見!
    2019年大年初一,「流浪地球」正式上映。除了過硬的特效加持及細緻的世界觀構築,『國產科幻電影之光』帶來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中國式情感共鳴,最終讓「流浪地球」斬獲超過46億元的票房。 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國產科幻大片,用『裡程碑』去評價「流浪地球」顯然不太恰當,因為它不是『裡程』而是『起點』,給中國『科幻大片』立了個標杆。
  • 「遼陽科普」大腦智力進化有極限嗎
    海豚被認為是目前地球上智力最高的生物之一。但是,海豚為什麼沒有進化得更加完美?很大的原因是海洋生活造成的限制——沒有靈巧的能夠製造工具的雙手。黑猩猩的腦重佔體重0.7%,它們有較高水平的感知能力,有哭和笑這類面部表情,會利用簡單的聲音進行交流,會利用工具取食。它們為什麼沒能進化成人類?
  • 埃洛克防務發布「守望者」、「觀測者」
    「守望者」與「觀測者」以簡單易上手的操作體驗,適用不同的應用場景。「守望者」定點巡航系統——「守望者」側重於基礎設施巡檢、應急指揮、城市規劃、生態治理、工程監督、礦區運維等大範圍固定場所的自動化、高頻次的多元數據獲取。通過一次性的飛行線路與作業時間部署,即可無人值守執行任務。
  • 「遼陽科普」是什麼推動大氧化事件的產生
    ,由此形成的氧化作用成為了地球改造的重要營力。從此,在大氧化事件的推動下,氧化作用改變地球表面的山水地貌,重塑海岸線,推動沉積礦床的形成,尤其是引領了生命演化的新方向,誕生了真核生命,開啟了通向人類出現的偉大徵程。氧氣是如何產生的?23億年前第一次大氧化事件又是如何形成的?一直以來吸引著科學家的關注。其實,在地球生命誕生後,海洋長期處於單細胞藻類一統天下的格局。
  • 生物界的「黑科技」!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吃塑膠蟲,可吃光塑膠袋
    人類製造出來的大量塑膠,受苦的不只是海洋生物而已!現在有一份由奧地利研究者做的先導性研究報告,正式宣布「第一次在人類的大便樣本中發現塑膠微粒」!全部8位研究對象來自不同的大洲,但是他們的大便樣本中卻都發現到塑膠微粒的存在!
  • 其實,人類科學早已發展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
    但直到從夏威夷到西班牙、從格陵蘭到南極點、從洛基山到安第斯的 9 架世界頂尖毫米波望遠鏡聯合起來,組成橫跨地球直徑的「視界面望遠鏡」—— 把幾千萬光年之外超大質量黑洞周圍極度扭曲時空中光子環繞形成的「光環」拍攝下來,我們才終於有了那種「眼見為實」的自信心,真正意義上把黑洞從一種「假說」變成了「事實」。
  • 人類發現了「新的人體器官」!但你被忽悠了……
    從昨天開始,中文網際網路裡出現了一系列報導,在娛樂化當道、生物醫學科技報導越來越稀罕的當下,著實有點兒反常。
  • 八卦醫學史之改變歷史的「神秘力量」
    科技改變醫學段子終究是段子,回歸現實,科技改變生活是最真實的寫照;正如十年前,誰也不會想到智慧型手機竟會承載如此多的功能。醫療領域作為科技發展的前沿陣地,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科技驅動的變革。從前所未有的診療方式,到對疾病的全新認識,再到日新月異的藥品和醫療器械,科技正以我們能感受到的和感受不到的方式,改變著醫療模式,推動著醫學發展。我們的《八卦醫學史》系列,正是希望通過輕鬆愉快、通俗易懂的「八卦」,帶領醫生和患者朋友們走近新式診療手段,使得以掌上超聲為代表的新診療設備能為更多醫生所知、所用,最終惠及患者。
  • 「太空時代」的設計
    例如:基於對美國大眾文化產品的研究,而在英國興起的「波普運動」;試圖顛覆資本社會傳統利益語境的義大利「激進運動」;隨著加加林登月悄然而至的「太空時代美學」;以原始自然為靈感的「嬉皮士風」。處於新意識形態語境下的人們自然不會滿足於「舊」的、過去的或是說被認為「過時」的一切。
  • 人類長出龜殼會是什麼樣?日本人徹底把生物科普「玩壞」了
    沒錯,這個胸腔變大,圍繞著身軀,只剩半張臉和四肢伸出來的奇行種,就是人類擁有龜殼後的樣子。一張科普插畫能讓人又愛又怕,還真是不多見。而這樣的傑作,正是來自日本的科普插畫師川崎悟司。兔子的骨骼放到人身上改變不是很大,只是手臂骨變粗,腹壁凹陷下去起到保護內臟的作用。